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349部分

大国无疆-第349部分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载战斗机释射空对空导弹实施拦截,距离进一步拉近之后便进入格斗作战。

格斗作战不会过十五分钟,随后舰载机和保护她的螺旋桨战斗机,包括喷气式战斗机在内都将撤到舰队之外15o公里左右的范围,特混舰队的防空将交给舰队里装备区域防空导弹的战舰,如果日军机群还有并且还在前进,那么舰队就将进入可视距离防空作战。这时候战列舰上的各种口径防空炮、航母上的近程防空导弹、所有战舰上的近程自动防空25毫米多管射机关炮等武器都将给予日军机群猛烈攻击。

“这恐怕是咱们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导弹空战吧?”

因为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所有信息都被动接收来自后方预警机提供的信息数据,所以余少峰战机上的武器系统官廖志涵就显得有些无聊了。听到前座飞行驾驶员余少峰的调侃,立马说道:“废话,这是咱们第一次驾驶新型战机进行空战”

“也不知道咱们肚皮下的四枚格斗导弹和四枚中距离空对空导弹,能不能挥重要作用”谈吐间,余少峰显得有些担心。

“你应该问问,这些用钱堆出来的武器,是不是真值价”廖志涵说着,看到自己面前的综合战术显示面板上,红色的信号灯闪亮起来,很快他便授权让机载计算机下载由预警机送送过来的数据,进度条正快冲刺的时候,廖志涵提醒说道:“该干活了”

数据很快就解读出来,日军的252架战机组成的级攻击机群,已经分成了三个大型编队呈正三角形向特混舰队飞来。这一种飞行队形也证明日军攻击机群尚未得到特混舰队的准确位置,对于担负防空重任的三个中队36架f12雄鹰战斗机而言,这样密集的阵型将给予导弹更大的杀伤效能。

“脉冲多普勒雷达已经启动,正在跟踪零至三万米高空之内、315公里距离之内的目标”不到一分钟,廖志涵立刻从雷达屏幕上看到了一大片的目标亮点,很快他将预警机来的第一防空中队所负责目标提取出来后,立刻着手为整个中队其他11架战机分配数据。

f12雄鹰战斗机能够同时跟踪24个目标,但只能同时攻击6个目标。整个中队12架战机不采用交叉攻击以确保准确性的方式,都将射掉战机携带的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所以三个中队的36战斗机将射144枚导弹,攻击同等数目的敌机。

“攻击数据分配完毕枚中距离空对空导弹数据正在录入”

廖志涵非常娴熟的在触控面板上不断操作着,仿佛战争对于他而言,就是设定不同的武器、采用不同的攻击模式、运用不同的设备罢了,噼里啪啦的给设定好不少命令后,对于他而言的空战,好已经告一段落了。

在余少峰编号为的战斗机机腹之下,没有挂载昂贵的、远距离的空对空导弹,而是选择了中程的“劲弩”空空导弹和四枚近程“利剑”空空导弹(格斗)。

“劲弩”导弹的射程在15公里之内,有14公斤破片杀伤战斗部的它,采用红外寻的制导,具备全高度和全气候的做榨能力,对于佩戴着有头盔显示和瞄准系统飞行头盔的飞行员而言。飞行员目视搜索与跟踪目标的时候,武器和相关传感器随时跟踪到位,瞄准之后随即射,就好像当初与日军雪风号驱逐舰对峙的那架直升机一样,飞行员看到哪儿武器能打到哪儿。

当然,这种导弹还有着最大飞行度22马赫能耐,虽说没有后射能力,但总体而言已经是极其先进的中距离空空导弹,深受共和国海空军的信任。以往再多、再好的打靶成绩显然不能和导弹攻击日本战机的实战相比较,所以此次也将会是这种导弹用实战来证明自己的难得机遇。

廖志涵刚才就是在通过机载火控雷达和攻击电脑,利用机载射装置为导弹供电并输入数据,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利用制冷装置为导弹的红外探测器连续制冷。等进入空战之后,前座的飞行员余少峰只需要摁下射按钮,让射电路通电后让导弹启动攻击程序,脱离战斗机一定距离后解除保险进而攻击。

当然,格斗导弹就不需要武器系统官设定目标了,视距之内的战斗或采用射程在五公里之内的近程格斗导弹,或采用战机机炮。

“第一中队、第二中队、第三中队,全体注意,间隔二十秒攻击准备”

从战术通讯频率里传出了预警机指挥员的声音,导弹协同攻击之下,这些战斗机再牛也得听从指挥,听到命令后早已在三千米高空排成了一排的36架战斗机,所有的飞行员都在几乎在同一时刻将操作杆上的武器射盖推开,腥红的武器射摁钮已经准备承受飞行员的拇指摁压。

“第一中队,导弹射”

命令再次传来,36架战机中的第一中队12架战机,非常整齐的略略昂起机头,随即抛下了机腹之下的四枚“劲弩”中距离空空导弹。天空中瞬间拉出了一道道清晰的白色烟柱,导弹很快就加到了两点二倍于音,135公里的距离加上加的时间也只花了1分零15秒钟就飞完,而日军那密密麻麻252架的飞行编队仿佛迎头撞上了一堵钢刺之墙一样,飞在编队顶端的12架战机以及其左右两侧的轰炸机,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动作,甚至连飞行员还在惊讶于什么东西飞得如此之快的时候,迎头飞来的导弹已经和他们热吻起来。

活塞式螺旋桨飞机采用的是动机前置,而且为了进一步让引擎容易冷却,大多动机都是只有一层蒙皮盖子,根本没有做出消除红外特征,对于“劲弩”导弹的红外引搜寻装置而言,很快就通过了中央计算机的目标数据对比之后起了攻击。瞬间爆炸开来的导弹战斗部迸射出难以计数的杀伤破片,一刹那之间就把三十余架战机消灭,同时飞溅开来的破片和战机残片还让其他战机受伤。

更为惊讶的还在后面,比第一中队延迟2o秒钟射的第二中队所射的48枚导弹接踵而至,每一个中队射的导弹就好比是在给洋葱剥掉一层表皮一样,所以轮到第二中队“剥皮”的时候,日军三角形飞行编队已经被差不多去掉了头部,其他战机还尚未进行更大范围分散的时候,以每秒钟75o公里度飞来的“劲弩”导弹又干掉了二十几个倒霉祑ww?

而第二中队的导弹进入末端冲刺的时候,第三中队的导弹已经上路,并且两边的战机都是在迎头飞行,所以距离不断缩之下,导弹的飞行时间就更短了,以至于第三中队射的导弹才刚刚加到22马赫的度不久便“撞上”了二十多个倒霉祑ww?

“草,144枚导弹干掉了94个目标,百分之六十五的命中率……怎么和咱们打靶机的时候差不多的命中率我还以为百分之百来着”

廖志涵本以为这些导弹会给他带来非常惊讶的百分之百命中率,但事实上还是错误估计了这些导弹,她们并不是万能的,是需要改进的。但看着自己的综合显示板上的雷达显示块,刚才还密密麻麻的目标此时已经少掉了很多,他也是非常高兴的。

话音刚落,不用预警机提醒和命令,三个中队就开始以中队为单位进入近距离空战状态了。余少峰所在的第一中队也毫不例外,他先就是噼里啪啦的将机载通讯频率调到了中队之内,同时催大油门向日军加飞去,是时候让战机携带的4枚格斗导弹挥功效了。当然,在这之前最大的工作自然是把笨重的大副油箱抛弃。

距离刚刚缩到3公里之内,也就是“利剑”格斗导弹的最大有效距离之上,飞行员们以最快度锁定攻击了火控雷达上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目标,机翼之下的两枚格斗导弹瞬间就落下并点火飞奔了出去,拉着一个细长的烟柱将目标击落。而这些战机自然也只剩下了两侧翼尖的格斗导弹,以及装在机头雷达罩后方左下侧的一门备弹675的二十毫米六管机炮。

导弹射完毕之时,所有战机就选择了急爬升。和螺旋桨飞机相比较起来,虽然是可变后掠翼的喷气式战斗机,半径之内的机动性是不行的,飞行员们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度、爬升率和机载设备的优势。不到三十秒,所有战机都已经爬升到了八千多米的高度,而被突然到来的格斗导弹打乱的日军残余战机还在三千多米的高度前进,虽说警惕性已经加倍提高,但根本没有注意到从八千多米高度上以近乎音俯冲而来的36架次战斗机。

第一中队队长余少峰几乎是自己飞行头盔上,那个瞄准系统最重要的绿色且有十字瞄准框在框住一架96式轰炸机,变成红色的瞬间就摁下了机炮射按钮。六管射机炮很快打出一个短点射,在余少峰瞄准框里的轰炸机爆炸的时候,和同样得手的僚机一起有进入了俯冲,随后急爬升的他们还可以借助翼尖的格斗导弹攻击。因此,他们的攻击非常简单,就是要借助战机的优秀爬升性能和度,硬吃对手。

激烈但并不惨烈的空战在只进行了十分钟,油料消耗得极其之快,并且不少战斗机飞行员都因过于兴奋而导致平时多次演练的对付活塞式飞机战术被暂时性遗忘,不少人的短点射竟然一时兴奋得打出了长点射,而对于一个射在每分钟至少两千的六管射机炮而言,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备弹量供他们打太多的长点射。

但这短短的十分钟空战时间,也给日军带来了54架战机的损失,加上被四轮导弹攻击导致的,日军的攻击飞机只剩下79架了。三个中队战斗机的拦截成功率达到了非常了不起的6865%,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随后他们便高脱离了日军残剩机群,赶去和同样撤至安全空域的预警机会合。空战结束之后,日军机群距离舰队的距离只剩下不足12o公里,再近就将进入特混舰队的区域防空导弹射程之内,就算他们安装有敌我识别器,恐怕也抵不过人品不济之时遭受破片热吻的厄运,所以最好还是躲远一点儿。

赶去和预警机会合的时候,今日之内干掉了十个目标真正跃入王牌行列的余少峰有点遗憾的说道:“刚才,咱们就应该排成一个大型编队,直接从日军机群上高冲刺,利用突破音障时候的巨大冲击给日军带去惊喜的”

“那你怎么也不看看咱们的剩余油量?够你破音障吗?”后座的廖志涵在整个空战中都充当着观察员的角色,不能亲自驾驶战机简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而此时的共和国海军特混舰队,早已经进入防空状态。在日军机群前进的方向上,以两艘航母为中心,在十公里处已经扇形布置了六艘巡洋舰,更前面的是四艘驱逐舰,而十公里之内,两艘航母的莣ww19蟆15也贾昧巳艺搅薪ⅲs嗟牧剿已惭蠼16虿贾迷谧钭蟛嗪妥钣也唷?

南宁号和梧州号,是属于人民军海军城市级巡洋舰的先辈,而他们也是最先接受信息化改造的舰艇。当初舰艇上武器配置中的三座双联装2o3毫米主炮,已经被垂直导弹射系统取代,6座双联装12o毫米副炮也被两座四联装的反舰导弹射座所取代。而当初的,8座四联装4o毫米高射炮,以及12门25毫米机关炮,只剩下了舰和舰尾两座近程自动机关炮。

接到预警机的通报之后,担负着防空重任的六艘巡洋舰就进入了战斗状态,作战中心里平时就是一片黑色夹杂着各种屏幕光线,显得有些阴森。而此时,却又因更多设备启动之后,大功率空调奋力工作而显得热闹,呜呜的空调声、电子仪器的滴滴声、报警等的嘟嘟声等交加一起,奏响着考验信息化海军建设成绩是否值得的实战已经来临的序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