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当保镖 [校对版] >

第104部分

回到三国当保镖 [校对版]-第104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当保镖 [校对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郭嘉而言,虽然是为人放荡不羁,平素行事也是别树一帜,但是讲到了谋略上,他却是容不得半分的差错,不过他倒也不是固执己见,对于自己的意见,如果能够有人给出一个能够说服他的合理的论断,能够让他心服口服了,他也不会死要面子活受罪、蛮不讲理;但若是不能,那么他便能够通过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讲到你从怀疑到不信,从不信再到相信,从相信再到义无反顾的支持。

而此时,在军营之中,却是有两个声音争吵最为激烈,其一便是郭嘉,其二,却是荀氏家族的荀攸。

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在“历史”上便是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的谋士,荀彧荀文若的侄子,被称为曹操的“谋主”;官至尚书令,正始五年(244)被追谥为敬侯。

汉末魏晋时期,整个魏晋时期,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颍阴(今河南许昌)荀氏。

东汉时期的荀淑(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他的8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诜、荀爽、荀肃、荀旉,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6子荀爽最为知名,才气也最高,最后更是官至三公之一的司空。

荀淑的孙子荀彧、荀谌、荀衍、荀悦,从曾孙荀攸等人,都是汉魏之际的风云人物和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

在三国时代,作为曹操阵营里重要的支持力量,荀氏家族提供了最出色的谋臣资源,其中荀彧、荀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荀攸更是曹操的首席军师,其人行事稳妥、颇通谋略,对于曹操的大业帮助极大。

此时的荀攸,虽已年过二十,但还未正式致仕,曹操能够请的他来,却还是依靠了荀彧的面子,毕竟一直以来荀攸都还是呆在颍川之地,若不然也是在附近游学,和常在洛阳的曹操确实没有太大的交际。

而对于郭嘉,曹操也是随着相处越发惊异,曹操当然认识郭嘉,之前便知道在凌巴的“狼牙军”军中有这么一个军师,而且也听说了凌巴对其颇为倚重的事情,原本倒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如果真是那么重要,他怎么会舍得放出来?可是慢慢的他相信了,这郭嘉可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主儿,更何况这次也算是难得凌巴替他争取到的机会,能够作为军中的一个行令出发,不管怎么说,不止是为了凌巴的看重,也是为了自己一直以来期待的大舞台,自己的才能、以及作用,在战场上的确更容易显现出来,所以他也是抓着机会就不放过,对于这一次的出征,提出了大量的建议,而且大多都被曹操采纳了。

曹操可不是什么菜鸟,放着好的计策不用那是和自己找罪受,在郭嘉和荀攸二人之间,他没有固定的偏向于谁,而是拿出了自己最终决策者的权利,选择自己所认为最好的一个,这样一来二人也是更加信服这个主将。

不过这一次争论的焦点,却是让曹操颇感头疼。

话说起来,这还要特别提到了凌巴当初从“狼牙军”中独立特别训练出来的一批特别人士,用句现代点儿的话说,那就是特工,他们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火影卫。

作为他们的最高总指挥,凌巴实际上对他们的情况也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完全的放权下去之后,干这行过瘾的孤狼,自然是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样一来产生的效果可是大增了,这只特工队伍凭借着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或许论单打独斗的话,还不如那些“狼牙军”中真正的佼佼者,可是他们胜在行动诡异,尤其凌巴为他们准备的忍者的特别训练方法。

日本忍者有两大流派,一为伊贺流,二为甲贺流,这二者说起来还算是竞争对手的关系,相互竞争中,还有不断的任务,所以这忍者的手段也是随着时间流逝层出不穷,到了凌巴那个时候,这忍者一脉非但没有像古武术那样随时间流逝而逐渐的衰落,反而是越发的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而凌巴的那套训练方法,却是他当初偷入了日本的两大忍者基地得来的,而又根据自己的一些实战经验进行了一番交流融合和改造,毕竟两国人的身体特制还是有些差别的,他又根据这样进行了一些调整,所以他所做出的这套训练方案,可以说是最适合也是威力最大、效果最明显的。

而曹操为之烦恼的,却正是由凌巴那火影卫潜伏在荆州的人士传来的消息,真假先不论,但是内容可真是惊人了。

郭嘉作为“狼牙军”中除了凌巴之外实际地位最高的人,同时也是火影卫中除了孤狼之外对整个构成了解最深和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自然他也能够通过联络这里的火影卫成员,得到一些他们在外围绝对很难得到的消息,同时他对于这些人的忠心也没有怀疑,毕竟他也可以说是见过了火影卫的训练方法,同时他也有亲自参与到其中过,在他看来,能够在那种魔鬼训练中下来,若是这些人本身意志不够坚强、心智不够坚定,那也只能够怪他当初选拔的时候自己看走眼了。

说实话,他自己也不太相信这种消息,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对于一直和自己唱反调的荀攸,郭嘉也是要强力的辩解一番。

“好了吧……”曹操深吸口气,对着那两个完全水火不容一般的军师真是有些无奈,但是不得不说,对于这种事情他自己心里也没底,而且来的也不算是确切的消息,只是说明了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如今先锋阵营已经兵临了江陵城了,再过半日便可到达,这种时候骤然收到了这种消息,曹操必须要消化一番。

其实在他心里,何尝不是像现在的郭嘉和荀攸一般,分成了两派,一方本着小心谨慎无大错的精神,当然要做好充足准备,最好最初战斗的姿态;而另一方则是觉得,这种时候情况未明之下,如果贸贸然的就显现出了戒备的姿态,会不会引起混乱?这是不得不考虑的,毕竟他们所面对的可非常人。

郭嘉和荀攸都住口了,两人再怎么吵得凶,都得要给曹操个面子,况且他们也知道这事最终还是要曹操拿主意。

曹操深吸口气,突然问郭嘉:“奉孝,你说若是子卫在这儿,他会如何做?”

郭嘉一愣,旋即一笑道:“以嘉对子卫的了解——宁错杀、必不可放过……”

曹操一皱眉,沉吟半晌,终于在荀攸和郭嘉的互相瞪眼中,起身宣布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去看看,不入虎**焉得虎子?”

第157章、天下太平,一王二谋

太平道,创始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

《后汉书·皇甫嵩传》说:“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之人无不毕应。”

《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张角为太平道。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

《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琅琊宫崇旨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这些史实资料无不证明了,太平道的开始,缘起于事奉“黄老道”;它的主要经典则是《太平经》;它的发展情况,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

太平道的教义即阴阳五行、符箓咒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平。”

教仪也就是传教方式是:“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教团分为“大贤良师”张角同时也是“黄天”张角和“天公将军”张角以及“地公将军”张梁、“人公将军”张宝;太平道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每方设“渠帅”统领,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共建三十六方,教徒计有百万众。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吏治**,全国天灾**不断,饿殍千里、浮生遍地,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这个时候,巨鹿人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

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几乎是理所当然的,这被走投无路的百姓流民们当成了至高无上的信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追随。

关于信仰的争辩,有人认为天下太平、人人康泰时,寻求精神方面的寄托,才是信仰、宗教兴盛之理,殊不知,天下大乱、百姓灾祸连连之时,更需要一个心理上的安慰,这个时候一个信仰能够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历史上,宗教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西欧天主教与新教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时间,仍然未能够完全做到和平相处,因此也可见宗教信仰对人的影响之巨大。

而在古代社会里面,身为天子,对于宗教的掌握自然也是必要的,这也是控制人民思想的一个最好手段,不管是儒家学说的兴盛,还是三国魏晋时候的“三教整流”,都是在符合统治者利益的基础之上、在当朝统治者的默许之下发展起来的。

而张角所设的太平道的宗教信仰,也在这个时候擭取了一大批的信徒教众,当然,这种方式是对统治者、当朝天子的一个严厉挑战;不过,他所面对的这个天子,却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也是汉室衰败的重要根由之一、汉灵帝刘宏。

虽然凌巴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通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流,并没有感觉这个刘宏真的如“历史”上那样昏聩无道,可也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明君;虽然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也会施展一些手段,但是在考虑问题方面,却还是有不周到的地方,即便是身为帝师的司马徽,很多时候也只能够眼睁睁看着他做了错的决定而不自知。

凌巴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将有关于太平道的消息传达圣听,还在琅琊郡的时候,也通过了刺卫营的通讯,将在那儿的情况传达了;甚至早在年前的时候,凌巴和明月公主就因为通过了那地下城的密道,通到了皇宫而无意中探听知道了徐奉二人与太平道密谋的消息,进而拔除了那两颗太平道在皇宫中的钉子。

可惜这一切的一切,一直未能够引起刘宏的足够重视,也许是心里那皇帝九五至尊的高贵发作,他打从心眼里看不起太平道,认为这乌合之众翻不起大浪,最重要的是他们再怎么闹,都是在域外,对于本来就对那些地方没有太大掌控力的刘宏来说,他反倒是巴不得双方打起来,到时候朝廷出兵、同时也可以收回当地的直接统治权。

这样一来,就以至于如今在整个朝廷里面,除了曹操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