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726部分

国策-第726部分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前面的问题相比,印军的最大错误就是选错了进攻时间。

4点30分发起进攻,6点30分天亮,印军必须在2个小时内到达拉合尔郊外,不然就会遭到中巴空军与远程炮兵的全面打击。

虽然拉合尔城区距离印巴边境线不到30千米,而且基本没有什么天然障碍,对装甲部队来说,1个小时就能冲过去,但是印军进攻部队不是装甲部队,而且没有为夜间战斗做好充足准备,要想在2个小时内,准确的说是在1个小时30分钟内冲击30千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夜色也不是对印军完全不利。

随着印军越过边境线,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在敌我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不管是远程炮兵还是空军,都不敢贸然执行打击行动,也就无法有效阻止印军。换句话说,夜色成为了印军发起进攻的“保护色”。

实际情况也相差不大。

得知印军发动进攻后,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赴巴作战的战术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在5点45分之前出动,在6点30分左右到达战场,在确保摧毁了印军的机动防空系统之后,在目视情况下,或者在得到地面引导的情况下,轰炸印军地面部队,重点打击印军的机械化力量。随后,裴承毅让袁晨皓重新部署留在沃济拉巴德的第615远程炮兵旅,让其在空军进行战术轰炸期间,对印军进行遮断式炮击。

在以往,执行遮断打击任务的肯定是空军,而不是炮兵。

随着炮兵实力增长,特别是拥有了射程足够远的电磁炮之后,炮兵逐步取代战术航空兵,成为了最有效的战术遮断力量。在敌我情况不明,特别是敌人的战术机动防空力量没有被完全摧毁的情况下,前线指挥官肯定会首先用炮兵进行遮断式打击,然后再用战术航空兵进行全面轰炸。

某些时候,前线指挥官甚至会把炮兵与航空兵对调使用,让航空兵执行危险系数较小的任务,而把危险系数较大的任务留给远程炮兵。如果遇到持续打击任务,炮兵更会当仁不让的取代航空兵。总而言之,在射程得到实质性提高之后,作为支援力量的炮兵与航空兵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前线指挥官获得了更大的战术调整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炮兵与航空兵。

2个小时并不漫长,过得非常快。

在巴军“坚壁清野”的战术面前,印军的推进速度十分缓慢。6点20分,进攻进行了快80分钟的时候,印军的先头部队才向西推进了不到7千米,平均进攻速度只有每小时5千米,基本上就是步兵的进攻速度。

因为天色即将放亮,所以印军在此时停止进攻。

面对即将到来的打击,印军停止前进的意义并不大。

也就在这个时候,裴承毅再次调整了航空兵的作战行动,以巴基斯坦空军承担主要打击任务为名,让大部分原本应该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作战飞机转而执行防空压制任务,并且将早已拟定好的轰炸目标清单下发给了各作战部队。

裴承毅在这个时候突然调整作战计划,目的非同一般。

按照袁晨皓在数十年后写的《战争回忆录》记载,裴承毅将军并不是临时调整作战计划,而是早就做好了相关准备。从裴承毅的总体部署上来看,既不能让印军轻而易举的拿下拉合尔,又不能让印军认为打不下拉合尔,也就是说,必须把印军主力部队牵制在拉合尔附近,给印军一线希望,才能使印军投入更多的作战力量,扩大进攻正面。裴承毅的目的不是把巴基斯坦最富庶的省份打得稀巴烂,而是想借此牵制住西线战场上的印军主力,为66军攻打斯利那加创造机会,也为东线战场上的大规模歼灭战创造机会。从长远角度来看,在拉合尔方向上让出一定的战略空间,对今后在西线战场上发动全面进攻,攻打以新德里为中心的印度西北地区也有莫大的好处。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不肯在第一时间投入全部力量。

当然,借助印军发动进攻,野战防空力量必将伴随进攻部队前进的机会,重点打击印军的防空力量,为后面扩大轰炸规模,降低轰炸风险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此一来,天亮的时候,至少有350架共和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没有参加拉合尔方向上的轰炸行动,除了裴承毅留下来的大约150架战术战斗机(大部分都是比较老旧的J…15系列战斗机)之外,还有巴基斯坦空军的300架战术战斗机(主力也是J…15P战斗机),当时参加打击行动的只有第615远程炮兵旅、刚刚到达戈杰拉的第625远程炮兵旅,以及巴基斯坦陆军的3个炮兵旅。

似乎铁了心要让对手相信印军将长驱直入的攻占旁遮普省,天亮后不久,也就在第一轮轰炸开始后不久,印度空军出动大约2个大队的F…46I战斗机,在2架大型预警机的支持下到达战场,准备夺取制空权。

因为这批战斗机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区,而共和国的战略侦察力量集中监视印度北部地区,所以没能及时发现印度空军的行动,裴承毅收到消息的时候,最后一批还没有完成轰炸任务的J…15C战斗机已经与F…46I机群遭遇。万幸的是,支援J…15C作战的预警机及时发现了F…46I机群,而且每架J…15C战斗机都携带了2枚拦截导弹与2枚格斗导弹,在与F…46I交手的时候,并没完全落在下风。

在向裴承毅报告情况之前,袁晨皓按照作战计划,命令驻扎在拉瓦尔品第空军基地的防空战斗机大队紧急起飞,24架J…16A战斗机分成3个编队,2个编队前去支援正在遭到印军战斗机围攻的J…15C机群,1个编队则直接杀向躲在F…46I机群后面的印军预警机。不管战役的目的如何,消灭印度空军的作战力量,都是首要任务。

6点55分,J…16A机群到达拉合尔上空,空战局势骤然转变。

虽然F…46I可以轻而易举的“蹂躏”J…15C,但是在“专业制空选手”J…16A面前却没有一点脾气。7月31日的战斗已经证明,F…46I这类半吊子制空战斗机根本不是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对手。

出人意料的是,F…46I机群并未转向逃窜。

事后根据俘获的印个飞行员交代,在被J…16A发射的远程拦截导弹击落之前,根本没有收到预警机发来的警报,也就是说,跟在F…46I机群后面的印军大型预警机没有发现逼近的J…16A机群。

7点15分,随着2架印军预警机被J…16A战斗机击落,空战结束。

这一情况也足以证明,印度空军从美国引进的E…14I大型预警机的性能确实不如美国空军的E…14A,对J…16A的最大探测距离肯定不会超过350千米。如果J…16A启动主动电磁干扰系统,其探测距离肯定缩短到了250千米以内。在J…16A的捷变频率低可探测性相控阵火控雷达对大型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450千米的情况下,E…14I对J…16A只有250到350千米的探测距离,使其根本无法执行预警机的基本任务。

空战在毫无悬念,地面战斗却因此出现了新的情况。

受印度空军“突然袭击”的影响,共和国空军与巴基斯坦空军没有能够按照计划对突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军进行第二轮轰炸。

虽然裴承毅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了炮火打击行动,让第625远程炮兵旅全面投入战斗(此前只有3个炮兵营参战),并且以最大强度炮击盘踞在拉合尔东面的印军,但是利用火力打击的间隙时间,印军先头部队不顾可能遭到的轰炸与炮击,以最快的速度突破了巴军的第一道防线。

问题就在这里,巴军没有按照计划,坚守拉合尔城外的第一道防线。

准确的说,问题不在裴承毅这边,而在巴军总参谋部。

发现印军只前进了几千米,而且在天亮前突然停止前进之后,巴军总参谋部没有按照与裴承毅商定的作战计划,在拉合尔城外的第一道防线上组织防御,而是把撤下来的防御部队放到了防线后面的进攻阵地上,准备在火力打击之后,对印军发动反击,将印军赶出巴基斯坦境内!

可以说,巴军很有想法,只是这个想法来得不是时候。

不管印军的战斗力如何,当时投入战斗的印军超过5个师,还有15个师的预备队。虽然巴军的战斗力并不差,还得到了共和国军队的支持,可以说稳保不输,但是在交战双方的兵力还没有展开,反击准备工作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反击,肯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巴军的运气也不怎么样。

如果印度空军没有发动突然袭击,就算巴军的反击无法收到预期效果,也不会因此丢掉拉合尔外围的第一道防线。

随着巴军第一道防线崩溃,部署在防线后方的进攻部队立即乱了阵脚。

在巴军总参谋部没有搞清楚发生什么事情的情况下,部分进攻部队提前发起突击,部分进攻部队则退到了第二道防线后方。可以说,巴军在此时失去了统一指挥,更不可能实现进攻目的。

利用完善的战术侦察手段,裴承毅及时掌握了战场信息。

7点45分,裴承毅联系了巴军总参谋部,要求巴军立即加强第二道防线后,再次调整作战计划,让61军从拉合尔北面向东南方向发起突击,挡住印军先头部队的进攻步伐,为巴军重新组织防御争取时间。

万幸的是,61军早已整装待发,等的就是前线指挥部的命令。

7点55分,第611装甲突击旅立即离开进攻阵地,以最快的速度向印军右翼发起进攻。

此时,巴军总参谋部也发现了问题,立即调整防御部队,要求第二道防线上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防线,绝不能让印军前进一步。

问题是,在战线犬齿交错的情况下,巴军前线部队很难严格履行总参谋部的命令。

更重要的是,第611装甲突击旅需要绕过拉合尔,即便以最快的速度挺进,也只能在9点之前与印军遭遇。

在战场局势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巴军有能力守住拉合尔外围的第二道防线吗?

    卷十 龙腾九天

第76章 有限反击

接到袁晨皓的电话,裴承毅才去了战术指挥中心。

与当年指挥半岛战争不同,虽然裴承毅仍然是前线总指挥,但是当初重大决策都由项铤辉做主,裴承毅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部队作战,而现在没有人替裴承毅拿注意,必须由他自己做出重大决策。如此一来,裴承毅不得不把战术指挥任务交给袁晨皓,这也是当初他要求让袁晨皓担任前线副总指挥的根本原因。

“情况怎么样了?”

“侦察战车已经发现了印军,第6111营将在五分钟后接敌。”

裴承毅点了点头,让参谋把侦察战车发回来的战场图像放到了中央的平板显示器上。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前线指挥官更喜欢使用侦察兵执行侦察任务,或者用无人侦察机监视战场情况,但是在执行装甲集群突击作战任务的时候,配备大量侦察设备,能够为乘员提供有效保护,甚至能够对敌方装甲力量抗衡的侦察战车仍然是最佳选择。

作为系统化作战平台的变形车辆之一,广泛装备陆军各主力野战军的DBZ…30A型侦察战车与DB…30A步兵战车有80%以上的通用性,不但采用了相习的底盘,还采用了相司的炮塔,只是增添了用与执行侦察任务的电子设备。也正是如此,DBZ…30A是DB…30战车家族中单价最高的变形车辆。按照标准配备,战咯反应部队中,除了军属装甲侦察营之外,每个战斗旅有1个独立装甲侦察连,每个战斗营有一个独立装甲侦察排,全军总共有DBZ…30A侦察战车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