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376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376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风波未平、外蒙还在交涉、列强未承认我民国,财政也是紧张,诸事加在一起,我看还需要一位善于外交之人方可接过这‘内阁总理’的担子,依我看不如就推选‘陆子欣’吧!”

    陆徵祥最近虽说跟袁世凯走近,但是才学跟能力都是上佳,而且也是个有作为之辈。唐绍仪心中的第一人选自然是孙中山跟宋教仁,只是这两人都是同盟会巨头,而袁世凯对同盟会的敌意举国皆知,他也只能选择陆徵祥来代替自己继续执掌内阁,这样自己心中才能放心离开!

    袁世凯本就有意要推陆徵祥上位,自然心中大喜。不过还是跟他客套了一番,‘见’他主意已定不好‘相劝’之后,方才叹息作罢。

    唐绍仪跟他聊了一阵,很快便要起身离开了。他站起身来,恭敬的向袁世凯行了一礼,袁世凯本还有些笑容的脸上顿时明白了一些什么,在他身子将走出屋子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少川,你我认识了这么多年,这里到底是你的家,在外面受了委屈就回来吧,莫要跟那些党人混得太近,不好!”

    唐绍仪的身子一顿,旋即大步离开了!

    7月12日,入藏平乱军北路攻破坎囊宗(今那曲),占领了这座土蕃历代王朝主要的军事粮草和马匹供应基地,兵锋直指萨拉!两日后,南路军因沿途僧兵挡路形成受到耽搁许久才攻陷江达宗,距离拉萨也不过仅有不足半月的行程了!

    7月12日,内阁总理唐绍仪向参议院正式递交辞呈,以能力不足致国体不兴、国势遭辱为借口宣布辞去内阁总理之职,并推荐外交部长陆征祥为新任临时内阁总理(唐绍仪也是临时,正式需要等到正式国会召开之后)。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从南至北皆是挽留之声。然而参议院却在第二日便批准了他的辞呈,当天下午大总统袁世凯任陆征祥为内阁总理!

    同盟会还没真正认识到,袁世凯把持权力早已堵塞了通往责任内阁制的大门,而只是从内阁的组织形式,探寻唐内阁倒台的原因。同盟会本部致上海机关部电中,即把袁世凯剥夺副署权和熊希龄的“独断专行”、混合内阁不能保持阁议一致的“弊端”,不加区分地相提并论,最后归结为:“此次内阁,本非政党,政见既不同,猜疑嫌忌,难以和衷共济”,遂使责任内阁“徒托空言”。7月13日,张耀曾、李肇甫、熊成章、刘彦等四人代表同盟会见袁世凯,更明确说:“唐内阁成立以来,一切政务不能着着进行,实因党派混杂,意见不一之故。盖非纯粹政党内阁,当然有此弊病。”因此,“此后欲图政治之进行,非采完全政党内阁不可”。即使抨击袁世凯最猛烈的戴季陶,也认为“唐内阁之倒,则倒于党见混同;假使唐内阁而纯为同盟会之内阁,则必不能有今日之怪剧”,并提出“欲救中国危亡,定政府之内讧,以唯一之政策收健全之效果者,舍完全之政党内阁而外无他策”。为此,7月14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全体职员会,正式议决“绝对主张政党内阁”,同时作出同盟会员不得自由加入“混合内阁”等规定。

    就在举国都在为失去了一位有能力的内阁总理而恍惚的时候,北京袁世凯在失去了唐绍仪的掣肘之后开始全力清除同盟会在北方的影响力!

    王芝祥任直隶都督,原是唐绍仪南下组阁时与同盟会达成的协议,并得到了袁世凯的同意。当时,顺直谘议局也发电要求以王芝祥督直,反对袁世凯任命张锡銮。但袁的许诺,如前所述,不过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骗取同盟会放弃陆军总长一职,而由其亲信段祺瑞充任。因为李汉的蝴蝶影响,袁世凯的损失要比历史上多得多,于是在5月王芝祥到京之后,袁世凯因为唐绍仪的反对,加上不愿意在当时跟同盟会彻底闹僵了,而让其他人得了好处,于是明面上委任他为直隶都督,暗地里却下令王占元等几部驻扎直隶的将领不要与之配合,同时大肆收买王芝祥的直隶军政府麾下官员。

    随着几个月的恢复,又搬到了已经开始跟他不是一心的唐绍仪之后。14日,唐绍仪离职的第二日,袁世凯便示意下面有所动作。于是当天晚上,冯国璋、王占元等十余人联名上书袁世凯,声称直隶各路军队对都督王芝祥督直以来的无所作为十分不满,并表示治理位置十分特殊非有“声威兼著,在直隶有年,感情甚孚,及军界素所仰望者,难资镇慑”。

    第二天,袁世凯便以军队反对为借口,改委王芝祥为南方军队宣慰使,协助黄兴遣散南方军队。并针对直隶各团体纷纷通电拥护王芝祥,令内阁致电署理都督张锡銮,不准各界“随意迎拒”。

    上海、南京、广州、南昌等南方各城市一片谴责声,更有人将唐绍仪辞职跟这件事情联系到一起,于是在报纸上公开揭露袁世凯摧毁内阁,欲实行“拿破仑之目的”。

    王芝祥改委事件发生之前的‘唐绍仪辞职事件’便已经让同盟会籍出身的内阁成员感觉到不满而打算辞职了。

    7月18日,同盟会总部再次召开会议,强调“此次既系超然内阁,凡本会会员皆不得自由加入,务使本会主张先后一致”。同盟会这一行动,打乱了袁世凯企图利用同盟会为他继续装点门面的如意算盘。因此,当蔡元培、宋教仁、王宠惠、王正廷等同盟会阁员,遵照党议到总统府向袁提出辞职时,他并没有立即同意,甚至说“我代表四万万人民留君”。蔡等当然坚辞,蔡并针锋相对回答说:“元培亦对于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7月19日,他们又联名致函陆,声明从即日起概不到院,从19日起概不到部办事。袁无奈,只好批准蔡等四人辞职,但仍继续物色同盟会员入阁。

    袁世凯认为孙毓筠、胡瑛、沈秉堃三人有同盟会籍,打算拉他们分别担任教育、农林和工商总长。同盟会听说后极为愤慨。宋教仁发表谈话说:“袁世凯此举,系一种*政策。”同盟会本部一面派魏宸组劝袁打消此念,一面于7月20日召开会议,作出孙、胡、沈三人不得参加内阁的决定。然而,袁世凯除将胡瑛换成王人文外,仍执意拉孙毓筠、沈秉堃入阁,而且不出袁所料,还得到了共和党的支持。该党表示“以大总统信任之人组织内阁,各党不必干涉”。为保证参议院顺利通过袁世凯所信任的人选,共和党还极力拉拢统一共和党,许诺将支持位置该党的参议员为国务员。在共和党的引诱下,统一共和党为使殷汝骊、谷钟秀、吴景濂等人进入内阁,遂与共和党采取了完全一致的态度。这样就给同盟会限制袁世凯的正义斗争蒙上了一层党争的色彩。

    7月21日,袁世凯派陆到参议院要求通过所拟阁员补充人选。他们是财政周自齐,交通胡惟德,司法章宗祥,农林王人文,工商沈秉堃,教育孙毓筠。同盟会本来不同意混合内阁,自然反对。统一共和党原抱入阁希望,现竟无一人,自知受了共和党愚弄,同样愤愤不平。而共和党部分议员也认为陆演说“言词猥琐”,不配做总理。于是,陆演说后,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当即于*前“先提出不信任总理问题”。袁世凯闻讯,急忙致函参议院,提议暂缓*。次日,参议院讨论*与否,同盟会、统一共和党以袁函非正式咨文,不予承认,坚持*。结果,袁所提六阁员,一律被否决,并演成全国性的政治风潮。

    在陆征祥组阁风潮中,同盟会抵制陆征祥的超然总理混合内阁,袁世凯指使军警威胁临时参议院,于7月24日强行通过第二次阁员人选,同盟会抵制混合内阁的行动受挫。对于袁世凯北洋集团破坏民主政治的行径,南京军界主要将领在第一军军长柏文蔚主导下,以王芝祥领衔,联名致电袁世凯提出严正抗议。同盟会领导人为了民国政局的稳定,尽量保持克制,没有发出多少声音。

    反倒是袁世凯一直担心的川鄂最近一直十分安静,甚至袁世凯吩咐收买的同盟会成员以同盟会分部的名义往武昌探他口风的时候,李汉只是推辞之说,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7月26日晚,李汉亲自致电北京,言到感谢大总统的信任,任命其为西南经略使,同时外交部在同英国人交涉的过程中为他在*的军事行动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言下之意是以大总统马首是瞻。

    他的表忠心倒是令被一群同盟会的成员折腾的手忙脚乱的袁世凯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心中依旧十分忌惮他这位地方大员,但是至少暂时的精力大多数都转往了再北方驱逐同盟会影响力的行动之中,而他需要对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河南了!

 第384章 四点要求

    第384章四点要求

    七月浩浩荡荡的内阁之争吸引了举国太多关注的眼神,以至于除了川鄂两个正处于军管之中的省份,国内的注意力都被北京中央的混乱所吸引。再不就是宋教仁声势不菲的毁党造党,一样吸引了举国不少的报纸跟势力的关注,以至于*战事,都在某些势力的特别关注之下一下子似乎便从百姓的世界中消失了一样!

    李汉虽然还想挥舞这杆大旗赚点名声,但是也懂得建好就收的道理,英国人他暂时得罪不起。不过这种因为国内政局的混乱带来的短暂安宁并没有持续多少天,入藏军队的快速推进,仅两个月便将*作乱的数十势力打得溃不成军的情况,引起了英国驻华使团跟印度总督以及*亲英分子的极度恐慌。

    距离七月结束还有两天入藏军队北路军于林周宗遭遇数千叛军顽强阻击数日之后攻陷林周宗,于此同时拉萨另一门户达孜宗也被攻陷,两路入藏军队合围拉萨已经近在眼前。这种情况下驻华英使团自然受到了国内跟印度那边很大的压力,八月初,朱尔典在召集英公使馆诸位在华外交官商谈了许久之后终于拿定了主意,一份对华最后通牒就要送到袁世凯的手上了!

    八月二日晚,袁世凯正在处理前一段时间因内阁混乱而积压的公务,突然侍卫进来报告:“报告总统,英国驻京公使朱尔典先生求见。”

    “嗯?这个时候来见我?”袁世凯有些疑惑,不过毕竟是老朋友来了,不好怠慢,因此吩咐道:“不要让公使先生等太久了,去吩咐下面准备些特级红茶,我这就过去!”

    “是!”

    合上文书,袁世凯趁着整理衣服的这段时间思考了一阵,实在是想不到老朋友这个时候过来到底为了什么。难道是英国国内批准了大借款了?

    这个想法只在脑袋之中冒了个头就被他晃出去了!不可能!

    袁世凯跟洋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了,洋人什么性子他比谁都清楚,典型的无利不起早,并且还要力争将利益最大化!大借款被批准是早晚的事情,但是英国*借大借款扩张其在长江流域跟*的利益,*希望借贷款强迫中央承认其在东北的特权,德国妄图借贷款扩张其在山东的权力并且想在长江流域有所作为,而沙俄则希望威逼中央承认外蒙的独立跟其在满蒙的特殊权益,美国佬也不是个好东西,他们提出的利益均沾、门户开放,妄图得到其他列强相同特权的同时,还想把国内市场完全变成美国制造的天下。想到这里袁世凯不禁呸了一声,洋人每一个好东西。

    那么,剩下来的英国只有可能为*的事情而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