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英雄志 >

第97部分

山河英雄志-第97部分

小说: 山河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宜观远悠悠叹道:“浊世尚能苟全躯体,乱世降临,百民挣扎于水火,又是怎样一番凄凉情景,汝愚可曾想过?” 
  徐汝愚心神一凛,望向宜观远真挚而热切的眼神,不忍回避,说道:“世间贤于汝愚者不知凡几,哪容得汝愚置喙其间?” 
  宜观远声音转而清冽,说道:“贤如汝愚如此爱民者,世间有谁?越裴雪征伐南诏练得精兵数万,志不过保南宁一郡。三年前,六俊之寇子蟾前往怀来游说霍族之主霍开来,劝其放弃进侵荆郡一事,着力经营夷陵、荆州、江陵、洪湖、汉口,将南平两湖会的势力驱逐出大江水道。然而,霍开来贪图两湖会进贡的巨利,又贪图荆郡千里沃野,与南平结盟,贸然进犯荆郡。而大江北岸夷陵、荆州、江陵、洪湖、汉口等五邑屯兵不过二万余人。” 
  徐汝愚心中惊骇,然而却不显现出来,暗忖:旧朝遗族元氏归附新朝之时,曾经盟誓:南平永不建制水营,违之天下共讨。但在南平崛起的两湖会,却拥有数百艘战舰,成为洞庭湖以南沅江、湘江流域不容小视的水上势力。如今得以进入大江水道,更是如虎添翼。 
  徐汝愚说道:“听闻霍青桐一力坚持于荆州设府,统辖夷陵、荆州、洪湖、汉口、江陵各邑的防务?” 
  宜观远摇头道:“霍青桐虽说贵为世子,然而霍开来大权独揽,便是亲子也不容觊觎,霍青桐能有何作为,当年他独力反对征荆,差点被霍开来废掉世子之位。” 
  徐汝愚暗叹一声,说道:“霍开来亦是当世之雄,南平谋他,他未必不谋南平。南平欲复辟旧朝,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宜观远幽幽叹息,说道:“汝愚真不欲助晋阳?” 
  徐汝愚说道:“宜先生为六俊之隐俊,尚且无能为力,汝愚又有何作为?难道让我领晋阳之军去屠荆郡之民吗?” 
  “汝愚识出我的身份?” 
  “宜先生虽然姓名、相貌不传于众耳,但是先生隐逸之事,汝愚曾听先父提及过。” 
  “汝愚之才胜于当年六俊,胸中可有雄志?” 
  徐汝愚心神一动,然而不欲直言相告,淡淡说道:“先父尚求无为于天下,汝愚怎敢逆势而行?” 
  宜观远紧逼不舍,说道:“势变可借,汝愚亦无为乎?” 
  “邵先生在襄州助许乃济起事,兵败遭屠者十数万人。汝愚安敢轻贱人命?” 
  “许乃济行事偏激,行事不知机识势,又尽屠襄州世家子弟,成了江北八郡之共仇,幽冀蔡家也出兵剿之,他如何能不灭亡?他怎能与徐行、吴储两位大家的弟子的相提并论。” 
  “先父曾言借助世家之力,夺取天下,天下复归世家,于民无益,君子求无为也。” 
  “一改旧制之雄志可有否?” 
  徐汝愚望向宜观远深湛的眸光,那眸光中热切真挚的感情灼人心房。徐汝愚心神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方好。 
  “你可知公良友琴入侵东海郡之策是谁所定?” 
  东海郡一年之中发生的事纷纷流掠心头,徐汝愚想到布局人的毒辣之处,心中骤起寒意。白石军惊现刺天军阵、五行方阵,表明背后布局之人与父亲师门有着莫大的关系。徐行生前绝口不提自己师门之事,徐汝愚也不得而知。后来在灞水河畔,得陈昂告之,徐行师承天下三大宗师之一的天机雪秋,徐汝愚生生惊呆了。 
  天机雪秋是旧朝贵戚,南平容族家主,早年曾职掌天机阁,故而改姓天机。后来,高宗皇帝得北方四族相助,推翻旧朝。旧朝遗族元氏残余势力退入南平境内,慑于天机雪秋与容族天机骑营的威名,新朝被迫承认南平政权的存在。 
  天机雪秋将容氏与元氏溶为一体之后,便不再理会世事,天下人推之为宗师。 
  公良友琴亦属于旧朝贵戚,新朝初创之际被迫出海为匪。他侵犯东海自然与南平郡的人有莫大的关系。 
  宜观远见徐汝愚默而不答,说道:“汝愚可曾听说容雁门?” 
  徐汝愚微微色变,依旧默不出声。 
  宜观远说道:“容雁门是天机雪秋关门弟子,世称:雁门悲月,惊鸿万里。南平高手无数,容雁门以三十而立之年,居天机雪秋之外第一人。天机雪秋曾言,他对兵法的认识已超越前人,独成一家。” 
  徐汝愚暗想:若是十万普济海匪由他亲领,自己还有几成胜算? 
  宜观远说道:“如果说此次公良友琴成功侵占东海郡,越郡也岌岌可危,南方数郡除去南宁郡越家之外,再无其它势力可以抗衡南平郡元家强大的势力。南平郡元家大军经由晋阳郡复辟旧朝几成定局。” 
  宜观远稍顿,见徐汝愚面无异色,知他也料得如此情形。继续说道:“容雁门在南平郡汉寿邑秘密训练水营,只待河东数郡陷入乱局,便会千舸竞发,直侵汉水。他怎么也没料到会有一个青凤将军横空出世,将他所有的如意算盘打乱。” 
  徐汝愚见他语气中并无赞赏之意,心中疑惑不解,问道:“汝愚不应出现?” 
  宜观远叹道:“蒙密在绥远城已经恢复旧姓褚师,建立汗庭,国号呼兰,尊蒙端,现在是褚师端了,尊褚师端为呼兰上师。” 
  徐汝愚面色如土,急声问道:“这是何时的事?” 
  宜观远说道:“一个月前的事,都是秘密进行的,呼兰汗庭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步卒营,汾郡北境封锁严密,潜在呼兰草原上的静湖弟子最近才将消息传出来。” 
  徐汝愚默然无语,面色苍白。图图人组建步卒说明他们会改变以往洗掠抢劫财物与人口的侵略方式,而是以攻城掠地入主中原为目的。 
  宜观远说道:“元家若能迅速复辟旧朝,中原各世家元气不伤,呼兰建国不久,亦不敢轻易南侵。若是再拖延数年,让褚师密统一了天域各族,呼兰国成了气候,试问那时元氏再复辟旧朝,中原岂不是大祸临头?” 
  徐汝愚肃然问道:“敢问宜先生站在哪方?” 
  “观远只为中原亿万黎庶,不愿看到中原十五郡遭受异族蹂躏。” 
  徐汝愚眼中精光乍现,问道:“那宜先生是南平郡元家的说客?” 
  宜观远甫见他玄机瞳,心神一懔,暗忖:传言不虚,弱冠之年修为已达一品级。宜观远叹道:“元家在南平苦心孤诣经营五十年,拥有步卒二十五万、骑师三万、水营十万,复辟已是引弦难收,而晋阳霍家十二万精兵被裹入荆郡战场,现在晋阳沿江各邑几乎不设防,试问天下谁人能够阻挡得了元家复辟的步伐?” 
  “可是南平复辟,蔡、荀、霍、谷势不可免的会与内庭联合起来对抗南平,即使南平能迅疾拿下晋阳郡,但是在北方四郡地界上旷日持久的大战就不可避免了,在呼兰草原上虎视眈眈的异族必定趁机入侵中原。百年前图图人入侵的巨祸又会重演。” 
  宜观远说道:“不瞒汝愚,我是静湖的门人,并非南平元家的说客。” 
  “静湖?静湖不是不干涉天下大势走向吗?” 
  “静湖只是不干预世家争霸,但是汉统传承遇到威胁的时候,静湖弟子便会出山走动。百年前最著名的静湖弟子乃是在樊川抵抗异族入侵达六年之久的陈规,那次异族入侵七年,北方五郡人口流失足足有一千万,汝愚应当读过这段史书吧?” 
  徐汝愚沉重的点点头。只是不知梅映雪与他是什么关系,梅映雪在雍扬时曾旁击侧敲的问过他有关民生之策,只是让自己避重就轻的晃过不答。现在宜观远又代表静湖找上自己,他们的意图究竟是什么?静湖又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普济海匪与许伯当联合入侵东海郡,静湖早就知道消息?” 
  “公良友琴是旧朝世家之主,他与许伯当联合入侵东海,我们认为是世家间的争霸,静湖是不会界入的。” 
  就是一句简单的“不界入”,东海郡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近百万人死于非命。徐汝愚脸色因激动而苍白起来。冷冷说道:“汝愚肩膀柔弱,担当不得汉统存续的重担。汝愚也曾读过史书,汝愚还记得一百年多年来天下户丁由一亿六千万降到八千余万。请问宜先生,这流失的八千万人丁之中,有多少是被图图人屠杀的,又有多少是被那些自承汉统的世家豪门屠杀的。东海一役,平民伤亡近百万,战后世家与民争夺,东海郡毗陵、泰如两府几有半数平民流离失所。这就是汉统存续之道?静湖就为了这所谓的汉统存续之道,坐观普济海匪肆意在东海、越郡烧杀俘掠?在我徐汝愚的心中,并无汉统蛮夷之分,只有暴徒与弱民的区别,宜先生若想跟我说汉统存续之道,想是找错人了。” 
  宜观远听了徐汝愚如此激烈之言,怔在那里,欲言又止,脸上再无初时的镇静与自若,想了片刻说道:“相比你父徐公而言,我实在微不足道。当年凭一篇《均势策》,窃居六俊之列,有愧得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图图人在绥远城组建汗国,成立步卒,其志不小,愿汝愚为天下念,莫记前嫌。” 
  徐汝愚淡淡说道:“静湖与我有什么前嫌?静湖没有助公良友琴守取东海郡,我已是很感激了。” 
  宜观远听他冷嘲热讽,头皮发麻,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说下去:“世家争伐不休,既然无法禁止,让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能减轻平民的伤亡。所以,我当年游历天下,写就一篇《均势策》,刊行天下,希望天下各大世家,互相制衡,从而防止大规模战乱发生。自《均势策》抛出二十年,天下间发生超过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争屈指可数,一定程度上减轻平民的苦难。” 
  徐汝愚冷哼一声,说道:“南平郡从均势策中得利最多,现在除去南宁的越家可以一较低长短之外,成渝郡、荆郡、晋阳郡相对而言均处劣弱。二十年没有大的战乱,却孕育着更大的祸根。南平若真要复辟,那才真是危及汉统存续的时刻。” 
  宜观远叹道:“汝愚眼光独到,我不得不承认静湖奉行天下均衡的原则存在巨大的漏洞,从而造成南平一家独大、复辟之举必不可免之势。所以容雁门策动普济海匪侵略东海郡之时,静湖得到消息也无意提醒东海三族,只是希望南平元家能够迅速复辟成功,不致对天下造成太大的创伤。而今,公良友琴与许伯当在东海共损失精兵达十五万之巨,东海陈族又乘趁崛起,若是此时南平还不放弃复辟之心,那带给天下就是一场巨祸。现在能阻挡南平容家复辟只有汝愚你了,这也是我来商南寻你的用心。” 
  “宜先生高看我了,汝愚年轻识浅,不敢担此虚名。” 
  “汝愚还信不过我吗?你父亲一生为平民谋利,抑制世家高门、南平旧朝遗族、图图人南侵是他平生最为关心的三件事,他怎么会不留下遗策呢?汝愚在雍扬施行新政,难道不是继承你父亲的遗策吗?” 
  “世势变化甚巨,父亲当年对形势的评判也不适用现时了。” 
  “我只需一观《置县策》即可。” 
  徐汝愚骇然失色,不可思议的看着宜观远,沉疑半晌,迟疑的说道:“虽然不知道你如何得知《置县策》一事,但是父亲在灞阳遭难时,此策还只是一篇简策,并无具体施行条文。况且,此策若是传闻于世,天下立即分裂为数国,汝愚不敢让父亲担此骂名。” 
  “谷家割据肃川,荀家割据汾郡,蔡家割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