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695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695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令员同志您好。”巴拉诺夫刚刚踏进作战室就看见伏龙芝在看地图,连忙敬礼问候。伏龙芝也转过头朝他打招呼,这个苏联中亚方面军的司令员,现在也是一脸疲惫,两只眼睛里都布满血丝。

“巴拉诺夫同志,你刚才到哪里去了?”伏龙芝到来的时候,巴拉诺夫不在指挥部,所以才有此一问。

“我刚刚去了43集团军司令部,他们的独立坦克旅和一个步兵师今天上午在阿科尔一带组织了一次强渡。”

“他们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又吃了败仗?”伏龙芝从巴拉诺夫的脸上已经看出了端倪。

“他们刚一过河就遇上中国装甲部队了!第7独立坦克旅的50多辆t28和t26全部被打光,人员损失超过5000。剩下的部队已经退回来了……中国人的追猎者坦克埋伏在距离伊犁河北岸不到5公里的一个灌木丛里面打了个伏击。这种坦克的车身很矮,只有1。85米,所以很容易隐藏。而且那门75mm反坦克炮的火力又猛,就算是t28/1932型坦克在它们面前都和纸糊的差不多。我觉得我们应该仿造这种性价比异常突出的坦克,这才是工农红军所急需的武器!”

巴拉诺夫也当过一阵子工农红军装甲兵主任。算是坦克和装甲兵的内行,他将自己的大盖帽甩在桌子上,从一个勤务兵手中接过杯子喝了一大口俄罗斯咖啡,然后接着说道:“另外,司令员同志,我建议改变原有作战计划。我们不能再沿用原来大纵深突击作战的思路,我们的装甲兵根本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没有装甲兵这把尖刀,我们是打不出大纵深突击的,只能使用一战时的静态战争模式,用阵地战先稳住战线再说。”

伏龙芝思索了下。迅速点头道:“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没有空军优势,装甲兵也不如对手,大纵深突击不过是空想,现在唯一可靠的就是步兵和大炮。但是……敌人会不会用大纵深突击战术来对付我们呢?”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巴拉诺夫摆弄着手中的杯子。“不过中亚方面倒不用太多担心,中国人的后勤不畅,很难集结大量机械化部队。但是在波兰……司令员同志。情报上说,德国人有100个装甲掷弹兵师,还有最少20个装甲师!参考一下阿列雷萨河战役中,中国装甲部队的战力,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

“我会提醒革命军事委员会注意德国装甲部队的威胁。”伏龙芝脸上也充满了忧色,对苏联而言,东线战场的得失并不是特别关键,哪怕中亚方面军、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统统被中国人全歼,只要及时拆毁铁路,破坏公路。实行游击队战术,遥远的距离也能让中国人的装甲部队无法发挥威力。可要是西线有什么闪失,德国人庞大的装甲部队向东推进1500公里就能打进莫斯科了!

巴拉诺夫放下手中的杯子,脸上的表情又沉重了几分:“从战略上看,中亚只是一个次要战场。我们采取积极防御态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源源不断将实力投入进来。可现在中亚方面已经先后投入了18个集团军,4个坦克军,还有大量的边防部队和后勤辅助部队,总兵力都超过200万了。如果再算上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的兵力,我们在三个不重要的战场上已经投入了300多万军队,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必须在东线给中国修正主义一个深刻的教训,然后才能集中力量对付德国!”

巴拉诺夫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伏龙芝给打断了,后者看了看这个一脸冠冕堂皇的顶头上司。心里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在阿列雷萨河战役中丢掉了3个集团军,伏龙芝一定会支持自己的看法。可是现在,伏龙芝一心只想雪耻,好维持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早就失去一个军事家所必须具备的冷静思考能力了。不过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让伏龙芝一味的猛打硬冲,拿红军将士的生命去做赌注。

“伏龙芝同志,我们有很多办法可以教训中国人,不一定要进攻他们重兵防守的共青团城。”巴拉诺夫指了指地图上的阿拉木图,冷笑道:“可以抽调两个集团军南下围攻阿拉木图,那里是中国人在外疆的两大据点之一,城内聚集了近300万难民。所以阿拉木图一旦遭到围攻,共青团城的白崇禧不可能无动于衷……”

“司令员同志,刚刚收到莫斯科的紧急通报!”

巴拉诺夫的话才说到一半,一个南线集群的参谋长就大叫了起来,一副大惊失色的模样:“司令员同志,阿富汗……阿富汗突然遭到中国支持的真主党军的入侵!他们已经打到喀布尔城北的萨朗山口了!”

阿富汗?中国人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呢?而且他们是怎么一下子打到喀布尔附近的呢?伏龙芝和巴拉诺夫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立马就俯下身子开始研究地图了。

……

入夜时分,喀布尔已经是一片的兵荒马乱。这座古老的城市是阿富汗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首都,拥有将近30万居民,算是一座颇有些繁华热闹景象的都会城市。但现在城市的大街上空空荡荡。所有的商铺都大门紧闭。城市北面的萨朗山口方向,炮声隆隆,一支自称是真主党军的武装,好像从天而降一般,突然出现在萨朗山口以北,随即就向驻扎在那里的阿富汗王国军展开了猛烈进攻。75mm山炮不断怒吼,炮弹在山口驻军的阵地上炸开,卷起的烟尘沙土高高扬起,连喀布尔城内都隐隐约约的瞧见。

阿富汗国王纳迪尔沙抵达这里时,北面的萨朗山口正在遭受又一轮的猛攻。由于这里是穿越兴都库什山进入喀布尔的咽喉要道,所以纳迪尔沙在这里摆了自己最心腹的军队。现在看起来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不过这位马上得天下的国王,此刻却紧皱着眉头,心底里泛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身为阿富汗的地头蛇,他当然知道这些中国人支持的真主党是怎么出现在萨朗山口外的——他们肯定不是插上翅膀飞过来的,而是兴都库什山脉北麓的那些部族长老在引狼入室!这些家伙的脑子里面根本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只有他们的部族和真主!所以发动叛乱反对一心图强,想要改变阿富汗落后面貌的前国王阿曼努拉汗。现在。他们又因为自己“不尊敬哈里发”而一次选择背叛。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一个逊尼派m斯林,哈里发是当然的精神领袖,保卫麦加支援印度和中亚的m斯林兄弟反抗苏俄的暴政也是当仁不让的责任。但是……这些虔诚的m斯林就不为自己的祖国阿富汗想一想么?这场世界大战是阿富汗这样的小国可以掺和的么?如果阿富汗国家在这场世界大战中毁灭了,他们这些部族酋长和大阿訇还能有现在这样的威势和权力么?

“国王陛下。”

国王的车队停在了萨朗山口的阿军指挥所前,刚下车纳迪尔沙就看见自己的心腹,近卫军总指挥奥马尔少将走了过来。这是位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老将,不仅忠心耿耿而且还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

奥马尔向纳迪尔沙行了军礼,但当他抬眼看去,发现国王车队后面一眼望不到边的行军队伍时。神色竟然不安起来:“陛下,您把喀布尔的军队都带来了么?”

纳迪尔沙敏锐地发现了对方目光中的不安,追问道:“怎么啦,你不是报告说真主党的军队超过10000人么?所以我才多带一些部队过来。”

“可是陛下,这样喀布尔就空虚了。万一印度m斯林联盟的军队从白沙瓦打过来……”

“印度m斯林联盟?”

“是的,他们最近也开始接受中国的援助,据说真纳本人还秘密前往中国和中国总理常瑞青见过面,还有传闻说,阿曼努拉汗现在就在白沙瓦!”奥马尔将自己所听到的一些传闻一五一十都告诉了纳迪尔沙。

事实上,阿富汗和印度m斯林联盟的关系比外界所认知的要亲密的多。因为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族同样生活中印度西北,在后世的巴基斯坦,普什图族还是第二大民族。眼下m斯林联盟的大本营白沙瓦,本来是阿富汗领土,是英国殖民者从阿富汗夺取的,而历史上的阿富汗还隔三差五入侵印度,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纳迪尔沙的脸色已经铁青下来了,如果单是北方部族的叛变和真主党武装的入侵,自己还能勉强应付。可要是印度m斯林联盟的军队也打过来,那自己可应付不了。m斯林联盟过去在苏联人的支持下,和英印军队打了7、8年,早就锻炼出十几万百战精锐,自己的阿富汗军在他们面前不过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手!而且从白沙瓦到喀布尔一路上几乎无险可守,自己守住喀布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就在他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奥马尔手下的幕僚急匆匆从指挥部里面跑了出来,一边跑还一边大喊道:“国王陛下,将军阁下,不好了,不好了……印度人打过来了!他们从白沙瓦出兵已经越过边境,真正向喀布尔进军!”

“陛下!我们怎么办?是不是要立即回援喀布尔?”

纳迪尔沙回头望了眼喀布尔方向,微微摇了摇头:“不,我们向南去坎大哈,那里距离苏联印度方面军的控制区很近,看来我们只有投靠苏联了!”

第 619 圣城陷落 四 还有票票吗?

真主党和m斯林联盟联合入侵阿富汗,喀布尔易主,阿富汗国王纳迪尔沙率部南逃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由苏联驻阿富汗大使馆报告给了莫斯科。

阿富汗终于出乱子了!

这个消息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意外,可以说完全是预料之中的。在托洛茨基召集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紧急会议上,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第一时间就拿出了相应的两套解决方案供托洛茨基选择。事实上,这些方案并不是图哈切夫斯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一早就由红军总参谋部拟定好的。类似的方案共有三份,分别命名为“红色阿富汗1号”、“红色阿富汗2号”、“红色阿富汗3号”。

现在图哈切夫斯基拿出来的,是“红色阿富汗2号”和“红色阿富汗3号”。至于“红色阿富汗1号”已经用不着了,那是红军在解放印度后再帮助阿富汗人民革命的方案。

“由于阿富汗位于我国中亚、波斯、印度和中国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帮助印度革命,和将来印度革命胜利后,印度人民支援世界革命的咽喉要道。因此,我们决不能让中帝国主义和反动的m斯林哈里发势力控制阿富汗,应该立即从中亚方面军、印度方面军抽调部队,从阿富汗南北两面进入,首先必须控制靠近塔吉克斯坦的阿富汗边境城市昆都士和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

图哈切夫斯基现在介绍的是“红色阿富汗2号”方案,和“3号”案相比,区别不过是不需要波斯人民军参战。而图哈切夫斯基比较倾向“2号”案,因为在他看来,阿富汗这么个小国。有个几万红军也就打平了,根本用不着波斯出兵。

而且让波斯出兵还有不少后遗症,毕竟现在的波斯还不是gcd国家,y斯兰教也还是波斯的国教,区别只是波斯人大多信奉什叶派。阿富汗人则相信逊尼派。总之都是反动的有神仙论者,在经济上也保留了落后的私有制,人剥削人的现象也仍然存在。所以还是由苏联红军单独出兵,顺便帮着阿富汗人民把命革了,一步到位进入社会主义算了。

不过托洛茨基似乎有些犹豫,这段时间世界革命的形势实在不大好看。中亚方面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