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远征军史 >

第10部分

中国远征军史-第10部分

小说: 中国远征军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实权。
    蒋介石出访印度,调解英印纠纷,虽然未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受到许多英国、印度人士的欢迎,也获得了美国舆论界的好评,说明中国开始在亚洲发挥大国的作用。这次访问还使中印两个古老的民族加深了认识,增进了相互了解,为战时中印合作和战后中印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2年1月3日,当盟国公布成立中国战区的第二天,蒋介石电宋子文,让他转告罗斯福遴选高级将领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注:同上。'。蒋介石要求此人不必是个远东问题的专家,相反,对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军队情况十分了解的军界人士,如果他们还是按老观点看待目前的国民军,那是不利于指挥作战的。
    负责为中国战区挑选参谋长的是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他们重视中国军队内部的改组,认为这是一个有利于发挥美国资源、有利于抗日战争的正确办法。他们最初准备挑选第1集团军司令休·A·德鲁姆中将,但德鲁姆在被告知不可能派遣美军去中国作战后,拒绝担任此项任务'注:同上,第18页。'。
    1941年1月14日,马歇尔推荐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表示服从命令。史迪威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1920~1923年美陆军部任命他为语言教官来北平学习华语,1926~1933年任驻天津美军第15步兵团营长。1935~1939年任美国驻华武官。1940年7月1日,他又被任命为美军步7师师长。同年9月,提升为少将。1941夏,由于他指挥步7师在美国全军大演习中的突出表现,被晋升为第3军军长,被誉为是美国陆军47名少将中最出色的一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史迪威负责从加州沿海到墨西哥边境整个西部防御司令部南部战区防务。以后,他又被选为美国在战争中第1个进攻战略的指挥官。
    从1942年1月14日至23日,马歇尔、史汀生、史迪威充分讨论了远东的形势和盟军的任务,马歇尔决定美国政府做出必要的外交安排后,从速派史迪威来华。1月19日,史汀生与宋子文会谈,要求委员长同意把部分中国军队,特别是即将入缅作战的军队交给任命的美国参谋长指挥。宋子文了解了被提名者的身份,调查了史迪威的经历,十分满意。他认为,挑选担任此项任务的人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人物。他把美方的意见电告蒋介石,蒋回电非常欢迎史迪威将军前来中国担任此职。
    史迪威作为蒋介石的参谋长的职责,中国方面的理解陈述为:为中国监督和控制所有美国防务援助事务,在最高统帅之下指挥所有在华美国部队和可能指定给他的中国部队,在任何中国举行的国际战争会议上代表美国,并担任最高统帅的参谋长,改善、维持、和控制中国境内的滇缅公路。在取得中方同意后,美军陆军部很快下达了史迪威来华任职命令。命令如下:(1)根据总统的指示,任命你为参谋团成员,委派你去参谋本部,所有部队归你指挥,并任命你为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参谋长,除了向最高司令报到外,你也被任命为在中国战区、缅甸和印度的美国陆军的指挥将官。(2)你立即在华盛顿集合你所选任的幕僚,并准备尽早与你的幕僚动身往中国重庆,将在给你的指示中列举你的职责。陆军部给史迪威的命令是:增加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进行战争,帮助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在动身前夕,史迪威要求马歇尔批准:(1)他的幕僚和可能给予他的部队定名为特种部队,因此可以有一个适合于大于军事代表团的组织名义。(2)在可以提供时,运送给他供30个师使用的装备。(3)应在美国部队和航空可以提供支持时获得他们的支持。(4)如仰光失守,供应品不应中断,应转移到印度的适当基地,最好是加尔各答。(5)派运输机加速运送供应品去中国。史迪威的长远目标在于加强中国军队的战斗效能。陆军部审查了史迪威的要求,同意持续运送供应品去仰光,派遣运输机、允许史迪威称其所部为美在华特种部队'注:宋平:《蒋介石生平》第420页。'。
    史迪威在给马歇尔的关于战略的备忘录中提出:西南太平洋是盟军处于守势的战区,为了把战争导向日本,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中国的“进攻力量”,同时至少投入一个美国军,但他的设想未能批准。在他赴陪都重庆前得到的最后指示中,他被任命为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参谋长,租借法案总监督,同盟国战争会议美国代表。他的职责、任务是维持滇缅公路,指挥可能归他节制的中国军队,帮助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率,增加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进行战争。史迪威把上述任务归类,发现有8个不问的头衔和职责。除此之外,为了应付仰光失陷后出现的不利局面,他还要开辟经喜马拉雅山南部到昆明的空中“驼峰”航线,用租借法案物资修建从阿萨姆的利多,经缅甸北部到中国龙陵与滇缅公路连结的利多公路。
    离美前,罗斯福总统接见史迪威,他要史迪威“告诉蒋介石,我们永远支持中国的事业,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中国收回它丧失的全部领土。”'注:同上,第420页。'
    史迪威从第3军的部分人员和曾在中国任职的美国官员中组成了35人的幕僚班子。2月13日,他们从迈阿密乘飞机离开美国,陆军部用船运送400多技术人员和教官到中国,帮助和训练中国军队使用美国装备和战术'注:《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第巴巴拉·W·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纽约1970版年第347,339页。页。'。3月4日,史迪威一行抵重庆。6日,蒋介石接见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史迪威,史向蒋汇报了奉命来华之经过,及其所负的责任,商谈了缅甸的军事形势。史还向蒋转述了罗斯福的口信和正在途中的援助物资。3月9日,蒋、史进行了深入的会谈。会谈中,蒋介石表示第二天就成立联合参谋部,并且要史迪威在缅甸担任指挥。蒋告诉史,已在缅甸的中国军队第5、6军只接受史的命令,这使史感到安心'注:39'。两天后,蒋又用书面形式告诉史迪威:我愿通知你,今早我已下令第5、6军置于你的挥之下,林蔚的司令部在腊戍,在后方你可以使用他的司令部。我已命令他给予你一切帮助,你可以用他的参谋人员,在后方他可担任你的参谋长。我已命令林(蔚)、杜(聿明)和甘(丽初)将军绝对服从你的命令'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4页。'。史迪威受命后,立即赴缅指挥第一次缅甸作战。
    史迪威作为蒋介石的参谋长,一开始就处于困难的地位。他被派往中国协助蒋介石执行盟国战区最高司令的职责,在这个职务上,他是助手,而这个司令官是战区的最高统帅。史迪威又是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是美国总统在重庆的军事代表,掌握着租借法案物资分配权,在中华民国与美国双方一致时,他可以执行他的任务,当双方不一致时,史迪威就不能确定是服从直接上司和盟国战区司令的指示,还是遵循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或联合参谋委员会的指示,因而陷入两难困境。正由于此,就为蒋史合作共事埋下了矛盾冲突的伏笔。
    三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演变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1941年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1939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6月4日,英法联军在敦克尔克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凭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以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在同年12月23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应早成立,以使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1942年2月,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3日12日,即仰光失守后第4天,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但因以后情况变化未成事实),指挥三个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1941月12月11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中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1943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一般都把前后两个阶段的入缅驻印的中国军队通称“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概况如下:
    第一阶段:1941年12月11日~1942年8月。
    作战地点,包括缅甸境内同古、叶达西、斯瓦、仁安羌、乔克巴当、棠吉、腊戍、曼德勒及中缅边境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职,继任罗卓英。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5军军长杜聿明(兼)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
    第96师师长余韶
    游击司令黄翔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分为两个方面)
    印度方面:1942年8月~1945年日本投降。
    作战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芒友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
    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后为孙立人)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后为唐守治)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后为李鸿)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李涛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1943年4月~1945年3月前后。
    作战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芒友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陈诚,继任卫立煌
    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6军军长黄杰
    第71军军长钟彬
    第5军第200师师长高吉人
    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第54军军长阙汉骞
    直属部队、第8军长何绍周
    第二章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第一次缅甸会战
    第二节中国远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