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1266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266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小天子愣了一下,“你是个女孩子,怎能统率大军?去,去,一边待着去……”忽然他看到李秀眼神突变,好象要把他吃了一样,马上改口,换上一副讨好的笑脸,“不过,朕可以带你一起去,嘿嘿……嘿嘿……”
李秀得意洋洋地眨眨眼睛,脑袋又缩了回去。
“那就这样说定了。”李弘大笑,伸出了右手,“我们君臣击掌为誓,臣替陛下戍守大漠,陛下则率军收复西域,重建大汉伟业。”
“好……”小天子大喜。有了大将军的支持,这趟征战可以说是铁板钉钉,跑不掉了。他一把拉住大将军的手,重重拍了一下,想想又不放心,一口气连拍三下,“大将军,说话算话,不能耍赖。”
李弘连声答应。
“什么时候打西域?明年吗?”小天子急不可耐了。
“西域的情况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贾诩笑道,“一则匈奴人先是被我们击败,然后又被鲜卑人打到了极北之地,西域诸国没有了威胁。二则这些年西域诸国互相征伐兼并,车师、鄯善都已变成了实力较大的大国了。现在他们想做的是西域霸主,而不是臣服大汉再做藩属了。如果我们要打西域,肯定有一番大战。这样一来,大汉首先要稳定,要国力强盛,以确保劳师远征的时候,军队能持续保持强悍的武力和得到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
小天子脸显失望之色,“这么说,还要很多年才能远征西域了?”
“何时远征西域,要取决于陛下。”李弘拉着小天子的手,一边走,一边问道,“刚才贾大人说了很多,臣想问问陛下,为什么大汉和西域之间,会有三绝三通?为什么打下来了,又总是丢了?”
“应该是四绝。”小天子说道,“现在大汉失去了西域,已经是四绝了。如果朕收复了西域,那就是四通。为什么总是丢?”小天子想了一下,说道,“没有军队。班勇大人只带五百人出征,最后只能靠西域人戍守西域,西域有好人有坏人,坏人会背叛,西域当然会丢了。还有……”他抓抓头,又想了一下,忽然挥手说道,“还有财赋不足。朝廷没有足够的钱,当然没办法保住西域了。打仗要钱,没钱就不能打仗。还有……”他摇头晃脑,哼哧了半天,想不出来了。
“还有决心,守住西域的决心,戍守疆土的决心。”李弘说道,“大汉的疆土,一分一寸也不能丢,所以,弃守西域的主张,就和弃守西疆的主张一样,是绝对错误的,是亡国之论。朝廷只要清醒地看到西域对大汉社稷的重要性,只要决心守住西域,无论多少困难,都能克服。当年班勇大人率五百人出征西域,最后结果如何?还不是成功了嘛。所以坚守大汉疆土,坚决不让大汉疆土丢失一分一寸,是我们大汉的国策,永远不可更改的国策。”
“这一点,至关重要。”大将军停下脚步,望着小天子,郑重说道。
小天子神情严肃,举手发誓,“朕终其一生,绝不让大汉的疆土丢失一分一寸,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但要想守住西域,有决心不够,有军队也不够,有财赋也不够……”李弘低头望着小天子说道,“回头看看历史,想想贾大人刚才说的话,其实不难发现,以夷狄制夷狄这个策略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牧养失宜。”
“牧养失宜?”小天子喃喃自语,疑惑不解。
“牧养失宜,是当年班勇大人敬献西域之策时说的话,意思是说,西域之所以屡屡丢失,关键是策略错误,措施失当。在治理西域诸国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政策错误,导致暴乱和背叛,继而让朝廷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贾诩解释道,“其实,这句话,如果放在西疆,探询西疆战乱不止的原因,同样正确。如果放在社稷,探询社稷倾覆的原因,还是非常正确。”
“朕知道了,朕明白了……”小天子立即醒悟过来,“我们去打一个地方,或许很容易,但要想守住一个地方,就要象治理社稷一样,要有正确的国策,要有适当的御民之术,说到底,就是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李弘和贾诩互相看看,欣慰而笑。
“陛下说得对啊,说得很对。”李弘捋须叹道,“我们去年征伐西疆,陛下都看到了,西疆人为什么打仗?羌人为什么屡屡入侵?为了生存。西域人也是一样,也是为了生存。西域诸国居住的条件很恶劣,生存很艰难,要想活着,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出兵征伐。大汉要想收复西域,守住西域,首先要做的不是杀戮,而是让西域人活下去。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何苦还去涂炭生灵?”
“陛下要牢记,要牢记啊。”李弘拍拍小天子的后背,手指西方湛蓝的天空,语重心长地说道,“等你有一天觉得自己可以确保守住西域了,不会让大汉将士的血汗白白流失了,不会让西域人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了,你就可以率军远征了,否则,三绝三通的噩梦会死死缠绕着大汉,无数的大汉子民将为这个噩梦付出惨重的代价。”
小天子站在烽燧墩台的最高处振臂狂呼,兴奋不已。
李秀、颜霸等一群孩子蹦上跳下,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美丽的绿洲上。
李弘负手而立,望着东面一望无际的原野,望着隐约可见的南湖,心事重重。贾诩走到他身边,笑着问道:“大将军在想什么?”
李弘回头看看正在打闹的一帮孩子,没有说话。
“大将军为了小天子能早日主政,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血,但现在看来,大将军这种做法的确很有效。”贾诩说道,“小天子长结实了,也更聪明了,将来即使没有孝武皇帝那般旷古烁今的伟业,也会成为一代明君啊,大汉会在他手中一步步走向中兴的。”
李弘笑笑,轻轻叹了一口气。
“大将军是担心长安吗?”
“有子烈、仲渊和飞燕坐镇长安,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会把改制的事处理好。”李弘停了一下,又说道,“赵岐老大人去世的时候,我虽然心里很痛,但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我还要继续撑下去,但看到云天躺在冰天雪地里,我……”李弘眼眶突红,神情悲恸,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贾诩静静地站在他身边,沉默不语。
“我心里很痛,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也死了……”李弘指了指自己的胸口,颤声说道,“这么多年了,死去了数不清的兄弟,我的眼泪已经干了,我的心也麻木了,我支撑不下去了,我想离开这里……”
泪水忽然滚了下来,随风飘逝。
“这么多年了,我想找到自己的亲人,我想找到他们……但是……但是……”
贾诩伸手搂住了李弘的肩膀,他想安慰几句,但他实在不知如何安慰。大将军能熬到今天,不容易。看看他长发里的白丝,看看他眼里那越来越浓的忧伤,任何人都知道他的愁苦,但又有谁能分担他肩上的责任?小天子今天的话或许触动了大将军封闭了很久的心灵,他二十多年来的心愿和责任似乎随着小天子那不经意的一句话找到了寄托之处。“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是大将军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是大将军唯一想传承给小天子的东西。他带着小天子征伐天下,就是想告诉小天子这句话,就是想让小天子把这句话铭刻在心。他做到了,他想离开了。
“我今年六十了。”贾诩低声说道,“等到小天子主政,我就六十四了,我也可以回家了,我可以留在美丽的祈连山下,徜徉在这片美丽的蓝天下。”
大将军明白贾诩话中的意思,还有四年,还有四年的时间,大汉就是小天子的天下了。
“四年时间,这里能成为阡陌相连的农田吗?”李弘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指着前方绿油油的草地问道。
“不要奢望了,虽然很多年前这里曾是阡陌相连的农田,曾是美丽富饶的绿洲,但那都是遥远的记忆了。从孝武皇帝屯田戍边开始,直到王莽篡汉,这里都是好地方啊。”贾诩摇摇手,笑着问道,“怎么?大将军有意和我一起重新开荒垦田?”
“我要到北疆去,那是我的誓言,曾经对无数死去的兄弟许下的誓言。”李弘叹道,“你也不可能致仕回家,在这里优哉游哉地种田,你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四年内,用什么办法才能恢复这里的屯田?边军要戍边,要远征西域,将来朝廷还要世世代代戍守西域,这里的屯垦马上就要开始,刻不容缓。”
“河西历尽战乱之后,尤其是敦煌、张掖两郡,几乎成了废墟。想在短期内重建,需要耗费惊人的财力和物力,朝廷恐怕一时半会还顾不到这遥远的边荒之地。”贾诩苦笑道,“我也急啊,这里是我的家园,我也希望它尽快恢复昔日的富饶。但急解决不了问题啊。大汉中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才能完成。当年光武皇帝中兴,到孝明皇帝派军远征西域,整整花了五十年时间。我们即使等不到五十年,至少也要等到二十年之后吧?”
李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沮丧地挥了挥手,“算了,这是天子的事,我们管不到了。一代人管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保住了社稷,社稷中兴的事,就交给他们这一代吧。”
****
五月下,武威,姑臧。
长安的消息连续传到河西。
郑玄大师的病逝让众人非常震惊。虽然长公主、辅弼大臣、朝中诸多公卿大臣都赶到洛阳参加了大师的丧礼,试图挽救因为大师的故去而给新经造成的重创,但新经的官学地位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危机。毕竟新经出现的时间太短,研习的弟子太少,而且它和古文经学又有很深的渊源,在古文经学高举“反谶纬,反繁琐”的大旗公开挑战新经的情况下,它的地位岌岌可危是很必然的事。
朝廷以新经为官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消除今古文经学两派延续了两百多年的争论和矛盾,从而减少因为学术纷争给国策带来的影响。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在中兴大业步入最关键的国策调整期的时候,郑玄大师竟然倒下了。
许劭、王剪、胡昭、杨奇、韩融、淳于嘉、钟繇等今古文经学两派大儒都给大将军写信,各自呈述理由,希望大将军能正视现实,出面劝说长公主和丞相李玮等人,重修官学,把今古文经都纳入官学,增设太学博士。
现在的现实问题是,私学盛行。无论是古文经学派,还是今文经学派,大儒们的私学都办得非常红火,这和当年北疆为了解决人才紧缺问题而鼓励开办私学有关,这个政策至今未改。如今选拔制度改了,《九品官人法》的主旨是唯才是举,看上去儒士们都有出路了,但朝廷在选官的时候显然不会重用研习今古文经学的儒士,所以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延续下去,研习今古文经学的儒士们会越来越少,最后两种经学必定衰落,这是今古文经学大儒们无法接受的事实。
李弘很为难。大儒们希望李弘能利用自己的权势威慑朝廷,让今古文经学一直存留于世,但李弘不想让自己的权势凌驾于朝廷之上,他尊重和相信朝廷的决策。
李弘想了很久,最后给诸位大儒各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天子四年后主政,长公主也好,我也好,辅弼大臣们也好,都要还政于天子。而这四年时间内,今古文经学的地位暂时还不会遭到新经的打击。所以官学的事,还是将来请天子决断吧。
丞相李玮的书信很长,洋洋洒洒,显得心情极为顺畅。他对大将军说,新制实施后,他有绝对的把握让朝廷的财赋在一年内翻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