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英雄志 >

第387部分

山河英雄志-第387部分

小说: 山河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若有种子,哪需还待他人?” 
  青衫老者笑出声来,道:“痴儿,痴儿……”也不再多加解释,只说道,“此地已脱离跋野人的控制,我知道你不愿随我等进张掖,不妨就此分别。” 
  迦叶这才注意已不在弱水河滨,巍峨的祁连山横亘在视野的极限之处,啊,已离张掖如此之近了,白发刀君、越仕、江翼、燕然等人环立身旁,右臂还是异常疼痛,但是已能忍受。 
  “这是哪里?” 
  “刚过大野口。”越仕笑道,“你昏倒之后,我们便一直往南行了两天。” 
  迦叶只觉得自己这两天来一直沉陷于青衫老者的眸光之中,没有因创痛而昏厥的感觉。懒得解释,因为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隐约觉得右臂有恢复的可能,迦叶神色一振,说道:“一路相扰,迦叶就此别过。” 
  越仕说道:“你右臂未愈,路上遇着一名马贼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恰好我要游历西州,不如你来做我的向导,等你手臂伤好,我也要回中州了,你看如何?” 
  迦叶望向江翼,脸上有些犹豫。 
  越仕拧头看向江翼,问道:“七郎,你看如何?” 
  江翼说道:“还是先往张掖稍作休整,再行上路。” 
  一路上众人都不道破青衫老人的名字,并非说越仕心里就不明白,江翼欲随青衫老人去张掖,当然有所图。刀君对众人冷漠不理,青衫老者却甚好相处,一路上不忘提点他们的武技,短短数日,越仕已觉得获益匪浅,如果不是考虑到迦叶只身上路太过危险,越仕恨不得随青衫老者一路走回中州去。 
  越仕心里不悦,也不加掩饰,说道:“七郎既然要先去张掖,与我也不同道,就此别过吧。” 
  迦叶心里对江翼生不出喜欢来,觉得越仕与他分开走甚好,脸上露出喜色。 
 
 
 
  
 ~后传 月冷光下舞西州 第九章 没有尽头的引子~
 
  江翼、江胜随青衫老人等人往南奔张掖而去,越仕、越青龙、迦叶三人渡过弱水,继续西行。离开弱水河滨,三人四马进入丹吉碛时,暝色苍茫,从那山角边挂出一盘圆月,清光鉴人,照得丹吉碛流沙如雪。越仕忽然放声高歌:“孤云暮重醉洗剑,犹忆月下沙如雪。草茫茫,胡风朔水,一饮成独醉。雕弓铁马旌旗曳,千衫披月,霜刃如雪。”歌声铿然,豪气四溢。越青龙心里却不轻松,说道:“流沙地,戈壁滩,四望去茫茫一片,仔细走失了道。” 
  迦叶说道:“风吹流沙,丹吉碛里怎会有道可寻?辨认方向却简单,天山起于西北,往东南支生余脉,北山、青丘山与甘峻山、焉支山都属于天山的余脉,在戈壁滩里也时有断续。”手指着北面突兀而起的石山,“走过一座石山,望着下一座石山而走,就能走到青丘山。” 
  越青龙转过身子望着越仕,笑道:“公子,迦叶对西州地理比你要清楚得多。” 
  越仕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我从未走过河西,自然不及迦叶清楚,只是……”探身凑到迦叶跟前,“你知道的未免太多了一些。” 
  迦叶出身孔雀王国的贵胄,但是孔雀王国覆灭、迦叶被掳到高昌为奴时年纪尚小,即使读书识字,也相当有限。 
  迦叶随越仕去偷袭跋野人,身陷险境,使得右臂的伤势加重,但与越仕亲近许多。与众人分开,便没了一贯的冷漠,一路上右臂疼痛难忍,便寻些话来分开注意力。小半日来,却让越仕、越青龙刮目相看,迦叶对西州的地理、风物所知甚深,绝非越仕书中得来、道听途说的那么简单。 
  迦叶未理他的调笑,脸色变得难看,越仕担忧的问道:“可是右臂疼痛得厉害?” 
  迦叶摇摇头,说道:“河西奴兵里也有饱学之士,不过都是贱命罢了。” 
  越仕嘿然笑了两声,暗道:以后记得莫提这茬。 
  又走了一程,起了风,大风似从明晃晃的圆月中旋下来,初不觉然,眨眼间已是鬼哭神号,沙飞石走,惊得马儿长嘶不已。四下里都是浮沙,将月光掩去,三人用披风遮住口鼻,风从北吹来,人行在马的左侧,摸索着往刚刚还在视野里的石山走去。 
  戈壁地里突兀的隆出一起巨大的岩石,千万年来岁月雕蚀,目光所及,岩石表层斑驳狰狞。越过贺兰山,从白亭驿往西,沿着焉支山、甘峻山的北麓而走,离沙漠还远,还没吃过风沙的苦头,离开弱水才走了半日路程,就吃了一身的风沙,越仕将兜在头上的披风解下,抖掉上面的细沙,山这面背着风,抬头能看模糊的白月亮,单薄得就像一张白纸贴在天穹上。 
  越仕问道:“沙漠里的天气都是这般怪异?”迦叶单手拢着马嚼子,将受惊之马拉到山岩下,说道:“龙首山北面的沙暴要凶得多,风起山移,崩天动地,遇上人畜都难幸免。”越仕凝神侧耳,问道:“什么声音?”迦叶侧耳听去,却是疾风掠过斑驳不平的岩平表面所产生的异响,有如战场上的吹角战号,说道:“风声。” 
  风声怪异,呼啸中夹杂尖锐凄厉的异响,越仕听了心里发慌,睡不踏实,抬头见迦叶盘膝而坐,腰背戟直,双手置于膝上,结着一个古怪的手势,呼吸柔缓,舒吐深远有致,脸上神情柔和,眉间还锁着清醒时忍受的巨痛。 
  风势略小,四下里清亮许多,怪异风声却没有稍弱,越仕起身四处走了一圈,不见异常,又返回原处,迦叶已经醒来……… 
  《山河英雄志》后传 
 
 
 
  
 ~外篇 山河论战(上)作者:oliver98~
 
  “山河英雄志”中的战争描写基本上都是“以智取胜”的,相比于其他类似作品中的“唯武器论”、“唯武力论”、“唯意志论”、“唯士气论”等幼稚的战争描写,无疑已经好得太多。整体性缺陷有三点: 
  1、没有突出情报部门的建立和发展; 
  2、敌方的变招和战争进程中不可预知的变数描写不够; 
  3、战略谋划是没有备用方案(B方案)和危机应变方案。 
  少了这三点,而战争的进程毫无例外地按主角设想的方案演变并使主角得到胜利,给我的感觉只能说徐汝愚“多智而近妖,擅算几近神”了。 
  具体战例分析: 
  1、东海之战,战争周期长、战斗场次多,涉及势力关系复杂、投入战斗兵力庞大,从发现敌人预谋开始,环环相扣,奇谋妙计层出不穷。影响战局发展的关键点,深合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道。评为恢弘之战,得90分。 
  2、商南之战,虽然几无刀光血影,但是依然紧张激烈。利用多个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化解危机,利用可见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利益进行交易,在谈判桌上,所谓的命运仅仅取决于你所拥有“砝码”的分量,感情、仇恨在利益面前统统都要靠边站。评为纵横之战,得90分。 
  3、清江水战,无论是对历阳水营,还是对清江水匪,实力的悬殊是毋庸质疑的,唯有以虚为实,方为应对之道。连续两次大摆“空城计”,徐汝愚涉险过关。但是两次均有不尽合理的地方,第一次是敌方将领表现的前后变化失常,第二次是敌方拖延进攻时机的欠缺说服力,略做改动即可。评为虚实之战,得75分。 
  4、溧水河谷北岸之战,此战中除主角一方外,其余两方将领在战略目标、战略决策和战术安排上异常混乱,矛盾之处层出不穷,不得不令人怀疑是作者将情节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行于角色身上,从而导致战局走向符合作者要求的结果。评为黑哨之战,得30分。有完全重新设计的战斗进程,力求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解决战略意图、战略决策和战术安排的协调和统一。 
  5、抚州雁潭之战,此战中除重复了“东海之战”的制胜战术,缺乏新意之外,更大的问题在于敌方将领的定位,过分拔高的背景说明和过分低劣的实际表现形成巨大的反差。评为鸡肋之战,得50分。有重新设计的战斗进程,借鉴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典型战例,并力求从心态上把握敌方统帅的思维,通过激怒的方式造成敌人的错误决策。 
  6、暗日之战,此战第三次重复了“东海之战”的制胜战术,毫无理由、漫无目的地将主角(一方势力的领袖和全军统帅)放置在最危险的前线,爱现吗?而且战略态势说明上也欠缺说服力,出现一个被忽略的战略要地也莫名其妙。评为恶俗之战,得30分。有重新设计的战斗进程,借鉴了“蛙跳战术”,并从敌人(贼寇联盟)的特点,在利益矛盾和内部冲突方面找到战略突破口。 
  7、抚州会战,此战如棋,从敌方的战略意图着眼,步步点筋,迫使敌方不得不应。巧为布局,迷惑敌人,诱使敌人分散兵力,我方得以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战场上快速决胜。但是在阻遏敌人援军,赢得胜利时机问题的处理上,依然出现了完全依赖敌方将领低级错误的设计。评为搏弈之战,得80分。有重新设计的局部战斗进程,以敌方底层士兵的行为,逐步扩大形成的“变数”,以偶然中存在的“必然”因素,取代敌方将领单纯的低级错误。********* 
  孙子兵法开篇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人类的战争史。 
  架空历史类小说中,战争描写往往都会占到相当的篇幅,尤其是想要推翻旧有统治,获得推行作者治国理念权柄的,更是战事连连、征伐不休。战争描写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本架空历史类小说的好坏,以及收欢迎的程度。 
  下面我就以更俗兄所创作的“山河英雄志”中的战例为题,分析一下作者在战争描写和战例设计中的优劣和得失。当然,秉承98的一贯风格,好话不多,砸砖为主。既是评论,也可供其他喜爱研究军事的读者包括作者们略做讨论和参考。 
  此文中对“山河英雄志”中战例的介绍、分析和评价,以卷九“抚州会战”以前的内容为准,若后续章节的内容和资料显示我的评论中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谅解。 
  就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战争描写给我的感受比大多数类似作品要好一些,此书中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以智取胜”的,相比于其他类似作品中的“唯武器论”、“唯武力论”、“唯意志论”、“唯士气论”,随随便便就出现以一敌千,以百胜万这样的幼稚战争描写,无疑已经好得太多,但是也并不是说此书的战争描写无可挑剔。 
  首先说一说全书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整体性缺陷吧! 
  第一、书中的徐汝愚即使在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和武装后,依然没有情报部门的编制和情报系统建立和发展的描写,这是一个大问题。 
  “征战之道,军情第一”,没有情报,谈什么运筹帷幄,谈什么决胜千里?虽然我非常反感某些书中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超级情报系统。但是没有情报系统,只能说更加无法想象。 
  第二、作者的战争描写过于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 
  这里说的平铺直叙,倒不是说作者没有构思出奇谋妙计,把敌人个个写成大白痴。而是说书中的战争进程总是按照双方预定的计划在发展,敌方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机械的执行,而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