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1359部分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359部分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制件,2000名施工人员。
当天晚上,罗云冲下达了恢复全面轰炸的命令。当时,战区内至少还有25万吨燃烧弹没有用光呢,而运送燃烧弹的船队在2月底就将到达,圣地亚哥的弹药生产线也将在3月初投入正式生产,罗云冲可不想在新的弹药到达之前,还让那些储备了好几个月的弹药占据着弹药库里的位置。
在休息的这三天里,战略轰炸机司令部的参谋们也没有闲下来。在对前几天的大规模轰炸,特别是对波士顿与弗吉尼亚比奇的两次集中轰炸进行了深度总结后,参谋们完善了轰炸战术。即在白天的时候应该尽量安排护航战斗机,而在夜间轰炸的时候,护航战斗机的作用不大,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尽量争取获得一批夜间截击机,组成夜间护航战斗机部队。同时,轰炸机不益同时出动,最好能够分成白天与夜间进行两次轰炸,这样可以拖垮美军防空战斗机部队,使美军疲于奔命,只要持续轰炸下去,美军的防空能力必然骤减!
罗云冲采纳了参谋的建议,毕竟这些参谋跟着他从口木到欧洲,再到美国,实战经验并不比罗云冲差,而罗云冲只是个统帅,他不可能一个人顶替所有的参谋。在1月1日,罗云冲就给严定宇发了一封电报,希望陆军能够尽快订购一批航程足够的夜间战斗机,并且尽快派遣到北美洲战区来。而别的问题,都可以在前线解决。
从1月3日,罗云冲获得了补充给他的300架轰炸机,而新的轰炸任务也在当天下达了下去。1月4日将恢复轰炸,而且从这天开始,所有的轰炸机不再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出动,而是分成了两批,轮番出动。而且这两批轰炸机是交错出动的,即第一批轰炸在执行了昼间轰炸后,将在第二天执行夜间轰炸,而执行了夜间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将隔一个白天,再执行昼间轰炸任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保证飞行员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而且对后勤保障的压力也小了很多。当然,如果不考虑到后勤保障的压力的话,就应该组成三个,或者是四个机群,让这些机群轮番上阵,拖垮美国的防空战斗机部队。
四日白天,542架轰炸机袭击了纳什维尔,投下了4000多吨燃烧弹,这是纳什维尔遭到的第三次大规模轰炸,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轰炸。有11架轰炸机没有返回基地,战损率控制在了2%以下。
当天晚上,518架轰炸机长途奔袭了查尔斯顿。结果美军毫无防备,甚至没有出动多少战斗机拦截轰炸机群,主要是美军已经习惯了对手在同一个时间段出动所有轰炸机的作战方式,根本就没有想到当天晚上还会遭到轰炸,等美军将战斗机部队动员起来的时候,轰炸机群已经顺利返航了。4000多吨燃烧弹将查尔斯顿几乎完全摧毁,而这次只损失了5架轰炸机,是到此时为止战损率最低的一次大规模轰炸行动了。
五日夜间,528架轰炸机在列克星敦投下了4000余吨燃烧弹,烧毁了这座城市绝大部分的建筑物。美军的疯狂拦截击落了21架轰炸机,战损率超过了3%。
六日白天,509架轰炸机袭击了海波因特,投下了4000余吨燃烧弹。虽然美军防空战斗机进行了4次疯狂的拦截,但是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只有14架轰炸机被击落,22架护航战斗机战损,而前来拦截的美军防空战斗机被击落了足足62架,这也是轰炸开始至今,美军防空战斗机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
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轰炸行动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在首相的大力支持下,基本上每过五天,罗云冲就将获得一批补充的轰炸机。飞行机组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到了一月中旬的时候,飞行机组的数量是轰炸机数量的一倍半,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飞行机组可以轮换休息。
到一月二十三日之前,平均每天,轰炸机会在美国本土上空投下7000吨燃烧弹,摧毁一到两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因为同时还有大批的“狼鸠”式轰炸机在墨西哥战场上支援古迅雷作战,也在大量的消耗燃烧弹,到这天为止,在持续了20天的高强度轰炸之后,储备在战区弹药库内的所有燃烧弹被消耗光了。
这下,罗云冲不得不命令轰炸机部队停止了活动。可以说,从28年12月11日到29年1月21日,为期40天的第一阶段大规模战略轰炸基本上圆满结束。当飞行员开始集体休整的时候,美国东南部地区,即密西西比河以东,俄亥俄河以难的广大地区内,八成以上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到此,战略轰炸的毁灭性也彻底的表现了出来!

第二十九节 调整章奏

到二月八日,在情报部门陆续提供了各轰炸目标的消息之后,罗云冲在这天才完成了第一阶段大规模战略轰炸行动的总结报告。因为当时战略航空兵仍然隶属于陆军,所以这份报告首先递交到了陆军司令部,随后再转送给了首相府与海军司令部。在战报的后面,还附有罗云冲对第二阶段战略轰炸的两种不同设想。
第一阶段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打击的是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轰炸的具体目标是城市的居民,而非工业与军事目标。这可以看着是第一阶段大规模战略轰炸的一个显著特征。
按照经典的战略轰炸理论,轰炸所针对的目标应该是工业设施与军事设施,而不是平民。特别是在第二次全球战争之后,任何一场战争中的战略轰炸都以工业与军事目标为主,很少涉及到专门针对平民的战略轰炸。即使是在之前的数次轰炸行动中,比如在对付口木与英国的战略轰炸,以及英美对付德国的战略轰炸中,轰炸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工业与军事设施,只是附带有巨大的平民伤亡。
罗云冲将第一阶段战略轰炸对准了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也有着迫不得已的因素。首先是美国的工业主要都集中在了东北部以及五大湖地区,而部署在古巴的战略轰炸机很难对这两个地区的城市构成威胁。其次是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比较分散,而且防御相当严密,轰炸的损失非常巨大。
当时,主要用于轰炸军事目标的是战术航空兵,而不是战略航空兵。部署在古巴与巴哈马群岛的战术航空兵一直没有停止打击佛罗里达州,以及相邻地区的美军军事目标。而且正是战术航空兵的频繁出击,使美国东南部地区的防空截击能力严重削弱。在第一阶段大规模战略轰炸期间,帝国陆海两军的战术航空兵至少出动了35000架次,与美军航空兵发生战斗4782次,击落击毁美军战机17832架,击毁美军坦克车辆21319部,高射炮4173门,列车782列,仓库1378座,击毙美军128341人,伤20余万。
从上面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战术航空兵取得的战果也很辉煌,到29年初的时候,佛罗里达半岛,以及古巴中西部地区的制空权已经掌握在了帝国航空兵的手里,美军航空兵被迫转移到了二线与三线机场,并且严格控制了活动范围。也正因为如此,美军的防空战斗机对重型轰炸机群的拦截能力大幅度降低,降低了拦截效率。比如在此之前,前往轰炸亚特兰大的轰炸机群很有可能遭到美军防空战斗机前后四次拦截,而当美军战斗机被迫撤出了佛罗里达半岛的时候,就最多只能组织两次拦截。战术航空兵的行动有力的支持了战略轰炸行动。
可见,战术航空兵打击军事目标的效率要高得多,而且损失远比战略航空兵执行同类任务小得多。当时,战术航空兵中的主力已经是陆海两军的战斗轰炸机,战术轰炸机正在逐步退出前线部队,特别是海航的“游隼”,以及陆军的“鹰”式战斗机。
这两种战斗机都是在战争后期服役的,都具备有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同时其空战能力也不比美军的任何一款战斗机差。到28年初的时候,陆航首先大幅度提高了“鹰”式战斗机的对地打击能力,包括加强机身结构,安装可以携带500公斤炸弹的挂架,设置额外的挂弹点,增加航炮的备弹量。在罗云冲到达北美洲战区之前,“鹰”式战斗机就是墨西哥战场上支援陆军远征军的主力机种。海航也在28年底开始全面提升“游隼”的对地打击能力,主要改进之处仍然是让“游隼”具备携带500公斤航空炸弹的能力。
这两款战斗机也算得上是帝国航空兵中最早的战斗轰炸机了,在战术轰炸机逐渐退出了前线作战部队的时候,这两种战斗轰炸机承担起了大部分的战术轰炸任务,而且海军舰载航空兵也很快做了相应的调整。
十二月底,没有跟随联合舰队返回帝国的第二特混舰队部署在了巴哈马群岛北部海域,并且将所有的舰载战机都换成了经过了改进的“游隼”,当时,一艘航母上除了携带一个小队的“侦察鹰”之外,就是三个中队又两个小队的“游隼”,总载机量达到了144架,其中有36架必须得系留在飞行甲板上。29年初,第1支援舰队返回战区,护航航母的数量增加到了32艘,每艘护航航母携带两个小队的“游隼”。这样,舰载航空兵一共拥有88个小队,共计1056架战斗轰炸机,这比当时部署在巴哈马群岛上的所有战机的数量还要多。
正是因为战术航空兵在压制敌军事目标方面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罗云冲才没有安排战略轰炸机打击美军的军事目标。同时,美国东南部地区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工业目标,加上战略轰炸的最终目的是要迫使美国投降,针对性的轰炸平民聚集的大中型城市成为了当时罗云冲的唯一选择。
从28年12月11日到29年1月21日,40天的时间里,美国东南部地区大绝大部分大中型城市都成为了火海。根据美国政府在战后公布的政府档案来看,在这40天的时间里,有78座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遭到了大规模轰炸,358万人直接死于轰炸,421万人因严重烧伤不治死亡,伤者超过了800万,另外还有大概1100万人无家可归。这其中,除了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城市之外,其他遭到轰炸的城市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俄亥俄河以南的美国东南部地区。
在当时罗云冲提交的战报中,在这40天之内,战略轰炸机出动了33174架次,投下了218458吨燃烧弹,共有784架轰炸机被击落,战损率2。36%。另外还有1172架轰炸机在返回基地之后严重损毁而直接报废,损失率共计5。9%。机组成员出动298812人次,阵亡与失踪11274人,人员损失率3。77%。
相对而言,轰炸机部队的损失率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战略轰炸才刚刚展开,美军航空兵仍然具备有强大的作战能力。比如有三分之二被击落,或者是被击毁的轰炸机是美军防空战斗机造成的,而损失的人员中,有近六成是被美军战斗机击毙的。其次是护航工作仍然不到位,护航战斗机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在有足够护航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轰炸机的损失率要比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时候降低至少2个百分点,人员损失率也差不多降低2个百分点。可问题是,当时投入作战的护航战斗机数量仍然相当有限,加上机场的容纳能力,一次能够出动的护航战斗机数量也就更加有限了。
相对而言,轰炸机与飞行员的损失是最为严峻的。仅仅40天的时间,就损失了1956架轰炸机,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鹏”式轰炸机。当时,有四家飞机制造厂在联合生产“鹏”式轰炸机,当时月产量也就最多800架,这已经是产能的极限了,如果要继续提高产量就得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