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规划大宋 >

第59部分

规划大宋-第59部分

小说: 规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明率先抚掌轻笑,道:“东平兄真雅人也!由景入情,引人遐思是你的长项,你这煽情的本领,我不知何时才能学会?”

陆东平对这好友的实力心知肚明,自嘲摇头道:“黄明兄,莫要折杀小弟,别人说这话还自罢了,你这杭州头号书生也来打趣我!快,你也来一首,让大家瞻仰一下!”

许婷亦是娇笑附和,巩利伟更是大吹口哨,将气氛瞬间推高。

黄明笑着露出一个你们这帮小子的神态,道:“说到煽情,我不如东平兄!我所长者,写景而已,且让我作诗一首!”

说罢走至桥边,看着花园外的无边大湖,气势顿生,道:“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迸鲤似棱投远浪,小舟如叶傍斜晖。”

这首诗一念完,众人均微微颔首,觉得这是首好诗,不由自主地学黄明般站在木桥上,翘首望湖,心生大潮,只觉豪迈不已。

陆东平叹为观止道:“黄明兄的诗词,确是高人一等,我自愧不如!”

黄明转过身来,露出一个真挚动人的笑容,道:“东平兄,你这话说得过早!要看过我们许大才女的好诗之后,你才好下结论!”

不等陆东平说话,巩利伟连忙点头道:“对对对!许大才女,你也来一首吧!”

许婷大感招架不住,笑着摇头道:“你们这帮小子,真是赶鸭子上架!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哦!我来写一首五言诗,诸位看看可好:物外山川近,晴初景蔼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此诗一出,众人都觉不愧是女子,写出来的诗清新丽雅,比之黄明的大气磅礴,别有一番婉约风味。

一时间,众人诗兴大发,纷纷吟诗作对,把酒写字,好不热闹。

钟德、林星、钟凤娇、阿三和小红小绿坐在凉亭之中,欣喜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幕。

“贤婿,怎么样,还可以吧?”钟德笑问道。

林星其实对于诗词一知半解的,此前所展露的才华,都是抄袭北宋之后的古人的作品,根本不是自己的实力,众人误解他是文采过人的诗文巨匠,实在是百口莫辩,此时只好道:“我觉得都挺好的,各有千秋,很是生动。”

钟凤娇故作神秘道:“夫君,一会他们就会来找你吟诗作词,你信不信?”

林星闻言一愣。

果不其然,正当林星沉醉在后花园的美好景色之中,只见以许婷为首的青年人簇拥过来,笑语嫣嫣道:“大人,听闻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知你可否露一手,让学生们学习学习?”

林星生出无奈之感,看来自己又一次被赶鸭子上架了。

还好他此前已有多次开金手指的精力,因此并不担心。面对一众书生期待的目光,林星站起来,走到草地上踱了几步,看似酝酿诗兴,实则在心里搜索名人的诗词。

他想了一想,心道有了,然后微笑道:“我给你们写一首诗,一首词,你们看怎么样?”

“好!”众人齐声叫好。

林星朗朗念道:“茫茫彭蠡杳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东西捩柁万舟回,千岁老蛟时出戏。

少年轻事镇南来,水怒如山船正开。中流蜿蜒见脊尾,观者胆堕予方咍。衣冠今日龙山路,庙下沽酒山前住。老矣安能学佽飞,买田欲弃江湖去。”

这首诗是南宋文人朱熹的《彭蠡湖》,无论从意境还是情境,均比众人所作诗词高出一筹,因此此诗一出,立刻受到众人的追捧。

林星暗暗笑道,你们这帮小子,朱老夫子的文章能不好么。

不理会众人的追捧,林星神情一转,有些落寞地念道:“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传世名作《钗头凤》。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怎有人写得出这样好的词?

神作!神作啊!每个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就在此时,花园外的湖面上传来一声清脆的笑声,一人笑道:“这首词好是好,就是太过伤感!”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章 纵论宋词

书接上文。

林星念完那首陆游的《钗头凤》之后,引来一片赞叹,自己也是很满意。不想旁边传来一阵不甚和谐的调侃之声,令众人闻言错愕。

笑声是从后花园外面的大湖之中传来的,林星循声望去,只见碧绿的湖泊之上,泊着一艘小巧的轻舟,轻舟舷上有精致的图案,看起来像是画舫一般。舟上站着妙龄少女,头戴草帽,看不起她的模样,但从那袅娜的倩影和纤细的身段,该可想象出此女必定美丽动人。

林星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很想和这少女谈论一番诗词。于是他舍下众人,一路小跑,出了后花园的小门,踏着青草沿湖而去。

那少女像是知道他的心思,娇笑一声,撑着小舟划行而去。

林星赶至湖边,正好看到岸边停靠着一艘小船,更不迟疑,解下缆绳,快速划出,朝着那少女的小舟方向追了过去。

碧湖很大,林星本就不是很会划船,偏偏那少女似乎是划船高手,轻摇满划之间,小舟渐行渐远,看这架势林星是追不上了。

不过林星很快发现,那少女并没有要甩下自己的意思。她看似有意无意地保持两舟之间的距离,每当林星快要追上她时,她便加快划桨,拉开距离;每当两船隔得太远时,她又刻意放慢速度,等林星追上她。在这少女不经意的掌控之间,两舟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十丈左右。

自己堂堂男子汉,居然追不上一个柔弱少女,林星被激得兴起,遂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全速划向那少女。

那少女却忽然不划了,笑着将小舟停在湖心,转过身来面对着林星。

“你这人可真奇怪!你我素不相识,你为何一直跟着我?”

林星奋尽全力,此刻兀自气喘吁吁,难以平复,见这少女语笑嫣然,道:“你也很奇怪!明知我一路追你,还加速前进,让我一阵好追!”

那少女笑道:“这却要问你自己了!你这须眉男子,跟着我一个红颜少女作甚?”

她一边说一边笑,且满嘴文辞,但林星却并不觉得迂腐,反而觉得这些文绉绉的话语,从这妙龄少女口中说出,有种别样的韵味,当即也假扮斯文,道:“小生见姑娘出言点评,似是对诗词甚是精通,故而想来探讨一番则个。”

这番不伦不类的文辞,逗得那少女花枝乱笑,掩嘴说道:“精通不敢说,略知些皮毛,公子若是感兴趣的话,我们不妨切磋一下。”

作为一个诗词门外汉,林星在这妙龄少女面前,也变得诗兴盎然,遂欣然应允。

那少女扬起帽沿,招手示意林星登到她船上来。林星弃了小舟,上了那船,站稳之后,目光所及之处,这才看清那少女的容貌。只见她清丽娟秀,纯美动人,身上散发着一丝灵气,好像一弯清月照在山石之上那般闲适,令人心旷神怡。

那少女也是个清爽之人,不待林星问这问那,开口就道:“兄台,恕我直言,你刚才那首词,字是好字,文是好文,只是似乎不是现今文坛的流行之作!”

林星不解道:“姑娘何出此言?”

那少女对诗词很有研究,说道:“兄台这首词,对仗工整,行文流畅,句式又别具一格,且寓情于景,令人沉醉其中,单论词本身,确实难得的佳作。”

林星见她对陆游这首词持肯定态度,很是欢喜,但听她语气,知她必有下文,就问道:“不知何处尚有缺陷?”

那少女摘了草帽,露出清秀的额头,于船舷旁边半蹲下,轻轻地用手撩拨湖水,顺了顺发丝,道:“不足之处在于意境,此词过于伤感,于现下慷慨激昂的大气文风,颇有背道而驰。”

林星错愕道:“慷慨激昂的大气文风?”

那少女却不答反问道:“兄台可知词为何又叫宋词?”

林星还真是不知道,遂虚心请教道:“愿闻其详!”

那少女摘了一朵湖中的清荷,递至身前嗅了一嗅,道:“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等等。早在唐代以前就有词流传于世,但真正大放光彩,却是我大宋朝。我们宋朝的词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宋词之所以璀璨兴盛,在于形式多变和内容丰富。五代时期的《花间集》虽然也很出名,词藻华丽眩美,但这类诗词的题材大多是描写闺趣花柳,笙歌艳舞的生活,显得很小气。到了我朝,词则有了长足进步。题材更加广泛,比如边塞诗词的兴起,兄台可看这一首《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描写边塞生活的诗词,就是前朝从未有过的。”

林星听她如数家珍,说起宋词来滔滔不绝,显然对宋词见解深刻,不由佩服道:“姑娘深谙词律,小生自叹不如。”

那少女淡淡续道:“除了题材的广泛。大批优秀词人的涌现,才是宋词空前繁华的根本原因。最早的词作大家有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等人,他们在沿袭花间集词风的同时,大胆尝试,令词的内涵更加深刻。请看这首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再看欧阳修这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兄台是不是觉得这两首词,风格清新,一扫唐朝五代时期的沉迷颓废之风?”

林星根本没有读过唐朝和五代时期的词作,也不知道是不是沉迷颓废之风,但这两首词的风格清新,他还是读得出来的,当下点点头道:“不错!两首都是好词,令人耳目一新!”

经过几番谈话,那少女早已知道林星有多少斤两,因此对他这“不错”的夸张,也不在意,道:“当然,真正将宋词发扬光大的,当属本朝大学士苏轼苏老头。此人脾气虽然不怎么好,但诗词却确实是上乘佳作。”

林星见她将苏轼称作老头,又说苏轼的脾气不怎么好,下意识问道:“姑娘认得苏老先生?”

那少女吃吃笑道:“谈不上认得,有过几面之缘。”

见她笑着不说,林星也不追问,道:“不知姑娘最喜欢苏老先生的那首作品?”

那少女想也不想,道:“我最喜欢的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林星第二次听到这首词,第一次是在广州的江上,苏轼亲自念出这首传世名作。他那苍凉的声音和雄浑的气度,令林星记忆犹新。时过境迁,今日在这碧波荡漾的湖中,从这青春少女口中念出这首大气磅礴的词作,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风情。

林星叹道:“姑娘,你一个女子,怎会也喜欢这种气势磅礴的词作?”

那少女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