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2008 >

第170部分

大唐2008-第170部分

小说: 大唐200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当我看到阿雪的分裂体,这种叫法太古怪了,还是叫阿雪好了。
  当我看到阿雪双手环绕,转了几个圈后,一个太极图案就出现在她手里,那是用真气形成的图形,真气在她手中循环流动,生生不息,她竟然借助太极劲气能把真气进行体外循环,而且那真气还处在极度稳定的状态。
  以我不太深厚的武学经验也知道真气在身体内循环那是很容易做到的,武林中的二三流高手就行,而让真气外放,那就需要高手才能做到,而且很难控制外放的真气,要是达到对外放的真气控制自如的程度,那就需要宗师级的手段了。
  阴癸派的天魔功练到最高境界可以做到在空间内形成一个稳定的气场,慈航静斋的心剑也可以以剑驭气,石之轩的不死印能够由死到生循环不息……这些都是宗师级的人物才能达到的境界。
  她曾说自己达到三大宗师的境界,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最可怕的是她把手中的真气不断压缩,最终形成一个小球,朝着空地发射了出去……
  真气弹!
  这个就有有点恐怖了,这就是大隋朝的手榴弹啊!这种人谁敢说她是疯子,明明就是天才啊!把我糊弄阿雪的一套大学老师糊弄我的普通的太极拳生生的改造成了手榴弹,而且可以做到随心所欲,指哪打哪!
  我以后不会再怀疑武打电视剧里那些大侠们出掌就会爆炸的场面太过作假了,真实的情况就摆在我面前,武功导致爆炸那是有科学依据的,这和压缩空气导致爆炸的原理一样。
  还好经过试验,这种压缩型的真气弹很消耗真气,按照阿雪目前气血满格的状态可以发射二十颗左右,否则她就天下无敌了。
  美仙对这种武功很感兴趣,太极本就讲究圆转如意,暗合天地的至理,只要领略了这种要义,采用那种形式就没什么所谓了。当然美仙在知道这是我发明的一种武功后,用诧异的眼神看了我很久,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俺是个理论派,没有学武的天分。”我如是说道。
  ……
  经过兴奋过后,美仙说起了昨晚跟梢的情况,好消息是边不负在古庙中和向雨田的四个徒弟的混战时受伤严重,虽然最后逃了出来,不过最近也很难作恶了,闻采亭就是来帮他疗伤的,看起来他们的关系不浅。
  若是现在就去找边不负麻烦的话似乎有点趁人之危,当然我是不会在乎这些的,趁他病要他命这才是正理,不过阿雪却觉得应该找个实力相当的对手,这样才能达到练兵的效果,于是她准备去找闻采亭麻烦。
  我很怀念那个听话的阿雪。
  美仙在一旁并没有反对,由此可见圣门内部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内斗又是多么的频繁,或许就是这么残酷的环境才造就了一代代圣门中杰出的人才,我为小丝丝担心不已,一个纯洁可爱的小女孩就要落入到狼群中了。
  入夜时分,我们吃饱喝足,在美仙的带领下准备去找人麻烦。合肥城内多是窄窄长长的里弄,两旁密密麻麻排列着寻常人家的宅院,若非美仙记忆超群,在这种小弄堂内我是铁定迷路的。
  来到一处宅院外,我和美仙躲在后面,阿雪负责去挑衅,我们负责掩护她,顺便观察一下太极拳的实战效果,要是实战不利的话我们还可以进行救援行动。
  我们还没有动手,就听见里面传来打斗声,难道还有人比我们更积极?
  趁着月色我们趴到墙头上朝内看去,就看到两个人影正战在一处,一个道士和一个美女,那美女自然是闻采亭,那道士不认识,边不负和一个小道士在一边观战。
  “那道士功力精纯,已入化境,虽说在招式上略逊一筹,不过他修习的是正宗的道家功法,正是闻师叔的姹女大法的克星,这一仗闻师叔要输了。”看了一段时间之后,美仙分析道。
  “姹女大法?那不是一种双修功法么?”我打听道。
  “双修只是练功的一种途径,姹女大法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够惑人心智,和天魔音,天魔舞的效果一样,而且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姹女大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美仙介绍道,“你看闻师叔进退之间的那种风流韵致,还有她脸上散发的万种风情,若是旁边的那个小道士恐怕早就无心恋战了,这种把魅惑配合武功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是姹女大法大成的迹象。”
  “啊,那我怎么没感觉?”
  “因为她的功法并非对你而发,那个道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不查就有倾覆之险。还好那道士道心稳固,只要坚持下去自然是他赢了,这道士看来绝非无名之辈。”阿雪在一旁跃跃欲试的说道。
  ……
  第一百十三章 茅山的教宗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的、最正确的、最天才的是时间。
  ————————————别林斯基*********
  果然和她们预料的一样,没过多久闻采亭就有些手忙脚乱,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这个结果美仙虽然早已知道,不过还是有些气愤的模样,按照她的说法阴癸派内斗可以,可要是败在外人手里那丢的可就是阴癸派的面子。这是所有家长护短的普遍表现,我的孩子我自己可以随便打,可要是其他人动手的话那就是不给我面子。
  于是美仙愤而出手了。
  一根长鞭如灵蛇般出现在战斗中的两人之间,长鞭带着的气劲把两人隔开,一个黑衣蒙面的女子出现在院落内。没错,就是黑衣蒙面,我们今晚准备做得本就是偷袭,所以三个人都是这种打扮。
  看起来美仙的功力精纯了不少,比起和鲁妙子的那一战气势十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接过闻采亭,和道士战在一起。
  数十招过后,连我都看出不公平来,美仙手中长鞭招式精妙,她把刚刚领会的太极精要融入鞭法中,就在那画圈圈,把那道士阻在鞭影之外,那道士一身精纯的功法毫无施展的空间,只能在外围小心的躲避着。
  那道士双手虚晃一招,跳出圈外,做了一个稽首,口中高喝一声。
  “且慢!贫道有话要讲!”
  “老道士,你说吧,本姑娘听着呢!”美仙收了鞭身,站在那里不耐烦的说道,那模样十足的一个江湖女混混。
  “阁下鞭法精奇,贫道佩服。”道士再次稽首,“不过这样不分是非的贸然出手似乎有违江湖上的道义吧!”
  这时才看清这道士还真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当然由于有孙思邈这道士的先例,我对于这种道士普遍没有好感。在我的心目中这年头的道士和所谓的隐士差不多,都是沽名钓誉之徒,目的还是为了引起当权者的注意,进而取得进身之阶,道士当官是常理,魏征那家伙就是最好的明证。
  “哦,那你就来说说这是非吧!本姑娘给你主持公道!”美仙一点都不客气的说,旁边的闻采亭和边不负没有出声,含笑的看着美仙表演。
  “贫道王远知,出身茅山宗。”那道士报出名号。
  这一声不要紧,不仅场中阴癸派的三人震惊了,连我身边的阿雪也发出一声惊呼,看起来这老道士来头不小。
  “这道士什么来头?”我好奇的问道。
  “这几十年来最出风头的道家门派就是茅山宗和楼观道。”阿雪在我耳边解释道,“这个王远知师从陶弘景,继承其道法,为茅山宗最出色的人物,在世俗和朝堂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楼观道如今最有名的是三大宗师之一的宁道奇,他虽说叛出了楼观道,但这件事情谁知道不是一个阴谋呢?”
  面对这个博学的阿雪我有些怪异的感觉,她基本上是阿雪和师妃暄的结合体,在没有师妃暄的冷漠和虚伪的同时也没有了阿雪的娇痴和纯真,所谓有所得就有所失,我面前的这个人好像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血有肉,性格独立,感情丰富。
  “怎么了?”阿雪不解的问道。
  “没什么,脖子有点痒。”我不好意思的说,刚才阿雪为了压低声音,在我耳边喃喃私语。
  “没想到竟然是宗主大驾光临,真是失礼了。”美仙深施一礼。
  就是这一下立马让美仙摆脱那种不良女混混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知书达理,举止优雅的大家闺秀,这种变化不仅让我傻眼,对面那老道似乎也没反应过来,看起来阴癸派的教育很全面。
  “不知宗主不在山中清修,来此所为何事?”美仙关切的询问道。
  “哦,事情的起因这样的,贫道和小徒本欲前往扬州,谁知半路上偶遇这位江湖同道。”王远知看向旁边的闻采亭,“这位同道取了小徒的一样东西,那只是一本我茅山宗的道书而已,贫道料想这其中定是有什么误会,故此前来一晤,谁知竟一言不合打将起来,才惹来这段故事。”
  “哦,闻师叔,可有此事!”美仙淡淡的问道。
  “呵呵,这确实是个误会。”闻采亭娇笑道,“日间里看这位道兄紧紧护着胸前的包裹,我就开了一个玩笑,顺手借了过来,当时不知竟然是教宗之物,还请恕罪,这个自当原物归还。”
  “无妨,道书乃道家前辈的心血所著,乃茅山珍藏之物,丢之确实可惜。”王远知宽容道,“贫道在此谢过。”
  “不敢,还请教宗不计较刚刚小女子的鲁莽之罪。”闻采亭道歉道,“我这师弟在此养伤,我恐怕是有人上门寻仇,故此刚才没有问清事由就胡乱出手,冲撞了教宗。”
  “这也是关心同门所致,何罪之有!”王远知轻笑道,“既然误会已经解开,还请归还道书,贫道和小徒还要赶路。”
  “好吧!教宗稍等片刻!”
  闻采亭进屋取出一个包裹交予王远知,那道士打开包裹查看一番,满意的点点头,双方又客气一番,辞别而去。
  幽静的院落内,美仙沉思着,闻采亭和边不负站在两侧。
  “一个包裹竟然能让师叔动心,美仙真的很好奇啊!”美仙厉声说道,“竟然还牵扯到茅山宗,看师叔刚才的样子还真想把王远知留下么?”
  “仙儿莫要生气,刚才师叔不是不知道他是茅山宗的么?”闻采亭轻笑道,“若是小边不受伤,我还真想合力把他给拿下,杀了也就杀了,神不知鬼不觉。”
  “茅山宗我们不是惹不起,而是没有必要。”美仙严肃道,“此次静斋大举出动,所图非小,此刻正是我圣门最危急的时刻,若是被人知晓茅山宗的王远知死在我们阴癸派手里,到时候就会给他们一个正大光明理由来铲除我们,我们不怕,可没必要做这种牺牲。”
  “这些道理我们怎会不知,只是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边不负不顾闻采亭给他使眼色,一脸慵懒的说道,“仙儿,你猜猜看那包裹里到底是什么?”
  “是什么?”美仙好奇道。
  “道家奇书《长生诀》!”
  ……
  【注一】王远知(528~635)为隋唐著名道士。一作“远智”。字广德。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徙扬州(今江苏江宁南)。其祖景贤为梁江州刺史,父昙选为陈扬州刺史。
  少聪敏,博综群书。弱冠师事宗道先生臧矜。道书说他曾师事陶弘景,传其道法。南朝陈宣帝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
  隋开皇十二年(592),晋王杨广镇扬州,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召之,乃出山谷,旋复还归。大业七年(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