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142部分

汉风1276-第142部分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气,真真苦不堪言,老鼠洞,就是铁打的人都熬不住呢。
    日本、占城、三佛齐、新柯沙里、真腊、安南,和琉球贸易的国家,纷纷加重了对老百姓的盘剥,敲骨吸髓疯狂搜刮,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购买兵器实现王朝大业,牺牲点老百姓算得什么?后世人不但不会怪罪,说不定还要编些什么五百年的曲子来歌颂哩。
    好,很好,看着最近的外贸统计,楚风很满意的点点头,嗯,我汉国对外贸易、殖民,向来是很仁慈的。
    当然是和大英帝国剥印第安人的头皮相比。
    --------
    猫猫拱着爪子,厚颜求票、求订阅,喵呜~
  第183章 报纸
     佐渡岛的发展报告,和首批开采的两千两黄金、五万两白银一齐用船送到了琉球。 专业的矿工、有针对性的勘探,很快发现了埋在地层中的宝藏——金银伴生矿,以银为主。 现在开采初期,达到预定开采目标一半的生产量,有熟练工人,有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和炸药的帮助,估计最多一年就能实现预定产量:年产黄金四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稳定开采五十年的目标。
    岛上建设工人宿舍、兵营、食堂、粮仓、码头等生产生活设施,农民们正在开垦田地,当然也部分利用了以前倭人流放者开出的熟地,主要种植蔬菜水果、饲养家禽家畜。 粮食最初是随开拓船队运去的,现在和足利家时交易,得到了大批粮食,维持岛上不到两千人的生活,已是绰绰有余,刘喜请示:是否将多余粮食运回琉球?此地鱼类资源丰富,惟倭人渔船极其破旧不堪,效率低下之极,请增派拖网鱼船一条,以补充岛上肉类供应。
    楚风批示:粮食不需运回,佐渡岛就地建设大型粮仓储存,以备将来攻略日本、高丽之用。 增派拖网鱼船、捕鲸船各一,多余的鱼肉用盐腌制、风干,储存起来。
    军备方面,两营新编陆军作为机动力量,又在佐渡岛三处沿海制高点各修筑炮台一座,两条护卫舰轮流保持战备状态,即使突然有变,以倭人搭接法建造之小舢板。 绝无可能突破炮船、炮台加岸防陆军的严密火网。
    汉国为加强控制,照旧实行班轮制度,现在琉北—琉球—琉南,琉球—占城,琉球—三佛齐,琉球—佐渡岛均已开通,万里大洋变做了汉人地通衢大道。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往日里陆地上百里外便是天涯海角。 现在千里之遥转瞬即至,票价也很便宜,汉国对外殖民的地方,再也不是一个名字、符号,而像到隔壁村看望亲朋一样的方便,无形中的凝聚力就自然的提高了。 佐渡岛距离琉球一千七百余海里,剪式船须航行一周左右。 拨一船为固定班轮,第一星期从琉球发船,第二星期在佐渡岛休息,第三星期回程,第四星期在琉球休息,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刘喜在报告中写道,佐渡岛金矿工人实行每旬休息两日。 轮流排班的制度,许工人每旬休息,也可全年不休息,而集中到一起,就有七十三天假期,可以随班轮回琉球休假、探亲。 最初工人们都是单身前来。 随着生活设施建设完善,班轮制度实行,最近两个月越来越多的人把老婆、父母从琉球接到佐渡岛,惟有留在琉球地小孩子上学无人照顾,请求汉王允许佐渡岛工人子弟在汉国小学校寄宿读书。
    楚风批示:转文教部,照办。
    大汉二年八月,汉国已拥有运输捕鲸拖网各类剪式船二十四条,护卫舰八艘,驱逐舰两艘。 上次台风事件后,经曲海镜提出。 除琉北琉南航向沿岸航行相对安全以外。 占城、三佛齐、佐渡岛、吕宋四条航线远涉重洋,单船航行过于危险。 应改为双船编队航行——曲先生还从纯数学的角度计算了概率:设若单船出触礁、倾覆等事故地概率为十分之一,则两条船同时出事故的概率为百分之一,互相救助,则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楚风自然照准,反正剪式船速度快而载重差点,两船同行多装点货,安全第一嘛。
    由班轮制度的启发,楚风又决定新设一个邮政局,由工商部管理,总局设在琉球,占城、三佛齐、琉北、琉南、佐渡岛、吕宋设分局,接受传递官商军民的往来信件、邮包,民商函件付费传递,军事和政府文件另外加盖公章,免邮资并且特别保密。
    朝会上,陈宜中还对此提出了建议:“宋朝原有邸报,不过只是发给朝野官员,急递铺也是传递公文函件,汉王此策惠及百姓,从此游子思亲,千里之外一封书就寄到手上,再不需要辗转托人递送,实在是好!不过百姓多不会写字认字,不妨在邮局设写书人,由他们代写、代读信件,方便百姓。 ”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的朝会陈宜中大出风头,他是做过大宋丞相的人,眼光见识自然高出匠户出身的各部长们一截儿,又懂医卜星相杂学,还常年和海外番商打交道,对占城、三佛齐、日本比张广甫还要熟悉,朝会上不管提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发出点真知灼见,使得原来地部长们个个都有了点危机感。
    这不,侯德富搜肠刮肚的想了想,觉得陈宜中的话驳无可驳,便道:“写书人的办法是好,不过汉王不是常说市场化、不与民争利吗?咱们干脆把这个岗位包出去,让代书老夫子自己养活自己。 ”
    楚风微微点点头,没说话。 侯德富有点着相了,这种枝节问题不该在朝会上讨论的,否则汉国这许多事情,就是全天二十四小时开会也说不完。 大约,陈宜中的加入,让自己手下的第一谋士有点坐不住了吧?
    “汉王,我想到了一个主意。 ”赵筠转着手上的钢笔,这是她从楚风身上学到地习惯,“刚才陈部长提到邸报,我就想起当年常在父王书房里看报,天下大势、朝政时事都能了解得到,实在很好。 我大汉如今有飞地在海外,消息往来不便,一有风吹草动,或者民间谣言,便易致民心浮动,咱们何不办张邸报,每旬印刷了将时政大事说与国民知晓,用邮政运发四方,让天下人都晓得咱们的法律、政策、朝政和制度?便有妖言惑众之辈,邸报一出,谣言自然冰消瓦解。 ”
    好,此法大妙!楚风笑道:“筠妹……”却见赵筠狠狠的瞪了自己一眼,讪讪的摸着头道:“哦、赵部长的建议很好啊!报纸宣传政策法律,介绍汉国各方面的成就,还可以加一些普及文学、科学知识地文章,就在文教部下面设一个出版局,把报纸办起来。 曲海镜,你们搞不搞得来?”
    对任何印刷品,曲海镜的热情从来都是高涨,马上点头应道:“报纸内容朝政大事为一部分,文教部组织教师写一部分诗词歌赋、物理化学,再向各部、汉军组点稿子,就行了。 印刷厂也是现成的,应该没什么困难。 ”
    仅仅五天后,汉国第一份报纸,也是世界上第一份面向全社会的报纸新鲜出炉。 《大汉国家报》以全面丰富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新闻很快在全国打开了局面,四开八版、每旬两期,每期五毛的价格也十分便宜,每月定价不过三块钱,也就最低一级列兵月薪的百分之一。
    汉王府对面,望海楼的底层大堂,有名的说书先生郭铁嘴,一手展开报纸、一手拿着惊堂木,摇头晃脑的念道:“呔,各位客官听真,却说汉王殿下前日朝会下令,今后往佐渡岛工作之人,其子女可在汉国小学寄宿读书,每日三餐、冬夏冷暖衣服、铺盖被褥统统由公家供给,各家不须再花一分钱。 ”
    各桌子上地客人们轰地一声议论起来。 往佐渡岛去做工,前些天人人都说是个苦差事,那儿极北之地,无冬无夏都是冰天雪地,海上风浪起八丈高,连人带船都能卷到海底去!
    连续两月开了班轮,得工人们捎信回来,才知道那儿是海上岛屿,一年四季海风温暖,虽然冬天有冰雪,也不甚冷,气候大约和临安相差无几,惟湿气稍重。 要说风浪危险,这班轮说了是要一直开下去的,现在改作双船,就更稳妥了,好些工人把全家都接了去,说那岛土地宽广风景秀丽,老人可以养生延年。
    这样一来,不少人还羡慕佐渡岛上工人了,琉球本土每旬休息一天,佐渡岛是两天,若自愿不休息,可拿双份工钱呐!就有爱财地人慢慢盘算,人家比留在琉球的多三十六天假期,做一样多的事,就能多拿七十二天的工钱呢!
    这下听到说佐渡岛工人子女寄宿免费,就更加羡慕了,汉国小学免费提供午餐和课本文具,但寄宿生要交早餐、晚餐钱,全年累加也为数不少了。 佐渡岛子女不但省了这一笔,连衣服被褥都是公费,岂不是赚了好大一笔?
    座上是工人的,就有啧啧的咂吧嘴,早知道,当初咱们也申请去佐渡岛啊,算下来收入比本土多一半呢。
    “啪、啪,”郭铁嘴一部三国平话说得溜熟,改成读报,以前说书的风格完全没变,拍着惊堂木,清清嗓子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念报纸:“客官们仔细了,下面一篇乃是汉王御笔的一篇《民族论》。 夫民族者,由共一血脉、共一文化、共一生产生活方式而发端,我汉族源远流长,始于炎黄,历夏商周三代治世辉煌,秦王一统天下、大汉神武传扬……”
    “看来报纸的效果不错啊,老婆,今儿晚上犒劳你,嘿嘿。 ”楚风压低了毡帽的檐儿,在赵筠的耳边轻声细语。
    同样一顶大毡帽底下,公主妹妹的嫩脸一下子变得绯红,姓楚的家伙,每天晚上都折腾,弄得自己腰酸背痛,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好困啊~~还是快点让敏儿嫁过来吧,哼哼。
  第184章 霸权猪*
     “好哇,光头佬,咱们都是少校,你就好意思扛着上校的牌子到处跑?”张魁的话里酸不拉几的,好像刚刚吃了陈年泡萝卜。
    “嘿嘿,陆司令才是个中校,你比司令还大一圈,恭喜恭喜啊!”许铁柱双手抱拳,上身前后俯仰着,说是在拜年吧,还有好几个月呢。
    法本和这两个家伙熟了,知道他们多半是想敲自己一顿望海楼的酒菜,才不和两个王八蛋客气呢,一个胸口上擂了一拳,打得两人直伸脖子:“说什么屁话呢?我都升上校陆司令自然升少将了。 你们两个王八蛋也别眼馋,营扩编团是轮流来的,留在本土的自然排在前边,下面不是你泥鳅营,就是该废铁营,大家有份,急什么?”
    张魁许铁柱呵呵笑起来,首先扩编成团,也没什么好羡慕的,反正都会走这一步。在汉军服役,有两大好处,第一拿钱多,第二升官快,法本才几天就升到上校团长,正五品官,听起来不怎么大,可钱拿的多啊,正饷一千二百块,训练津贴二百四,就算一辈子不打仗不拿作战津贴,也有一千四百四十块,比正四品文官拿得还多哩。 这才多久,就扩编到了团,将来编练更大的营头,官位还不得跟着水涨船高?
    当官的还不算惊人,士兵才是活得好。
    往年朝廷的大头兵吧,不但没得官衔职位,别人不给你脸上刺字、拿你当贼囚看待。 就算顶顶好的运气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老话都传了上千年。
    可汉国不一样了!来当兵,进门就是从九品!从九品是个什么位置?放大宋,就是正儿巴经地承信郎,岳爷爷斩将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