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164部分

万历中兴-第164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反对的人依旧存在,而且依旧是那帮人。

    朝堂上反对万历的声音一直存在,抑制皇帝使用权力,一直都是他们自觉的任务,这次还有朝廷缺钱的理由。只可惜,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当大多数人能够获利并认同的时候,少数人即使不甘心,也只有妥协的份。

    皇室支付全民实现军户的诏书最终顺利执行了,这是圣天子的仁德,是大明对于治下万民一视同仁的象征,无论是牛痘还是军户普及,万历都用内帑的钱给皇室买足够的名声。

    当然,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大明军户普及的消息没有泛起太大的波浪就被另一个消息给掩盖住了。

    大明藩属倭国平秀吉下令全国侵入大明的另一个藩属,亲儿子中的亲儿子朝鲜,并且在九州岛附近部署重兵,不臣之心一目了然。

    耳光甩的响亮。

    那个被言官们保证,必须优待的倭国平秀吉闹事了。虽然打的是朝鲜而不是大明,但区别并不大,因为比起历史朝鲜仅仅是亲儿子来讲,现在的朝鲜几乎等同于特别行政区了。

    历史上倭国打朝鲜大明尚且不能容忍,更何况是现在?

    刚刚担任首辅赵志皋现在终于明白申时行卸任的时候为何会对他抱有同情的目光,显然,老狐狸早已经知道他的这个首辅是干不长的了。

    “老狐狸!”赵志皋只得暗骂对方是叛徒,然后老老实实请辞,让王家屏接替他的位置,当然,‘请辞’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朝堂上被‘请辞’人足足一大帮。

    中小地主阶级已经堪用,万历已经不需要用到这些大地主大官僚们起带头作用了,是自觉下去,还是被后起之秀顶下去,他们自己看着办。

    如同历史上的万历,倭国的事情,让万历连上朝的兴致都没有,只是呆在宫里默默地操纵着朝廷上下进行着换血。

 第253章 表忠心

    “只针对朝鲜?不是冒犯大明?”看着刚刚送到京师的平秀吉国书,万历就感到一阵可笑。这样的主意平秀吉还真能够想的出来。

    这个主意不知道谁出的,亏他能够想的出来,不过可惜,这借口即使是那些‘请辞’被贬下去的士大夫们,都不会认可。

    替平秀吉的说话那是因为大家把他当做听话的藩属,朝廷上下替藩属主持正义,不能任由皇帝损害藩属国的利益,伤了藩属的感情。

    但是平秀吉身为藩属攻打朝鲜就说不过去了,这态度显然说明对方不听话,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大明一直以来的态度自然是一切事端都要由大明来定夺,藩属国只能听着,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的,不停号令就妄兴兵攻打其他藩属的,是越谮的行为,是不听话的表现,而对于不听话的人,士大夫大官僚们同样是没有好感的。

    我们替你说话,帮你拿回伏见银山,你就这么报答我们?

    无论是在朝堂上的还是已经下野的,大官僚们都不能容忍倭国这次的乱来行为,口径上久违地和皇帝做到了一致,而且还是在只关系名声不关系利益的情况之下。

    “王先生的担子倒是重呀!”看着站在一旁向自己请示,等待皇帝表决的王家屏,万历笑了笑说道。

    在大明战争不断的时候接任首辅,而且内帑还要进行例如军户扩编这样的大改革的情况下接任,王家屏的担子无疑不轻。

    “身为臣子,自当为朝廷鞠躬尽瘁。”王家屏拱手不卑不亢地说道。

    万历听了也只是笑了笑,对方是在用这种方式说明他忠于的是朝廷,而不是皇帝本人,但是没有关系,真正一心为公,不为私利的人是比较少见的,这样的首辅实际上比较合他的胃口,。

    “按照内阁拟的诏书发吧。”看着依旧再等待自己的张口的王家屏,万历说道。

    “遵旨。”王家屏再次拱手说道。

    王家屏等待万历发话的诏书自然是对倭国的宣战书平倭诏。

    万历没有看过原本历史上的平倭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现在却很仔细的看了一遍,虽然他不知道这份平倭诏和历史上写的大同小异,但是内容无疑让万历满意,而且这种繁琐一大堆话的文章,具体起来万历实际上也没法提出太多的意见,照实发了就行了。

    送走了王家屏,万历看向张鲸,显然东厂和锦衣卫的消息是大明最快的,现在倭国的动向不应该靠朝廷的军报而是掌握情报机构的太监们。

    “朝鲜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倭国在海上没有遇到丝毫抵抗,路上全罗道、庆上道已失。”看到皇帝看向自己,张鲸不用万历发问,立马汇报自己最新得到的消息。

    历史上的朝鲜同样二百年不知兵,全国三百个州县没有丝毫战争准备,一个月就‘三都守失,八道瓦解’了,而那时候才有向大明求援,请大明兴天兵讨逆的事情。

    而且那时还有大明疑惑朝鲜作为‘东方强国’,为何那么轻易地被倭人打的国土全面丧失,怀疑朝鲜和倭国有阴谋,又花时间证明的举动,开打的时间足足拖了个把月。

    但是现在自然不至于,大明对于周边的掌握力度自然不是历史上可以比拟的,倭国一开战大明很快就得到消息了,不用等到朝鲜王求援,大明就开始自己的战争动员。

    “倭国让谁准备打九州岛?”万历好奇地问道。虽然不知道是谁给平秀吉出的主意,没有一上来就宣布和大明开战,而是向明朝解释打朝鲜是他们两国之间的私怨,但是最终的目的不会变,九州岛最为最靠近倭国的大明都司,肯定是最先受到倭寇攻击的地方。

    “是一个三河地方的大名,名字叫做德川家康。”不用再去找资料,张鲸对于皇帝的习惯了解,皇帝问什么立马报出信息才是万历希望见到的,倭国的消息张鲸自然提前都有仔细浏览,现在显然用到了。

    “那九州岛就没有问题了。”听到带头的是德川家康,万历对九州岛的事情放下来心,即使是羁縻政策,九州岛也算是大明的领土,那里被打下来不好看的还是明朝自己,损失领土,哪怕只是暂时的,也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现在知道带兵的是德川家康,万历自然明白,这个心里有着小九九的倭国乌龟,实际上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都和大明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和大明有着深厚友谊的德川吉康现在正身着他们所谓的南蛮胴具足伫立在长门国的高出,用手中珍惜的望眼镜看着九州岛方面。

    同样是见到精致的望眼镜,德川家康感慨大明技术的同时发出不可匹敌的感慨,而丰臣秀吉则相信打赢明朝之后,这些东西属于日本,同样是人,思想上的差距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历史上德川家康没有被允许加入到对朝鲜和大明的战争中,为了防止他扩大势力,丰臣秀吉把他留在倭国当预备队。

    这辈子德川家康自然也一样无缘踏入朝鲜,但是他却给自己争取到了攻打九州岛的权力,顺便一提,先对朝鲜宣战不针对大明,同样是他提出的建议。

    “进攻朝鲜的功劳和我们无缘了,看这势头,以后进攻上国的时候,功劳也同样没有我们的份了。”站在德川家康一旁的重臣本多忠胜遗憾地说道。

    “攻打上国?”德川家康冷笑着反问一句:“攻打朝鲜也许还有功劳,但是攻打上国,还有功劳可言吗?”

    本多忠胜是武士,而且是那种依靠武力受到重用的武士,动脑筋的事情显然不是他的长项,但即使如此,德川家康的话他同样能够明白意思。

    “太阁大人注定失败。”得到德川家康的提点,本多忠胜说道。

    “但若是这样,为何……”

    “为何我要请求攻打九州岛?”德川家康笑了笑:“为了向上国证明德川家臣服天朝的忠心。”

    打九州岛怎么证明忠心?本多忠胜的脑子又不够用了。

    用望眼镜再看了一会,德川家康把宝贝千里镜交给一旁的小姓,笑着说道:“告诉太阁大人,九州岛防御固若金汤,纵使用大筒恐怕也难以攻下,需要做长久打算。”

 第254章 旧人重现

    德川家康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以本多忠胜的脑子再怎么转起来也想不到自己的主公现在正在想着什么东西。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了。

    九州岛肯定是拿不下来的。

    这结果本多忠胜一点都不觉得遗憾,倘若丰臣秀吉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九州岛或许还是一块可以啃一啃的骨头,但是既然丰臣家的命运已经注定,那么这块骨头就有可能卡住喉咙了,利弊如何权衡,正常人能够做出判断。

    倘若丰臣秀吉死了,德川家只要宣布臣服大明,就能够完成‘天下人’的大业了!看着自己的老大德川家康,本多忠胜心里想到。

    一个本州岛统一的倭国?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战争还没有开始,大明已经把倭国的结局给制定好了。

    除了丰臣秀吉的脑袋要拿来制作京观之外,其他比如重新扶持毛利家,以及亲大明的倭国势力版图划分,全都在大明的计划范围之内。

    甚至连石见银山的再次收回,收入分配重新制定,皇室只占三成,其余全部归国库都已经商讨的妥当了。

    距离大明太远的地方大明没有没有十足的把握,大明家门口的地方大明要是还搞不定,就真对不起二十年来的改革了。

    完全没有人把现在正在进行的战争看做是一种威胁,大明内部反而会因为听到战争的消息而感到兴奋。

    打仗能够带来利益,打仗能够带来荣誉,打仗的军户能够分到土地,战争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种负担。

    “东边打仗,西边战争就没有停过,北面马上也要打起来,就南方还算消停。”万历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道。倘若不是大明确实游刃有余地对付这些敌人,这种到处战争不断的局面,还真有几分亡国之兆呢,如果再加上皇帝昏庸,那估计就全了。

    可惜,万历虽然不是什么英主,但好歹也并非昏庸的皇帝,虽然有时候确实不怎么着调,但是好歹也是合格皇帝来着。

    有自知之明才是一个合格皇帝应该干的事情,没有才能的皇帝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不能胡乱的使用自己的权力。

    当然,万历不处理朝政显然不是自以为能力不足,从他的角度看问题,这完全是偷懒的结果,遵循制度,合乎逻辑的偷懒。

    万历二十年中随着朝堂上的清理,因为为政过失导致大批官员落马之后,万历比起过去的五年比起来,似乎变得又稍微勤快了一点。

    不过到底这种勤快能够持续多长时间,还真是一件不好说的事情,万历并非持之以恒的人,况且大明的制度也不需要皇帝时时刻刻劳动,皇帝偷懒有力可是能够给执政者极大惰性的。

    但是现在不是偷懒的时候,王家屏的内阁跟不上万历的思路,时代的局限性使他们看不到一些地方,那么万历就需要亲自上阵进行指挥了。

    “总算是不用教儿子了!”拿起好久没有摸过的奏疏,万历感慨了一声说道。

    重新拿起奏折处理朝政,万历猛然有种轻松的感觉,比起过去五年,站在幕后,在宫里教儿子要轻松。当然,这肯定只是错觉而已,就好像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