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追忆似水年华 >

第273部分

追忆似水年华-第273部分

小说: 追忆似水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位表姐就象难产的作家,每隔十五年产下一部独幕剧或一首十四行诗。这就是所谓的
小杰作。象首饰一样毫无价值。总而言之,这是我最反感的。塞纳伊德家的膳食是不坏,但
是,如果她不象这样抠,她家的膳食就更一般了。她家的厨师有的菜做得很好,有的菜却做
得很差劲。我在她家吃过很糟糕的晚餐,到处都一样,只是她家的膳食不象别处的那样使我
的胃不舒服罢了。因为胃对数量毕竟比对质量更敏感。”
  “作为这个故事的结束,我要对你们说,”公爵总结说,“塞纳伊德坚持要请奥丽阿娜
去吃午饭,我妻子不大喜欢出门,便一再推辞。她想了解塞纳伊德会不会以请吃便饭为由,
别有用心地拉她去参加一次盛大宴会。她想方设法打听请了哪些人,但一无所获。‘来吧,
来吧,’塞纳伊德坚持道,还夸口说会有好东西吃。‘有栗子羹,其他的就不必说了。还有
七小块鸡肉一口酥。’‘七小块!’奥丽阿娜有点惊讶。‘这么说至少有八个人罗!’”
  过了片刻,公主恍然大悟,哈哈大笑,犹如雷声轰鸣。
  “啊!至少是八个人!说得太妙了!编写得太棒了!”她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想起了
德·埃比内夫人用过的这个表达方式。这次用得比较恰当。
  “奥丽阿娜,公主用的词很美,她说这‘编写得很好’。”
  “可是,朋友,您对我说这个是多余的,我知道公主很幽默,”德·盖尔芒特夫人回答
道。当一句话出自一位殿下之口,而且又是对她本人的赞美,她是不会不欣赏的。“夫人对
我编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话给予高度评价,我感到很自豪。况且,我不记得说过这话了。即使
说了,也是为了讨好我的表姐,因为如果她有七块鸡肉一口酥,我敢说嘴就可能超过十二
张。”这时,阿巴雄夫人(开饭前,她曾对我说,她姑妈将会非常高兴看到我参观她的诺曼
底城堡)越过阿格里让特亲王的脑袋,对我说,她愿意在科多尔接待我,因为她家在那里,
在公爵桥。
  “您会对城堡的档案室感兴趣的。里面藏有十七、十八和十九世纪所有最知名人士的极
其珍贵的来往信件。我在里面一呆就是几小时,就象生活在过去一般,叫人乐而忘返,”伯
爵夫人向我保证说。德·盖尔芒特先生曾对我说过,她很有文学修养。
  “她手里有德·博尼埃①先生的全部手稿。”公主继续谈德·厄迪古夫人,她想尽量说
明她完全有理由同她来往。
  ①德·博尼埃(1825——1901),法国文学家和诗人。1893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她大概做过这个梦吧。我相信她连认都不认识他,”公爵夫人说。
  “最有趣的是,这些信是各个国家的人写的,”阿巴雄伯爵夫人继续对我说。她同欧洲
各主要公爵世家和王族都有姻亲关系,因此很乐意在讲话中提及。
  “不,她认识,奥丽阿娜,”德·盖尔芒特先生别有用心地说。“您难道忘记那次晚宴
了吗?德·博尼埃先生就坐在您身边。”
  “巴赞,”公爵夫人打断他说,“如果您想对我说我认识德·博尼埃先生,那是肯定
的,他甚至来看过我好几次。但我一直没能下决心邀请他,因为他来一次我得用福尔马林消
毒一次。至于那次晚会,我记得清清楚楚,根本不是在塞纳伊德家,她一生中从没见过他。
如果同她谈《罗朗的女儿》①,她会以为主人公是一位波拿巴公主,是所谓希腊王子的未婚
妻。不,我是在奥地利大使府上见到他的。那位颇有点魅力的霍约斯先生认为,把这个臭气
熏天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安排在我身边,我会感到高兴。我却认为身边坐了一队宪兵。吃饭
时,我不得不尽量捂住鼻子,只是在吃瑞士干酪时才敢呼吸。”
  德·盖尔芒特先生见已达到目的,偷偷观察宾客,看公爵夫人的话在他们脸上引起什么
反应。
  “此外,我发现那些信件有一种特别的魅力,”那位家中收藏着珍奇信件、颇有文学修
养的夫人,不顾中间隔着阿格里让特亲王的脸孔,继续对我说,“您注意到了吗?一个作家
写的信往往比他的其他作品更精采。您知道《萨朗波》②的作者是谁吗?”
  ①《罗朗的女儿》是博尼埃的诗剧,发表于1875年。曾荣获法兰西学院奖。
  ②《萨朗波》是法国作家福楼拜于1867年发表的历史小说,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
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爱情。

  我本来不想回答,因为我不愿把谈话继续下去了。但我感到这样会使阿格里让特亲王难
堪:他根本不知道《萨朗波》的作者是谁,但却装出很知道的样子,只是有碍于礼貌,才把
说的机会让给我,我要是不说,他会很尴尬的。
  “福楼拜。”我最后还是说了。亲王颔首赞同。但这个点头动作减弱了我的声音,使我
的谈话人听不清我说的是保尔·贝,还是福勒贝,感到不尽满意。
  “无论如何,”她接着说,“他的信十分珍贵,比他的书更高级。此外,他的信可以让
人了解他,因为有人说他写一本书很费力,从而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作家,不是天才。”
  “你们在谈书信,我觉得甘必大①的信值得赞美,”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为了显示自己不
怕对一个无产阶级式激进党人感兴趣,说道。德·布雷奥代先生对她的大胆精神心领神会,
用略带醉意、充满柔情的目光环视四周,尔后擦了擦单片眼镜。
  “我的上帝,《罗朗的女儿》,这本书太乏味了?”德·盖尔芒特先生在想着德·博尼
埃先生,说道。他踌躇满志,显得讨厌一本书,也就意味着他比这本书高明;他
Suavemarimagno②,觉得自己不用去读那本书,受那份罪,正如我们吃着丰盛的晚餐,回忆
起那些可怕的夜晚,感到说不出的高兴一样。
  ①甘必大(1838——1882),法国政治活动家。第二帝国时期共和派左翼领袖。

  曾领导共和派反对保皇党恢复帝制,捍卫了第三共和国。
  ②拉丁语,意思是:自己没有象别人那样遭罪而高兴。引自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诗作《物性论》。

  我委婉地表示,我对德·博尼埃先生一点也不钦佩。
  “啊!您有什么要责备他吗?”公爵兴致勃勃地问我。他一向认为,说一个男人的坏
话,意味着有个人怨仇,说一个女人的好话,意味着一场轻浮的爱情即将开始。“我发现您
恨他。他做了什么对不住您的事了吗?讲给我们听听!你们肯定一起做了什么坏事,不然您
要诽谤他干什么。《罗朗的女儿》是长了点,但很有味儿。”
  “‘很有味儿’用在一个散发臭气的作者身上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德·盖尔芒特夫人
揶揄地插话道,“这个可怜的孩子如果和他一起呆过,那么不难理解他的鼻孔里还残留着他
那股味儿了。”
  “此外,我要向夫人承认,”公爵又对帕尔马公主说,“如果撇开《罗朗的女儿》,我
只喜欢过时的文学和音乐。没有一样过时的东西不令我快乐。您大概不会相信我的话。但
是,晚上,如果我妻子弹琴的话,我会请求她弹一首奥柏和布瓦尔迪欧①,甚至贝多芬的曲
子!我就爱这个。然而,瓦格纳的曲子我一听就想睡觉。”
  ①布瓦尔迪欧(1755——1834),法国作曲家。擅长钢琴曲,写过四十来部喜歌剧和歌剧。

  “您错了,”德·盖尔芒特夫人说,“瓦格纳的作品是长得令人难以忍受,但这却显示
了他的才华。《罗恩格林》是一部杰作。甚至在《特里斯坦》中,也不乏奇妙的段落。在
《漂泊的荷兰人》中,缫丝女工的合唱令人陶醉。”
  “是吧,巴巴尔,”德·盖尔芒特先生对德·布雷奥代先生说,“我们更喜欢:
    高尚的情侣们幽会
    在这迷人的地方。
  这句诗美极了。《魔鬼兄弟》①,《魔笛》②,《农舍》③,《费加罗的婚姻》④,
《皇冠上的钻石》⑤,这才叫音乐!文学也一样。因此,我崇拜巴尔扎克。我喜欢他的《索
地的舞会》和《巴黎的莫伊冈人》。”
  ①《魔鬼兄弟》是一部喜歌剧,法国通俗喜剧作家斯克里布作词,奥柏作曲,发表
于1830年。
  ②《魔笛》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发表于1791年。
  ③《农舍》是法国通俗喜剧家斯克里布的喜歌剧,阿道夫·亚当作曲,发表于1834年。
  ④《费加罗的婚姻》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发表于1785年。
  ⑤《皇冠上的钻石》是一部喜歌剧,斯克里布作词,奥柏作曲。

  “啊!亲爱的,如果您要争论巴尔扎克,我们就不会有完了。还是把这留到墨墨来的那
天吧。他更神,巴尔扎克的作品都能背出来。”
  公爵见妻子打断他的话头,非常生气,默默地、充满着威胁地瞪了她几秒钟,那双猎人
的眼睛犹如两管上了子弹的手枪。其间,阿巴雄夫人和帕尔马公主就悲剧诗和其他问题交换
了看法,她们的声音传到我耳朵里很不清楚。忽然,我听见德·阿巴雄夫人说:“啊!夫人
高见。我同意您的看法,他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丑恶的,因为他不善于区分丑与美。更确切
地说,他的虚荣心太强,总认为自己说的都是美的。我和殿下的看法一致,承认在那首诗
中,有些诗句十分可笑,晦涩难懂,在审美观上也有不少错误,读起来很费劲,象是用俄语
或汉语写的,显然法语中不会有那些东西。但是一旦费了劲读下去,就会得到报偿,会感到
诗中充满了想象。”她们谈话的开头我没有听到,但我最终还是搞清楚了,他们说的那个不
善于区分美与丑的诗人是维克多·雨果,那首和俄语或汉语一样难懂的诗就是:
    孩子出现的时候,家里人围成一圈,
    又是鼓掌,又是欢呼
  这是诗人的早期作品,它的风格与其说接近《历代传说》的作者维克托·雨果,毋宁说
更接近戴乌里埃夫人①。我不仅不觉得德·阿巴雄夫人滑稽可笑,相反,我从那双聪慧的眸
子,那顶镶有花边的软帽和从软帽中垂下的一缕缕卷发看到了她的价值(在这张极其真实、
极其平常的餐桌上,她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我是带着何等失望的心情在这张餐桌上就座的
呀)。德·雷米萨夫人、德布洛伊夫人、德·圣多莱尔夫人以及所有杰出的女性都戴这样的
软帽。她们在令人陶醉的书简中,那样学说渊博地、那样恰到好处地引证索福克勒斯、席勒
和《模仿耶稣》②,可是,浪漫主义作家的第一批诗问世时,她们都感到恐惧和厌倦,正如
我外祖母对斯泰法尔·马拉美③的后期诗作感到恐惧和厌倦一样。
  ①戴乌里埃夫人(1637——1694),法国女诗人。
  ②《模仿耶稣》是用拉丁文为基督教徒写的书,作者不详。
  ③马拉美(1842——1898),法国诗人。初期属于巴那斯派,后来成为象征派的代表,
作品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德·阿巴雄夫人很喜欢诗,”帕尔马公主被德·阿巴雄夫人说话的热烈语气所打动,
对德·盖尔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