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规划大宋 >

第33部分

规划大宋-第33部分

小说: 规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其鸿始终觉得不妥,道:“话是这么说,但这只是草民的个人小事,要劳烦大人打点一切,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公务员出身的林星,有个习惯,那就是对于民众有好处的事情,他都热心去做。这是他在穿越前养成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习惯,来到大宋之后,虽然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不一样了,他拥有敛财邀功的机会,但他那份为民谋福祉的心,却依然未变。

但这样的人民公仆,在大宋并不多见。

林星拍拍华强的肩膀,道:“华强,你来说服你表弟吧。”

华强欣然点头,正色道:“表弟,你听我一言。其他事情你若推辞,我不说什么,但你是郎中,救死扶伤是你的本分。你既有这份能耐,就应该多为百姓排忧解难。难道你就因为不愿领大人的情,就放弃给更多病人治病的好机会么?你说你开一个小诊所,一天能治多少人?外面还有大把的病人无医可看,若是延误了病情,导致病入膏肓,我想这也不是表弟你希望看到的局面吧?”

这番话说得上纲上线,给黄其鸿扣上一顶“延误病情”的帽子,黄其鸿明显犹豫不小,迟疑道:“这…。。”

林星趁热打铁,道:“别这那的了!黄师傅,就这么说定了。你明天画出规划图,我命人给你改造医馆,你就安心地在广州开馆治病吧。”

当下计议一番,商量一些琐碎。

此后几天,林星便忙于筹办医馆之事。新医馆选在东城闹市之中,面积差不多有州府那么大,这是将七间原来的商铺经过拆迁合并之后改造完成的。医馆设有多个分类,主要按照病症,分为骨科,头科,伤寒科,肺科,儿科,妇科等等,基本覆盖了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伤病。除此之外,黄其鸿还特设了一个疑难杂症科,专门研究各种棘手的病情。

有事话多,无事话少。

医馆很快办了起来。开馆之日,黄其鸿特定请林星到医馆参观,而除了参观之外,林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医馆起名题词。

馆名如人名,也要起得响亮,才能声名远扬。林星回顾了一下历史上的著名医馆,忽然想起清朝时的黄飞鸿在广州开办了一家跌打医馆,取名为“宝芝林”,这是他一生中行医济世、广收门徒的地方。

由于黄飞鸿的事迹被多次搬上大荧幕,而且林星在穿越前恰好在看一部TVB拍摄的由刘璇主演的电视剧《女拳》,里面有提到黄飞鸿和“宝芝林”,因此印象深刻。

于是林星便在医馆的正门牌匾上题上“宝芝林”三字,并勉励众人道:“众位都是学医之人,身怀绝技。今日宝芝林开馆之后,希望众位恪守医德,施展医术,普救天下众生,将宝芝林的名号发扬光大。”

众人齐声道:“谨遵大人教诲。”

林星站在牌匾下,看着金光闪闪的“宝芝林”三个大字,心中感触良多。

宝芝林开馆之时,龙狮齐舞,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彩旗飞扬,好不热闹。

因为医馆开得很大,又是在闹市之中,故而不用宣传,早已受到广泛关注。盛名之下,其实无需,人们都想来看看潮州来的名医黄其鸿有何过人之处。大清早的,宝芝林一开门,就有不少病人前来投医。

不过开馆首日,宝芝林的当家黄其鸿却并没有坐堂看病。他陪着林星,四处参观宝芝林。

两人首先来到药草仓,这里堆放的都是刚从山上采下来的药草,药草要在这里分类、晒干和烘焙,炼制成药材之后,转移到专门存放药材的药房。

此时有五个十来岁的小药童正在一丝不苟地挑着药材,他们年纪虽小,做事却极认真,而且看起来还有那么点专业的意思。

黄其鸿介绍道:“这些孩童都是我们宗族的世侄,我让他们从小接触药草,培养对医术的兴趣。大人别看他们年幼,但却是记性最好的时段,教过他们的东西,从来不会忘。”

为了证明这一点,黄其鸿唤过一名药童,问道:“你说说,这是什么草?有什么功效?”

小药童毕恭毕敬道:“这是瓜蒌,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

黄其鸿又问旁边的药童道:“这是什么草?”

那药童说道:“这是蛇鳞草,生于丛林下溪之中,有清热解毒,止痒去肿之功效。”

林星见他们像背书般熟记于心,虽然可能还不知道具体医理,但随着年纪渐长,这些草药知识,对其行医很有帮助,微笑着赞赏一番。

黄其鸿又问了其他几个药童,他们均能准确背出半夏,银杏,斑鸠木,盘龙参等药草。

林星很是高兴,笑道:“黄师傅授徒果然有一套。医术这东西,就得从娃娃抓起。”

两人出了药草仓,来到中庭。黄其鸿指着四间并排的开间,道:“大人,这四间药堂中坐堂的,就是我最器重的四大弟子。他们热心钻研,各有所长,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跟了我许多年,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让我来为大人一一介绍。”

说罢走到第一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正气浩然的年轻人,目光炯炯,精气过人,黄其鸿站在门外介绍道:“这是我的大弟子梁世宽,他长期钻研《黄帝内经》,对于人的肺腑生理机能有着精深的了解,而且行医多年,处理过不少疑难杂症,是我最为信赖的弟子。”

又走到第二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身宽体胖的年轻人,看起来憨厚老实。黄其鸿介绍道:“这是我的二弟子林世荣,他长得比较胖,常被师兄弟们戏称为猪肉荣。大人别看他胖,却是个脉象高手。他常年钻研脉象鼻祖扁鹊神医流传下来的典籍,对于切脉有着高深的技法。”

又走到第三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身材高瘦,手足欣长之人,黄其鸿介绍道:“这是我的三弟子苏世杰,他幼时是个大胖小子,现在之所以这么消瘦,皆因其常年钻研外科鼻祖华佗的开刀之术,对于麻沸散,缝腹,刮骨和挑瘤格外有天分。因为外科手术要求一丝不苟,极为耗费心力,十分辛苦,所以苏世杰才瘦了下来。”

又走到第四间药堂,里面坐着一个文士模样的斯文青年,他的气度从容,面带微笑,看起来游刃有余,黄其鸿介绍道:“这是我的四弟子邓世通,他是我所有弟子中天分最高的。天下医理,他莫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他最欣赏的古代名医,就是汉末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对伤寒极有研究,而且提倡在行医中提高医术,这些深合邓世通的性格。他讲究对阵下药,并无固定医理,因为行医多年,见多识广,所以他坐堂之时,显得游刃有余。”

林星听到四大弟子各有所长,均能独当一面,欣喜道:“想不到黄师傅麾下人才济济,而且都是师从古代名医。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都是历史神医,四大弟子以其为榜样,想来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黄其鸿笑道:“有先人指路,我们医者也能少走些弯路。除了四大神医之外,前唐的药王孙思邈,也是我极为推崇的神医,他著下的《千金方》,我曾钻研多年,从中受益匪浅。”

正谈论之间,听得下人来报:“师傅,广州医界的郎中们联名拜帖,要会见师傅。他们此刻正在门外,看起来……看起来好像是来踢馆的。”

有人来踢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章 合作医疗

书接上文。

黄其鸿走出宝芝林,看见眼前阵势,果然觉得来者不善,这帮人来踢馆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来拜访的可能性。门口站着四五十人,看样子都是郎中。从茅庐小子,到耄耋老翁,各个年纪的都有。不少人背着药箱子,还有人抓着几把草药,像是来寻找某种答案似的。

来者是客,黄其鸿将众人请进宝芝林,笑着道:“各位医界同仁登门指教,黄某欢迎之至。来,请进屋里坐。阿宽,看茶。”

林星不动声色,一面看着下人忙碌地招呼客人,一面静静地观察事情的发展。

郎中们显然打算开门见山,但因人数众多,便推选一名最年长的老者出来发话,道:“老夫西关草堂鲁健,听闻黄师傅医术高明,今有几个困惑,想来请教黄师傅。”

对方年老体迈,德高望重,黄其鸿不敢托大,忙恭敬道:“原来是鲁太公。指教不刚当,还请鲁太公不吝赐教。”

鲁健先声夺人问道:“行医者,最早莫不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正如读书人从小接触《三字经》一个道理。黄师傅医坛圣手,想必对《黄帝内经》烂熟于心。敢问黄师傅对于《黄帝内经》有何心得?不妨说出来与众位分享分享!”

黄其鸿知道他是在考较自己,说是分享心得,其实是盘问自己的行医理论,若是回答得有漏洞,则会有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当下不敢怠慢,忙道:“黄帝内经包含灵柩八十一篇和素问八十一篇,全书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和肺腑经络等各方面,对人的身体加以阐述。提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的医理五行论,五行相辅相成,循环配合。黄帝内经强调人应该注重养生,全书最重要的思想,我觉得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晚辈愚见,不知鲁太公是否认同?”

鲁健不答反问,续道:“自黄帝后,历史上出了不少名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扁鹊,华佗,张仲景和孙思邈。扁鹊和华佗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就算了。张仲景和孙思邈两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官位。张仲景曾是长沙太守,孙思邈官至御医。敢问黄师傅,他朝若是飞黄腾达,上位显赫,你是否还会继续行医?你是替达官显贵行医,还是替平民百姓行医?”

这番话问得有点咄咄逼人,且语含催促,众人齐刷刷地看着黄其鸿,不让他有半分犹豫。

黄其鸿不假思索,道:“医者父母心,对于我来说,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病人,我均会一视同仁。郎中的本职就是行医,其他都是次要的。至于朝廷提携,或是百姓送匾,都不过是世人对我们的认可,我们自该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这番话说得大义凛然,且发自肺腑,很快受到众人的拥戴,不少人纷纷点头。

听完黄其鸿的言论之后,鲁健紧绷的脸色明显舒缓,唤出一名青年郎中,指着他手上的药草,问道:“这是老夫不成器的徒孙鲁雄,他虽然从医,却连药草都还不能认全,今日特来请教黄师傅,不知这是什么药草?”

黄其鸿接过药草,细看之后,指着药草的根茎,边指边道:“此乃萝芙木,又名山马蹄,是我们岭南特有的中草药。生于坡地,林边和旷野潮湿处,是一种镇定活血,止痛化瘀,解毒止伤的好草。鲁世侄你看,萝芙木有几个特点,你只要记住了这几个特点,就能认出萝芙木来。它的上枝有棱,花萼深裂…。。”

看到徒孙在黄其鸿详实细致的教导下豁然开朗,鲁健微微点头,随即话锋一转,推出一名病怏怏的中年人,道:“这是我的宗侄,这几天身体抱恙,黄师傅看看是什么病,该用什么药?”

黄其鸿从头到脚打量那病人,少顷道:“令侄面黄肌瘦,全身乏力,走路四肢麻木,摇摇欲坠,但血色红正,看来并非中毒。既非中毒,就是伤寒。根据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