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477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477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在失业率上,中华帝国只达到了26,而美国则有近20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35。
  世界经济陷入冰点,全球破产的企业已经上升都了16万家,其中中华帝国破产了近5万家企业。
  中华帝国的经济位居全球之首,但垄断程度也是较大的,**公司也少,因此企业数量并是那么多。
  整个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国际贸易额下降了2/3。
  中美两国都在收割着硕果累累的市场,同时英法等国家的银行资本,也在收割着本国的硕果。
  但英法等国在经济繁荣期间未得到太大的发展,因为进口的东西太多了,因此英法等国的银行家虽然加强了垄断,但并未将猪养大。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经济状况持续恶化。
  银行一个个都快吃撑了。
  中美两国好似在经济上保持了很的的默契,谁都没有恢复经济的想法。但两国却又在赛跑,想要加快速度将更多的资产掌控到手中。
  不过,美国显然失算了。
  以美国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估计,中华帝国起码也得四五年才能完成收割,但实际上中华帝国定下的时间却不到三年。
  在经济萧条期间,各国都加强了军备。
  但此时还未到发力的时期,因此虽然有所加强,但力度不大。
  时间很快进入了1933年,皇汉四年。
  经济萧条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了,世界经济依旧没有任何改观。
  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都陷入经济冰点,美国总统胡佛被美国人誉为‘饥饿总统’。
  由于美国没有失业救助法案,失业群体被饿得吃不饱饭。
  而中华帝国内阁首辅游正斌则被誉为是‘拖拉机首辅’,以此来讽刺他的决策效率低下,到现在还未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
  就在1933年5月,中华帝国已经内部草拟了新内阁名单。
  ——————
  八千字大章,一万三更新完毕
  第一卷 第404章 以工代赈
  第404章 以工代赈
  1933年6月,游正斌就两年多来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的责问,向中华帝国皇帝谢罪下台,同时帝国内阁次辅陶成章也在这时退休了。
  此时国民强烈呼吁帝国应该找一个能够带领国民走出经济危机困境的内阁首辅,夏钧为此在电视上表示,将顺应民意,组建一个强力的内阁,以应对当前帝国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乏资本经验的国家,而美国经济此时也持续萧条,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可借鉴的经验。但我相信,经济萧条不会一直持续,只要我们肯放手改革,经济必然可以重新恢复。”夏钧在电视讲话中说道:“这次经济危机,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一定能够率先挺过去。”
  夏钧的讲话大大鼓舞了国民士气。
  新内阁名单很快就公布了出来,阎锡山就任内阁首辅,翰林院大学士马寅初就任内阁次辅,二人主抓经济政策。
  这一新内阁,后被称之为‘阎马内阁’。
  阎锡山与马寅初上台主政后,当即呼吁国民支持内阁进行大胆改革,大胆试验,以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阎马内阁首先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政策。
  “帝国在该政策施行后,将大量增加工程建设数量,同时逐步减少基础生活物资供应,并将在工程全面开工后,停止大部分失业群体的基础生活物资供应……”
  这个政策一出台,顿时引起了一些骚动,但骚动不大。虽然帝国停止供应基础生活物资,但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只要到工地干活,不仅能保障衣食,还能赚到一定数额的工钱。
  习惯了失业救助政策的国人,一时有些不好适应,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这个基础供应保障。
  只有那些实在是在经济崩溃中损失惨重得没钱的人,但政府拿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
  这种以工代赈政策,迅速被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所采用,都纷纷上马了以工代赈政策。
  中华帝国中央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以工代赈工程,这些工程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山建设为主。
  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开设了近三千多个大小不等的以工代赈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各地。
  同时阎马内阁决定贬值亚元,这一政策马上得到了那些被债务困扰的国民的支持,因为主流舆论说,货币贬值了,国民收入就会增加,从而减轻国民的债务。
  但事实上,贬值亚元是一种新的政府加强国企垄断的政策,因为贬值了亚元,也就是要加印票子。
  票子多印了给谁用?
  自然是国家用,那也就等于是直接从所有国民口袋里掏钱,从而来建设那些以工代赈工程。
  亚联储的印钞机再次马力全开,一卷卷新票子就这么印了出来。
  然后投入到那些政府建设的工程之中,这些工程多数是由华东集团经手。
  大量的烂尾工程被政府重新启动,接着建设下去。
  同时国内的矿山进入全面建设状态,虽然这些矿区建设起来了,但却并非是出于经济层面考虑,而是为了战争而考虑的,所以这些矿区建设起来之后,并未马上进行开采。
  同时帝国加强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特别是通往俄国的。
  俄国等第三世界成员国也进行了‘以工代赈’政策,俄国也十分奇怪的迅速上马了很多以工代赈工程。
  以工代赈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施行下去,俄国的以工代赈工程是中华帝国搞的,中华帝国要将俄国打造成为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自然要建设矿区和矿区铁路,因此中华帝国在经济萧条期间就已经将要建设的工程完全计划出来了。
  俄国的基础生活物资供应很快就完全断掉了,没饭吃的俄国人,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前往工程建设点工作,工资水平极低,但不干活就没饭吃。
  俄国经济恢复速度远要比中华帝国的经济恢复速度慢得多,因为俄国人很多工业搞不了,轻工业是短板,重工业也不见得擅长,因此很多东西要从中华帝国进口,而银行又不对俄国放松紧缩政策,因此俄国人的经济想要恢复不是这么容易的,因此只会是越来越多人跑去以工代赈的工程点当苦力建设矿山和铁路。
  朝鲜、交趾、暹罗、拉希德阿拉伯、波兰五国同样也是如此,他们也和俄国那般,经济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饥饿的群众,只能加入以工代赈点去当苦力。
  北缅甸的果敢郡国、南洋共和国两国则享有和中华帝国一样的经济恢复政策。
  除了果敢郡国和南洋共和国,其他高级成员国的人口总数达到了近2。5亿,这么多的人口,其中很大部分都开始以工代赈,来建设工程,这样的建设速度会有多快?
  而且建设起来的工程,属于中华帝国。
  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从中华帝国进口,因为这些工程是中华帝国搞的,自然是想买谁的就买谁的。
  而这些工程的原材料进口,一律零关税,这是以工代赈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这些以工代赈工程并不能恢复这些成员国的经济,只是让这些成员国的人民不被饿死。
  这一政策,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中华帝国无偿援助粮食、衣物已经这么些年了,所以中华帝国政府声称损失严重,必须要换一种方式来援助其他国家,因此将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
  以工代赈的方式有诸多好处,首先中华帝国可以摆脱损失,同时工人可以拿到工钱,尽管不是很高,但总比原来的基础生活物资的价格高。
  而对于成员国统治者来说,并无损失,而且中华帝国还给他们建设起很多工程,尽管这些工程是属于中华帝国的,但这些工程不完全是军事战争工程,也有民用工程。这在未来能够提高他们的人民的生活生产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尼古拉二世高兴了,贬值亚元意味着他能拿到更多的钱,因为他有亚联储的股份。一旦亚联储增发钞票,他就能拿到钱,这钱属于皇家私人的。
  在成员国统治者都满意的情况下,这种以工代赈政策很顺利的就在各成员国境内施行。
  既然是以工代赈,带着一个赈字,工钱就是不高的。
  既然工钱不高,那么工程建设成本也就很低了,而工程建设的原材料生产又是华东集团掌控,随着经济萧条到来之后,大量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破产,华东集团再次在建筑材料制造业上取得了垄断性地位。
  以工代赈又是国家搞的,国家自然是从华东政府拿里采购原材料。
  而经济萧条之后,社会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工人工资水平下降,原材料生产成本也就降低了。
  一降再降,工程成本也就下降了。
  但货币又增发了,亚联储又给国家印了大笔的新票子,银行紧缩政策之后,银行的票子也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好似拥有无穷的财力。
  各种工程如牛毛一般的出现在中华帝国以及各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境内。
  其中以中华帝国的工程数量最多,中央有中央的工程,地方也有地方的工程。
  首先在铁路方面,如今帝国已经拥有了36万公里铁路,帝国计划再增建15万公里铁路,达到51万公里总长。
  这15万公里铁路主要集中在西部,一路延伸到西欧地区,到波兰境内为止。这是为了未来战争的后勤补给考虑。
  为了战争后勤考虑,帝国将再建设两条双轨铁路,加上原本的一条就是三条,全部都延伸到波兰为止,也就是有六条线,这六条线承担着将俄国的原材料运回中国,再将中国的军火和其他作战物资运往俄国和波兰地区。
  三条双轨铁路并非是集中在一个地方,而是各有一定距离,同时又各自延伸出许多铁路支线,铁路支线则是矿区的铁路,这些矿区通过铁路将原材料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
  在公路方面,中华帝国继续完善公路体系,地方上有什么地方的公路没建好的,一律上马建设。
  这是一次全面的扫尾,地方上凡是没有建成水泥公路和沥青公路的地方,一律打进去,不做任何商业回报考虑。
  就如林区等地区,同样也打一个小公路进去,以方便林木采伐。
  再则如水利工程,地方上同样进行扫尾,防洪工程首先完善,同时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的也一律进行完善。再完善灌溉系统,同时加强农改。
  电力方面中华帝国也有大手笔,在西南地区规划出了一个水电站集群,大量中型水电站被纳入建设计划。
  这是一次全面性的扫尾,这次扫尾之后,中华帝国的基础设施就非常完善了,这个国家也就彻底的脱胎换骨了。
  至于这些工程要多少钱,这不在考虑之中。
  钱不够,可以增发纸币,疯狂的印票子,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税收。
  再则这些工程建设的利润,大头都被华东集团拿走了,相当于是流回政府口袋了,这些利润又被华东集团投入到改良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第一卷 第405章 贬值亚元,国进民退
  第405章 贬值亚元,国进民退
  中华帝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美国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感觉不可思议。
  只是不到三年时间,中华帝国就放弃了收割,而转手恢复经济,等于是到嘴边的肉不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