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好孩子 >

第220部分

三国好孩子-第220部分

小说: 三国好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舒仲应也是为了主公着想,士气可鼓不可泄,如果士气持续下滑,对我军接下来的战事确实十分不利。”

以德报怨的替舒邵辩解了一句,阎象又皱着眉头说道:“其实依臣下之见,不仅军心动摇这点必须注意,更应该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徐州贼军的发石机可投石四百步,寿春的护城河又不可能加宽到四百步以上,徐州贼军一旦抢渡肥水得手,寿春的城墙恐怕就得象阴陵一样,得被徐州贼军的发石机日夜不停的轰击了。第二点,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冬麦再有一个多月就得下种了,如果不尽快把徐州贼军击退恢复农耕,明年的淮南饥荒,怕是就更严重了。”

小袁三公阴沉下了脸,咬着牙齿盘算片刻后,小袁三公喝道:“从现在开始,全力加固寿春城墙,预防万一!这事由阎公你和袁嗣亲自负责,一定要汲取阴陵的教训。”

阎象恭敬答应,又小心翼翼的问道:“主公,那恢复农耕一事如何处理?臣下建议,在肥水防线失守前,可以允许城中农人百姓早出晚归,耕耘土地,播种劳作,以备来年……。”

“不行!”小袁三公粗暴的打断阎象的话,没好气的说道:“阎公,你是孤的智囊,怎么也犯这样的糊涂?打开城门允许百姓早出晚归,万一徐州贼军的细作乘机混进城怎么办?寿春的农田,荒就荒了吧,只要打退了徐州贼军,来年我们可以从南面调粮。”

“那寿春百姓怎么办?”阎象心里嘀咕,有些想要坚持,却又知道小袁三公的话不是毫无道理,徐州军队善用内奸带路党。曲阳城就是因为徐州军队收买的内奸在城中放火作乱,这才导致了曲阳城池一夜失守,打开了城门允许百姓出入耕作,确实会给徐州军队故技重施的大好机会,所以小袁三公的这个决定虽然残忍,在军事上却十分正确,阎象也就不好再误导小袁三公犯错。

这时候。厅外忽然进来一个传令兵,凑在了小袁三公从弟袁胤的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袁胤的脸色也一下子变得古怪起来。偷看着小袁三公欲言又止,小袁三公瞟见动静,便喝问道:“什么事?为什么不直接向孤奏报?”

“回主公。是使者拜访的事,臣下兼着客曹的差事,所以传令兵就先向臣下禀报了。”袁胤解释原因,又战战兢兢的说道:“主公,你的兄长本初公……,派使者来了,这使者从徐州贼军的营中出来,打着白旗到肥水渡口请求渡河,希望主公你能接见……。”

“砰!”小袁三公重重一巴掌拍着面前案几上,一张瘦脸也一下子涨得通红。狂吼道:“妾生家奴!纵容他的女婿犯孤淮南土地,杀孤淮南将士,竟然还敢派遣使者前来拜见于孤?不见,叫他滚!”

袁胤战战兢兢的唱诺,却不敢马上下令赶走袁绍使者——袁胤是大小袁三公共同的族弟。实在太了解这对极品兄弟之间的恩怨了,也太了解小袁三公对大袁三公又恨又怕又妒忌的心思了,所以在小袁三公真正拍板之前,袁胤还真不敢执行小袁三公的气话——否则的话,黑锅搞不好就得让袁胤这个族弟背了。

果不其然,同样了解小袁三公性格的阎象站了出来修台阶。向小袁三公行礼说道:“主公,臣下认为不妨一见,不管怎么说,袁本初也是主公你的兄长,拒绝接见他的使者,既不合礼法,也不合亲情。”

说到这,阎象又小心翼翼的说道:“况且,我军目前的敌人陶应小贼,乃是本初公的女婿,徐州贼军敢倾巢南下,也是得到了袁本初的允许与眷护,与本初公保持联络,必要时刻也可以用兄弟之情,借本初公的手压制陶应小贼,甚至……,逼迫陶应小贼退兵。”

大堂中鸦雀无声,所有的袁术军文武都希望小袁三公能够接见袁绍使者给自军留下一条退路,可又都不象阎象这么得宠,不敢随便开口劝说,只是屏息静气的等待小袁三公的决定。而小袁三公咬着黄板牙迟疑了许久后,终于还是不敢彻底得罪同父异母的大哥,很是勉强的说道:“既然阎公说了兄弟之情,那看在亲情的份上,就让妾生家奴的使者过河拜见吧。”

袁胤松了口气,赶紧把这条命令传达下去,过了半个多时辰后,袁绍军的使者、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文士被领进了大厅之中,到了小袁三公面前拱手鞠躬,不卑不亢的行礼说道:“祁乡侯袁公府中幕宾宋恺宋北安,奉主公之命,拜见本家次主、左将军、阳翟侯袁公,袁公金安。此乃主公书信,请袁公收纳。”

恭敬说着,宋恺将一道书信双手捧起,躬身举过头顶,左右卫士上来接过,转呈到小袁三公面前,小袁三公则象嫌脏一样的懒得去接,只是努嘴让卫士把书信放在案上,然后冷冷哼道:“本家次主?是那个妾生……,是孤那个兄长教你这么称呼孤的?孤乃袁家嫡子,也是袁家唯一家主,什么时候变成了袁家次主了?袁家的长主又是谁?难道是他袁绍袁本初,他也配?!”

宋恺闭着嘴不敢说话,只是在心里大骂自己的老大害人,不知道袁绍军官员对小袁三公的称呼就算了,还教了自己一个惹小袁三公不高兴的尊称。不过还好,内心里其实十分畏惧兄长的小袁三公也没在这事上过于计较,哼了几句见宋恺不说话,也懒得和一个自己袁家的食客计较,顺手就抓起了袁绍的亲笔书信观看,然而小袁三公愤怒的是,大袁三公在信中除了假惺惺的叙述一些兄弟之情和问候兄弟安康之外,再无一句有实质意义的话,完全就是废话连天,写了等于没写!

“袁本初派汝至此,难道就是为了送这么一道书信?”小袁三公抖着书信,很是愤怒的说道:“他一再问候孤的身体安康与饮食起居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说,要孤保重好的身体,不要被他的孝顺女婿气死害死?!”

“袁公误会了,我家主公绝无此意。”宋恺吓了一跳,赶紧摇头否认,又小心翼翼的说道:“我家主公也知道袁公一定会问,他为什么在书信中言之无物?具体原因小使也不敢欺瞒袁公,是因为我家主公有一些话不方便着于笔墨,所以才没有写于书信之上,只是让小人捎带口信。”

“什么口信?说!”小袁三公不耐烦的催促道。

“诺。”宋恺恭敬答应,又更加恭敬的说道:“我家主公让小人禀奏袁公,他之所以允许女婿陶应出兵淮南,并非为了兄弟阋墙,而是因为袁公你贪墨传国玉玺,拒绝将玉玺奉还天子驾前,他不得已而为之…………。”

“拒绝将传给玉玺奉还天子驾前?”小袁三公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怒极反笑道:“他袁本初眼里什么时候又有天子了?他如果真的供奉天子,那当年要伙同韩馥拥立刘虞为帝?寡廉鲜耻至此,也只有他袁绍袁本初了!”

宋恺又有些颤抖,偷看了小袁三公一眼,见小袁三公并没有把自己推出去砍了的打算,这才稍微心安,便又小心翼翼的说道:“袁公,我家主公让小使问你,不知袁公可愿我主出面,调停袁公与徐州军队的战事,让陶应以侍奉叔父之礼,侍奉袁公?”

大袁三公的尾巴刚翘起来,小袁三公就知道大哥准备拉什么屎!所以宋恺话刚说完,小袁三公马上就笑了起来,怒道:“汝的话是否尚未说完?孤的那位兄长是否还想谁,如果要他出面调停战事,就得把传国玉玺交给他?!”

“袁公圣明,确实如此。”宋恺战战兢兢的点头,又更加战战兢兢的说道:“除此之外,我家主公还希望袁公能够拿出粮草三十万斛,金银各五百斤,彩缎千匹,做为贺礼赠与我家主公之女,补祝我主之女新婚大喜,若能如此,我家主公不仅担保可以调停袁公与徐州军队的战事,还可以让女婿如数交还夺得的淮南土地城池……。”

战战兢兢的说到这里,徐州的外交小骗子宋恺先生双腿都已经在再次发抖了,可是宋恺和幕后主使陶副主任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听到宋恺替大袁三公开出的这个调停条件,咱们的小袁三公,竟然心动了…………

 第一百五十章 弄假成真

(ps:再有几个小时就三月份了,求最后的二月月票,预定三月月票,在新的一月里,纯洁狼一定努力更新,绝不会重蹈二月覆辙了。)

小袁三公真的心动了,因为大袁三公开出的调停条件其实并不苛刻,粮草三十万斛、金银各五百斤和彩缎千匹,对于钱粮丰足的淮南来说绝对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且大袁三公是要小袁三公以贺礼的名誉把这些钱粮布匹支付过徐州军队——当叔叔的给亲侄女一笔丰厚的嫁妆,这点不仅丝毫不丢脸,还可以说是天经地义,小袁三公在面子上并不受损。所以小袁三公难免生出这样的念头,拿一点钱粮换陶应那个瘟神滚出淮南,交换所有被夺占的淮南土地城池,难道不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当然了,大袁三公的条件也有小袁三公无法接受的一点,那就是交出传国玉玺,对于做梦都想当皇帝的小袁三公来说,这无异是比杀头还难受的事,所以心动归心动,小袁三公也最多只是心中犹豫盘算,没有开口答应宋恺代表大袁三公开出的调停条件,但也没有开口叱骂拒绝,将提出无礼条件的宋恺赶出大厅。

“咦?”在场的淮南文武都是小袁三公的心腹亲信,也都熟知小袁三公目空一切又色厉内荏的性格,见宋恺替大袁三公开出无礼条件后小袁三公竟然破天荒的没有大发雷霆。还流露出了迟疑神色,所有的小袁三公心腹亲信心里也顿时明白——小袁三公动心了!不过仔细一想后。包括阎象这样的淮南智囊也难免有些心动,纷纷暗道:“如果主公答应袁本初的条件。袁本初也能够言而有信,逼着陶应小贼归还淮南土地,这倒是一个挽回败局的大好机会,未尝不值得一试。”

这时,小袁三公开口了,外强中干的哼哼道:“袁本初太小家子气了。袁芳是孤侄女,她既出嫁,孤赏她一些嫁妆本是应该,用得着他袁本初遣使索要?回去告诉袁本初。给侄女的嫁妆吾自会送去,用不着他开口索要!”

“诺。”一直在提心吊胆的宋恺松了口气,赶紧拱手答应,又赶紧行礼告辞道:“袁公,如果没有其他的交代,那小人就告辞了。”

“急什么?”小袁三公有些心慌,忙哼哼道:“汝既自冀州远道而来,那就在寿春城里用过酒饭再走,免得你家那个主公又在背后笑孤吝啬,连一顿饭都不赏给你。”

“多谢袁公。但小使已经在徐州军营用过饭了,就不打扰了。”宋恺生怕夜长梦多,那里敢在寿春城里久呆,一个劲的只是告辞,宋恺的神情虽然有些慌张,但小袁三公和淮南文武却都没有生出疑心——大小袁三公关系最恶劣时没少在战场上杀害对方将士,所以宋恺害怕小袁三公翻脸动手的慌张神情反倒是合情合理。同时宋恺为了摆脱小袁三公的挽留,还有补充道:“况且小使是从徐州军营而来,时间久了。怕是陶应会生出疑心。”

“北安先生,有一事不知先生能否赐教?”阎象插口问道:“先生从冀州而来,先经徐州军营又抵寿春,不知先生用的是什么借口,让陶应奸贼允许先生入城出使?象冒昧揣测,陶应小贼应该不会允许先生入城商谈调停战事吧?”

“先生所言极是,正是如此。”宋恺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忙答道:“小使用的是劝降借口,小使告诉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