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480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480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次裁军会议上,英国提出了一个裁军方案,这个方案中规定了各国陆军的兵力。
  美国120万,中国120万,英国……
  最高的兵力数量都在120万,而此时中华帝国的正规军数量就已经快到400万了,而生产兵团则达到了300万。
  真要是按照这个裁军协议,中华帝国得裁掉280万正规军,甚至是生产兵团都得一律砍掉。
  中国帝国这次依旧是那么不卖国联面子,看到英国提出的指标之后,中华帝国代表团直接提出无法接受这样的标准,并且提出了个新的标准,这个标准为以各国人口为基准,每个国家都将陆军兵力限制在人口的1。5程度。
  按照中华帝国这个裁军方案,中华帝国反而不用裁军了,因为中华帝国已经有6。15亿人口了,如果按照1。5的比例,那么中华帝国陆军就能够将常备兵力增加到922万。
  若是真按照这样的标准,那么英美等国等于是戴上了一个金箍,而中华帝国则和没有任何限制是一样的。
  英美等国顿时表示不能接受,中华帝国也未多谈,会议开到一半就起身离场了。
  中华帝国退出之后,俄国代表团也跟着退出了会议,德国也借故走人了。
  一场裁军会议成了笑话,第一天就散会了。
  英国的计划彻底失败,英国本身是打算限制住各国的陆军发展,让英国在多一些时间喘口气。
  英国此时依旧不甘世界霸主地位在逐渐远去,还想利用余威来制定规则。
  当一个国家制定了一个规则,那么最大的受益者肯定就是其自身,而其他国家一定认同了其规则,未来就将受到限制,就会吃亏。
  中华帝国自然不会生存在其他国家的规则之下,因此对于英国提出的这个裁军协议,中华帝国同样如同以前那样不给任何面子。
  这场会议开了不到一天就不欢而散了,最终不了了之。
  会议之后,各国都着手加强本国军备,不论谁都知道,一场更为残酷的战争定然不可避免。
  此时世界局势错综复杂,英国、美国即是盟友,但又是竞争者,只是英国的秘密外交规定,不能与美国起冲突,但并不意味着英国不想要世界霸主。
  美国和中国则是此时世界上主要的竞争国家,两个国家都拥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工业实力,其中中华帝国已经是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美国则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家和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家,苏联则排在第三,德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陆续排在后面。
  其中俄国的工业实力发展是很迅速的,但因为原本的底子太薄弱了,原本俄国的工业区都丢在伏尔加河以西,虽然收复了一些地区,但远无法和苏联占据的地方相比,俄国能够迅速追赶上去,排在日本前面,这都得益于中华帝国的大力支持,不过俄国的工厂目前70以上都是中国资本所控股的,而这70的工厂又占了俄国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美国和中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争锋相对的竞争关系。
  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新的霸权,如果英国无法重新取得稳固的霸权地位,那么必然被中国或者美国的其中一个所取代当前的霸主地位。
  而中国和美国之间,未来必然只能有一个站在巅峰,另外一个将被踩入泥泞之中。
  英国在日内瓦裁军会议失败之后,马上启动了军工业的发展。
  而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大军事支出,以应对必然要到来的残酷战争。
  军备竞赛开始愈演愈烈,开了一个头,谁都无法停下来了,当某一方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必然要挑起战争。
  美国由于也开始恢复经济,并且与中国的应对方案基本相同,美国也在加大军事工程的建设,同时美国也开始扩军了。
  中华帝国则没有继续扩军,而是开始把生产兵团升级为正规军来建设。
  各生产兵团开始装备和野战军同样的军事装备,之前生产兵团的装备并非是太先进的,培养出来的预备役也只是冲锋陷阵的炮灰兵种。
  生产兵团的装备升级之后,将受到更严格的训练,服役期限也从两年变成了三年。
  中华帝国在发展下来,此时入伍的都是学生兵,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这些学生兵在学校里就受过频繁的军训,并且对枪械不陌生。
  很多学生的枪法非常好,这都是在学校里练的,甚至还有许多学生在节假日前去靶场打靶。
  同时在拼刺刀方面也精通一些,学校里经常组织学生拼刺刀,被学校当成一种锻炼运动来搞。
  拼刺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依旧是要拼刺刀的。让学生拼刺刀,除了是为了应对未来他们可能走上战场之后遇到的特殊情况,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勇气。
  这些学生兵都有文化,同时能够被选入军中参军的,都是在学校军事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因此生产兵团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所以这三百万生产兵团将被中华帝国改造成野战军,野战军的兵力,将扩充到六百万的恐怖程度。
  然而这样的兵力,也之占总人口的1而已,也就是说一百个人当中才一个人参军。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408章 原子弹试爆成功
  第408章 原子弹试爆成功
  1934年,皇汉五年。
  这一年中华帝国经济轻松恢复到了国民总产值5500亿亚元的程度,相比繁荣巅峰时期的7500亿亚元,还少2000亿亚元,但在这一年所建设起来的东西,却是连繁荣巅峰时期都比不上的。
  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迅速的完善,其中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已经到了非常完善的地步,内陆地区将在这次发展中追赶上沿海地区,因为这次国家的大规模建设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和西部地区。
  全国的基础设施,都将在经济萧条后的疯狂建设中完善起来。
  下一次的经济泡沫,则可以推出‘高速公路’这个东西,就跟上次泡沫经济中的热门基础设施建设一样。
  不过下一次的泡沫经济,要等到下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虽然中华帝国的经济总产值下降了,但国民工资水平下降了近一倍,虽然又开始拉升,但离繁荣时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也就是说,中华帝国在1934年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比经济繁荣巅峰时期还要更多的,虽然其中还带这些纸币贬值后的水分在其中,但忽略掉这部分,将工人工资水平乘以二,生产总值也就是上万亿亚元。再加上亚元贬值的水分,也就不比经济繁荣时期创造出的东西来得少了。
  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在1934年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所有都能获得比投入更多回报的效益。
  很多工程,都是不计成本,不考虑商业回报的。
  很多工程看起来好似并没有那个建设的必要,但却能够给未来的繁荣铺平道路。
  同时这些不考虑成本的工程,很多都是必须要建设的,例如防洪工程,可能会说,也许这一片区域很长时间都不会发生水灾,但万一发生了呢?
  而这些防洪工程建设好后,维护得好能用上百年。
  当所有地区的防洪工程都建得极为完善的时候,所能够避免的损失,可能并不建设工程耗费的财富要少。
  但报酬肯定是没有的,因为洪水冲走的是民财,而建设这些工程用的是国家的钱,但民财多了,国家的钱也多了,何况现在建设这些工程,用的都是从人民手上征收来的钱。
  人类生活居住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处于低洼地区的,随时可能面临洪水的侵袭,洪水可以说是一个必须要重点防范的东西。
  同时还有一些沿海省份的地方政府,实在是没什么东西可建设了,干脆连偏远山区的公路都打进去。
  尽管看起来是没必要的,但未来这些山区也就能够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了,一旦碰上机遇,就能够有发展的可能。
  当整个国家的基础都非常雄厚的时候,一旦机遇到来,就没有什么东西会限制发展的速度,潜力将变得无限大。
  同时在军事工程方面,大部分时候都是不计成本的东西。
  但在不计成本的同时,又计算成本对比。但不管怎么选择,本质上都是不计成本的行为。
  军事就是如此。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普遍拥有了房子、车子等生活物品,并且很富足的情况下,要想继续让经济发展,就必须把人民的财富消耗掉,而战争就是最好的手段。
  中华帝国的建设之所以这么快就恢复过来,主要是中华帝国早有计划,在经济未萧条的时候,中华帝国就已经大体上确定了需要建设的工程项目。
  1933年换了内阁,这些建设项目以极高的效率施行了下去,到了1933年年末,中华帝国的失业人口已经从1亿人降低到了2000万,到了1934年,失业人口已经降低到了900万,那些没去工作的,多是一些手上有些钱的,一般都是经济繁荣时期投资成功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在此时经济投资环境不景气的形势下,投资没什么回报,此时基本上经济都被垄断了,有回报的投资项目也没他们的份,他们又看不上那点工资,因此还处于实业状态,若是找不到保值手段的话,他们手上的钱将不断贬值。
  繁荣时期,并非是每个国民都能把力气用在实处,很多建设可能都是没什么价值的,而此时国家直接组织建设,虽然很多工程都是不计成本的,但却都是有意义的。
  美国在1934年,经济才刚恢复到一千亿美元,已经被中华帝国帝国甩出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双方国民生产总值相差2。5倍,这就是一个效率问题。
  中华帝国在恢复经济时,效率无比之高,而美国的效率则差得多,组织能力远比中华帝国来得差。
  再则美国和中国的差距原本并没有这么大,不光是效率问题。主要的还是美国经济萧条持续了四年半,而中华帝国的经济萧条时间不足三年,比美国往一年发生经济萧条,又比美国更早半年多开始恢复经济。
  等于说,中华帝国实际上比美国多发展了1。5年,这大大弥补了中美经济增长竞争中中国基础比美国薄弱的问题。
  更是相当于是,中国在美国松懈的时候突然发力,直接就将美国远远甩到了屁股后面,一路绝尘而去。
  同时,就算是美国开始着手恢复经济,首先效率上比不上中华帝国,再则在人口上更是没有中华帝国来得多,中华帝国随着发展的深入,人口优势愈发强大,还在不断的将美国经济甩开。
  同时中美还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元比亚元贬值程度更严重,中华帝国虽然一直也都在印票子,而且比美国印的票子还要多,但货币购买力方面,亚元却一直比美元来得坚挺,因为中华帝国并未按照人口比例来印比美国一样多的票子。
  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中华帝国的人口比美国多四倍,那么中华帝国要印比美国多四倍的票子。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华帝国发展到目前这个程度,才将美国经济甩出去2。5倍的原因。
  而亚元和美元又一直保持着2:1的汇率,相当于是亚元贬值了,美元虚高了。
  亚元的贬值,让中华帝国的出口业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一直比美国来得繁荣,在国际贸易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