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103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103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常瑞青的反应,陈独秀笑着问了一句:“怎么?这个郭松龄很有名气吗?”

常瑞青点点头,笑道:“是个人才,běi jing陆军大学的教官。”说着他回头对徐浩宇道:“回电答复金先生。我给郭茂宸安排参谋局副局长或是师参谋长、副师长之类的职位。龙敬亭将军是湖北人,可以和金先生搭档,出任福建讲武堂副堂长、教育长。何叙甫将军嘛……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出任第三师参谋长,第三师都是福建民军改编过来的。正需要何将军这样的福建籍名将压阵啊!”

说到这里,常瑞青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再加上一条,让金先生问一下。能不能让蒋j石到我这里来?我可以给他一个师长当当。”

徐浩宇答应了一声,就转身离开了。屋子里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却互相对视了一眼。陈独秀问:“耀如兄,你一下子从孙中山那里要来那么多人。还安排这样的高位,就不怕他们怀着别的什么心思吗?”

常瑞青笑了下:“不就是对孙先生的那一点效忠吗?”他无所谓地摆了摆手:“我不在乎这些,孙先生是(中)国(革)命的旗帜,凡是以(革)命者自居的(中)国人,对他都是非常信服的,我本人也不例外啊!”

这话说的好听,不过陈独秀、李大钊却是半个字也不相信的。看到两人狐疑的目光,常瑞青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向他们解释。其实他也知道孙中山派来的那些人不是特别可靠,可问题是眼下的(中)国又有多少既能办些事情,又比较靠得住的人物给自己用呢?现下(中)国之弱,缺乏人才恐怕也是个主要原因吧?

不说别的地方,单说自己治下的福建省,整个福建的官僚队伍里面,有多少大学生?又有多少受过新式教育的中学生?恐怕加在一块儿还凑不出一个团吧?要靠这样的官僚队伍管好一省,实在是天方夜谭!如果自己不负责任,在福建推行所谓“地方自治”也不过是人一群手里握着少许枪杆子的土豪劣绅来把持地方罢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把地方治理好呢?

至于历史上中g所推行的那一套依靠工农干部的政策,说穿了就是简单、粗暴,甚至有些野蛮的方式砸烂原有的社会秩序,然后建立一套准军事化的管理体系。虽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政权建设到基层,把整个社会的财富和力量控制起来,但是这种模式的破坏xing实在是太大了一些……而且福建现在是自己的地盘,再要砸烂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了。

所以自己治闽的第一要务还是招揽人才,建立地方政权,切实控制基层。

想到这里,常瑞青笑吟吟的对眼前的两位道:“陈先生、李先生,二位考虑的怎么样了?能不能和兄弟一起奋斗,把咱们的福建省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模范之省呢?”

听到这个问题,陈独秀和李大钊都不约而同沉默了一回儿,然后才几乎同时开口。

“好的,我留下和耀如将军共同奋斗。”

“对不起,在下还是想在北方进行社会主义宣传工作。”

答应和常瑞青一起奋斗的是陈独秀,而想回北方去的是李大钊。

常瑞青满脸遗憾的对李大钊点了点头:“守常先生,既然如此,兄弟也不挽留了……以后我党在北方的局面就拜托先生了。”说完他就起身和陈独秀一起,将李大钊送出了督办公署。

回来办公室后,常瑞青便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委任状,交给了陈独秀:“陈先生,这是福建省教育厅长的委任状,是福建省长王恺士先生签署的,兄弟只是代为转交一下。”

陈独秀接过委任状瞧了一眼,心道:“这个王麒看来也是个傀儡了,连这个最不要紧的教育厅长的人选也做不了主。”

就在陈独秀想说几句客气话的时候,常瑞青却自顾自说了下去:“眼下我们虽然从各方面招揽了一些人才,不过总数顶多就是两百多,能把全省的县长还有福州城里几个衙门的位子拿起来就不错了。可是最重要的地方基层政权还是没有着落……一个省几十个县,一千多个乡镇,就算把政权建立到镇一级,至少也要有几千个官儿啊。”说着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陈独秀一眼:“陈先生,这么多官就只能靠你这个教育厅长来想办法了!”

第 141 私塾先生的妙用 求订阅 求票票

什么?靠教育厅长来想办法?听了常瑞青的话,陈独秀愣了又愣。对方是什么意思?是要自己把教育办好了,慢慢培养出人才来?那得多长时间啊……眼前这个常大督办能等得急吗?想到这里,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叹道:“耀如,教书育人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的,现在福建省的新式小学、新式中学有多少?大学又有多少?恐怕是非常不足的吧?不少字每年又能培养出多少中学生、大学生……”

常瑞青的脸上却露出了疑惑的表情,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瞧着陈独秀,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打断道:“陈先生,我想您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想找人来做镇长第 141  私塾先生的妙用 求订阅 求票票、乡长,替我管理好地方基层,不是要找人来做工程师,做学问的……我想用不着非用那些新式教育教出来的人吧?不少字再说了,那些受过新式教育的人也未必能当好官,就算有当官的能力,也不一定肯长久的留在乡村吧?不少字”

陈独秀微微地点头:“这话说得不错,所以耀如将军想要人来做地方小吏还得另辟蹊径,教育厅是爱莫能助的。”

常瑞青淡淡地摇头:“这事情就得落在教育厅上,所以我才会请先生出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我们福建的教育厅,可不同于别的地方是个要饭的衙门!”说着他加重了口气:“陈先生的教育厅长做好了就是半个省长!”

他拉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文件夹递给了陈独秀:“这是我拟的一份在全省一千四百多个乡镇建立‘耀如小学’的计划。”

“一千四百多个小学?”陈独秀倒吸了口气:“那得花多少钱啊!再说我这个教育厅长要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来当小学老师?”

“花第 141  私塾先生的妙用 求订阅 求票票不了多少钱的。”常瑞青耸了耸肩,笑道:“而且我也不打算用师范学校毕业生来当耀如小学的老师。”

陈独秀的脑子已经完全糊涂了,瞪着眼睛只是定定看着常瑞青。不用师范学校毕业生,那用什么人来教书?难不成用讲武堂的毕业生?

常瑞青笑了笑,接着道:“陈先生,我的耀如小学所提供的并不是jing英教育,只是最基础的义务教育,也不打算靠它们教出什么可用之材来,就是想让福建省最底层的农家孩童有上学读书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识得些字,能做一些简单的算术而已。要完成这样的教育是根本用不着新式师范学堂出来的老师,那些乡村里面的私塾先生就完全可以胜任嘛!”

“用私塾先生?”陈独秀脸上滑出一丝不屑的表情:“他们的那套东西早就过时了,而且体育课、音乐课他们也不会教啊?”

常瑞青摆了摆手:“不过时的,怎么会过时呢?就是教小孩子读书识字嘛!只要汉字不过时,这些私塾先生就能教!再说能上过学,识得几千个字,总比文盲强吧?不少字至于……体育课、音乐课什么的就不用教了,就开语文、数学、历史三门课,学制也短一点,四年就成,学费也全免。当然了,原有的新式小学还是要加大投入的,咱们在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提供优质的jing英教育。陈先生,你说是不是啊?”

陈独秀现在已经有点明白常瑞青的意思了,对方只是想要让福建全省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有一个接受最基础教育的机会,不过这个最基础教育是相当低水平的,也是低投入的。…; 如果是一千四百多所正规的新式小学,且不说建校的一次xing投入有多大,就是聘请老师的开销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眼下一个师范学堂的毕业生,一个月的薪水起码就是二十块、三十块大洋,一个学校最少要10个老师吧?不少字那就是三百大洋,一千四百所学校,一个月光教师的薪资起码就是42万!一年要500多万,如果再算上建校的各种开销,学校ri常运营的经费,一年没有6、700万是绝对拿不下来的!要目前的福建省负担这么多教育经费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可如果用私塾先生来办“低级小学”,这个开销就省多了。那些私塾先生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就不值钱了,一个月能有个三块五块的就乐翻了!而且中国南方农村里面大一点的氏族都有自己学田和自己的私塾。省教育厅完全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接手过来……这样一来建校费用和维持费用顶多就是原来的几分之一,一年能有个一百多万就足够了!这笔款项,福建省zhèng fu咬咬牙总是能拿得出来的。

只是这样的耀如小学,和乡镇政权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独秀抬起头,目光疑惑地看着常瑞青,似乎在等待着对方的解释。

就听见常瑞青冷冷地道:“这些私塾先生他们当年学四书五经想必也是为了考科举做官吧?不少字既然他们都想做官,不如就从中挑选一些堪用的去做镇长、乡长吧?不少字可以让耀如小学的校长兼任镇长、乡长,小学的校址兼做乡镇公所……这些私塾先生都是本地人,对地方上的情况比我们这些外来户了解,而且中国人也有尊师重教的习惯,地方上的豪强也容易接受他们。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官,他们的薪水,他们富裕一些的生活都是我给的,而且也只有我才会用他们,所以这些人只有对我忠心才能保住他们的一切!”

听了这番话,陈独秀的脑子就盘算开了。常瑞青用私塾先生来办耀如小学,用耀如小学校长充任镇长、乡长的办法无疑是目前情况下,建立基层政权和基础教育最简便,最节约,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而且这对眼下正在“艰难筹备”中的中国gcd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党员的机会啊……这些私塾先生要想成为耀如小学的教员、校长和镇长,少不了还是要经过一番训练的,而训练他们任务自然是要落在自己这个教育厅长身上的!甚至谁来当镇长、校长,谁当普通教员的决定权也在自己手中!那可是上万人的训练,全省的镇长、乡长人选啊!中间哪怕有百分之一能成为gc主义者,对党的筹备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成绩。

看起来,自己留在福建当官的选择是再正确也不过的了!

……

就在常瑞青和陈独秀商量着怎么利用一票大概已经过时的私塾先生,来办福建省的义务教育和建立地方政权的时候。福建督军萨镇冰和省长王麒却正在天津的段祺瑞公馆里面做客,顺便谈论着常瑞青在福建的所作所为。

他们俩是以参加“督军团会议”的名目到天津的。虽然常瑞青也知道他们此去,没准就要在段祺瑞和徐树铮跟前说自己的坏话了,不过他也没有阻拦的意思。毕竟召开这次督军团会议的借口就是“福建问题”,福建督军、省长自然是要亲自去出席的。…;他们两人是乘坐着海军的“海容”号巡洋舰北上的,刚一到天津码头,就被早已经等候在那里的海军总长刘冠雄用汽车接到了天津ri租界宫岛街的段公馆里面了。

此时天津的段公馆里面,已经是冠盖云集,来的都是各地手握兵权的督军、省长,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