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586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586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古德里安也点了点头,“如果要组建装甲师,追猎者坦克的性能就有些不适用了。它的设计思路就是为步兵师提供反坦克火力的,所以速度很慢,最大行驶里程也比较短。所以我建议在追猎者坦克定型之后。应该考虑设计制造适用于组建装甲部队的坦克、装甲车辆。如果我们要在十年后打败苏联的话,光靠一堆装备了几十辆追猎者的步兵师可不成!我们需要一种步兵坦克。一种专门用来对付坦克的坦克,不是追猎者这样的,要按照可以全方位攻击的旋转炮塔,而且这两种坦克必须拥有极强的机动性能……”

“古德里安将军又在鼓吹装甲师吧?”就在古德里安滔滔不绝兜售自己的装甲战思路的时候,一个说德语的声音在他们的身后响了起来。

听到有人在自己后面说话,常瑞青、霍夫曼和古德里安都同时回头。就看见希特勒正笑吟吟地站在他们身后,在这个德国总理身边还跟着一堆穿着考究西服,举止优雅的中年男子。

“总理先生。”两个德国将军都起身向希特勒行军礼,不过却不是常瑞青在后世电视里看到的抬手礼,而是标准的军礼,也没有喊:“嗨!希特勒。”的口号。看来这个时空的希特勒上台的时间虽然早了快十年,但是权威却远远比不上历史上的“元首”。毕竟现下的德国是由国防军和纳粹党在联合统治,而且国防军那边还有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样的旗手级领袖。

常瑞青笑着伸出手来和希特勒握了握,还用生硬的德语招呼道:“总理阁下。”

“哦!元帅。我来给您介绍几位朋友。”希特勒指了指身边的几个德国大公司的老板,笑道:“这位是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总经理佛朗兹。约瑟夫。帕普,这位是戴姆勒。奔驰的技术总监费迪南德。波尔舍先生,这是mAn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鲍尔。罗伊什先生,这是克虏伯公司的古斯塔夫。克虏伯先生……”

原来跟在希特勒身边的都是一些德国大公司的头头。就在常瑞青客气的同他们一一握手的时候,中国驻德国大使蒋百里却悄悄凑到常瑞青耳边。低声道:“委员长,一个月前已经举行过一次试车了,今天这次的试车就是为您举行的,德国人对中国市场是势在必得。”

常瑞青微微点头,蒋百里说的事情他也早就得到情报了。追猎者坦克的招标名义上说是一场公平竞争,但实际上法德意三国的政府都不可能将订单交给外国公司,所以招标的结果几乎已经内定了。法国人肯定会采购施耐德公司和雷诺公司的“追猎者四号”,而意大利陆军则会购买菲亚特公司的“追猎者五号”。至于德国人的订单也肯定落在本国公司里面。只有中国公司没有参与招标,而且中国对这一款坦克的需求又极大,因此自然成为了法德意三国公司争抢的主要目标了。而希特勒这回更是亲自上场,带着一票德国大公司的头头来向常瑞青推销坦克了。

在常瑞青和希特勒还有这群德国商人聊了大约半个小时后,五个型号的追猎者坦克的野外测试正式开始。由于中德法意四个兵器采购部门在提出招标的时候,已经对追猎者坦克的外形的性能数据提出了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要求,因此所有参与测试的车辆的各项数据都大同小异。价格也相差不大。到底哪家的产品更好一些,也就只能通过野外和近乎实战的测试来决定了。而且现在是和平时期,像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往往要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才能最后定型。不过今天这场测试却所有测试之中最要紧的一次,很可能会为参加竞标的公司带来数千甚至是上万辆坦克的订单!

今天所要进行的测试是越野测试,事实上,将要用于这款追猎者坦克的主炮还没有完成设计。所以十五辆参加测试的车辆都没有安装火炮,只是个水柜一样的车身。参加测试的五个型号的“追猎者”都有三辆完全一样的样车,现在全都停在距离水泥看台约3000米的泥地里,排成一排,如同接受检阅的士兵。

伴随着一红色的信号弹升起。所有的战车都开始发动起来。由于已经不是第一次同时测试那么多车辆了,所以场面没有丝毫的混乱。不到一分钟。所有的车辆全都发动起来,开始隆隆向前爬行。

“最右边的是一号车型,戴姆勒。奔驰和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样车。这辆车的长宽高分别是6。38米、2。63米、2。17米,车底距离地高420毫米,战斗全重15。95吨,成员4人,由一台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六缸150马力汽油发动机驱动,使用簧板式避震式悬挂。”蒋百里这时还跟在常瑞青身边,开始客串起现场解说了。

“一号车型的车体全部采用压制热轧钢板,全焊接结构,整个车身外部找不到一枚铆钉。车体前上表面采用55mm厚的60度倾斜装甲,前下表面采用55mm厚的40度倾斜装甲,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甲的防护能力。车体厚侧后装甲也有20mm厚,上下车身的倾角相应为40度和15度。车身上方和尾部的舱门厚度均为8mm的轧制钢板。”

顿了一顿,蒋百里接着说道:“在一个月前的法德意三国兵器采购部门的第一轮测试之中,这款一号车就获得了德国国防军兵器局的青睐,估计将来会被德国陆军大量装备。”

“东西倒是不错,价格是多少?”

“目前的报价是每辆整车8。5万帝国马克,也就是8。5万华元。”

“价格倒还算公道。”常瑞青微微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正在行驶的三台追猎者二号,这一款车型的马力似乎比一号车强大,行驶速度要稍快一些。

“那是由mAn公司、克虏伯钢铁联合推出的,这款车型比追猎者一号要大上一圈,长宽高分别为6。5米、2。8米、2。2米,战斗全重达16。8吨,其它性能同一号车接近,最大的看点是采用了一台mAn公司设计的200匹马力的柴油机,所以速度也要快上一些。不过价格要贵,要10万帝国马克。

此外,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和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公司联合推出的追猎者三号是五款追猎者中价格最便宜的,要价只有6。5万帝国马克。当然性能也是最差的,没有采用全焊接结构,所以在装甲厚度略微不如一号车和二号车的情况下,预计的战斗全重却高达18。8吨,体形也更大。”

第 531 追猎者和大众拖拉机公司 下

“委员长,您看,参加试车的15台样车很快就要开进泥沼区了。”

介绍完了三款德国“追猎者”后,蒋百里并没有继续介绍法国人的四号车和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五号车。而是指者试验场中间的那片泥沼说道:“在上一次试车时,差不多有一半的样车在那里抛锚,其中意大利人的三辆样车全陷在里面了。

常瑞青举起望远镜,朝最左边的三辆插着绿白红意大利国旗的样车看去。在他前世的记忆里面,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总是给人一种很靠不住的感觉,不过这会儿他透过望远镜瞧见的却是三辆非常威猛的战车——意大利人的五号车的个头似乎大了一点!

“五号车有多重?20吨还是25吨?”常瑞青好奇地问。

“只有16吨。”蒋百里道:“五号车的装甲是最单薄的,体形大是因为采用了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弹簧室占用车内容积过多,而且为了提高行驶的平稳性,意大利人又专门设计了一款液压减振器,所以又占用了更多的车内容积,所以就变成个皮薄馅大的东西了。此外意大利人的五号车的履带较窄,不大适合在泥泞的道路条件下使用。”

“看来这款坦克不是为对苏战争准备的。”常瑞青嘟囔了一句,就不再关心意大利人的五号车,而是仔细观察起了法国人的四号车。从外表上看,四号车同德国人的一号车和二号车比较接近。同样是全焊接结构,车身外部看不见一颗铆钉或螺丝钉。不过体形较一号和二号更矮更宽。履带也要稍窄一些,显然也不是准备拿来用于道路条件相对恶劣的东欧和苏联战场的。

看到常瑞青正在关注法国人的坦克,蒋百里就低声道:“委员长,现在有传闻说法国人正在游说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参加一个‘第二防线计划’,想在这三个国家和法国东部的领土上再修建一道防线,用于防卫可能的苏联西侵。”

“看来法国人已经开始担心德国佬了。”常瑞青低声地叹了口气。这时十五辆样车都已经开进了烂泥潭,陆续有车辆开始趴窝。首先倒下的还是意大利人,虽然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在这种泥泞地形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意大利选用的小直径负重轮和窄履带根本不能在烂泥地里行驶。很快,车体就深深地陷进了泥地里。虽然勉强行驶了一段距离,但是负重轮最后还是被泥块和石子卡死了,最后三辆样车全部抛锚。看到这个场景,早就有了准备的菲亚特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都飞快地跑过去维修。

紧接着,法国人坦克也开始出问题,他们的履带同样比较狭窄。而且车底距离地面又太近,排气管又在地盘下方,在这种泥泞的地形上面行驶很容易被泥水堵住。所以在三辆法国坦克中的两辆也很快陷在了泥潭里,只有一辆顺利过关。而九台德国公司提供的样车却没有一辆在泥潭里面抛锚,显然这些坦克是专门为了东欧和苏联境内的复杂路况所设计的。

从烂泥潭里爬出来以后,还剩下的10台样车全都轰鸣着冲上了水泥路面。又喷出了一阵黑黑的浓烟,常瑞青感到这些车辆都在努力加速,不过也快不到哪儿去。常瑞青目测一下,跑在最前面的那辆法国佬的四号车的时速顶多也就在30公里上下,另外9辆德国公司的“追猎者”的公路时速全都不足25公里。这个速度咋一看也不算太慢。可那毕竟是在路况良好的水泥路面上,如果换成中国和苏联境内最常见的夯土路面。恐怕连15公里的时速也保证不了,到野外的战场上面,这个速度还得再打个折扣。

“文钊,你觉得怎么样?”常瑞青放下望远镜,低声询问身旁的潘文钊。

“慢了些。”潘文钊皱着眉头道:“今天参加试车的坦克肯定都是最佳车况,在实战中肯定跑不出现在这个车速。这么慢的坦克配属给步兵师还能凑合,要是配属给骑兵师或单独组建装甲师就不怎么合用了……这个速度和行驶里程,恐怕发挥不出什么机动性,怪不得德国装甲兵的参谋长不怎么看得上追猎者。”

常瑞青点了点头,“追猎者坦克是一件防御坦克进攻的武器不是用来撕碎敌军防线的武器,拿来对抗苏联的坦克海是再合适不过了。”他顿了顿,又问:“文钊,你这个中国装甲兵参谋长想要什么样的坦克呢?”

潘文钊沉思了片刻,缓缓道:“什么样的坦克都无所谓,哪怕用追猎者来组建装甲师也成,大不了多配属一点伴随的步兵。不过国产化率一定要足够高,最好能有百分之百,坦克的维修保养一定要方便。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数量够多,咱们如果真的要和苏联一战,那必然是一场消耗巨大的持久战,比拼的就是耐力。”

这番话让常瑞青神色微微一变,在他原先的算盘当中,最想避免的事情就是和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打一场持久战。

“文钊,你认为德国有没有可能速败苏联?”

潘文钊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有些无奈地说道:“如果英法德三国真的能齐心协力进攻苏联,当然是能速胜的。可是属下却知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