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448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448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凰山坚持抵抗日军的进攻了。

鸭绿江北,安东县城的日本朝鲜军前敌指挥部。白川义则中将刚刚抵达这里,就立即得到了第13、第14师团的先头部队转来的大量战场情报。华军在凤凰山一带的拼命抵抗,但是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查明的部队番号仍然是华军第26师。结论似乎只有一个。华军的目的是迟滞日军的行动,为他们的增援部队抵达争取时间!天明的时候,大本营的命令也发到了朝鲜军司令部,命令要求朝鲜军尽可能地以现有兵力逼近辽阳、沈阳。

朝鲜军参谋长畑俊六少将一下跨进了指挥部里面。白川义则正和第13师团师团长井上几太郎中将头碰头的在一起看地图。周围的参谋人员进进出出,电话铃响个不停。看见畑俊六满身尘土地走了进来,白川义则抬头看着他就问:“畑君,前面怎么样?华军有没有在凤凰山构筑坚固工事?”

畑俊六似乎刚从一线回来,接过一个参谋递过来的凉白开喝了一大口,才脸色轻松地回答:“没有,没有构筑工事,只是依托山区进行抵抗。不过支那军使用了重炮轰击,给皇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有重炮?”听到重炮,井上几太郎的眉头就拧了起来。“是什么口径的?大概有多少门?”

“有105mm和155mm的重炮,数量大概三四十门的样子吧?”

“华军第9军的重炮团应该撤到凤城县了。”畑俊六说。“凤城、安东两个县里有我们的情报人员吗?他们有什么消息送过来?”

“目前还没有联系上他们。”畑俊六说。“关东军和满铁撤出以后,满洲的情报就由陆军情报局接手了,具体负责的是川岛浪速。现在他正从汉城往这里赶,大概下午才能到。到时候阁下可以当面问他。”

“原来是这个只知道把希望寄托在满人身上的家伙!”白川义则挥了挥手,打断道:“本官才没有功夫听他废话呢,随便派个参谋去应付一下就行了。”

畑俊六嗨了一声,就走到地图边上,指着地图上的凤凰山、新开岭说:“这一带都是山区,地形复杂,而且凤城又有铁路通往辽阳、沈阳,连着中东铁路和京沈铁路,华军可以迅速调集兵力进行防御。下官的意见是,第13、第14师团应该迅速挺进,一定要抢在华军援兵到达前占领凤城,控制凤凰山、新开岭,准备在这一带打一场防御战,在将华军反击部队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进攻辽阳、沈阳。司令官,您看这样行不行?要不要汇报一下大本营?”

白川义则摔下了手中的红蓝铅笔,从昨天下午开始,他就一直在和东京的大本营联系,希望可以争取到本土的最后三个师团加入朝鲜军。但是始终没有得到答复,倒是收到了陆军大臣上原勇作下台的消息,这个时候东京居然还在进行权力斗争!这让他心里面感到一种很不祥的预感,或许朝鲜军会成为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吧?他指着畑俊六说:“畑君,就按照你的意见制定预案,制定好了之后就立即上报大本营。再告诉他们,如果得不到增援,靠朝鲜军的力量是无论如何打不到沈阳去的。”

就在此时,一个朝鲜军的高级参谋突然从外面跑了进来,将一个文件夹递给了畑俊六。“参谋长阁下,大本营刚刚发来的急电,是绝密等级的。”

“绝密?”畑俊六抬头和白川义则对望了一眼,忙接过文件夹打开一看,里面就是一张黄色的抄报纸。上面简简单单写了两行字,畑俊六一看,眉毛就拧了起来。

“怎么啦?”白川义则问。

“大本营决定实行上海作战了!第三军和联合舰队主力将在三天内出动,西渡大海,在支那的杭州湾登陆!我们朝鲜军得不到增援了。”

420 必败的‘决’号作战 第三更啦

给几张月票吧,大罗罗拜求。

“弘安四年夏,元寇纷纷来。四百州协力,十万骑渡海,国难正当头。奋我武勇力,伸张正义为四海……”

1923年7月12日,《元寇》澎湃激昂的曲调在日本横滨港的码头上响起,伴随着音乐,大队大队的日军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元寇》的歌词,正在登上码头停靠着的运输船。无数横滨的市民也都自发来到了码头边上,挥舞着小旗,发出一阵阵声嘶力竭地呼喊声。

现在正是日本的雨季,天气不好,东京湾里的海风不小,推得那些运输船一阵阵地起伏波动。在港口外的海面上,包括六艘战列舰和凤翔号航空母舰在内的上百艘作战舰艇浩浩荡荡地排列出了反潜队形,以不到五节的航速缓缓游弋,上百道烟柱直上云霄,一声声嘹亮的汽笛声此起彼伏。这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在等待运输船队装载完毕后,一同出征中国!

这场几乎是日本帝国最后一搏的军事行动,居然以这样一个近乎公开的方式展开了!

在码头上面,穿着日本陆军大将军服的田中义一和日军第三军司令官铃木莊六中将正信步而走。看着这种壮观的大军出争的场面,两人的眉头却仍然紧紧拧着。

“首相阁下,这次的‘决’号作战是必败的……”

“我知道!远东和满洲的作战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河合操已经从双城子拍来电报,支那军正在用240mm列车炮轰击双城子要塞的核心工事。这是要塞无法承受的,陷落只是48小时内的事情了。到时候支那满洲军主力就解放出来了!而且新安土的第二军也报告说炮弹即将耗尽。子弹也所余不多,无力再维持对虎头要塞的攻势了……远东军就快完了,到时就算朝鲜军突破了凤凰山、新开岭,常瑞青也不需要从上海、南京调集援兵去守沈阳。”

“而且第三军的兵力只剩下三个师团!支那军在上海、南京一线最少有三个军,浙江和苏北还各有一个军,随时能够增援上海战场……就算第三军死战到底,最后的结果恐怕还是必败啊!首相阁下,帝国为什么要进行这样必败的作战呢?”

田中义一淡淡一笑:“为了迫使支那独裁者同意帝国的求和啊……帝国通过英美向支那提出的和平建议又被拒绝了!对方甚至都没有提出条件。直接就回绝了,看来他们是想在彻底摧破远东军和朝鲜军以后再同帝国和谈,到时候帝国连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了。”

“可这也不是让第三军去送死的理由啊!首相阁下难道是想用这宏大的出征场面吓倒支那独裁者吗?”铃木莊六脸色铁青,看来是被田中义一的瞎指挥给气着了。在他看来,现在应该将第三军编入朝鲜军或是远东军,要么大举进攻辽沈,要么汇合刚刚到达盐浦的两个师团同支那满洲军主力展开会战。

田中义一知道他的想法。苦苦一笑,望着东京湾里面的大舰队说:“增兵朝鲜军或是远东军是没有用的。我们可以向远东和满洲战场派三个师团,支那就可以向那里派十个军!到时候我们还是一个惨败的结果,我们会失去远东滨海和朝鲜的……铃木君,你该不会还在做夺取满洲,引诱赤俄参战的美梦吧?”

“首相阁下不相信赤俄会参战吗?他们好像已经在贝加尔湖附近调集了重兵。很快就能扑灭赤塔的叛军了。”

田中义一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看着铃木莊六。冷冷道:“我不知道赤俄给了宫中什么承诺,我只知道,帝国现在只能想办法自救,而不能指望居心叵测的布尔什维克来发善心!如果我们有能力打败支那军。赤俄当然会来分一杯羹,可要是我们打不过支那。他们只会找出种种理由来推脱参战的责任。”

“可是这样必败的进攻……”

“上海周围是支那经济最繁荣的区域!是支那政府的财政基础,支那政府的高层还有他们背后的财团,都在那里拥有巨额投资!铃木君,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铃木莊六沉默了片刻,点点头说:“首相想要吓唬的不是常瑞青,而是支那的大财团?”

田中义一带着冷笑指着海面上的大舰队说:“海军的14英寸、15英寸的巨炮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他们能够接近上海,就可以在一夜之间将这座远东最繁华的城市夷为平地!我就不相信常瑞青能承受这样的损失……他需要的是一场完美的胜利来为铺平通向总统宝座的道路,而不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惨胜!”

……

“看来日本人在远东和满洲真的面临极大的危机了!”几个国共两党的左派和一些民主人士,在上海马思南路的一所安静的小洋房里聚会,正坐在客厅里面议论纷纷。

这些人中间,有中g的毛大主席和他的政治盟友蒋副委员长,还有gcd的政治局委员李d钊,国民党的海外部副部长宋美龄,已经加入国民党的《申报》老板史量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上海公学校长胡适,著名小说家周树人先生,还有一个已经渐渐淡出政坛的风云人物梁启超。他们大多都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成员,因为相信自由民主,所以说起话来也比较自由,没有什么顾忌。

这次聚会一开始的话题是抱怨战时新闻管制的,聊着聊着,就转到现在最热的中日战事上来了,个个高谈阔论,声音也是越来越大了。

毛zd用湖南腔的国语大声道:“日本海陆军大张旗鼓地出动,还随便西方国家的记者参观拍照。同时他们的政府又透过英美提出议和。明摆着是在满洲、远东那里吃了大亏,这场战争的胜利者看来是咱们中国罗。”

gc国际的米夫和列辛斯卡娅在前一阵子曾经秘密和他接触过。话里话外都暗示苏联、日本正准备联合起来找常瑞青的麻烦,还预备在常瑞青挂点以后扶植他做未来中国的一把手。不过毛大主席却没有搭理对方——常瑞青要是真死了他还用得着苏联日本来扶植?而在“金刚号事件”发生以后还在中g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通报了此事,还主持通过了一个反对苏联、gc国际干涉中国内政的决议。算是难得支持了一回常瑞青,现在看到战争胜利在望,当然也是非常高兴的。

蒋j石今天有些郁郁寡欢的样子,听到毛zd的话,忍不住冷笑了一声。毛zd一愣,斜眼看着他说:“j帅。你有什么高见?”

蒋j石摇摇头,淡淡道:“我只是感概,几年前还是一片破败衰弱的国家,在常耀如的领导下已经变成世界强国了!有这样的伟人在那里,还用得着我们吗?还用得着民主制度吗?”

梁启超也算是中国宪政运动的元老级人物,听到蒋j石的话,也只是摇头:“伟人独裁有时候是强国猛药。但绝不是久安之计,常耀如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能由着他变得越来越独裁。现在这样的苗头已经出来了,比如这场战争,他就没有通过议会和国民政府,而是用几封电报就把整个国家带入战争之中了!这样的权威可不是一个民选的政治领袖应该有的。”

听了梁启超的话。在座的众人都有同感。在这场战争之前,他们谁也没想到常瑞青对军队的控制居然达到如此地步!这样一个控制军队的强人,对于几年后将要到来的宪政期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而且这场战争后,常瑞青在军中和民间的声望无疑又要大大提高了。

周树人摇头道:“我们的民众就是希望一个明君,一个强人。而常委员长又恰恰是一个明君。一个强人。如果让民众来投票,莫说一个总统。就是要常委员长当皇帝他们也是拥护的。我看中国的民主宪政,还是要从文化和思想上来推动,如果让一群只知道有明君,不知道有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