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1257部分

大国无疆-第1257部分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殿川的话说得倒是很干脆,而听在耳朵里的唐仁辉也不禁点了点头,他大概真是误会了这三位出色的战区司令了,所以他立马删除掉脑海里的那些稀奇古怪想法,什么要力挺薛殿川之类的,转而说道:“那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南亚地区目前不太平,印尼猴子好了伤疤忘了痛,秦司令已经准备好好修理修理,让这只猴子至少五十年之内不能乱蹦弹。”

“那董司令那边呢?他恐怕也在酝酿大动作吧?”薛殿川还是有人类最大的共性之一八卦心性。

唐仁辉就知道薛殿川会这么问,便把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和英国海军本土舰队谋求与共和国海军展开一次时候深度合作,以求在太平洋上能够赢得一次对日海军大胜利,进而在太平洋战场上实现反法西斯战争的大逆转,与共和国在中亚地区大开筵席痛宰德国陆军一道,形成反法西斯战争最遥相呼应的陆海大战双胜,既空前激发同盟民战胜敌人的雄心壮志,又能一改战略防御态势由守转攻。

共和国东亚战区重要职责便是对日作战,而现如今,也已经过了共和国作壁上观,冷对日本疯狗痛咬美国人的时候,若是再让小日本嚣张疯狂,美国人和英国人可就彻底玩完了,因而根据唐仁辉透露给薛殿川的消息意思,共和国方面显然已经有所打算了,中亚战区要开打一场史诗般的陆战大对决,南亚战区也要收拾不老实的印尼猴子,东亚战区岂能当观众嗑瓜子?

“那这样看来,咱仨的良性竞争,还真他娘的继续火热进行着呢!”心里犯怵的薛殿川还是忍不住的感慨道,做人也就是要这样,只有竞争,才能让自己不断的求上进,否则,迟早要被淘汰。

看着一副深思表情样子的薛殿川,唐仁辉真是不知道这榆木疙瘩的脑袋又在想什么了,所以挥了挥手让薛殿川该干嘛干嘛去,只是门合上的之前,最后叮嘱了一句两件事情都包在他身上,军人之言,又岂能儿戏!亲!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还请记住本站帮忙宣传下哦 !本站哦 !

 第三二七章 意外突现

“嗯,好的,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轻皱眉头,这中亚战区司令薛殿川中将还真是会挑时候,而且胃口还不小胆子也挺大,可就是脸皮薄了些。

薛殿川离开阿拉木图回到北京述职,马丽华是知道的,她更知道薛殿川临行之前“强逼”王秉诚给他立下了军令状之事,而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评判,或许/》

很多人都会站在薛殿川那一边,因为中亚战区的确很急。

如果及时除掉纳粹德军手里的两张王牌,中亚战区司令部显然根本就不敢有太大的动作,面对劣迹斑斑的纳粹德军,一切显然都得从最坏的程度来考虑,而薛殿川便是这么一个务实的人,所以他千方百计也要让军情局尽快尽快搞定此事,可真有那么容易吗?

销毁核武器,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而且核弹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最简单不过了,机械拆除运载工具,在隔离防辐射条件下将核弹头铅封,运至人迹罕至的地域深埋,如沙漠、南北极等,亦或者是投入深海,如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亦或者是将核弹头进行拆解,核原料转为工业使用,如发电。

然而,如今可是在战争时期,两枚原子弹掌握在穷凶极恶的纳粹德军手里,他们可是把它们当做关键时候可以一举扭转重大战役战局的绝对宝贝,显而易见的是会有相当严密的看护力量和相应机制措施,共和国方面想要夺取过来销毁掉,偷偷摸摸的窃取出来显然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贴合实际情况,唯有剩下武力解决一条途径可走。

武力打击以摧毁对方的核战能力,军情局还真不是没有干过,德国人梦断北非阿尔及利亚的那次核试验,也就是在共和国空军和军情局的密切协同之下“破盒行动”一举让希特勒的“魔盒计划”直接泡汤。

用核武器来武攻核武器之法。在那次行动里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以至于中德两军的核弹合力爆炸之下,顺带让德国佬的一大帮科学家们成了陪葬品,所祸之处估计很多年都难以长出一根草来。即便那里本来就是寸草不生。

可这一次不同了,德军的两件核武器显然是保存在其占领区之内的某处地方严加看管,虽然是他们的占领区,可这还是苏联沦陷的国土,将来是铁定是要多回去的,苏联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报废的莫斯科地区,显然不能再让他们的国家出现两个因核弹爆炸而不得不划为禁区的大片国土出现。更何况这样一来,核爆炸的漂浮物一旦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那可就危害进一步升级了。

所以,采用以强制强的顶级暴力解决是绝不可行的,而依然不得不采用的武力行动中,还有一种便是以常规的精确打击手段,让德军隐藏的核武器在爆炸中被深埋于地下,可这前提有二。其一是德国人的两件核武器都需要埋藏在地下深处,这样一来,被空袭之后掩埋于地下。让德军一时半会儿不能挖出来,其二就是空袭必须要做到足够的精确,这可就对笃定德军核弹隐蔽点和空袭行动精确性提出了近乎于务必完美的苛刻要求。

而与这两个前提相悖的是,德国人的核弹要是没有藏在地下,那么即便是共和国空军的空袭绝对完美,可只要原子弹不在空袭中被间接引爆,那么德国人还是很容易就会把核弹给重新获得,而且一旦转移到更为隐蔽的地方藏起来,军情局可就更难找了。

德国人是否会把核弹隐蔽在地下?共和国空军的精确打击是否能够做到如手术刀一般精准?是否有必要动用特殊力量直接武力抢夺核弹?是否有可能将中亚战区策划的大规模战役与整个行动结合起来……

种种问题都相当尖锐棘手,但就最基本的行动前提而言。只有一个,那就是军情局最好能够摸清德军到底把核弹藏在了哪里,可目前,军情局已经经过多重手段删选之后,剩下的纳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核弹可能藏匿点依然有三个之多,而且守卫力量都很严密强大。同样的,其南方集团军群的那枚核弹,也有三个可能的藏匿点,只不过刚刚才被排除掉了一个,只剩下两个很有可能。

一个是三选一而另一个则是二选一,百分之三十多的正确率与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看似很高,可一丝一毫也没有让马丽华中将感到高兴,反而越发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因为这五个可能藏匿两枚原子弹的地方,先不说有多少重兵把守给空袭带来了多大的难度,仅仅是这五个可能的藏匿点都不足以让一次性的空袭即可掩埋核弹,不至于让德国人在空袭之后很快就给挖出来。

难道非得要组织一次空地大行动,动用一部分特种部队的精锐力量提前渗透过去,在空军的掩护下,武力夺取核弹并运回来拆解销毁?马丽华直接在心里否决了这个想法,作为共和国五大军种之一的特种部队虽然是最“弱小”的一支,可战斗力乃是相当的专业、强大,与空军协同作战,付出一定的代价,应该是能够完成该项任务的,至于代价到底是多大,那还得看整个行动是否如理想化的那般顺利。

最不喜欢假设在最好条件下展开军事行动的马丽华,显然不能接受空想妄想之类的纯理想化特种军事行动,因为残酷的现实战争根本就不会存在那种可能,难道真当久经战阵的德国人都是一根根木头,眼看着他们的核武器要被抢走,还装傻充愣傻站着无动于衷?

直接暴力解决不符合现实需求,特种行动人工夺取又代价太大,是否有一种相对比较好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还真是把素有“铁娘子”之称的马丽华给难住了。

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毫无头绪乱如麻,所幸先不想,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走在很有现代化气息感的落地窗前,马丽华隔着单向玻璃看向了外面。军情局总部办公大楼隐藏在北京城郊的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里,需要极目远眺,才能看到军事隔离区外可供游人游玩的公园区。

酷夏降至,森林公园作为一个难得的避暑之地会有很多人前来游乐玩耍的。虽然这座森林公园距离市区地区太远,从北京城出发,沿着越发往山区挺进的京藏高速都得车行很长一段时间,可由于正值儿童节假期之内,所以有许多的家长都带着孩子前来游玩,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好。

望着窗外的景致走神的马丽华,被突然响起的电话声给惊回神来。当即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听筒,待搁下电话后不到一分钟,秘书就拎着一个公文包敲门进来,帮马丽华装上了一本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和一些文件资料之后,便陪同马丽华急匆匆的乘坐专用直升机直接飞回北京城。

已经基本号称世界第一繁荣的共和国,却是早在1935年开始便完成了最后一批次的空域开放,也就是自1935年的1月1日起,共和国领空的三千米以下大部分空域便逐次向民间开放了。而共和国私人航空的发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民营航空企业层出不穷之下。作为私人飞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直升机,大概是从1941年开始,中产阶层也都能够玩得转,可受制于运营成本的高昂,尽管是共和国首都,私人直升机的保守拥有量也不到三百架。

所以不难解释,私人飞机都如此相对普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尤其是军事单位中,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还并未密集运营的情况下,首都的部分地区地面交通又十分拥堵。乘坐直升机穿梭于京城非禁航区上空,已经是非常普遍之事,毕竟连大型民营企业管理层也都酷爱乘坐直升机上下班往来于郊区,有急事的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难道还需要坐车汇入首都堵车大军队伍中去?

从军情局总部大楼顶上的直升机停机坪直接起飞之后,不到半个小时。直升机便稳稳停在了位于北京城内的共和国国防部办公大楼楼顶停机坪上,通过高速电梯,马丽华与其秘书从离开直升机到走近唐仁辉的办公室,总共耗时也不过三分钟,而这距离唐仁辉给马丽华打去电话,到真人出现在面前,充分体现了直升机往来于大城市城郊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充分避免地表交通的拥堵。

“如果不是地下通道正处于施工状态,你应该可以更快!”

唐仁辉带着一贯的笑意说道,而人已送到的马丽华专职秘书也很明事理的放下东西后退了出去,而唐仁辉所指的“地下通道”其实全名叫做“中央紧急安全地下交通网”顶着这么一个头衔,其实说简单些,也就是一条非运营性,平时不会对公众开放的特殊保密地铁线路罢了。

这条特殊的地铁乃是为了满足在重大紧急事件,如首都遭到敌人空袭或者其他,重要领导人、机关单位等迅速安全的撤离首都城区转移到山区所建,线路从中南海一直修到了西山战略指挥基地,可以满足重大紧急事件发生之后,重要领导人五分钟之内赶到西山战略指挥基地的苛刻要求。

整条线路动用了一个整编建制的国防基建工程师来完成修建,由于深处首都地下深处,修建之时的工程作业难度可谓是相当之大,而完成整条线路的修建也意义极为重大,它不仅仅从丰富了共和国地铁建设技术上的众多空白,为之后共和国运营城轨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还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最高权机关单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