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42部分

农业中华-第142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骤然增加的地盘,张春建议让**派员。以弥补干部的不足。

    不过此时国共合作,**大多数人都在国民政府里面任职。所以能来湖北的。还真不多。

    李汉俊、刘仁静、邓中夏和罗章龙四个人到了湖北。李汉俊和刘仁静因为是湖北人,邓中夏和罗章龙因为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受到挫折,两个人是带着要和张春的理论一决高下的心态来的。邓中夏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批驳陈庆同关于中国革命能否成功不在工人阶级而在人数更加多,更加广泛的农民的文章。

    只是湖北系的人一般都进行辩驳,而是更加注重做试试。连李大钊和陈庆同也是如此。陈庆同这个宣传部长居然带着人到广东广西乡下去了。

    不能辩驳,这些热血青年就想着要来湖北看看。刚好湖北发电报要人,邓中夏和罗章龙两个人就来了。

    罗章龙代替林育南到了大冶,担任县委书记,县长是一个叫做秦建宜的学工业的学生,和罗章龙同岁。

    原本湖北是没有设专职的县委书记,大冶是第一个,因为秦建宜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性人才,但是对政务确实差一点,林育南认为秦建宜只是缺乏政务方面的经验,罗章龙只是带他一段时间而已。同时大冶也是工人最多的地方,罗章龙在大冶实习一下,对他也有好处。

    林育南在黄冈乃至鄂东南也还有些威望,所以在蕲春组建黄冈专区,毕竟一时想要吃下鄂东南也不是那么容易。

    刘仁静、李汉俊和邓中夏都在黄冈专区协助林育南工作,当然实际在县乡工作的都是从武汉与鄂中抽调的干部。第一军的军部也调往了蕲春,第一师也随之调到了那里,有周荣坐镇,鄂东南即使有事,问题也不会严重到什么地方。

    蔡和森的土地改革和建设步伐推进非常稳,这不仅是突击武汉时临时修建的道路暴露出的冒进问题。还因为鄂东南留有大量的富户,实际民情与其它地方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人都只是少有钱财和土地,自耕农非常多,同时经商的风气很盛。蔡和森在治理武汉时,知道这种事急不得,需要有一个逐渐演变和渐进过程。再像冒进时期大规模地打击地主显然不合适。因为鄂东南的地主武装都被孙传芳带走了。土匪们也自动偃旗息鼓,有好日子过,谁愿意去当土匪?

    林育南经过一年的时间,已经明白了实际工作不同于喊口号,还是实干重要,所以天天带着专区的官员跟着工作组到处转。专区政府里面除了一些文员,基本上都在下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新民大学的学生们起来的非常快,现在县和县以下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几乎都是这批人,而且还有学生源源不断地补充,非新民学生派系的人,危机感非常重。

    仙女,张春见到了拿着林育南介绍信的年轻人林育容。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很腼腆,有些瘦弱,他是共青团员,中学刚刚毕业,他想到新民军事学院学习军事,不过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达标,求到了以前的老师堂兄林育南那里。林育南就给张春写了一封介绍性,说这个堂弟虽然言语不多,但是性格沉稳,善动脑筋,考虑事情比较全面。对军事感兴趣,虽然当不了一个好战士,但是做一个参谋人才,锻炼一下还是可以的。

    其实林育南介绍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恽代英,他是中华大学文学系毕业,是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中华大学扩建,他就像回到中华大学教书。不过中华大学已经改成财经类学校。恽代英是自己考上了军事政治学院。那里的要求比较第一点。林育容可以考,但是他想读指挥学院,而指挥学院的要求就高了。

    张春和丽质看着这个十七岁,为自己走后门而羞涩,但是态度极为坚决的孩子,因为这是第一个敢求情求到张春这里的人。恽代英虽然拿了介绍信,但是还是选择了自己考。敢求人也是一种勇气。

    “你知道我答应你会有有什么后果?”张春笑道。

    林育容满脸通红地低着头,脚尖在地上蹭来蹭去。

    “以后会有很多人求情,不止求到我这里,还会求到别人那里。这个口子一开,规矩就不成规矩了。”

    看着林育容羞愧得要逃跑的样子,丽质心软了:“这孩子还是不错的。”

    张春笑了,开玩笑,这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开国第一元帅,岂止是不错。

    “不错是不错,但是口子不能开。不过我倒是有另外一条路,你愿不愿意?”

    林育容抬起头,眼睛里露出惊喜。

    “不要高兴,这条路非常辛苦。你的考试成绩我看到了,就是身体素质没有达标,其它的都十分优秀。当一个指挥员,特别是当我的部队的指挥员,跑不动是肯定不行的。指挥学院的训练非常辛苦,你根本支撑不下来。不过你可以去当新兵,你还年轻,对于十七岁的孩子,新兵标准你还是能够达到的。如果你能在十九岁之前达到指挥学院的标准,你还可以考。你也知道你努力的方向,我想你能够考好。”

    林育容笑了,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他点头,眼睛里坚定的神情没有变。

    “不过新兵训练也很辛苦,上战场很可能只能帮老兵背子弹背炮弹。跟在老兵屁股后面吃灰,你不愿意。”

    “能让身体练好吗?”林育容笑得很开心。

    “能,能让你打死一头牛。所有士兵该有的训练你们都有。”

    “那我好好练。”

    张春笑了,这个孩子最大的优点是性格中的坚韧,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还能想尽办法去完成它。他最大的弱点就是有些脱离老百姓,太专心军事,不容易控制自己。两年的新兵生活可能会让他克服这些缺点。这个幼苗还刚刚发芽,来得及矫正。(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大战与倒戈

    与湖北的保守不同,连湖北靖**十分之一战斗力都不到的孙传芳的部队,由周荫人、卢香亭率领,并联合福建地方势力高义、谢定国、张毅等民军,向闽南臧致平、杨化昭发起进攻,在同安一带一战而灭。急袭漳州、龙岩,扫平了福建。一些小势力纷纷依附。

    九月,孙传芳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部队战斗力虽然不如张春,但是远超其他军阀,直接举兵进攻浙江皖系军阀。奉天张作霖提兵西向入关,通电讨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

    孙传芳与齐燮元原来就有合力夹击浙卢永祥的密谋,令其驻洛代表王金钰向吴佩孚请缨,吴佩孚任命孙传芳为闽浙联军总司令。

    孙传芳挥师北上仙霞岭,卢永祥的张国威部高挂白白旗。孙传芳进入浙境后,即任命张国威为炮兵总司兵,并令其为向导,直取杭州。卢香亭及谢鸿勋率部长驱直入,在江山扫除畏缩不前陈仪部后,经衢州、严州,循富春江而下,顺利地抵于桐庐,同时孟昭月部攻破温州等地。卢永祥见大势已去,退守嘉兴。孙传芳又在杭州守备司令夏超的欢迎下,和平进入杭州。后与齐燮元部夹击卢部于淞沪。卢永祥大败,只得通电下野。。卢永祥残部约五个师的兵力,全部为孙传芳收编。

    曹锟政府遂任命孙传芳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

    与孙传芳的顺利相比,吴佩孚历次大战。有战斗力的部队损失殆尽,又没有时间获得补充,而且吴佩孚要保的是洛阳。曹锟只能依靠依附的小军阀作战。不过由于吴佩孚确实军力雄厚。双方出动的士兵虽然多,除了孙传芳是真打以外,其它的部队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问题出在了孙中山和冯玉祥身上。孙中山派徐谦、钮惕生带着他的亲笔信去见冯玉祥密谈,冯玉祥就派秘书任佑民到广州拜访孙中山,表示只要孙中山用得着他,他无不尽力以赴。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的政策一出,与英美决裂。英美自然会对吴佩孚施加压力。冯玉祥的这种做法成了吴佩孚的心腹之患。

    吴佩孚在北京坐镇,冯玉祥和张作霖都不敢轻举妄动。可是曹锟也对吴佩孚十分忌惮,想找借口把吴佩孚赶出北京城。

    古北口大战。第十三混成旅旅长冯玉荣部不战而退。吴佩孚疾驰山海关,率幕僚和卫兵赶赴前线,通奉的冯玉荣听说吴已到达前线,遂畏罪自杀。直系大军稳住了阵脚。双方空军海军都上了。战争才真正打响。

    但是冯玉祥率军撤出前线,回师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一举获得成功,曹锟在事先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抓住幽禁了起来。鉴于孙中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北上,冯玉祥请段祺瑞出山,以联络皖系的山东督军郑士琦,以阻止直系援军北上。会上还决定成立摄政内阁。为表示欢迎孙中山北上的诚意,所定阁员多为南方的老革命党员。并强令曹锟下令停战。免去吴佩孚本兼各职,并宣布自动退位。

    吴佩孚还不知道后方突变,他正在率僚属赴九门口督战,直军前线士气转旺,奉军攻势曾受阻遏,战局颇有转机。日籍顾问冈野增次郎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和天津打来的最紧急电报,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冯玉祥倒戈了。

    吴佩孚只能撤军,但是大战在前,退兵是大忌,结果撤退途中被奉系四边出击,直系大败。冯玉祥和张作霖主宰了北方,他们一边电邀孙中山北上共谈和平大计,一面推段祺瑞出来组织北方临时政府。

    之后冯玉祥部鹿钟麟发动驱段兵变,并把曹锟释放。冯玉祥不得不撤出了北京。曹锟通电全国说冯军已撤出京畿,北京安静如常,意思是希望各地拥护他复位。但是吴佩孚对他已经心灰意冷,吴佩孚与张作霖结拜为兄弟,以通敌之罪共同讨伐冯玉祥。

    不过并没有推翻冯玉祥提出的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大计的口号。

    孙中山因为平息广州商团发起的叛变而错过了北上的最佳时机,但是还是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

    此时孙中山的身体已经出了问题,他也知道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最后的一搏,所以坚持北上。

    十一月,孙中山扶病乘船从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十二月到达北京。

    直奉大战,顾明、刘英、毛石山、郭华、伍豪都赶到了仙女,每天对各地传来的电报进行汇总分析。

    湖北拥有两个军,拥有完备的军工体系。而孙传芳仅凭两个半师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拿下了两个省,如果不是北京局势诡谲,也许皖系军阀就彻底亡了。毛石山认为如果降低一些标准,逼和吴佩孚和孙传芳,完成统一大业也不是不可能的。

    张春问:“就算完成了统一大业,我们如何治理国家?”

    几个人都默默不语。

    “我佩服孙先生,因为他为了理想北上,可以连性命都不要。但是我还是要说,他的理想可能只能由我们来完成。还有,你们的目光不能盯住国内,你们的敌人不是国人,而是洋人。”

    十一月,**发表了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努力促进国民会议的召开。实际上是全力支持孙中山的努力和主张,希望达到平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

    湖北自治政府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愿。

    不过张春说:“大家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和平最后总是要通过战争来取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