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好孩子 >

第572部分

三国好孩子-第572部分

小说: 三国好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正面。许昌仍然保留四万多的驻军做预备队,同时也让一些在南征中过于疲惫的军队有休息机会。青州偏师方面则是出兵两万左右,攻打冀州侧翼郡县。

敲定了出军数量,又决定了在三天后就出兵北上,赶赴冀州战场与袁谭决战,出征人员方面则几乎不变,也仍然是由是仪、陈群、陶基和曹宏等文武心腹留守许昌,监视百官并负责居中指挥。至于主后方徐州五郡,则是万年不变的陈登和许耽等人留守。

商议完了这些事后,天色已晚,征途疲惫的陶副主任已经是呵欠连天,刘晔和陈群等人都乖巧的提出了告辞,但是仪却还是不肯放过陶副主任,又向陶副主任拱手说道:“主公,关于如何攻取北方三州,具体如何作战指挥,仪在后方无法为主公出谋划策,但是在如何迅速攻取北方三州方面,仪却有一句话,想提供给主公参考。”

“子羽先生请说,应洗耳恭听。”陶副主任赶紧坐直身体,强打精神答道。

“仪认为,主公只要执行放纵袁尚、速杀袁谭这一方略,则北方三州便唾手可得!”是仪斩钉截铁,又道:“主公请注意,仪提出的是速杀袁谭,并非速灭袁谭全军,只要主公能够设法先除掉袁谭,那么不管袁谭还有多少余党,多少残余实力,都将是不足为虑,袁尚更是如此,只要袁谭一死,他就是小河沟里的泥鳅,永远翻不起任何风浪。”

“子羽先生为何如此认定?”陶副主任惊讶问道。

“是啊,只杀袁谭一人,如何就能速取三州?”刘晔也惊讶问道:“袁谭死后,身为袁绍第三子的袁尚必然乘机坐大,未曾降伏的袁谭余党与幽州蒋奇、牵招也很可能会倒向袁尚,如何能够速取三州?子羽先生为何还要提出故意放纵袁尚?”

“袁尚没办法坐大,那怕是我军故意放纵于他,他也没机会坐大。”是仪答道:“袁尚当年出示那份袁绍遗嘱到底是真是假,我们和袁尚心里清楚,蒋奇、高干和牵招这些荆州大将心里同样清楚,对袁尚的所做所为必然深恶痛绝,所以那怕是我军放纵袁尚坐大,这些冀州大将也绝不可能倒向袁尚,至少是不会真心倒向袁尚。”

“我军这次北征,只有两个情况对我军最不利。”是仪补充道:“一是袁谭和袁尚兄弟和睦联手,这点虽然可能不大,却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尤其是在我军同时攻打袁尚袁谭兄弟的情况下,他们便很可能联手自保,但主公如果故意放纵袁尚,这情况就绝不会出现!”

“第二是袁谭屡破不死,袁谭是袁绍长子也是袁绍指定的继位人,继承北方三州名正言顺,走到那里都有袁氏旧臣支持辅佐,如此一来,我军不管是破了袁谭多少次,都无法迅速平定北方三州。但是我军如果设法先杀了袁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袁谭残部群龙无首,只会陷入各自为战的苦境,容易攻破也容易招降,而袁尚引我军攻入冀州杀死袁谭,袁氏旧臣必然深恨袁尚入骨,宁可归降我军,也不愿奉袁尚为主!所以在此之前,不管他袁尚坐大了什么地步,都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说到这,是仪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仪窃以为,袁谭一死,以袁尚的为人性格,届时必然野心膨胀想要吞并三州,乃至主动向我军宣战,给我军将之歼灭的借口。”

陶副主任点了点头,脸上的倦意也彻底消失,仔细盘算了半晌后,陶副主任忽然向贾老毒物和刘晔说道:“文和先生,子扬先生,还记得我们当初为袁谭设想的速破邺城战术不?这个战术虽然有些想当然,难以做到邺城,但是拿来困死袁谭,似乎正合适啊?”

“确实正合适。”贾老毒物点头,又道:“如果我军能够在战术上做到把袁谭逼得坚守邺城,那么子羽先生提出的速杀袁谭战略,就大有希望实现。”

“如何能把袁谭逼得坚守邺城呢?”陶副主任又开始考虑这个计划,但盘算了片刻后,陶副主任还是摇了摇头,道:“战场上瞬息万变,我们现在就考虑逼得袁谭坚守邺城太不现实,先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等我军抵达冀州战场再说。”

三天后,建安七年十月二十六这天,刚回到许昌的陶副主任再度率军北征,率八万主力直取冀州正面,徐州大将侯成等人率军三万从官渡直接北上,经荥阳直取河内怀县,再加上已经从青州出兵冀州的徐州军臧霸队伍,徐州军实际上三路大军并进共伐冀州,共同敲响雄踞河北十余年的袁氏家族丧钟。

 第三百八十四章 柳暗花明

就象辛毗对曹老大说的一样,四方之患,莫大于河北,河北既平,霸业可成矣。

光以战争潜力而论,冀州的战争潜力,其实远在陶副主任的老巢徐州五郡之上,汉末顺帝时统计人口,冀州的人口高达五百七十七万,徐州却仅仅只有二百七十九万,即便是同样遭受战乱灾荒影响,基础好过徐州许多的冀州人口经济照样还远在徐州之上——这也是曹老大和陶副主任在本小利薄时,都拼命向大袁三公摇尾乞怜的根本原因。

此外,冀州被战火破坏的程度也远比徐兖豫青等州要小,黄巾之乱虽然是在冀州的巨鹿郡境内首先爆发,然而冀州黄巾却是当年爆发就当年遭到镇压,兖豫青等州却是黄巾之乱的最大重灾区,最惨的青州被黄巾战火破坏得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座城池,徐州受黄巾之乱影响即便相对较小,被重创的却是徐州最大的粮盐铁产地下邳郡,逼着老陶谦不得不靠推广佛教来对抗太平道。

其后的中原大战又近一步拉开了距离,大袁三公是以诡计几乎兵不血刃的夺得冀州,其后冀州内部几乎再无大的战乱,徐兖豫青等地却是爆发了一场接一场的残酷血战,人口锐减程度远超过冀州,经济遭破坏的程度也是如此,逼得曹老大一度不得不以人肉当军粮,所以陶副主任才会哀叹说徐兖豫青扬五州之地只得天下三分之一,冀幽并三州得其一。但就综合实力而言,冀幽并三州之地中,冀州又独得三分之二还多!

鉴于此情,假如能多给袁谭公子一点时间整合内部,凭借大袁三公指定接班人的正统优势重新一统冀幽并三州。发挥出冀幽并三州的人口经济优势和产马地优势,那么天下事难有定论,至少徐州军没那么容易对袁谭军形成压倒性优势。但非常遗憾,袁谭公子清楚这点,坏种满地走的徐州决策层更清楚这一点,不管是徐州军的文官还是武将,都不想再回到过去对冀州军婢膝奴颜的日子,所以好不容易夺回邺城的袁谭军不要说是获得整合内部的机会了,就是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了。

十月二十四这天。首支徐州援军高顺队伍抵达白马渡,第二天就在陈到军的掩护下展开渡河行动,与陈到军隔白沟对峙的袁谭军大骇之下当机立断,立即向陈到军队伍发起强攻,妄图冲过白沟将高顺援军半渡而击之。守河的陈到军奋力迎战,战事异常激烈残酷,具有局部兵力优势的袁谭军牢牢占据上风,陈到军虽然也奋力死战,无奈陈到军队伍中精锐不多,始终无法战退袁谭从并州带来的百战精锐队伍,战斗打到接近正午都僵持不下。兵力弱势的陈到军伤亡颇大,白沟河水为之嫣红。

还好,到了正午时分,高顺军已然先后渡过两批队伍共四千余人。集结后立即赶赴白沟战场,帮助摇摇欲坠的陈到队伍稳住白沟防线,然后高顺也亲率陷阵营在第三队渡过黄河,急赴战场协助陈到作战。并亲率陷阵营杀散突破白沟的袁谭军焦触队伍,斩袁军大将焦触首级于白沟河畔。这才把白沟战场重新拉回均势,袁谭军继续猛攻,直至天色全黑,确认高顺军渡河过半,这才无可奈何的收兵回营,高顺军乘机连夜渡河,于二十六日这天上午全线渡过黄河,与陈到军会师于黎阳。

阻拦高顺援军渡河失败,袁谭军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多少夺回黎阳重地的希望,袁军文武纷纷建议袁谭撤退,保存实力退往邺城,但袁谭不肯死心,又坚持向陈到和高顺队伍发起了一次进攻,陈到和高顺听了荀谌建议,故意继续采取坚守之势凭河而守,意在拖住袁谭并消耗袁谭军实力,陶袁两军再战一场不分胜负,双方死伤都相当不小,而袁谭见徐州军获得增援后仍然拿自军无可奈何,信心为之大增,仗着自己的后方路近,遂又命令留守邺城的郭图再发后军增援,决意击退徐州军队夺回黎阳。

袁谭公子敢下这样的决心,最大的原因当然是还没有收到徐州主力已经回师北上的消息,熟知袁谭性格的荀谌也命令兖州西北的各处关隘严密封锁,拼命迟滞袁谭军细作传递消息的速度,引诱袁谭继续增兵黎阳,袁谭军中计后果然往黎阳又增派了一万多军队,还拼命的从邯郸、巨鹿等地征调军队南下,全然不知徐州主力已在向着冀州开拔,自军覆亡时间已然开始倒数。

纸包不住火,十一月初四这天,陶副主任亲率大军三路攻打袁谭军的消息,终于还是通过黄河水路的传递,从河内送到了袁谭面前,刚获得援军正准备再次攻打黎阳的袁谭闻讯大惊,惊呼妹夫为何会师如此神速之余,也只能是赶紧率军往邺城方向退却,高顺果断率军追击,迟滞袁谭退兵速度,并乘势拿下了荡阴,为徐州军打开了攻取邺城的前进道路,袁谭则是连安阳都不敢守,率领主力全数退回了邺城,在邺城整兵固城准备迎敌。

与此同时,吕由和曹豹等徐州老将押送的粮草也先后抵达了濮阳和黎阳,并接替陈到守住了这两座北上重镇,陈到军腾出手来后,荀谌又马上建议陈到率军去攻内黄、繁阳与长乐等地,打通白沟直通邺城的水运粮道,陈到从之立即出兵,只有乡兵守卫的内黄与繁阳二城自知不敌,果断打开城门向徐州军投降,只有长乐小城仗着城池距离邺城较近,不肯投降负隅顽抗,陈到挥师攻打,长乐向邺城求救无果后也只好开城投降,邺城以南冀州城池便全部落入徐州军队之手。

袁谭公子当然不是不想救长乐,实在是已经没有救援的必要,在徐州主力已经三路北上的情况下,即便全力救下了长乐,将来也肯定是被迫放弃的命,缺粮少民的长乐小城是既不值得坚守。也注定没有办法长期坚守,而更为关键的是,袁谭军现在是否全力坚守邺城都是一个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所以袁谭公子自然也就对救长乐没有兴趣了。

高干和沮鹄等袁谭军重将都反对坚守邺城,理由是邺城存粮不够充足,难以支撑主力长期作战,同时距离徐州军的北征基地黎阳、濮阳太近,距离并州大后方却又太远,一旦被徐州军队切断了邺城与外界的联系。袁谭军搞不好就得覆灭在邺城战场上。所以高干和沮鹄等人建议袁谭放弃邺城,或者只留一支兵马守卫邺城,袁谭本人则率领主力北上冀州腹地,到徐州军队暂时无法威胁到的冀州中北部去重整旗鼓,待恢复元气后再来报仇。

如果袁谭公子听了高干和沮鹄的这番忠言劝谏。应该是至少不会输得太快,不过还好,关键时刻,自带干粮的敌方五毛郭图先生及时跳了出来,在袁谭公子面前劝谏道:“主公万不可轻弃邺城而走,邺城城池坚固,弃之可惜。又得西门十二渠之利,粮产丰足,实是我冀州第一重地,若是落入了陶贼之手。必成陶贼夺取北方三州的立足之地,我军再无宁日矣。”

“还有一点。”郭图先生又赶紧补充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