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国师 >

第142部分

明朝第一国师-第142部分

小说: 明朝第一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

“可你有没有想过,邵真人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的难题,那刘同寿就能手到擒来吗?看似个大好的机会,可其中的风险有多大,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刘同寿失败了,你又要如何自处,你又想过没有?”

“可是……”

“你是想说,刘同寿只进了一次宫,就找准了乾清宫这个方向,所以,你觉得他成竹在胸,对不对?”黄锦丝毫不给冯保说话的机会,脸上尽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你对他了解多少?怎么就能肯定他不是故作镇定?据江南的消息,这位刘观主可是最擅长做戏的!甭管有没有把握,他总是信心满满的样子,你觉得你能辩得清楚?”

冯保的脸sè黯淡下去,被黄锦这么一说,他确实发现,自己的做法有些轻率了。

“就算他不是装的,可你想想,他提出计划的时候,是已经确定了乾清宫具体有些什么问题,还是说,他只是怀疑那里有问题,具体怎么做,还要根据勘查结果而定?”黄锦又问。

“应该……”冯保仔细回想了一下,脸sè又灰败了几分,“只是怀疑。”

如果刘同寿有十足的把握,何苦还要迂回?只要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给嘉靖留个台阶,就可以直接提出要求了。

“乾清宫有问题,你当是多大的秘密吗?其实邵真人老早就在怀疑了,只是三番五次的去看过,只是找不到缘由,怕惹得万岁爷不高兴,这才放弃……咱家也希望万岁爷身康体健,宫内宫外都太太平平的,可是,这种要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镇之以静啊!”

黄锦长叹了一声。

若是刘同寿没跟他扯上关系,或者没提出那个很让他心动的计划,他会毫不犹豫的支持冯保的意见。小道士能解决问题最好,解决不了也没什么干碍,顶多就是皇上多了个出气筒呗。

现在却是不行了,因为小道士的计划让他非常动心,所以,他不吝于通过冯保,指点刘同寿一番。

“只要刘同寿不介入,压力就在邵真人那边,他们能解决问题,也不过是弥补错误;解决不了,万岁爷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现在冒冒失失的跳出来,那就糟糕了,一旦失手,那你以为邵真人这么一把年纪,都是白活的吗?”

分析了一大通,黄锦总结道:“这就跟外朝的大臣们做事是一个道理,不是能力越高,越会办事,前途就越远大的。很多时候,不做事的,比做事的更强。道理很简单:无非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没错,明白了吗?”

“明白了,多谢爹的指点。”冯保心悦诚服的点头应道:“那爹,刘道长那边……”

“明天再说吧,你今天先把他求你的那件事做了。”(未完待续。。)

p

正文 第147章 有进无退的赌博

宫中惊变的消息,刘同寿当晚就知道了,带给他消息的是张孚敬。 //

虽说宫里做了保密工作,但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毕竟瞒不过人,以张孚敬的地位,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当然,是经过删节的版本。

张孚敬的阅历何等老辣,这些信息足够他判明形势,并且向刘同寿剖析一番利弊了。他说的大致意思,跟黄锦对冯保说辞差不多,由此可见,至少在政治智慧上,太监和大学士是没有本质xing的差别的。

“老师的意思是,让我静观待变?”刘同寿紧紧皱着眉头,这个提议让他很是踌躇。

这个意外的时机太糟了,刚好赶在他勘查现场之前。若是已经勘查过了,那他心里就会有个底,以此来决定进退。

他更喜欢谋定后动,可现在面对的,却是一场赌博。

“不然。”张孚敬轻轻摇头。

“老夫告诉你的,是常识,不管最后如何选择,你都必须对此有所了解,并根据这个,推测你的对手,盟友,乃至旁观者的思路和动态。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若是世事都和常理一样,又怎么会有朝堂上的起起落落?衮衮诸公哪个又是易与的?”

若是用回答做比较,张孚敬和黄锦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黄锦只是告诉冯保要如何去做,因为他没把小宦官当做成年人,所以,他关心的方式是手把手式的。

而张孚敬则是将刘同寿看做了平等的存在,他认为小道士的手段和心思更在他之上,只是某些方面有短板,他要做的。只是帮对方弥补这些短处。名分虽是师生,但两人的关系其实更接近后世的那种师生关系。而非天地君亲师的纲常下的师生关系。

“什么都不做,等着坐收渔利,看似没有风险,可老师有没有想过,万一陶仲文解决了问题怎么办?弥补错误,可错误又不是他造成的,只要邵元节向皇上坦言,自承其短,陶仲文不就立了大功吗?而邵元节那边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反正。他本来就是要告老的。”

张孚敬摆出了一副互相探讨的架势。刘同寿也是畅所yu言。

“道理不错,静观待变可以规避风险,同时,也失去了机会。不过,同寿。听你的意思,你似乎对仲文很了解,对他的能力也很认可啊?”张孚敬颔首微笑,目光中流露出的,尽是鼓励的意味。

“了解倒说不上……”刘同寿这话半真半假。

史书上对于陶仲文的记载不多,刘同寿也没怎么留意过,对其人其事,都是一知半解,比如那先天铅丹的事情。他就一无所知。

不过,不知道过程,并不代表不知道结果。

老陶入京之后,很快就混得风生水起,风光的时间,比他的前任邵元节还长。足足有二十多年!

这说明,即便没有自己这只蝴蝶,宫中闹鬼的事情也会慢慢平息,而且,很可能就是出自陶仲文的手笔。

得知邵元节早就怀疑过乾清宫之后,刘同寿jing惕心更高了。古人小觑不得,尽管没有后世那些系统化的自然科学知识,但长期浸yin此道,对各种灵异事件的了解和探知,邵、陶两人都不会少了。

对方已经占据了先手,静观待变,很可能意味着坐失良机。

陶仲文现在可能出于某些顾虑,还在瞻前顾后,等到被逼得没有退路,只能殊死一搏的时候,没准儿就会让他打开一片生天。等到一切都成定局,自己就悔之晚矣了。

“老师明鉴,学生一向认为,对敌时,要在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藐视敌人。陶仲文先前虽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知,但邵元节却是成名已久,他不顾亲疏之别,一力举荐仲文为后继,又岂能无因?”

刘同寿换了个说法,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他为什么如此重视陶仲文,然后做出了结论:“所以,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学生以为,坐视乃是下策,主动进取才能赢得机会。”

“好一个料敌从宽,好一个积极进取。”张孚敬抚掌而笑,丝毫不以刘同寿的质疑态度为忤。

笑罢,他的神sè又凝重起来,只听他沉声说道:“不过,同寿你应该清楚,一旦入了局,就只能是有进无退,你,可要想清楚了。”

“尽力而为。”刘同寿郑重点头。他知道张孚敬在提醒他,他年纪还轻,有的是时间等。但他做不到,因为有着太多不能退却的理由。

“嗯。”张孚敬点点头,果真保持了无条件的支持,“元节正焦头烂额,巴不得你入局,其他人为了推卸责任,肯定也是乐见其成,你入宫应该不会有什么阻力。外朝这边,却是可虑,不过,也无妨,左右赶在了这个节骨眼上,老夫与你配合一下好了。”

“劳烦老师了。”刘同寿拱手称谢。

嘉靖申斥孙翥,固然重新巩固了他的威望,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本来他的身份就容易遭人诟病,同仇敌忾之下,绝大多数的言官都成了他的对头。

别的掣肘方式且不提,单是这些言官最拿手的舆cháo,就非常可怕了,如果他真的功败垂成,这玩意很可能直接要了他的命!

“谈不上劳烦,因缘际会罢了。”张孚敬摆摆手,呵呵笑道:“若是事有不谐,老夫不过帮你略略挽回一二;如果你成功了,那就是你帮老夫消除后患了。”

随着他二人这场谈话的结束,一场席卷京城的风暴,正式酝酿成型了。

最先被震到的,是冯保。

“什么?你要入宫!这种时候?你以为爹他老人家会骗你吗?就算你自己不怕死,也不要连累我啊!”

冯保起了个大早,一待宫城开了门,他就急忙忙的奔刘同寿来了,本以为将那番颇为高深莫测的理论一说,至少也能震得刘同寿抖上两抖,顺便着对他这个便宜兄长多几分敬仰。

可谁想到,他刚说了个开头,小道士就把剩下的内容都给分析出来了,说的比黄锦还要清楚几分,冯保这个转述者就只能瞠乎其后了。

单是这样倒没啥,反正小道士身上的特异之处甚多,冯保已经逐渐开始习惯了。

可问题是,刘同寿把道理分析的很透彻,但做出的决定却是南辕北辙,这就由不得冯保不跳脚了。

“冯兄,你别激动,这可是个好机会!你想想,皇上刚刚出了事,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人,会给他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啊!还有咱们那个计划,在这么紧急的时候,咱们还能既解决麻烦,还给皇上留台阶下,他又岂能不重视咱们?”

刘同寿的安慰充满了诱惑力,冯保的情绪平复了些,可他并没有被美好的愿景蒙住眼。

他忧心忡忡的说道:“兄弟你说的倒是不错,但问题是,这得是你成功了之后才有的好处,可要是失败了呢?我知道兄弟你手段高超,可邵真人忙活了这么多年,都没成事,你这一时三刻的……你自己也说了,事态紧急!”

“冯兄,请你相信我!”刘同寿也不多解释,他郑重其事的一拱手,把冯保后面的担忧都给堵了回去,“冯兄你只帮忙传话,纵然事有不谐,小弟也不会连累于你,如何?对了,皇上已经醒了吗?”

“……”

冯保被震住了,顺着刘同寿的意思,喃喃回答道:“万岁爷昨晚就醒了,不过一直折腾着没睡,脾气大得很,从昨晚到现在,已经杖毙了五六个做错事的宫人了,同寿,不是我说,现在即便是传话,也很危险呐!”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已经在发颤了。

“他对邵真人他们的态度如何?”刘同寿又问。

“开始是不太好的,不过,陶仙师确是个有办法的。”冯保答道:“他堪舆了宫内的风水,说是前朝天子长居西苑,导致龙气偏移,乾清宫失了龙气护持,因此……他建议万岁爷暂且搬去西苑,然后由他在乾清宫做七七四十九天法事,试着将龙气转移回来。”

“这也行?皇上怎么说?他答应了吗?”刘同寿又喜又忧。

连战略转移的法宝都祭出来了,老陶想必也是被逼急了,无奈之下,才想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过,这招虽然很简单,却很有效,乾清宫既然有问题,就离那儿远点,至少先把风头避过去再说。

同时,老陶也给嘉靖留了台阶下。他将乾清宫闹鬼的事实避而不谈,直接说起了往事,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正德,这样一来,嘉靖就很容易接受了。

“万岁爷还没答应,西苑那边,你也知道,先帝早先是在那里养鹰犬,练兵什么的,说起来名头很响亮,实际上却简陋得很……”

刘同寿打断了冯保:“但他已经意动了是吧?”

“应该是……”冯保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xing了。

人通常都是有习惯xing的,嘉靖如果真的搬去西苑,那一时半会儿就不会想着回来,想回来也没办法,陶仲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