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国师 >

第156部分

明朝第一国师-第156部分

小说: 明朝第一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窗还有一桩怪异处。天窗的朝向各有异同,但透进来的光柱,最终却汇聚在了一处,就在大殿中央的一个蒲团上!

亮光集中在一处,又被四面的镜子所反射,使得大殿内明暗有致,层次分明,最尊贵,也最显然的地方,无疑就是那个蒲团了。

不用说,那里肯定就是皇上的修炼之所,也是皇上所说的得道之地!

“是琉璃?”在场之人都是见多识广的,一阵惊讶后,马上就有人发现了其中奥妙。

“那银镜上覆盖的好像也是……”

“银镜后面是贡!”铅汞之物,是陶仲文的看家本领,即便改变了形态,他一样能认得出。

“竟然是这么个用法么……”黄锦帮刘同寿张罗的材料,对交泰殿的布置,他也隐隐约约有些概念,只是他没想到,小道士居然搞出了这么大阵仗就是了。

“可是……”殿内的布置一目了然,从嘉靖望着那蒲团的眼神中,众人也能读出一股狂热之意。可没人明白,就算那个位置很显眼,很尊贵,却也比不得金銮殿上,龙椅之中吧?刘同寿这迷汤,到底是……

“呃,呃……”唯一的知情者只有邵元节!

老道进来之初,也和其他人一般的茫然,银镜是宝物没错,可嘉靖对宝物的热情一般,应该不是主要因素。不过,当他看到银镜的映像,以及嘉靖那身八卦道袍,乃至角落里的那个蒲扇时,他终于有了明悟!

小道士果然窥破了他的手法,而且在那个基础上,又更上了一层楼!

其实,这已经是他往脸上贴金了。他当日只是误打误撞,偶然蒙中了的,而刘同寿是有的放矢,他窥破了皇帝的本心,因此定计,是以方才事半功倍!

看到悠然步入殿中的小道士,邵元节像是看到了鬼似的,他口中荷荷有声,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真的想不通,小道士这么一点年纪,怎么就能如此擅长把握人心呢?

须知,这位皇帝,堪称有史以来,最难伺候的一位天子啊!

对头的狼狈像,半点都没被刘同寿放在眼中,他依然淡淡的笑着,心中却是冷冽。

自私者必自恋,象嘉靖这样自私的人,自恋的水准必然震古烁今!他所有的说法和布置,都是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的!

Ps。更新晚了,实在抱歉,不过小鱼确实尽力了。宅男的战斗力弱啊,去上海折腾了一趟,本来渐好的感冒又反复了,头疼欲裂,鼻涕不止,真是要了卿命了……屋漏偏逢雨,暖气公司又不知道出了什么幺蛾子,赶在今冬最冷的几天,不给上气了!

总之,今天暂时就这一更了,俺去倒一会儿,顺便吃个早饭加午饭,如果晚上好点了,就努力再码一章,要是不行的话,那就以后再补了。

正文 第162章 洞天福地,如愿以偿

交泰殿的布置,其实就是照搬后世的练舞房。/ //

舞者展示的是人体之美,所以需要从镜子中,从各个角度观察自己的动作,练舞房那一圈镜子起的主要就是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舞蹈还是一种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舞者必须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让艺术达到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镜子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年以来,刘同寿无时不刻的都在研究着嘉靖的xing格,入京之后,他的研究进度更是突飞猛进。张孚敬的倾囊相授在先,黄、冯二人的旁敲侧击在后,最后,却是邵元节的提示,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奥妙就在于那一圈壁画。

壁画上都是传说中的神仙,形态各异,但若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画中人的面目极为相似。原本这也算不得什么,国画注重的是神韵,而非写实,都是神仙中人,面目相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皇上喜欢就行呗,从来就没人关注过这一点。

但刘同寿注意到了,天才魔术师的观察力相当之敏锐。壁画的异样,冯保紧张的反应,再结合他所了解到的资料,他在脑海中,构建出了一个鲜活,而且完整的嘉靖形象。

这位皇帝就是个自恋到极点,甚至已经神经质了的病人!

确定了面对的是什么对象,那事情就简单了。

偏执狂要怎么对付?顺着他的心意说事儿,就能让对方感到愉悦;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点技巧,比如那个修仙的理论基础,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进一步,营造出一个让其得以释放和情绪的环境,那么,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一幕了。

龙颜大悦!

想想吧,当一个自恋狂站在大殿zhong yāng。被汇聚一处的光柱所照耀,四面八方映出的都是他飘飘yu仙的影像时,此人将会得到何等的满足?比起只是面目相似。还需要脑补幻想的壁画来说,镜子映出来的影像,更加真实。更加,效果也更好!

嘉靖忘情的大笑,正是因为这如梦似幻的场景,触动了他心底最骄傲,也是最隐秘,不可明言于人的。

没错,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天下众望所归,身份尊贵无比,但他从来都不满足。因为这尊崇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来。如果他还是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兴王世子,又有谁会拿正眼看他?

所以,他想长生不老,永远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将这份荣光千秋万世的保持下去。

但这是个相当长远的计划。至少是几十年后,才需要认真考虑,眼下最紧迫的,是得到认同。所以,嘉靖一直在折腾礼仪之事,要给老爹老娘弄个名分。实际上,就是他心底的恐惧和隐忧在作祟。

现在,刘同寿让他知道,他是与众不同,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他所做的一切,都符合上苍的预期;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苍的奖励;只要他持之以恒,后面还会有更辉煌的一刻等着他,他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忽悠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说到正地方,而不在于合理xing和逻辑xing,只要说中了听者的心思,令其愿意相信,那就万事大吉。

刘同寿虽然不是算命的,但魔术师一样是骗子,而且是从视觉到听觉,全方面进行欺骗,魔术师对心理的把握,并不在算命先生之下。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嘉靖忍了又忍,最终还是没忍住,他走到了大殿zhong yāng,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之下,随之,一道道亮丽的身影在镜子中浮现出来,恍若幻境。

在场的没一个蠢人,先前惊疑不定,主要是因为他们没往这个方面想,现在看到这一幕,哪还有人会不明白?

“陛下人中龙凤,悟道得法,乃是天下幸事,臣等为陛下贺……”尽管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搞懂,但并不妨碍众人做出正确的应对。

“哈哈哈哈……”富贵不示人,便如锦衣夜行,嘉靖夙愿得偿,如痛饮佳酿,正是畅快之时,诸人的恭贺如同一杯温水,恰到好处的巩固了一下,于是,久违的皇帝的笑声,再次响彻了交泰殿,回荡在紫禁城。

嘉靖已经喜翻了心,但刘同寿犹闲不足,趁着嘉靖大笑的空隙,他乘胜追击的进言道:“皇上,新交泰殿落成,其实还可以请娘娘们过来,一同庆贺。”

“她们……”嘉靖皱了皱眉,他不是因为刘同寿进言的行为而恼火,而是因为进言的内容。

嘉靖的斋醮活动中,很少有嫔妃们参与的记录,其实倒不是他不喜欢有女人在场,或者又相关的规矩,纯粹就是因为嫔妃们对斋醮的热情太低,参与进来,只会影响他的情绪。

他是皇帝,是宫廷的主宰,无论是何身份,后宫的女人们也不敢违逆于他。不过,女人们天生对于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就很畏惧,再加上繁琐枯燥,没有丝毫美感,纯粹是折腾人的仪式,哪怕是迫于皇帝的命令,强颜欢笑,她们心底里也是抗拒的。

也不是所有女人都看不出其中的好处,可是,在嘉靖看来,能陪着他参加斋醮,是一种恩赐,不是很得宠的女人,根本就没有资格。然而,以他的审美观,最得宠的嫔妃,通常年纪都比较小。

年纪小,城府就不会太深。

因此,让女人参加斋醮,留给嘉靖的,都是些不愉快的回忆。嘉靖十三年被废的张皇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好,惹恼了皇帝,这才被打入冷宫的。

所以,刘同寿这个提议很糟糕,若非提议的是他。嘉靖心情也好,说不定当场就发火了。

“皇上,今时不同往ri。”刘同寿既然敢提,自是早有成算,“从前皇上虽有向道之心,但却不得其法而入,始终在门外徘徊。窥不得本心,又何谈传道于他人,使之欢欣鼓舞?而今。皇上已然……”

刘同寿话没说尽,但表达出来的意思,已经令得嘉靖jing神大振了。没错,这就是验证成果的最好机会!

天赋不等于实力!

尽管在逢场作戏方面,女人们先天有利,但是,和面前这些老家伙相比,他那些女人的素质就差多了。朝堂是一等一锻炼人的地方,这些老家伙历练的时间又长,别看他们一个个喜于颜表,实际上,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就算自己这个皇帝也是拿捏不定。

跟这些人分享喜悦,果然不够痛快,还是同寿这个仙家子弟看得准啊。

“黄伴,张佐,传朕的旨意。让皇后、端妃、宁嫔……过来,记得,不要露了口风,还有……”嘉靖随口点了一大串名字,然后微一迟疑,目视刘同寿。意存征询。

刘同寿会意,赶忙启奏道:“敢教皇上知晓,贫道在殿后已经设下了更衣处所,衣装都已备下,只管让娘娘们来便是。”

“好,很好,你做得非常好!”嘉靖大喜。

他不喜欢被人猜中心思,也不喜欢按照别人的套路走,但是,如果对方本着的是服务于己的心态,准备得越周全,越符合他的心意,他同样也会很高兴的。

黄锦、张佐领命去叫人了,皇上这么高兴,事情可千万耽误不得。几位重臣则是面面相觑,不过,既然娘娘们要来,他们自然也不好在这里碍眼,闪人,是唯一的出路。

“陛下,容臣等告退。”

嘉靖点点头,“嗯,各位爱卿且去,来ri有暇,朕再与各位谈道说法。两位道长也辛苦了,有了这个好所在,来ri在此论道,想必也更有意境,是不是?”

自从进殿以来,邵、陶二人就如同乌云遮顶一般,心情恶劣到了极点,听到嘉靖这话,就仿佛从深水浮上了水面,长长的透出口气来。

不管怎么说,皇帝还没有彻底抛弃他们,小道士蹿得再高,哪怕已经到了他们的头顶上,他们依然保留了翻盘的机会!

邵元节躬身道:“正如陛下所言,此间虽是以人力布置的所在,但经陛下悟道,引天地灵气灌注之后,此间已与洞天福地无异,龙虎山虽是天生福地,犹多有不及,贫道衷心为陛下贺。”

论起忽悠的本事,邵元节其实不比刘同寿差多少,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信息量的差距。嘉靖的自恋倾向,在他年轻时,表现得并不很明显,偏执也主要是体现在朝政处理上,真正达到大成,是在他的晚年。

相关的典故,刘同寿记得很清楚。

某个夏夜,朱厚熜同学闲坐庭中纳凉,回头忽见桌上多了一个桃子,询问左右,众人齐称上天所降,他高兴了,下旨修迎恩典五ri。明ri再降一桃,他更高兴了,居然谕礼部告祝太庙!于是,等过了立秋,上天又在褥子上降下了药丸……

邵元节已经放弃了,他不打算继续和刘同寿正面对抗。

小道士蓄势而来,奇招迭出,他根本就招架不住,勉强反击的话,局面只会越来越糟而已。圣旨已出,嫔妃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