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515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515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能算完全欺骗吧。”张国焘想了想,笑道:“美国人精明得很,光靠骗是骗不倒的。据我们所知。日本gcd的确给马尼拉的联合舰队主力下达了交出主力舰和装甲巡洋舰(一等海防舰)的命令……美国人这些年来最担心的不就是日本联合舰队来同他们争夺太平洋霸权?现在他们可算是不战而胜了!为此多花几个美元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片山潜的手腕也足够高明,马尼拉湾里面的联合舰队主力已经让美国人用水雷和岸炮封死了,根本跑不掉。与其被美国人击沉大家撕破脸,还不如爽快地下令交出主力舰。这样日本联合舰队的轻巡和驱逐舰还能保住,大量优秀的海军官兵也能保住。还能从美国再借到一笔巨款用于发展经济。将来经济恢复了。想造多少主力舰就能造多少,参考苏联保密工作的能力,美国人根本不会知道日本海军工厂里在造什么。所以这步棋走得算是绝妙啊!”

常瑞青点点头,片山潜的手段的确高明。如果他为了拿回陷在马尼拉的主力舰和美国发生冲突。那结果肯定是配了夫人又折兵!还不如在交出主力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存日本海军的元气呢。而且那些主力舰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日本海军在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战斗中认识到这一点,将来秘密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话,恐怕能在这个时空的太平洋战争中把掉以轻心的美国佬狠揍一顿吧?

“恺荫,那托洛茨基会如何看待片山潜靠拢美国的行为?”常瑞青想了下。又问:“片山潜和日本gcd会不会寻找机会脱离苏联的控制?”

张国焘摇摇头说:“不会,有咱们这个苏日两国共同的敌人在,托洛茨基和片山潜不可能翻脸。而且托洛茨基的手腕也极高明,他不会让片山潜感到自己是儿皇帝的。”

“那苏日两国有可能联手进攻我们么?”常瑞青又问。

“也不会,”张国焘又想了一下,还是很肯定点点头说:“肯定不会!因为托洛茨基和他身边的将军们很清楚,世界的权力中心在欧洲,只有解放欧洲大陆才能解放全世界!所以西进打败德国、法国解放欧洲一直是苏联的核心国策。”

常瑞青笑道:“我可不会眼睁睁看着苏联消灭德国、法国,有中国的牵制。苏联恐怕没有能力全力西进吧。”话虽如此说,但实际上他心里压根就没有担过这个心!托洛茨基不好对付,希特勒就好对付了?

张国焘却脸色凝重地道:“委员长,据属下知道,苏联红军已经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了。在苏波战争后。他们就逐渐发展出一种大纵深突击作战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苏联红军将会重点发展坦克部队、装甲骑兵部队、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还有战术空军等军兵种,在未来形成能够实行连续突击作战的强大打击能力。以求在短期内通过一系列的进攻作战。彻底击败德国锁定欧洲战场的胜局,然后再调转枪口对付咱们!”

托洛茨基想用“闪电战”打垮德国佬?呵呵。看来未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有看头啊!常瑞青的脸上闪过古怪地笑容:“这个战术听上去不错,咱们是不是应该效仿一下呢?”

“属下以为不必,”张国焘话一出口,突然觉得有些不妥,抬眼看了一眼常瑞青,发现对方正微笑着看着自己,似乎是在等下文,才斟酌着道:“委员长,属下担任过远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曾经和布柳赫尔等苏联红军将领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大纵深突击作战用来对付德国这样领土纵深狭小,地形比较平坦,无险可守的国家应该非常有效。但是用来对付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战略纵深极大的国家就不太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了。毕竟一次大纵深突击进攻的极限也就是几百公里,对付德国是足够了,可要从苏联的东部进攻可能没有多少意义。”

常瑞青确实在考虑未来是否要建立拥有强大突击能力的装甲集群,现在听了张国焘的不同意见,觉得也挺有道理的,用装甲集群突击西伯利亚和中亚好像是没有多大意义。而且装甲集群这种重装部队的消耗也十分惊人,历史上一千多公里的补给线就让深入苏联境内的德军感到不堪负重,将来的中国军队怎么可能在交通条件更加恶劣的中亚和西伯利亚维持强大的装甲部队存在呢?

想到这里。他笑着对张国焘道:“恺荫,看来我真要考虑一下让你去总参谋部任职了。”

“总参谋部?呵呵……只怕赵总参谋长会把我这个外行一脚给踢出来吧?”

常瑞青也笑了起来,问道:“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对付这个新生的苏维埃日本呢?”

“委员长,这点您比属下更清楚。”张国焘看着常瑞青,神色慢慢变得严肃起来:“您和美国一样。都坐视日本gcd夺取日本政权。想必您是确信日本gcd不会给我国造成什么麻烦的。属下认为,在未来日本gcd还要面对许多的内部问题,既有如何改造封建传统浓重的日本,将其转变为一个苏维埃国家的难题。还有日本gcd内部权力斗争的问题。片山潜今年已经65岁了,能有几年活头?将来的日本革命大业要由谁来继承?是野坂参三?还是武田亨?不经过一番腥风血雨,日本gcd又怎么可能理顺家务事,不理顺家务事,他们又怎么敢来找我们的麻烦呢?等到他们理顺了内部。我国在委员长的英明领导下,国力早就已经强过日本数倍了!所以属下认为,未来的日本不是我国真正的对手!”

“那我们的对手又会是谁呢?”常瑞青接着提问。

张国焘皱起了眉毛,苦苦思索了一会儿,才沉声回答道:“苏联!德国!或者是美国!关键还是要看苏德一战的结果。”

在张国焘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中,常瑞青站起身,在书房里面踱起了步子。如果张国焘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托洛茨基的战略就是集中全力和德国一战!而这一战的结果无非就是三个,要么是苏联统治欧洲成为世界老大。要么是德国统治欧洲变成世界头号强国,要么就是苏德两败俱伤,美国坐收渔利出来领导世界……而且未来新决出的世界头号强国肯定和英国这个衰弱不堪的世界霸主不一样,那将会是实力一个强劲的霸主!

而中国由于底子实在太薄,所以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建设起世界头号强国所需要的工业实力,所以不大可能登上霸主的宝座!但是却会因为拥有巨大的潜力,成为未来世界霸主打压的对象!这样的日子。可就不大好过了。

这一刻,常瑞青仿佛一下子从错综复杂的未来世界格局中找到了一条主线。就像另一个时空中的二战一样。这个时空未来的世界大战也是争夺大英帝国遗留的世界霸权的大战!不同的只是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玩家,但却不是最有希望笑到最后的那几个大玩家之一。不过世界大战这种事情,不打到最后,实在难说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中国也未必就没有一点机会!

想到这里他缓缓扭过头,看着张国焘道:“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未来的对手是谁,那么就应该做到知己知彼,情报局在这方面有什么安排么?”

张国焘微微一笑:“属下正在谋划建立美洲、欧洲和苏联情报网络的事情,但是在这之前,属下觉得我们应该彻底清理一下苏联在中国的情报网。”

常瑞青闻言皱了下眉毛:“这好像不是情报局的任务吧?”

张国焘笑道:“属下明白,不过情报局最近有可能获得一个将苏联在华情报一网打尽的绝佳机会!”

“什么机会?”常瑞青扬了下眉毛,顿时来了兴趣,由于中国gcd和苏联gcd、gc国际的特殊关系,苏联在华的情报网络想必是非常强大的!这一点让常瑞青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张国焘故作神秘地一笑,凑到常瑞青跟前,压低了声音道:“属下计划策反苏联在华情报网络的总负责人娜塔丽。列辛斯卡娅,苏联国内现在正在搞大清洗,这个女人牵涉进了一个波兰特务集团案,已经接到了回国的命令。”

“她?”常瑞青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材惹火的波兰美女的形象。他点点头:“好吧,你就看着去办吧。”

第 474 红色恐怖 一 1。24大镇反

公元1924年1月24日。

在日本首都东京的代代木练兵场一直到明治神宫的街道上面,已经挤满了穿着整齐的市民们,东京的这一带地区也被精心清理过一番,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全都被临时拉起的幕布掩盖了起来,因为地震而变得坑坑洼洼的马路被平整了一番,街道上的积雪也被清扫干净。如果只看这块地区的话,这座城市还真有一些从灾害当中复苏过来的样子了。

从一个星期前日本红军接管这座城市的时候,东京的市民们就知道救国委员会的头头们还有日本gcd的领袖们将在24日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东京城。同时在奥羽合战中立下头功的红军第四师团的两万余名将士还有部分红军军政学校的学员,将举行穿越东京中心地区的凯旋仪式。日本红军东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日g东京市委在这一个星期里面都在全力的筹备着这一切。将盘踞在代代木练兵场和皇宫广场一带搭帐篷安家的难民统统赶到了东京郊外。然后又组织了大批的革命群众“自发”上街,摆出了万人空巷欢迎红军的架势。当然,各国驻东京的外交官,还有参与关东大地震震后救灾的各国红十字会在日本的负责人,全都受邀观摩了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其中也有中国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宋美龄和杜月笙两个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站在各国红会的人群中间,等着口口声声高喊抗华口号却又不曾向中国军队开过一枪的大日本红军精锐从他们面前通过。

上午10点钟左右,曲调激昂雄壮的音乐声和日语的歌唱声隐隐传来。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混浊之世我独立,义愤燃烧血潮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徵,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革命维新春之空,正义集结大丈夫,胸中已足百万兵,飘散万朵之樱花。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日本觉醒在今朝。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销。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这是什么歌?”宋美龄听不懂日语。只是觉得这曲调雄壮激昂,于是便低声问了一句。

一旁的杜月笙是青帮出身,老早就被常瑞元发展成了情报局的特务,现在是借着红会的名义来日本刺探情报的,自然早就知道这首著名的军歌了。他笑道:“三小姐,这是日本红军的军歌,名字叫《青年日本之歌》。歌词大意是反对权贵门阀,革新日本政治的。”

宋美龄蹙了下秀眉,哦了一声:“歌唱得好听。事情做起来就不怎么样了。”

“三小姐的意思是?”

“为了这次阅兵就把代代木练兵场和皇宫广场上的十几万难民赶出了城,哪里还有一点爱民之心?”

杜月笙摇摇头,低声道:“三小姐有所不知,阅兵不过是个借口,皇宫广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