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742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742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才跑去传令的军官很快回来了,拿着一张请求拨发物资的单子。

    “四十箱,他要这么多!”瓦伊卢上校只看了一眼就瞪大了眼睛,“混蛋,告诉他最多十箱,我们不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来,来了多少人,我们的援军什么时候到,我们要坚持到什么时候!这些我们都不知道,物资要节省着使用!”

    “可是”

    “告诉他,这是军令!”

    “是,上校!”

    见手下离开了,瓦伊卢呸了一声,又是一个斯拉夫人。明明军衔比自己低了两级,却整天一副傲慢的模样。这纳伦是伊万波维奇少校驻守地,自己明明半个月前被派往这里驻守时,便下令他建设阵地,结果他却连一半的工程都没完成。否则,怎么可能这么轻松的,给中国人黑夜中一通炮击,就把最重要的两座门户高低给拿下来了。

    他的驻守地虽然在埃尔金,但纳伦这边发现了中国人的军队,也只能从埃尔金抽调了两个团来加强纳伦的防御。偏偏这个该死的斯拉夫人,还傲慢的以为自己要夺他的权力一般。现在弄得他待在纳伦也不舒服,偏偏担心战局又不敢离开。

    “希望中国人不要这块就发动进攻!”

    在小镇上只带了一小会,他便披着军大衣往外面的阵地巡视过去。

    安杰森?瓦伊卢上校的祈望注定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就在他往小镇外巡视阵地的时候,二十里外的95师,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

    此时95师被选拔出来的步兵团一千九百多名战士已经整理好了装备,轰隆隆的声音就一直没停过的战车旅也是一样。就连炮兵们都在高地上借助地势架好了火炮,只可惜因为距离纳伦防线较远。国防军这边除了十余门射程较远的重炮外,其余火炮都打不到地方。

    时间过了一点钟,总攻的时间到了,李宗仁指挥着战车旅在一个步兵团的护卫下,向着俄国阵地冲去。后方,黄念也在看着时间,计算着命令炮兵向俄军阵地上倾泻炮火。

    “轰隆隆”炮弹出膛了,恶狠狠地朝着对面的俄军阵地砸去。俄军很明显的慌乱了一阵,不过顶过了两轮炮击之后,大家又都把跳到嗓子眼的心儿给按了回去。

    因为俄国人发现,这国防军的炮火并不密集,甚至还不如他们的炮火强度了。一轮炮击只有那么十余枚炮弹在俄军阵地上跟附近爆炸,这还有什么好怕的。

    炮声一响起来时,纳伦镇附近阵地上的俄军将领便慌了神,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这个中的三昧,笑了起来。

    伊万波维奇少校笑道:“看来昨天晚上我们重创了中国人,昨天战报上不是说中国人至少有百余门火炮吗,你们现在听听,这炮声,说多了也就一个炮营的规模!”

    一个参谋看了一阵,脸色渐渐地变了,当下报告:“少校……这炮声似乎是从117高地那边打过来的吧!”

    这参谋对炮兵倒是有些了解,这炮弹爆炸威力显示是大口径火炮装备的炮弹。从划空降落角度上来看,也不是五六千米内的样子,反倒像是从更远的高地那里打过来的。

    “什么!”

    伊万波维奇怒吼一声,提着望远镜看了一阵,结果什么也没看到。刚要开口责问他,突然间一个身上流着血的士兵在两人的搀扶下往他们这边走来。

    “少……少校,不好啦,敌……敌人进攻我们了。”

    “这些该死的中国人!”伊万波维奇怒吼一声,“命令,全体进入阵地。艾力达上尉,由你去跟瓦伊卢上校提一批物资来,无论是步枪子弹、机枪子弹还是炸药手榴弹我们都要,快!”

    “是!”一个军官匆匆忙忙地敬礼后,飞快去寻找瓦伊卢上校了。

    因为射程不够,所以除了控制的两处高地架起了重炮居高临下的轰击外,黄念还下令步兵护送炮营往前线推进,架设炮兵阵地。

    炮弹的轰击越发猛烈,国防军的步兵冲锋集团也做好了准备,在战车的带领下,朝着对方的阵地冲击。俄军已经从最初的慌乱中回过神来了,一门门火炮也纷纷怒吼起来,不算的校正炮击角度,边搜索国防军的炮兵阵地,便怒吼着将一枚枚的炮弹发射出去。

    同时,但战壕里的步枪、机枪也开始怒吼了起来。

    战车压着地上的一层薄薄积雪跟凝结的薄冰,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只不过这些轻微的响声在一辆辆战车的轰鸣发动机声跟怒吼的炮声、机枪声中,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唐努乌梁海是一块土壤肥沃的土地,它的三面分别被萨彦岭跟唐努乌拉山所包围,内里却是平坦的盆地,还是比较适合战车作战的地方。

    战车陆军部跟总参就挑选了很多地方,本来最佳的交战地点是尼塞河流域,那里地势最平坦,不过因为俄军死守尼塞河流域,国防军只能退而求次的,选择从东南地区攻入唐努乌梁海。

    一方面特斯河区域已经避开了唐努乌拉山,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偶尔一些崎岖,对于履带战车的影响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中国的蝴蝶效应,原本历史上今年才将定型的战车,早在三年前便已经出现了。作为最早装备战车的国家,中国或许在工业上较之德国差距很大,不过依旧发展的比英法等国要快。现在欧洲战场上英国人发明的战车时速才刚刚超过10公里,中国这边经过了几年的改良之后,所使用的战车公路最大时速都能接近20公里改进型,就算是越野,也有超过1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区区二十多里路,战车基本上能跟步兵们保持均速,没有出现欧洲战场上,英国步兵等战车的奇景。

    很快逼近了俄国阵地只有不足六七里,坐在战车内驾驶着一辆辆钢铁怪兽发动冲锋的战士们一发接着一发将37mm口径的弹药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上,受限于工业总体实力的不足,尽管欧洲战场上,德国已经开始试验将60mm口径的火炮架设在战车上当移动炮台使用,中国这边已经只能使用37mm的火炮。不过也对此做了一番优化,射速比初版的战车要高出了四成。

    新定型的两款改进版战车军方名分别为民国三年改(z…14)、民国四年改(z…15),又因为都是在成都拖拉机厂完成的设计跟改进,又被称之为成都造轻型机枪战车跟成都造中型火炮战车。两个战车旅的士兵们很明显对那些设计师们的起名不太感冒,私下里给两种战车分别起了个外号‘豺狼’跟‘虎王’。

    见手下离开了,瓦伊卢呸了一声,又是一个斯拉夫人。明明军衔比自己低了两级,却整天一副傲慢的模样。这纳伦是伊万波维奇少校驻守地,自己明明半个月前被派往这里驻守时,便下令他建设阵地,结果他却连一半的工程都没完成。否则,怎么可能这么轻松的,给中国人黑夜中一通炮击,就把最重要的两座门户高低给拿下来了。

    他的驻守地虽然在埃尔金,但纳伦这边发现了中国人的军队,也只能从埃尔金抽调了两个团来加强纳伦的防御。偏偏这个该死的斯拉夫人,还傲慢的以为自己要夺他的权力一般。现在弄得他待在纳伦也不舒服,偏偏担心战局又不敢离开。

    “希望中国人不要这块就发动进攻!”

    在小镇上只带了一小会,他便披着军大衣往外面的阵地巡视过去。

    安杰森?瓦伊卢上校的祈望注定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就在他往小镇外巡视阵地的时候,二十里外的95师,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

    此时95师被选拔出来的步兵团一千九百多名战士已经整理好了装备,轰隆隆的声音就一直没停过的战车旅也是一样。就连炮兵们都在高地上借助地势架好了火炮,只可惜因为距离纳伦防线较远。国防军这边除了十余门射程较远的重炮外,其余火炮都打不到地方。

    时间过了一点钟,总攻的时间到了,李宗仁指挥着战车旅在一个步兵团的护卫下,向着俄国阵地冲去。后方,黄念也在看着时间,计算着命令炮兵向俄军阵地上倾泻炮火。

    “轰隆隆”炮弹出膛了,恶狠狠地朝着对面的俄军阵地砸去。俄军很明显的慌乱了一阵,不过顶过了两轮炮击之后,大家又都把跳到嗓子眼的心儿给按了回去。

    因为俄国人发现,这国防军的炮火并不密集,甚至还不如他们的炮火强度了。一轮炮击只有那么十余枚炮弹在俄军阵地上跟附近爆炸,这还有什么好怕的。

    炮声一响起来时,纳伦镇附近阵地上的俄军将领便慌了神,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这个中的三昧,笑了起来。

    伊万波维奇少校笑道:“看来昨天晚上我们重创了中国人,昨天战报上不是说中国人至少有百余门火炮吗,你们现在听听,这炮声,说多了也就一个炮营的规模!”

    一个参谋看了一阵,脸色渐渐地变了,当下报告:“少校……这炮声似乎是从117高地那边打过来的吧!”

    这参谋对炮兵倒是有些了解,这炮弹爆炸威力显示是大口径火炮装备的炮弹。从划空降落角度上来看,也不是五六千米内的样子,反倒像是从更远的高地那里打过来的。

    “什么!”

    伊万波维奇怒吼一声,提着望远镜看了一阵,结果什么也没看到。刚要开口责问他,突然间一个身上流着血的士兵在两人的搀扶下往他们这边走来。

    “少……少校,不好啦,敌……敌人进攻我们了。”

    “这些该死的中国人!”伊万波维奇怒吼一声,“命令,全体进入阵地。艾力达上尉,由你去跟瓦伊卢上校提一批物资来,无论是步枪子弹、机枪子弹还是炸药手榴弹我们都要,快!”

    “是!”一个军官匆匆忙忙地敬礼后,飞快去寻找瓦伊卢上校了。

    因为射程不够,所以除了控制的两处高地架起了重炮居高临下的轰击外,黄念还下令步兵护送炮营往前线推进,架设炮兵阵地。

    炮弹的轰击越发猛烈,国防军的步兵冲锋集团也做好了准备,在战车的带领下,朝着对方的阵地冲击。俄军已经从最初的慌乱中回过神来了,一门门火炮也纷纷怒吼起来,不算的校正炮击角度,边搜索国防军的炮兵阵地,便怒吼着将一枚枚的炮弹发射出去。

    同时,但战壕里的步枪、机枪也开始怒吼了起来。

    战车压着地上的一层薄薄积雪跟凝结的薄冰,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只不过这些轻微的响声在一辆辆战车的轰鸣发动机声跟怒吼的炮声、机枪声中,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唐努乌梁海是一块土壤肥沃的土地,它的三面分别被萨彦岭跟唐努乌拉山所包围,内里却是平坦的盆地,还是比较适合战车作战的地方。

    战车陆军部跟总参就挑选了很多地方,本来最佳的交战地点是尼塞河流域,那里地势最平坦,不过因为俄军死守尼塞河流域,国防军只能退而求次的,选择从东南地区攻入唐努乌梁海。

    一方面特斯河区域已经避开了唐努乌拉山,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偶尔一些崎岖,对于履带战车的影响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中国的蝴蝶效应,原本历史上今年才将定型的战车,早在三年前便已经出现了。作为最早装备战车的国家,中国或许在工业上较之德国差距很大,不过依旧发展的比英法等国要快。现在欧洲战场上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