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1347部分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347部分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荐新微微点了点头。百慕大群岛从西北到东南,加上浅水区的话,宽度超过了40公里,这已经超过了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程,因此第21特混舰队必须要绕到群岛的南部海域,才能够炮击登陆场,而在群岛的西部海域是不可能将炮弹打到登陆场去的。再考虑到炮击的准确性问题,那么第21特混舰队就更需要绕道而行了。
“我们需要跟着转向吗?”
“不用急,还有时间。”常荐新略微思考了一下,“在距离美舰队大概20海里的时候,如果美舰队没有转向的话,那就证明还没有发现我们,到时候,我们就跟着向南面转向,与其并行。如果美舰队立即转向,那就证明他们的雷达已经探测到了我们,那就只有追上去,尽快把距离缩短到10海里左右,然后再展开队列。”
“美军舰队转向不可能太快,我们应该有机会追上去。”
“保持速度与航向,把新的命令发给各舰长,炮弹上膛,让炮手都做好战斗准备。”
参谋军官立即去传达了命令,同时战舰上的战斗警报声也响了起来。
十一点二十五分,侦察机再次发来了消息,美舰队的新航向是190度,速度20节,没有加速迹象。此时双方的距离大概是25海里。常荐新命令“南宁”号启动了雷达,随即就探测到了北面的美军第21特混舰队里的两艘战列舰。
“没有前出的巡洋舰与驱逐舰,电子军官已经确认了雷达手的判断。”
常荐新微微皱了一下眉毛,这确实有点奇怪。
“将军,敌人竟然没有安排前出的警戒舰,看样子,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在这里等着,说不定,他们的雷达都没有启动呢。”
“别大意,也许美军是故意这么做的。”常荐新犯起了嘀咕。“让第1驱逐舰编队加紧搜寻周围海域,也许美军想搞点新花样出来。另外,其他各舰都打开雷达,自行监视敌舰队的行动,但是在‘南宁’号开火之前,都不能轻举妄动。”
战舰上的雷达在探测精度上要比侦察机上的好得多,特别是在测量敌舰队的速度,以及航向的时候更为精确。美舰队的航向应该是195度左右,而速度应该是21到22节之间。到十一点半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只有20海里了。如果此时美战舰上的雷达在工作的话,那么也应该差不多探测到了第三特混舰队里的战列舰了。
最让常荐新疑惑不解的是,直到这个时候,美舰队仍然没有转向,也没有巡洋舰或者是驱逐舰前出侦察。美舰队的行动只有两种解释,一是战舰上的雷达全都没有开机,而且不知道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拦在了前方,根本就无法到达登陆场了。二是已经发现了第三特混舰队,而且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等着第三特混舰队转向,然后就开始炮击。毕竟第三特混舰队要转向的话,需要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内,六艘战列舰都不可能发挥出所有的火力,是舰队最脆弱的时候。
十一点三十三分,双方距离大概只有18海里了,常荐新下达了转向,并且同时减速的命令。在这个距离上,战列舰的舰炮很难对另外的战列舰构成威胁,而且双方的距离缩短到20000码以内,还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足够让第三特混舰队的六艘战列舰完成转向了。
常荐新也没有再考虑那么多,在舰队开始转向的时候,他就给舰长下达了准备开火的命令。交战距离设为了20000码,首先由“南宁”号开火,其他战列舰跟随炮击。而到时候,双方基本上保持并列航行的态势,这是最有利于发挥火力的战斗方式,对双方都一样!

第十七章 观战

在第三特混舰队与第21特混舰队逼近的时候,一架“侦察鹰”已经飞到了第三特混舰队上空。这架侦察机的飞行员是屠健君少校,雷达手是水自清少尉。在与第三特混舰队联系上之后,这架“侦察鹰”就一直在舰队上空盘旋。他们有两个任务,一是监视第21特混舰队,二是在炮战开始后,帮助第三特混舰队确定炮击战果,也就是协助判断是否命中了敌舰。
屠健君少校与水自清少尉是第三舰队第二特混舰队最优秀的侦察机飞行员,两人是在近九点的时候到达第一舰队第一特混舰队的“龙感湖”号航母上的,当时侦察机需要补充燃料,还得检查雷达的状况,另外两人也要去领取具体的任务,还得抽时间吃晚饭,因为他们在离开“台湾”号航母的时候,还没有吃晚饭呢!
等两人忙完了,最后去领取任务的时候,一架返航的侦察机已经发现了第21特混舰队,而且当时第21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的距离已经相当近了,另外还有好几架侦察机已经围了上去,不再需要屠健君他们去寻找第21特混舰队。朱荣哲也在这个时候立即修改了侦察计划,让屠健君他们去跟踪第21特混舰队,再加上当时屠健君所在的第二特混舰队侦察机部队刚刚领到了一批新式装备,他们就接到了另外一个任务,即去判断炮击效果,也借此检验新装备的性能。
这种新装备就是在十一月二十五日,由一艘从德国基尔港驶来的运输船送来的一批微光夜视仪。准确的说,是一副相当笨重的夜视眼镜。这是德国人刚搞出来的新发明,通过技术交换,唐帝国从德国拿到了一百套这种夜视眼镜,当时就有一部分送到了金斯敦,由前线作战部队进行实战测试,而舰队分到了36套。谈仁皓将这36套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什么万玩意的夜视眼镜全都交给了最喜欢搞技术的郝东觉去处理,而郝东觉自然就将这批眼镜首先交给了需要在夜间执行侦察任务的侦察机飞行员了。
说白了,微光夜视仪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子仪器放大了光线的强度,达到了人眼可以接受与识别的程度。除了绝对密闭的环境之外,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光线的,只是光线的强度远低于人眼能够感应到的程度,所以让人觉得夜晚很黑。而微光夜视仪的作用就是放大光线,让人能够在夜间看清楚周围的环境。
可以说,当时德国人在搞这些技术方面是很卖力的,大概是在主要的军事技术方面拼不过唐帝国,而又想从唐帝国获得一些先进的技术,所以才剑走偏锋,重点发展边缘科技,然后以此与唐帝国进行科技交换吧。不过,说实话,微光夜视仪肯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装备,可问题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又能制造出多好的夜视仪呢?
当时,屠健君少校就是第一批拿到这种奇怪眼镜的飞行员,说这是一副眼镜,那还真有点勉强,因为副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的,而是用一个皮带编织成的套子套在头上的,而且其重量超过了2公斤,还用一根电线连接到了外部电源上。而当时帝国陆军步兵所使用的钢盔的重量也才1公斤左右,而飞行员用的飞行帽的重量就更轻了。可以想像,把一个重达2公斤,而且还连着一根不那么方便的电线的东西戴在头上会是个什么感觉。当时,飞行员还给这套设备取了个外号:“钢盔”。
最初的时候,飞行员都对这套仪器不那么敏感,说白了,“侦察鹰”的夜间侦察能力依靠的不是飞行员的眼睛,而是雷达。如果飞行员能够看到海面上的战舰的话,那么飞机发出的噪音早就惊动了敌人,没有任何“侦察鹰”的飞行员希望飞到敌人的头顶上,跟敌人打个招呼。可是很快,飞行员就发现这套仪器确实有一定的用处,而其最大的用途不是去寻找敌人,而是在返回航母的时候,可以让航母关闭引导降落的灯光,从而避免因为发出了灯光而导致航母在夜间暴露的情况发生。
这也是当时屠健君等飞行员能够想到的最好的用途了,当然,这是在指这次的作战行动之前。
“老屠,你看到什么了?”
“还远着呢,什么都看不到。”屠健君揉了揉脖子,“德国人真是五大三粗,什么东西都设计得这么大,也难怪他们能够造出重量超过100吨的坦克了。”
“把‘钢盔’给我用用。”水自清拍了拍屠健君的肩膀。
“得,我们要不换个位置吧。”屠健君笑着摘下了夜视眼镜,可是飞行员座舱与后面导航员的座舱之间有一道金属栅栏,眼镜的体积太大了,根本就塞不过去。“算了,等下次让你戴,我也免得受罪。”
“那我们可一言为定,到时候别反悔。”
“我还会骗你吗?”屠健君与水自清搭档飞行了一年半了,“对了,你那有什么发现,雷达没有出问题吧?”
“还好,还在正常工作,现在双方正在……娘的!”水自清猛的拍了几下雷达屏幕,“这下好了,雷达失灵了,看样子,我可以休息了。”
“得,你就养养神,等下我会转为自动驾驶,你帮我盯紧点就行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而此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开始转向,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屠健君休息了一阵,重新戴上了“钢盔”。他首先朝下方的第三特混舰队看了一眼。
在屠健君的眼里,海面是墨绿色的,而海面上的战舰都发出了让他觉得有点奇怪的绿光。当时的夜视仪没有彩色显示功能,而且绿光最为明显,因此只能显示颜色的灰度,通过不同的亮度来显示出物体的轮廓。六艘庞大的战舰让屠健君感叹不已,他还是第一次在战列舰的上空俯瞰这些曾经统治海洋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呢,而且还是在夜间。
“舰队在转向?”
“对,我们跟上去,大概五分钟后转向飞回来。”屠健君已经操纵飞机跟着舰队一起转向了。“娘的,这些战舰的速度真慢,要是他们能够跟我们一样快的话那多好?”
“要是战舰也能飞,要我们这些飞行员做什么?”
屠健君笑了起来,然后朝北面看去。大海仍然是墨绿色的,接着就出现了几个绿色的亮点,这是因为夜视仪的的精度不够高,所以无法准确的显示出目标的细节轮廓,对于远处的目标,往往就只是一个亮点而已。
“敌人来了。”
“来了?有多远?”水自清立即兴奋了起来。
“15到20海里之间,娘的,德国人真是偷工减料,难道不能加上一个距离刻度吗?”
“得,你就别挑剔了,我现在什么都看不到呢,战斗是不是要开始了?”
屠健君朝下面的第三特混舰队看了一眼,“应该快要开始了,舰队正在转向,完成转向后,距离会缩短到15海里以内,大概在10到12海里之间。”
这时候,战列舰上的主炮炮塔已经开始转动。
“战舰有动静了!”屠健君立即注意到了这个变化,接着他就朝北面的美舰队看去,“距离在迅速逼近,我们的战列舰已经将炮口对准了敌人!”
“敌人有什么举动?”水自清只能干着急。
“还没有什么反应,好像没有发现我们的舰队一样,真是奇怪,难道美军舍不得让发电机烧点柴油吗?距离都这么近了,他们的雷达也真是差,竟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我们的舰队。”
“这是好事,看来,这次的战斗没有什么悬念了。”
屠健君微微点了点头,可立即感到脖子一阵酸痛,这该死的“钢盔”简直就如同压在他头顶上的一座大山一样。
“娘的,我再试试雷达能不能启动,真是恼火,早不出问题,晚不出问题,偏偏在这个时候出问题!”
水自清先关闭了雷达的电源,好让雷达里的电子设备能够冷却下来,然后再接通电源,试着重新启动雷达。当时的机载雷达就经常因为过热而出故障,侦察机的雷达操作员都熟悉了这种情况,如果运气好,电子设备没有被烧坏,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