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好孩子 >

第367部分

三国好孩子-第367部分

小说: 三国好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人提心吊胆的等待中,过了许久的时间,大袁三公和荀谌等四人才一起从后堂中出来,众人在仔细观察大袁三公等人脸色时,却见大袁三公和荀谌、许攸都是满面喜色,审配和逢纪两个袁尚公子党成员更是笑得连眼睛都是眯起的,袁谭公子和郭图等人也顿时心中更是发慌,不知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仲明先生,请起。尚儿,你也起来吧。”大袁三公倒也很会偏袒,人还没有站定就已经让杨长史和袁尚公子起身,却独独没叫田丰和袁谭公子起身,然后大袁三公又和颜悦色的问道:“仲明先生,腰带中的秘密,你为何没有早些呈交与我?”

“本初公恕罪。”杨长史低眉顺眼的答道:“易京之事未了,外臣不敢呈交,误了本初公大事。况且外臣得到这条腰带后还没来得及请示主公。外臣官卑职微,也不敢擅自做主。”

“那你是在何时何地得到的这条腰带?”大袁三公又问,但不等杨长史回答。大袁三公又一拍额头,懊恼道:“气昏头了,怎么能当众问这个问题,仲明先生不必回答。”

“谢明公体谅外臣苦衷。”杨长史磕头。然后又满脸好奇的说道:“不过明公,大公子是如何知道外臣腰带中藏有如此惊天秘密的?外臣倒是觉得不可不查,这秘密如果稍微走漏了半点风声。那后果如何,简直就是不堪设想了。兹事关天,明公不可不查。”

大袁三公缓缓点头,又把目光转向了袁谭公子,袁谭公子全身颤抖,杨长史则又慢条斯理的向袁谭公子问道:“大公子,也请你顺便回答一下。腊月二十六那天晚上,田丰先生和你的密使,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大公子你为什么要一口咬定,那条腰带中藏着的,是三公子与我家主公陶使君密谋篡位的书信?”

袁谭公子颤抖得也更厉害了。大袁三公却怒喝了一声,“说!你知不知道,如果不是仲明先生拼死保护,你差点害死多少人?差点害死了多少吾的得力臂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句话象电光火石一般,一下子闪过了袁谭公子的脑海,让袁谭公子下意识的一指田丰,然后没等袁谭公子开口,咱们的杨长史就笑了起来,道:“果然是元皓先生,我就说嘛,大公子果然是被利用的。”

“是,是,孩儿是被利用了。”为了自保,也为了不暴露自己往弟弟府里安插间谍的丑行,袁谭公子赶紧连连点头,又飞快向大袁三公磕头说道:“父亲恕罪,孩儿是听了田丰的挑唆,误认为仲明先生腰带藏着三弟和陶使君来往的书信,所以……,所以……。”

“大公子,你!”田丰须发怒张的跳了起来,难以置信的怒视袁谭公子。

“果然是你。”早就对田丰万分不满的大袁三公冷哼,道:“十一月十九那天晚上,你和仲明先生密谈的内容,别以吾不知道!你为了金钱财物,为了你子侄的官职,竟然敢拿吾的立嗣一事敲诈勒索!这件事,吾早就收到密报了!”

“什么?谁向主公密报的?谁?!!”田丰更加难以置信的大吼了起来。

“父亲早就收到了密报?田丰真的敲诈勒索?”袁谭公子心中更惊,赶紧连连磕头说道:“父亲,孩儿该死,孩儿罪该万死!腊月二十六那天晚上,孩儿请公则先生去拜会田丰,本事与他商量请父亲亲征易京一事,谁知这老匹夫竟然说他收到消息,仲明先生将三弟与陶使君来往的密信藏在了贴身腰带中,还说那道密信可能会对父亲不利,孩儿担心父亲安危,就……,就中了老匹夫的离间计……。”

“你!”田丰气得连心脏都停止跳动了,一手捂胸一手指着袁谭公子,许久才大吼了一句,“你血口喷人!!”

“孩儿有公则先生为证。”袁谭公子低头说道。

“臣下可以做证,大公子确实是中了田丰的离间计。”与袁尚公子穿一条裤子的郭图先生赶紧磕头。

“主公,田丰贪图贿赂,利用主公立嗣一事敲诈勒索,继而又谗言挑唆,离间大公子与三公子之间的手足亲情,居心叵测,罪当处斩!”审配先生也站出来落井下石。

落井下石的人绝对不止审配先生一人,袁尚公子党的成员为了替袁尚公子搬倒这块绊脚石,也全都站了出来墙倒众人推,袁谭公子党的成员为了不引火烧身,也是跟着煽风点火,中立派官员则明哲保身,不敢随便淌这道浑水,结果这么一来,也就注定了田丰先生的杯具…………

“来人!将田丰推出去,斩首示众!”大袁三公大怒咆哮。

“终于有机会留在冀州享福了。”杨长史低着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这家伙,幸亏没在我们冀州任职。”审配和逢纪等三公子党的成员偷看着杨长史,心里暗暗警惕,“如果和他同朝为官,真是什么时候被他坑死都不知道!”

 第二百四十五章 未雨绸缪

尽管沮授和少数冀州官员也极力为田丰求情,但大袁三公对田丰的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再加上袁尚公子一党为扳倒绊脚石而煽风点火,袁谭公子党害怕大袁三公深究、为了自保而恩将仇报,可怜的一代名臣田丰田元皓,终于还是在袁绍父子三人、无数心怀鬼胎的冀州同僚和咱们杨长史的联手陷害下,被一杯鸩酒结束了生命这也是大袁三公大慈悲的结果,给田丰留下了一具全尸。

除了极少数冀州高层和几名当事人外,没有人知道杨长史那条腰带中隐藏的是什么样的惊天秘密,甚至就连袁谭公子和袁谭公子的一干死党,都不知道那条腰带里究竟藏了什么样的秘密,竟然能让狂怒中的大袁三公突然狂喜成了那样?

大袁三公还没有老年痴呆,头脑还很清晰,当然不敢让历来与曹老大走得很近的大儿子知道内幕,走漏风声导致现在还无法两线开战的自己陷入困境,更坑害无数可以利用的内应和强援马腾麾下的西凉铁骑可是让大袁三公垂涎了多年的天下强兵,所以那条腰带中隐藏的秘密,也成了绝大部分冀州文武心中的巨大谜团。

当然了,最大的罪魁祸杨长史也没那么容易脱身,起码腰带中的汉献氮诏就得花费一番口舌解释,不过还好,涉及这道血诏的当事人全都不在冀州,护送这道血诏到冀州的少年阿异既不能公开露面,也更不可能出卖杨长史,咱们的杨长史自然也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鬼扯就怎么鬼扯,丝毫不用担心露馅暴光。

再怎么胡说八道都不用担心被揭穿,这么好的机会,咱们的杨长史当然也少不得拼命的往自己脸上贴金。一口咬定汉献氮诏之所以在自己手中,是因为天子和董国舅觉得杨长史是一位世上罕见的忠臣能臣,忠义无双的谦谦君子!所以董国舅特意派人把这道血诏交给杨长史。要求杨长史在血诏义状上签名画押,与董国舅、马太守和王子服等人歃血为盟,联手共讨曹贼!并且要求杨长史寻访下一位当世英雄,盖世豪杰。国之栋梁,将血诏义状呈献给他,请他振臂高呼。率领天下群雄共讨欺君擅权、败坏朝纲的曹操奸贼!救苍生于水火,扶社稷于将倾,还大政于天子,建功勋于万世…………(以下省略万余字)

至于杨长史为什么没有立即把血诏献给大袁三公或者陶副主任这一点,对杨长史来说就更好解释了,没交给陶副主任,是因为杨长史在出使冀州时收到的血诏。送诏人还是因为信不过陶副主任的为人,所以才千里追忠臣追到冀州把血诏交给杨长史。没有立即献给大袁三公,则是因为易京战事未了,体贴入微的怕误了大袁三公歼灭公孙瓒逆贼的大事,再有就是还没有征得陶副主任同意。所以杨长史打算等请示了陶副主任再说,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大袁三公当然不会完全相信杨长史的鬼话,杨长史厚着脸皮的自吹自擂也不可能骗过荀谌和审配等一流谋士,不过大袁三公和荀谌等人并且没有深究的打算,一是深究详细毫无意义,查明血诏的来历对大袁三公也毫无用处,二是大袁三公麾下的几个顶级谋士忽然现,这道血诏和这份义状,其实也是一个逼迫陶副主任站队的好机会,可以把日益强大的徐州军队彻底逼到曹老大对立面,使冀州军南线最强的两个邻居无法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对大袁三公形成威胁。

“主公,臣下认为,应该把血诏誊抄一份,连同诸位大人书名画押的义状原件,遣一使送到徐州去令陶应签名画押,立誓共讨操贼。”

这是大袁三公心腹谋士荀谌出的馊主意,然后荀谌又给大袁三公解释这个馊主意的用意道:“陶应素来以忠义自诩,前番擅自从兖州退兵并与曹贼通好,也是借口忠在孝前,以天子诏命不可违逆为由堵住了主公的嘴。”

“今天子血诏握在主公之手,主公令陶应书名签押,立誓共讨曹贼,陶应若不依从,便是不忠不孝,民心尽失,遭万人唾骂,士林抛弃;陶应若从,则义状可为陶应把柄,主公进可令陶应、曹贼互相攻伐,退可使陶曹不能齐心,主公南顾许昌时,陶应、曹贼亦不能合力抗衡主公矣。”

“妙!此计大妙!”大袁三公鼓掌叫好,又问道:“当遣谁为使?”

“若主公不弃,谌想举荐堂侄荀祈为使。”荀谌拱手说道:“荀祈乃臣下堂弟荀衢长子,字伯旗,在儒林中小有才名,深知君臣大义,主公若能以他为使,相信定能马到成功,说服陶应听诏奉旨,押义状而听从主公号令。”

老荀家在汉末时代的显赫名声自然不用多提了,顺便从族中拉一个子弟出来都是诸侯争相笼络的对象那怕用不上也能当政治花瓶,所以大袁三公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同意派遣荀谌之侄荀祈为使,还做顺水人情给荀祈封了一个从事中郎官职,荀谌大喜,赶紧代表堂侄向大袁三公道谢。然后荀谌又建议派遣荀祈与杨长史同回徐州,借口答礼与陶副主任会面,乘机要求陶副主任在义状上签名,大袁三公也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

如此一来,当然是苦了咱们久向冀州的万人迷杨长史了,一再暗示自己愿意留在冀州给大袁三公当牛做马,结果却最终收到了大袁三公派遣从事中郎荀祈随自己返回徐州答礼的答复,咱们的杨长史顿时也有一种如遭雷击的感觉了。可是没办法,大袁三公对声名狼藉的杨长史从来就不感冒,袁尚公子虽然对杨长史多少有些欣赏,可又因为审配和逢纪的挑唆,不愿与强力外援好妹夫产生不和,也拒绝了杨长史愿意留在冀州为官的要求,所以咱们的杨长史也只好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辞别冀州天堂,哭哭啼啼的回徐州地狱继续吃苦受罪了。

还好。袁尚公子是一个很慷慨的人,一口答应了杨长史的另一个要求,把奴婢郭昱、也就是少女阿异送给了咱们的杨长史。少女阿异的哥哥、弟弟和妹妹也跟着鸡犬升天,得以随着杨长史返回徐州享受相对安逸的生活。同时为了报复袁尚公子的有眼不识金镶玉,杨长史也故意没有揭穿美女间谍许雪的身份,让许雪继续留在袁尚公子府里充当奸细。坑害至今还被蒙在鼓里的袁尚公子。

在此期间生的大事还很多,先当然是大袁三公接受了曹老大求和,暂时稳住曹老大并且乘机亲征易京。留下了审配统管南线,率领袁谭、袁尚二子北上易京督战,次子袁熙则接任了青州都督一职;然后是曹老大亲征南阳期间,董老大的余孽张济在穰城战场上中流矢而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