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1253部分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253部分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结论,而且是六个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矛盾的结论,搞得海军司令部差点就要追究这些学者的责任,追查海军每年提供的那么多的研究经费到底花到了什么地方!
到了28年,这个情况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其实制约气候变化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当时没有有效的观察与探测手段。不管是气象侦察机,还是在27年底出现的气象雷达,实际上都只能够探测有限范围内的气象变化与运动情况,而不可能对上千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外的气象变化有所察觉。而当时的理论研究已经证明,气象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且很多重大气象变化都是由上千公里,数千公里,甚至是地球另外一边的某些因素引起的。当时,还有人提出了“蝴蝶理论”,认为气象变化是不可预测的。不管这个理论是否正确,最终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当时,要想准确的预测几天之后的天气情况,那绝对是一件极为困难,甚至是在赌运气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指挥军队作战的将领也往往会故意忽略掉原本不应该忽略的天气因素。即使是在必须要考虑天气因素的情况下,指挥官也会尽量缩短预测的时间。这在减少了预测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作战行动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增加了作战行动失败的可能性。在整个大战期间,因为天气因素而导致失败的战役多不胜数。不说别的,在大陆战场上,就是因为天气变化超过了预测范围,结果导致多花了一年多才击败俄罗斯,导致数十万帝国将士,以及更多的德国官兵,波斯帝国的官兵血染疆场。同样的,在海洋战场上,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极为严重。在太平洋战场上,就有好几次战役因为天气突然变化,结果使战役失败,或者是被迫终止。
谈仁皓不是没有吃过老天爷的苦头,在太平洋战场上,至少有两次战役行动因为天气因素而出现预料之外的结果。可问题是,谈仁皓不是气象学家,他只懂得极为肤浅的气象学知识(这是将领必备的常识),更不可能对天气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也正因为之前吃过几次亏,所以谈仁皓对天气预报总抱着一种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当时,也没有几个将领会真正的把天气预报放在心里,最多只是在策划战役的时候确定一下在战役进行期间有没有恶劣天气出现,而普通的天气变化,往往都不会受到重视。
也许正是因为谈仁皓不太重视天气预报,结果再次受到了老天爷的惩罚。可这也不能怪他,要怪,也只能怪老天爷不作美,或者是那些天气预报军官的业务能力不足,没有能够提供准确的预报。
在回到舰队之前,谈仁皓就拿到了未来五天的天气预报,这是当时能够做出的最长时间的“准确”天气预报了。而这个所谓的“准确”,也不是说完全准确,而是说预测的天气情况出现的概率在八成以上。也就是说,还有两成的可能出现别的天气情况,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恶劣天气情况!
有了这份报告,谈仁皓就直接把天气因素抛到了脑后。按照当时舰队承受天气变化的能力,只要不出现恶劣天气,不管是下雨还是天晴,都可以继续作战,影响应该不是很大,最多只是降低作战效率而已。可是,这次出现的天气绝对没有降低作战效率这么简单。
二十三日夜,谈仁皓开始组织航空作战行动的时候,他收到了由雷少卿发来的一封电报。这是一份天气变化报告,而报告单位是设在多米尼克岛上的气象站。在气象站发出电报的时候,一股来自大西洋中部的飓风正在以80节以上的速度逼近多米尼克岛,而且速度还在继续提高,预计在进入了加勒比海之后,会受到大陆暖空气的影响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到达海地南部海域的时候,移动速度可能超过100节,其中心位置风速将超过150节。按照现在的分级,这绝对算得上是十二级以上的飓风了!而且,以当时的条件来看,这份天气预报已经详细到了不能再详细。
收到了电报后,谈仁皓先前还有点不相信,毕竟他“受骗”好多次了。可是,很快他就想到,在横向风速超过了25节的时候,舰载机就难以起飞,超过30节,就难以降落。也就是说,飓风不需要到达舰队的作战海域,只需要靠近作战海域,就将使舰队无法出动飞机,从而无法参加战斗行动。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谈仁皓立即就命令舰队向西加速前进,将作战海域向西移动了近100海里,希望能够避开飓风。可是,他严重的低估了飓风威力与影响范围,100海里,对十二级以上的飓风而言,这个间隔距离确实是太短了!
到二十三日十二点左右,飓风已经到达了加勒比海中部海域,而且其运动速度要比预测的快得多,当时一架岸基远程气象侦察机侧出的飓风移动速度达到了105节,而按照预报,飓风此时的速度最多也就90节而已。到二十四日凌晨五点左右,飓风已经到达了谈仁皓之前设定的舰队作战海域附近,其移动速度超过了120节,中心风速更是超过了170节。在加勒比海几条暖流的共同作用下,飓风如同发了疯的野兽一样,在这片狭窄的海域内横冲直撞,没有任何人为的力量可以将起拦截下来,也不可能使其转向!
当时,舰队所在海域的风俗已经接近了20节。谈仁皓已经下令舰队继续向西全速航行,并且在五点半之前就首先安排侦察机起飞,而这要比计划的提前了十五分钟。随即,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掩护的战斗机也陆续起飞。在战斗机离开航母之后,海面上的风俗达到了25节,基本上接近了舰载机起飞的极限。而此时,根本就无法确定大西洋舰队是否在圣地亚哥港,或者是在其他哪个地方,谈仁皓也就不可能让挂着炸弹与鱼雷的轰炸机提前离开航母,只能够让舰队尽量避开飓风。
相对于飓风移动的速度,舰队30节的航行速度就显得太慢了。到六点半左右,也就是在谈仁皓给常荐新发去消息,他暂时无法派遣轰炸机参战,接着第三特混舰队就与美舰队进行炮战的时候,舰队已经到达了牙买加岛西南大概180海里处,而且仍然在继续向西航行。如果再航行几十海里的话,舰队就将离开打击圣地亚哥港的范围,而且之前出发的那些侦察机与战斗机很有可能回不了舰队。
也就在谈仁皓心急如焚的时候,舰队被飓风追上了。准确的说,是受到了飓风的严重影响,因为飓风的风暴中心实际上还在牙买加岛的东南部海域,距离舰队还有好几十海里呢。在超过75节的大风下,航母显得很脆弱。幸亏当时几支特混舰队的航母在前往大西洋作战前,都换上了“飓风艏”,也就是全封闭式舰首,而且飞行甲板与机库之间的承力结构加强了好几倍,不然的话,恐怕当时这十几艘航母的飞行甲板早就被吹到天上去了。护航战舰的日子也不好过,重巡洋舰还要稍微好一点,毕竟重一些,也要稳一些,驱逐舰简直就像是狂风巨浪中的小舟一样,一会被推到了浪尖,一会又落到了浪底,甚至让人觉得这些“小船”随时有可能被巨浪给吞没掉!
就在谈仁皓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飓风受到了来自中美洲大陆上空高压气团的影响,速度开始慢了下来,同时也向西北方向转向。也就是说,飓风“放过”了帝国海军的舰队,在谈仁皓等人看来,大概是老天爷开眼了,不想再折磨他们了,而一些比较迷信的官兵还以为是老天爷听到了他们的乞求呢!
随着飓风转向,舰队也转向到了东南,想尽快脱离飓风的影响范围,赶在那些派出去的飞机上的燃料用光之前离开飓风的影响海域。就在谈仁皓松了口气的时候,参谋军官的报告让他的心一下就落到了谷底,在受到飓风袭击的时候,旗舰上的所有远程电台的天线都被摧毁,而且,其他战舰上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谈仁皓,以及别的舰队都暂时失去了与外界联系的能力!

第八十四章 同病相怜

在谈仁皓等五支航母特混舰队的官兵顽强的对抗着飓风的袭击时,斯普鲁恩斯亲自指挥的大西洋舰队第22特混舰队与第23特混舰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时,这两支特混舰队所处的海域也在飓风的影响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这两支特混舰队距离与谈仁皓他们的距离不会超过250海里!如果没有这场飓风的话,也许双方早就干上了。对斯普鲁恩斯来说,这几个小时里,他也紧张得连气都喘不过来。
凌晨三点多离开了圣地亚哥港之后,斯普鲁恩斯总算是松了口气,在冷静下来之后,他的头脑也清晰了很多。很快,斯普鲁恩斯就认识到,如果他不离开圣地亚哥港的话,那么就将被永远的留在那里。
让斯普鲁恩斯产生怀疑的是当天到达圣地亚哥港的几架侦察机,也横是回想起在二十三日白天,唐帝国的远程侦察机频繁的出现在圣地亚哥港上空,斯普鲁恩斯才想到,这肯定是唐帝国海军发动攻击的前奏。这些侦察机不仅是了监视港口的,更是来监视港口内的大西洋舰队,甚至完全是为了监视大西洋舰队才会这么频繁的出现。而唐帝国的指挥官肯定在积极的调动打击力量,而在部署到位之前,肯定要不断的确定大西洋舰队是否还在港口之内,然后才能让负责打击的部队顺利完成任务。而当时,唐帝国海军可以打击圣地亚哥的不仅仅有舰队,还有部署在中美洲地区的重型轰炸机。
斯普鲁恩斯的预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就在他给留在圣地亚哥港的第21特混舰队发去电报,要求该舰队立即离开港口,前往迈阿密之后不到十分钟,圣地亚哥港与第21特混舰队先后发来了遭到轰炸的电报。唐帝国的重型轰炸机群果然在夜间轰炸了圣地亚哥港!
到六点二十分收到第21特混舰队发来的最后一份电报前,斯普鲁恩斯一直保持着沉默,虽然他表面上保持着冷静,但是他的内心已经翻腾了起来。唐帝国的重型轰炸机不是一起到达的,而且前几轮轰炸没有让第21特混舰队产生多大的损失,而且到轰炸结束的时候,第21特混舰队的损失也算不上严重,最重要的四艘战列舰都没有大碍,能够继续航行。可是,当时斯普鲁恩斯一点都轻松不下来,因为他知道,这些轰炸机只是前奏,而且肯定不是主要打击力量,真正的绝杀是唐帝国舰队的舰载轰炸机!
在得知唐帝国的重型轰炸机是分成小批次进入之后,斯普鲁恩斯就做出了这一判断。如果这些重型轰炸机是主要打击力量的话,那就应该尽可能的组成大编队,让尽可能多的轰炸机同时在港口上空投下炸弹,覆盖更大范围的港口海域,让港口里的战舰避无可避。只要有一百多架轰炸机同时进入,同时投弹,就算港口上空塞满了气球,第21特混舰队也很难不遭受重大损失。而分成了小批次进入的重型轰炸机对舰队的威胁并不是很大,而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拖延了舰队出港的时间,在轰炸进行的时候,第21特混舰队是很难组织起来的,也就难以离开港口。那么,唐帝国的指挥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毫无疑问,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正在逼近圣地亚哥港,说不定,舰载轰炸机早就已经起飞了,而且正在飞往圣地亚哥港的途中。这些轰炸机很有可能在天亮前后到达,也许唐帝国海军的舰载轰炸机并无夜间轰炸能力,所以只能选择在天亮后轰炸港口内的战舰。想到这,斯普鲁恩斯立即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