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巨盗 >

第154部分

明末巨盗-第154部分

小说: 明末巨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认为:我们所以一直没法再建一个聚和堂,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贪官太多、太恶。当年,何老前辈的聚和堂所以最后会失败,也是因为贪官太多、太恶。所以当时我就在想,既然我们现在没有条件建立一个公正无争的大同世界,我们便要为我们的子孙辈们扫清障碍。于是,我带着大家在各地与贪官为敌,希望尽量多的消灭贪官。
前不久,徐教主找我合作,希望我们全力支持他们在直隶举义旗,并答应,有一天打下天下,可以给我们整个江西,让我们创立我们的大同世界。
可是,昨天我在京里与那位奇人的一席交谈,让我突然明白,其实,我们现在也有恢复六十年前聚和堂的可能。如果我们现在做不到,将来我们的子孙也未必就能做到。因为根本的问题并不在贪官。
所以,我突然改了主意。我决定不再与徐教主合作,我们应该自己动手,建立一个新世界。”
这几句话说完,下面议论的声音更大了。一个满脸黝黑的中年汉子站了起来。此人穿着一件短衫,裤脚卷起了一半,脚下穿着一双已经磨的快断的草鞋,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显然是刚从外地赶过来。
“门主的意思是,咱们可以不必再跟那个装神弄鬼的小胡子合作了是吗?”
众人一听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都知道这汉子口里的小胡子,正是闻香教的教主徐鸿儒。
“对,咱们不跟徐教主合作了,你们也不必再听他的调遣了。”
梁如继这话一说完,下面立时响起一片欢腾。显然,他们也都不喜欢这个徐鸿儒,这时听到堂主说,不必再听他的差使,都异常高兴。
这时,一个穿着文士服的年轻人却突然站了起来。此人三十上下,看上去一副精明强干的模样。
“门主,与徐教主合作的事情,咱们两家三个月前便已谈好了。这时,徐教主正准备安排起事,现在我们突然提出撤出,会不会被江湖朋友们视作不义啊?”

第二百三十三章 描绘梦想
梁如继点点头,“我知道如明你的顾虑。这问题我也想过。但当初我们跟徐教主谈举事的合作时,便有言在先,如果我门中兄弟多数反对,那这合作便算作罢。现在看来,我当初的这个决定,堂里的兄弟其实多数都是不同意的。只是当时我出于大局考虑,将大家的意见强行压下去了。
现在跟徐教主讲撤出,应该也不能算是我们失信吧!”
“可是门主,闻香教在京师活动多年,教徒更是不下百万,特别是在直隶和山东两地为多。如今又正值小皇帝刚刚登基,他们此次举事,成功的可能及大。我们放弃如此好的现成机会不要,却要非要自己艰难的从头做,是不是不值?”
徐鸿儒摇了摇头。“如明啊!你可不能只看到表面啊!不错,他们闻香教确实是教徒众多。可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教众多为无知小民,能有远见、有才识、担大任的人太少了。
这也正是徐鸿儒极力要拉咱们参加的最重要的原因。咱们聚和堂虽然人数不过数百,可是却人人皆是精锐,个个可为将领。徐鸿儒当初与我第一次谈时,只是希望我派给他二十人,帮他训练教徒如何与官兵作战。他愿意用一个江西换咱们二十人,可见他对咱们的倚重。
这两天,我经过仔细斟酌,觉得徐鸿儒的话不可全信。莫说他要举事成功很难。就是真的成了,他也未必就会给咱们江西,反而更可能会将咱们暗暗诛除。你莫忘了那句老话啊: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士亡。这也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何况,我们本与他们闻香教并非一家。到那时,我们大事未成,反而害的众兄弟身首异处,让我何颜于地下再见众位先辈!
再者,这天下就真是这么好打的吗?别看大明在辽东一直不利,可是能人还是极多的,咱们兄弟虽说是多年来行走四方,又多是手搏龙蛇之辈,可这打战必竟不是江湖争斗,那靠的可不是个人之力。别看我平日里夸你们,说你们个个能当将军,那只是兄弟们之间说笑,真上了战场,那可不是仅靠勇力就可以胜的。
要打天下,谈何容易。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梁如继说到这儿,长长的叹了口气。
“梁门主,说到底,你是胆怯了,是吗?没关系,如果你不敢去,我带一班兄弟去助徐教主好了。到时候,天下打下来,你还是我们大家的门主。我也绝不与你争这个位子,怎么样?”
梁如继露出一个苦笑,“如明,你当我梁如继是那样的孬种吗?如果我胆怯,三月前又怎会答应与徐教主合作。我方才已经说了。所以现在不跟徐教主合作了,那是因为我已找到了一条更适合我们走的路,而且风险比与闻香教合作的风险还要小的多,成功的机会却更比他们的大的多。
你去问问,我们聚和门的兄弟,有哪一个是怕死的。如果怕死,我们也不会整日冒着杀头的危险做这种劫富杀官的事了!”
梁如继的话没讲完,下面早已有许多人议论起来,“是啊如明,门主说的是。跟那个小胡子合作不好。我一看他那装神弄鬼的样子便来气。就他们那一班乌合之众,能成什么事。”
“门主说的有道理。咱们要是跟闻香教合作,拼死拼活的为他们打下了江山,只怕他们早晚也还是要把咱们一脚给踹了。这种事情不能干。”
…… ……
梁如明听着众人的议论,突然站了起来,“那么,我想请问门主。您所说的,我们可以自己创立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我们又靠什么创立?难道就靠我们手里的这几百穷光蛋吗?莫忘了,做事可不能光有人就行,还得有银子啊!咱们聚和门的银子可是从来都是左手进右手出的!”
下面的众人听了梁如明的话,又纷纷议论起来,有不少人又开始赞同起梁如明的话,认为虽然危险,但如果梁如继找不出更好的出路,大家还是选择与闻香门合作的好。
梁如继从容的道,“如明兄弟说的对。这些问题我也都想到了。因此,我今天特意请来了那位奇人,那天因为走的匆忙,我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问清楚,今天众兄弟都在,正好一起讨论。看看,咱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要怎么建立,又要怎么维护。不能像当年的何老前辈那样,干了十几年,官府一打压,咱们就的跑路。这样肯定不行。”
说完,梁如继让到一旁,向下面道,“下面,咱们先请这位奇人——泉州俞仁俞相公,给咱们讲一讲聚和堂要怎么办才能更好。”
梁如继说着,躬身将俞仁请到前面几张凳子搭起来的小台子上。
俞仁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这些人的讨论。起初,他还有些不懂。慢慢的他就明白了。原来,这个梁如继他们创立了一个聚和门。而那个什么闻香教有一个徐教主,想要找他们合作,大家一起举事。说白了,也就是造反。
梁如继原本是想借闻香教恢复他们的聚合堂,可是现在因为听了自己前天的那一场议论后,又突然改了主意。现在,他要让自己说,这聚和堂以后要怎么办。俞仁还真是为了难。他可是从来都没想过这聚和堂的问题,他想的只是如果要让他治理东南,他要怎么做。
他相信经济发达,思想也更开放的东南,正是大明民主最好的温泉。如果有一天他跟朝廷反目了,也许他可以在那儿找到一块地方,建起一个国中之国,给他的兄弟们一个立足之地。
可是,现在梁如继要让他讲如何建立一个全新的聚和堂,俞仁为难了。但是他也知道,这种场合是万万推辞不得的。不然,他可就是害了梁如继了。那个叫如明的年轻人言辞犀利,咄咄逼人,明显不服梁如继。如果自己在这种关键的时候给梁如继再砸个台子,就只怕他的门主的位子都要危险了。
俞仁站到台上,清了清嗓子,向台下道,“很高兴能与诸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说实在话。我从前还真没有听说过泰州学派和他的‘百姓日常即是道’的观点,更没有听说过聚和堂。”
台下众人听了这话,又有人开始悄悄议论起来。
“可是,对于大同世界,我却与众位一样。一直以来,这都留存在我心中的一个梦想。一直以来,我也都在思考要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富足、没有欺压的大同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家家有地种,人人有房住,餐餐吃饱饭,不必受人打骂、不必看人眼色过活。也许他的名字不叫聚和堂,但这并没关系。因为它正是我们心中共同的梦想世界。
实不相瞒众位。我手下也有数千名兄弟。这些人大多都生活在海上,以四海贬货为生。在我们的海岛上,我们只有分工的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大家相处的跟一家人一样,彼此之间虽非同姓,却都是最好的兄弟姐妹。
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梦想。我想在陆上也给他们一个这样的家园,因为海岛上必竟受条件限制,生活比较难以保障,有时遇到台风一类,就会很麻烦。可是,我也知道,这事在陆上是很难做到的。在海岛上,我们所以能很轻易的做到这一点,那是因为那些海岛朝廷没有派官员。而在陆上,几乎没有一片这样的地方。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想通了。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受那些官员的欺压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反抗的力量。如果我们有一支可以反抗官兵的力量,但是我们又不主动与朝廷为敌。国家要收的税,我们都照样的交。但是地方的那些贪官要给我们加征税赋、徭役就不行。
这样会是什么结果呢?至少我们不会再重复当年何老前辈的悲剧了吧!”
俞仁的话未讲完,梁如明便当先问道,“俞相公说的固然好。可是,这地从哪里来呢?又要交税,又要供养一支军队。这些钱又从哪里来?”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世外桃源
俞仁点点头,“你说的很对。不过,这些问题我也都想过了。地,我已经看上了一块,就在松江府外,紧靠崇明岛的地方。那儿紧靠出海口,方便与我们的海岛相互联系,而且那块地,是一片荒地,一直以来都少人垦种。咱们可以把它买下来。至于银子,不用你们操心,全全由我担负。
咱们可以先买两千顷。那片荒地的地契,目前在松江府一位大财主的手里。我前阵子曾特意去看过。那儿有一条小河,连着松江。只是由于年久,河道多处淤积了。咱们买下这片地以后,可以安排人员先把河道排开,再修几条排水渠。如此,这儿便立时变成了两千顷上等的良田。
就这块地方,供一两千户农家吃住,绝对不成问题。咱们便在这地方先行试验。至于军队,暂时先在村里组织起一个一百人的护庄队。农忙干活,闲时练习。这些队员都从本村子弟中抽调,每年从公粮中分五石给他即可。有事时,再别加。
这些田地我们免费分给大家垦种,暂订每户先分二十亩。如果咱们的人少,还可以向外收留难民。难民们来了,咱们也一样的待他们,田地也免费分给他们。但是有一点,这地不是给他们的,而是给他们种,每年需交三成的粮税。一成是公粮,一成是留给咱们村里开支用,还有一成由村里统一修粮仓储存起来,以备荒年之中。
咱们要在村子里建一个学堂,免费提供给适龄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咱们还要在村里建一个医馆,给全村的人们免费看病。
众人请记住:这个村子只是我们的一个小小的试验地,如果我们做的好的,四方必会有大量的人投向我们。到那时,咱们便可以在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