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1109部分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109部分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两次美墨战争中,美国从墨西哥掠夺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都是当年美国从墨西哥抢去的土地。这也是墨西哥历史上最大的耻辱,第二次美墨战争就是因为墨西哥想要夺回这些土地,而美国却先一步下手而爆发的。可以说,如果不是土地上的问题,墨西哥很有可能会成为美国的天然盟友,也正是这些土地上的冲突,墨西哥不可能与美国成为友,至少在当时的情况下,墨西哥是不会彻底甘心成为美国的附庸的。
如果帝国同意在战后将美国强占的土地归还给墨西哥的话,那么墨西哥就将成为北美洲最强大的国家,从而成为美洲地区的新霸主。这个诱惑是相当巨大的,可问题是,唐帝国会承认一个新霸主吗?就算北美洲地区的情况与欧洲有很大的差别,唐帝国都无法容忍在这里再次出现一个类似于美国,有能力挑战唐帝国的国家。在文件中也没有明确提到会在战后让墨西哥收回失地,也许这正是墨西哥到现在还没有表明态度的关键因素吧。
这也仅仅只是谈仁皓的猜想。如果要想在短时间内战胜美国,那么墨西哥的态度就极为重要。只要墨西哥向美国宣战,那么美国就不得不在其东南部地区部署大量的军队,分散美军的兵力。再进一步,如果能够从墨西哥杀入美国本土的话,那么美国就无法疏散其东部地区的战略工业基地,再结合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到时候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在美国东海岸地区打一场艰苦的登陆作战,都能够击败美国了。
这也仅仅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可战争不由军人决定,而是由政治家决定的。薛希岳对待欧洲的态度非常明确,那他对待北美洲的态度也差不多。就算退一万步,唐帝国答应帮助墨西哥收回失地,在战后将美国强占的土地归还给墨西哥,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够使墨西哥成为进攻美国本土的一支强大力量,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军事援助。
军事援助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出兵,二是提供武器弹药等战争物资。
直接出兵的难度比较大,就算帝国会向墨西哥派遣兵力,也不可能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墨西哥没有太多的军事基地,同时后勤保障相当困难,一支帝国陆军步兵师的日消耗量是墨西哥同等部队的四倍以上,如果投入上百万的部队的话,对后勤保障而言,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另外,帝国也不希望在这边损失太多的人员,也许连陆军都不愿意在墨西哥花太多的力气。其他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地形条件对地面作战的影响,两军协同作战中可能暴露的问题,还有从墨西哥进攻美国本土最大可能产生的价值等等。因此,帝国不大可能在墨西哥这条战线上投入重兵,最多只能够起到辅助与加强的作用。
战争物资援助方面的问题就简单得多了,墨西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而且大部分的普通物资,比如食品,衣物,药品等等都可以在本地直接获取,而不需要从帝国本土运送过来,因此帝国需要提供的只是装备以及弹药,另外,还得培训墨西哥的军队,让墨西哥军队能够在战场上击败更为精锐的美国陆军。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后勤保障力量,特别是海运力量,可是比起直接派兵参加墨西哥的战斗而言,提供物资援助的压力要小得多,反正墨西哥军队牺牲多少人,也与帝国没有太大的关系。
通过这些手段,墨西哥有很大的可能倒向帝国,在28年初参加战争。这仍然是谈仁皓的推测,毕竟要让墨西哥参战的话,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现在,他们就要走出第一步,先把中美洲地区的美军给干掉,将战线推进到墨西哥的南部边境线附近。到时候,墨西哥在谈判的问题上肯定会软下来,在选择遭到帝国打击,还是遭到美国打击的问题上,墨西哥只能选择前者。
看完文件后,谈仁皓去拿来了一幅地图,仔细的研究一番。
从巴拿马向北进攻的难度确实很大,一直延伸到巴拿马东部地区的洛基山脉是帝**队由地面进攻的最大障碍,这甚至比美军的抵抗还要麻烦。美军也正是借助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在给韩绍锋制造麻烦,让陆战队数个月之内还没有打到哥斯达黎加境内,而且还损失了不少的官兵。
相对而言,直接在哥斯达黎加北部与尼加拉瓜接壤的地区登陆的话,这更容易击败美军。这里已经位于美军防线后方,而且以尼加拉瓜湖为中心的该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分布比较密,适合陆战队进攻。如果能够在这里投入几个师的陆战队,并且强化陆战队的装甲力量的话,肯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成这一步之后,陆战队也不需要直接由陆路向北推进,可以再发动几次登陆战役。比如在洪都拉斯南部的丰塞卡湾,在萨尔瓦多与危地马拉南部的沿海地区。这些登陆作战的主要目的都是夺取港口,建立前线机场,为下一步进攻做准备。最后,陆战队可以在墨西哥南部与危地马拉接壤的地区登陆。而最好是直接进入加勒比海,在危地马拉与伯利兹之间的洪都拉斯湾登陆,这边的地形更为平坦,可更适合陆战队作战。
走完了这几步之后,中美洲地区的美军将被分割成为好几部分,只要舰队进入加勒比海,那么这些美军就将成为孤军,在得不到任何援助与补给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向帝国陆战队投降了。
想到这,谈仁皓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作战计划,而整个作战行动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以及所需要的作战物资。登陆作战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同时消耗的物资远比正规地面战斗多得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充足的物资保障的话,韩绍锋不可能在四个月之内完成作战行动!

第十九章 贫微将军

看完了这份由海军司令部转送的绝密文件后,谈仁皓的心情一点都好不起来。确切的说,此时没有几个有远见的帝国海军将领的心情能够好起来,要怪的话,那就只能怪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了。
要彻底击败美国,并且使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在陆地上击败美国,只要美国人有足够的抵抗意志,以美国广袤的国土,丰富的战略资源,能够自给自足的物产,要想通过海上封锁,战略轰炸来击败美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要与美国打地面战争的话,只有三条进攻路线。
一是从太平洋登陆,可以选择在美国西海岸,或者是北面的加拿大,或者是夏洛特皇后群岛,反正就是从太平洋方向直接发动进攻,这为西线。二是从墨西哥直接进攻美国的西南部地区,沿墨西哥湾向美国东南部地区推进,这为南线。三是从北大西洋直接攻打美国东海岸,可以选择在古巴,巴哈马,或者是纽芬兰岛建立前进基地,这为东线。
这是进攻美国本土的三条线路,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这其中,不管是东线还是西线,最终都要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其难度是异常巨大的,远比攻打关岛,所罗门群岛,澳洲,夏威夷群岛,以及巴拿马困难得多。谈仁皓还没有具体计算过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才能在美国本土登陆,可这个数字不会少于100万,还仅仅只是地面部队的规模,如果算上航空兵,舰队,后勤保障部队的话,恐怕就要超过200万了。兵力应该不是问题,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可以轻松的抽调出大批兵力,可问题是,这么多部队所需要的装备,物资,还有投送部队的运输能力怎么解决?
可以说,如果真要在陆地上与美国开战的话,墨西哥这条线路是最理想的选择。只要墨西哥参战,就不需要发动登陆战役,墨西哥的港口也可以接纳帝国的运输船队,作战物资可以方便是送到前线去,兵力投送也可以用运输船队来完成,而不是登陆舰队。另外,墨西哥本身就是一个前进基地,而不需要在登陆美国本土之前获得另外一个前进基地,还可以在墨西哥修建大量机场,部署大批航空兵。
最理想的不等于最现实的,不管怎么说,谈仁皓作为海军将领,并不希望通过地面战争的方式来击败美国,如果通过战略轰炸能够达到目的的话,那为什么要成百万的帝国将士去送死呢?至于政府如何说服墨西哥参战,这不是谈仁皓应该关心的,他要关心的还是怎么打好眼前的战役。
绝密文件的的最后还附带了一份人事资料,谈仁皓还以为是给他派来了一名新的手下呢,可他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份美国将领的人事资料,一个他之前没有接触到,也没有多少认识的美国四星上将的资料,而这人就是差点扭转了战争结局的艾森豪威尔上将。谈仁皓开始还没有怎么注意这份人事资料,可当他看到后面的时候,立即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与尼米兹类似的,能够在战场上给帝**队制造巨大麻烦的将军。
艾森豪威尔出身在西元19世纪90年,也就是唐历1272年,毕业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后来的西点军校。与那个时代出身的美国绝大部分军官不一样,艾森豪威尔选择成为职业军人的动力不是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其贫寒的家境。他的六个兄弟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连中学都没有念完,而艾森豪威尔也是在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之后才免费进入了西点军校,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人生涯。更戏剧的是,在进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之前,艾森豪威尔曾经考取了美国海军学院,也就是尼米兹毕业的学院,结果却因为超龄而未被录取,如果当年艾森豪威尔进入了美国海军学院的话,也许他就将成为第二个尼米兹,太平洋战争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而整个第二次全球战争也有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
艾森豪威尔进入了西点军校后,他的运气并没有好转,因为在他这一届的168名毕业学员中,足足诞生了56名将军,被成为“将星云集之班”,而在这168名毕业学员中,艾森豪威尔只是很普通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最普通的一个。
在艾森豪威尔毕业的时候,第一次全球战争已经爆发,当时美国没有直接参战,却并不限制军人以个人身份去欧洲国家的军队服役,当时他的很多同学都去了欧洲,而他自己却留在了美国,为美国参战做准备,负责训练工作。26岁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晋升为陆军少校,并且利用在甥安东尼奥组织训练工作的便利机会,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随后,因为巴拿马运河区驻军司令康纳少将的赏识,艾森豪威尔到巴拿马去服役了三年。在这三年中,康纳给了艾森豪威尔特别的照顾,获得了多次进修学习的机会,其军军事知识与才能大有长进。后来,康纳将其送入了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接受再训练,到唐历1308年,也就是艾森豪威尔36岁的时候,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且被派遣到陆军军事学院再学习两年。
因为其贫微的出身,以及两次大战期间的经济危机,美军大规模裁军等等因素的影响,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从26岁到46岁,整整20年中,艾森豪威尔先后从多所学院毕业,参加多次格外培训,并且都取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还先后在多个机构供职,担任过多个职务,甚至还获得了去欧洲实地考察的机会,甚至还曾经跟随麦克阿瑟干了整整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