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指南录 >

第68部分

指南录-第68部分

小说: 指南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对索都这个杀人王置以最高敬意。

率兽食人,莫过于此。山路上,商旅已经断绝。给索都运粮的新附军每走一段距离,就不得不停下来,将身后越缀越多的野兽赶走。这些吃人肉吃顺了嘴的牲畜已经分不清楚死人和活人的区别,只要看见人走过,眼睛就会变得血红,流着长长的口水跟在身后。

无人区,并不意味着太平。

带队的新附军将领知道这个道理。

在群山背后,密林之间,躲藏着无数双仇恨的眼睛。如今,这些当地人已经不分旗号,也不是为了大宋,他们心中只记得一个“恨”字,家园被毁之恨。

所以,只要有人站出来,允诺带领大伙报仇,几天内,肯定能拉起上百号人马。

送给索都的军粮已经被劫了三次,这是第四次向上送。天再热,带队的新附军将领也不敢让队伍停下来休息。

一旦被山中的“土匪”知道粮队经过的消息,肯定会蜂拥而来,多少士兵护卫都未必管用。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抢了朝廷的粮,顶多被抓住处死。不抢粮食,就要饿死。一样的死,倒不如提起刀来痛快些。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况且群盗背后,还有两支正规军队伍在支持。

杜浒和方胜,他们一个以水为界,一个以山为家,见到北元旗号,绝不留情。索都在潮、漳一带征剿了一个多月,非但没把“匪患”剿灭,反而让二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如今,大一点的江面,已经没有元军肯靠近,高一点的山梁,小股元军见到了,也向躲瘟疫般,远远地绕过去,生怕上面藏有埋伏。

“哎,尽人力,听天命吧!大不了,把粮草一丢,我也去当土匪!”新附军千夫长王文杰沮丧地想。前方的战局越打越乱,索都还在漳州一带剿匪,刘深一直没能越过九龙江,反而在许夫人的接连反击下,吃了好几次大亏。元军身后的广南,又被大宋偷偷摸摸地攻下了。眼见着,大宋军马在张世杰的调动下四处收复失地,天知道后面的情况会怎么样。

江山属于大元,属于大宋,不需要平头奴子关心。乱世之中,活命才是第一要务。

“砰!”前面发出一声巨响,轻烟顺着树梢窜上了半空。

几支羽箭树林后射出来,将前面开路的新附军射翻。半面旌旗高举出林,葬兮兮的旗面上,绣着一个斗大的“破虏”二字。

“是破虏军!”几个押粮的士兵同时尖叫起来。伴着他们慌乱的呼喝声,林间射出的羽箭更密集,喊杀声此起彼伏。

“砰、砰!”巨大的爆炸声接二连三,浓烟与烈火卷过,将士兵们熏得乌眉皂眼,狼狈奔逃。

“将军,……”几个百夫长回头看向王文杰,用目光向他咨询如何应对。

“怎么办,跑呗!”王文杰当机立断,一带战马头,转身向来路冲去。千余新附军见状,跟在他身后撒开双腿,转眼就没了踪影。

树林后,闪出了几千号拿着菜刀、木棒和锄头的畬人。唯一一个披着盔甲的人走在最前方,翻翻粮车,一脚踢在运粮的民壮的屁股上。

“起来,不要装死,把粮草给我推到山寨里去!”生硬的官话,听着阴阳怪气,配上那身古怪的装束,更令人感到恐惧。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老实巴交地民夫们趴在地上哭喊。不是破虏军,是打着破虏军旗号的野人,真的帮他们推了粮食进山,事后少不得被杀人灭口。

“喊什么,长没长卵蛋!”穿着盔甲的将领皱皱眉头,尽量摆出一幅威风凛凛的样子。“你家大爷文天祥大都督帐下,破虏军左路大元帅,开国大将军黄华,不杀无辜。帮我把粮草推上山去,少不得你的赏钱!”

真的?民壮不敢相信地抬起头,上下打量着附近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老人、儿童、女人,各个年龄应有尽有。做战胜利的兴奋挂在脸上,却难以掩饰他们脸上因长期饥饿而产生的菜色。

几百个民壮陆续爬起来,在工头的带领下,走入了云雾笼罩的深山。得到了粮草补给的假破虏军,兴奋地边走边唱。

听到山歌声,落荒而逃的新附军将士停住了脚步。

“奶奶的,上当了!”千夫长王文杰拍拍脑袋,大骂道。刚才林中一味的射箭,根本没有士兵冲上来。并且,大伙听到了传说中震天雷的巨响,也没见到有人被炸死。

千余新附军面面相觑。听说破虏军打了胜仗后会唱歌,却没人听说过他们唱畬家的山调。刚才躲在林间的……。士兵们想想那无力的羽箭,和并不整齐的呐喊,渐渐明白过味儿来。

“将军,索命无常杜二爷在水上,不上山啊!”一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百夫长,大着胆子问。

“什么将军,回去后,大伙脑袋都得搬家!将军小兵,尸体在野狗嘴里,一个鸟味道!”王文杰恨恨地骂着,脑子飞快地盘算如果渡过眼前的难关。

千把号士兵全部傻了眼,刚才光顾逃命,忘记临阵溃逃,要被处斩的军规。即使招讨使傅金和饶了大伙的命,少不得还要向前方送粮,再走一次九死一生的路。

这次遇到的是冒牌破虏军,下次却未必有如此好运气。

“头,您说,咱们怎么办捏?”有机灵的护卫看出了王文杰的心思,试探着问。

“奶奶的,反正,回去也是个死。咱们这伙人不回去,招讨使还会以为大伙战死了,家眷还能得点抚恤!”王文杰拔出刀来,瞪着牛眼睛左右逡巡。看谁敢在这个时候捋他的虎须。

“将军,您说怎么办吧,大伙听着呢!”几个百夫长向后退了几步,颤抖着声音答道。

“怎么办,先跟我去,把粮食能抢多少,就抢多少回来。然后,咱们也拉竿子,上山去!”王文杰横下心来,大声地喊。

“造反?”有人迷惑地问。(文*冇*人-冇…书-屋-W-R-S-H-U)

那是抄家灭族的勾当,从小,他们就被教育不能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什么叫造反,咱们现在上山,是造大宋的反,还是大元的反。咱们,咱们这是,这是,……”

王文杰这是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合适词汇来。到底这个鬼蜮一般的地方应该算哪个王朝,他不知道,也说不清楚。

“结寨自保,以待盛世!”一个读过书的百夫长低声建议。

“对,结寨自保!给我杀,抢回粮食来,咱们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王文杰大声喊道,手中钢刀一挥,指向了刚才粮草遇劫的方向。千余新附军在他的带领下,风一样冲了回去。一会儿功夫,密林中就响起了喊杀声。

祥兴元年秋末,无数类似的故事在潮、漳一带上演。时局一下子变得不可收拾。补给接济不上的元军,军纪越来越差,屠杀和抢掠,已经成了他们为了维持军需必须要做的事。

而屠杀激起的反抗,也越来越剧烈。蒙元屠杀过的村寨,只要有人活下来,就会拿起武器,躲在密林深处,随时对落单的北元士兵,发起致命一击。

反抗者的事迹,和北元屠城的恶行,被一些有心人,以报纸、评话、诗词和民谣的方式,迅速传向各地。

原来,他们和我们从来不是一国。

原来,禽兽亦非不可战胜。

人们议论着,星星点点的反抗之火,在赣州、广南、荆湖,甚至元军征服已久的山东诸路慢慢燃起,慢慢扩大。

羊皮地图,在火苗中慢慢缩卷。

第六十一章 迷局(一下)

隐藏在各地的破虏军斥候,将谍报陆续送回福州。

大都督府的地图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旗子。元军,宋军,宋军,元军,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三不管的匪患成灾地带,失去了家园的百姓们聚啸山林,各自打出不同的旗号。而混乱不堪的时局又让他们很快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起义初始时刻的质朴后的乡民们,在一些居心叵测的读书人推动下,迅速追逐起了称王称霸的梦想。二三百人自封将军,上千人则开国称王者比比皆是。而这些王侯、将军们的属下,在手无寸铁百姓面前,比蒙古人还凶恶。遇到元军,表现比大宋厢军还软弱。

形势越来越复杂,混乱的局势,带来的新的战机,而危机往往与战机靠得最近。

目光紧盯在地图上,文天祥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在他身后,邹洬、陈龙复、刘子俊、曾寰等人,面色和文天祥一样凝重。

让他们担忧的不是眼前混乱如麻的战事,而是如何面对朝廷的钦差。自从空坑兵败后,破虏军中大部分将士对朝廷已经绝望,无论孤军奋战,在百丈岭练兵打游击也好,还是死守邵武,与鞑子决战也罢,都没指望过能从朝廷得到什么实际帮助。

文丞相当年是因为在朝廷中,处处受人排挤,不得以才请旨去南剑州开府的。并且朝廷一直把文家军当作一件拖延敌军行动的牺牲品来用。这一点大伙很清楚,也很少人稀罕再受朝廷的重视。

但是,不稀罕朝廷的重视,并不等于不忠于朝廷。上千年的教化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根,其中差别,只是根扎的深与浅。

张世杰攻下广南后,一向被视作外围的破虏军在朝廷眼中突然变得重要起来。半个月之内,行朝的钦差冒着被蒲家水师截获的风险,已经乘船来了三批。一批比一批职位高,给军中将领开出的官帽子,也越来越大。

朝廷取了广州,喘息稍定后,立刻会前来拖破虏军的后腿。这是文天祥预料之中的事情。只是他没想到,朝廷消化破虏军的动作如此迫不及待,如此明目张胆。

新皇帝即位,对大伙各有升赏。在文天祥大宋右丞相之外刚加了信国公的爵,对于他的得力助手邹洬,则由兵部侍郎,一步升到了枢密院副使。在明知道破虏军为文天祥一身创建的情况下,将大都督府的政务和军务强行分开。政务,归丞相,军务,归枢密院副使。(宋制,丞相不兼任枢密副使,从而达到文武分权)。

此外,圣旨中,还破格提拔军中诸将,在封了一堆职位重叠的安抚使,制置使,嘉奖破虏军功绩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要破虏军提供一百门传说中的火炮和一千把破虏弓,由海路运往崖山,交给凌震部扼守崖门。

经营福建北三州小半年时间,破虏军已经非昔日那般困扃模样,朝廷不发拨兵马,不授物资,只一味地授予虚衔,这些作为,大伙还可以理解和忍受。毕竟行朝刚刚登陆,让皇帝和朝臣和士卒们挤帐篷睡,不成体统。

可明知道破虏军在强敌环伺之下,还强行伸手讨要武器,就有些逼迫太急了。

福建本来就不是容易落脚的地方,破虏军北有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的近二十万新附军,西有达春的蒙古劲卒,西南的刘深和索都日日迫近,东南的泉州蒲家也在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不思如何与破虏军联手,打破北元围困,将福建和广南连成一片。反而算计着破虏军那点家底,如此小气之事,也只有朝廷那些无聊大臣们能做得出来。

一百门炮,搜遍破虏军,也拿凑不齐这个数。一千把钢弩,那是两个营的装备。如今破虏军很多标的弓箭营还拿着简陋的竹板弓,挤一千把破虏弓给行朝,即使文天祥等人答应,低级将士们也不会答应。

议事厅内的空气压抑得能用火折子点燃。如何行军打仗,大伙都愿意出谋划策,如何应对朝廷举措,没人能说出一个妥善办法。

文丞相鼓励大伙言无不尽,不会因言而加罪与人。但眼下大宋半边残局刚刚有些起色,如果因破虏军的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