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20部分

农业中华-第20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到五百斤吗?”顾明怀疑地问

    “能吧,我第一年管事,发现稻田里的好谷子只占整块稻田里的两成,那时的产量是一百七八十斤。第二年占到了四成的样子,产量大约是两百二三十斤。今年好一点,有三百多斤了。种稻田会好一点,其它稻田里这个产量算是好的。”

    “按你估计最高能够提高多少?”

    “七层左右吧,我发现就是挑选出来的稻种种出来也不都是好的。稻种是一回事,肥也很重要。农家肥能够改良土壤肥力,现在才用了两年,数量也太少,今年也许会多一点。田地里的肥力上来了,产量自然会高了。不出意外,达到五百斤还是有希望的。我不希望三年后,上林村的人吃不饱饭。”

    “我知道南方有些高产田也就这个产量,所以你觉得最后的租子订到三成是合理的?”

    “是啊,三成,上林村的换洗衣服总是可以满足的。但是恐怕我再讨好吴家和李家的老爷子都不管用了,得用拳头说话。”张春淡淡笑了一下。

    蒙学堂的一批十二岁的学生要毕业了。他们将进入新扩编的农学堂、医学堂和工学堂。

    “大家这几年都学习了生物的习性,生物多样性是如何重要应该能够明白,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物竞天择,各种生物在这种竞争中形成了食物链条并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中国也可以叫做天道,是不能违反的,违反了,必然失衡,会受到惩罚。比如青蛙就是水稻田里各种害虫的天敌,蜜蜂和蝴蝶能够给各种植物授粉。不过蝴蝶是虫子变得,虫子会吃掉植物的叶子。但是鸟儿以各种虫子为食。鸟儿同时也危害庄稼。我们驱赶鸟儿也是生物平衡的一部分。牛头山上的苍鹰以鸟儿和田鼠为食。不过它也吃我们的鸡鸭。这家伙长大了连小孩子都会叼走。所以苍鹰的数量要是多了,就是祸害。不过牛头山的猫头鹰就不要打了,这家伙几乎只吃田鼠。这就是天道,天道循环。而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并利用这种天道对我们的庄稼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对了,大家都知道农家肥是怎么来的,也很清楚农家肥对于庄稼的重要性,这也是天道,是生物循环的一部分。吃喝拉撒都是天道的一部分。以前大家不明白天道循环具体是什么,不明白因果是什么。那些和尚们讲什么与人为善,因果报应,有一部分道理,但不是全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讲。所以今天满了十四岁的哥哥姐姐们要单独出去住在农研所里,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事情具体化,你们要把我们牛头山,竹皮山,田间地头的植物分类,画出图形,研究特性,要把各种昆虫,动物分类画出图形,搞清楚来龙去脉。你们要管理我们的种稻田,看看为什么我们采选优选法选出来的稻种能够提高产量,能够提高多少。讲天道,不是让哥哥姐姐们去当道士,是要做这些实事。几百口子老小还要靠大家养活呢。”

    讲台下哄然大笑。九个年满十五岁,已经读了四年书的男女坐在前面。这是他们的毕业课,他们将全部进入了农学堂。顾明和袁芳也坐在下面很认真地听讲。

    “你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袁先生的医馆里需要药材,你们弄不清楚动植物的习性,当然也不会弄懂动植物的药性。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编成册子,传给下一代。神龙尝百草干的就是这事,你们比得上神仙了。”

    下面又是一阵哄笑。

    “不要笑,你们学的就是天道,以后还会庇护我们的庄稼,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更多的良种。让千百人有饭吃。你们就是神仙。不过你们也要维护好这几千亩地的环境,我不让窑口产量增加,是因为它会破坏那里的土壤和植被,破坏那里的生物平衡,这家伙也是消耗木炭的大户。不过维持一定的产量还是可以的。只要不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竹皮山的农田减少了一半,不过你们种上了很多果树,让这些果实成为我们的粮食吧,丽质小公主要吃水果,为吃水果而努力吧少年。”

    丽质在打架的哄笑中冲到讲台,在张春玩下腰的脑袋上敲了一下。然后跑下去了。

    张春故作委屈地说:“你们看,我多可怜,丽质小公主要敲我的脑袋,我还得弯下腰。不过小公主开心了,也是回报不是,这也是天道循环的一部分。”

    这下连顾明都笑了。

    “相信大家都背得少年中国说,梁先生这个胆小鬼躲在日本不回来。但是我们要替他完成这个理想,做实事,让大家有饭吃,有肉吃,强身健体。不再是东亚老夫,不再是东亚病夫,东洋人西洋人瞧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老祖宗们提出天道那可是从老子开始的,达尔文弄了个进化论就以为了不起。喔对了洋鬼子朱利安好像来镇上了,前年,他问我为什么瞧不起西医的药理学和病理学。我都懒得跟他讲,读读中医书吧,洋人。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种器官,血液筋骨肌肉,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五行平衡嘛,我们的身体里就是一个小世界,他们说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细菌,要杀菌才能治病,但是我可不告诉洋鬼子,这些细菌在我们的身体里已经几千年了,我们的身体有一整套防御系统能够杀死他们。中医叫做卫气,保卫的卫。根据他们的进化论来讲,细菌能够提升我们的防御系统的防御能力。他杀死病菌,防御系统的能力就会降低。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张家堡的防御系统弱了,是会吃亏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敌人从哪里来,有多强大。”

    张春喝了一口茶,继续道:“不过我们的老祖宗有个缺点,就是语焉不详。中医有一整套理论,都和天道有关。大世界的生物平衡也是说得模模糊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她搞清楚。身体的小世界也要搞清楚,和尚们说三千世界也是对的。不过那不是你们的事情,袁先生和秀姐姐他们正在做这些事情。你们这些小家伙们长大了可以加入他们。哎呀,我总算可以说你们这些小家伙们。张迪哥哥你们快走把,有你们在,我也是个小豆丁。”

    张迪就是这批毕业的少年中的头儿,现在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提到了防御系统,顾先生袁先生和张天哥哥张秀姐姐他们就是我们的防御系统,抵御敌人,疗伤治病,就像身体一样,是卫气。不过卫气不能独立存在,卫气的获得是在营气的基础之上。张迪哥哥以及张家堡,金鸡岭,四个村子就是营气。就是经脉血肉和骨骼。没有你们,本体都不存在了,卫气还会存在吗?放大一点说,这就是保家卫国思想的理论基础。对了,道家和医家还有精气神之说,学校能够教导学生,算是精吧。你们不要笑的那么龌蹉,男女之事,天伦之道,圣人都是尊敬的。你们也是父母生养的。学校就是生养国家实力的地方。研究所就是在神。注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个秩序你们要搞清楚。因为研究所不是建立在所谓学问人的身上,而是建立在田间地头,建立军队、医馆等等这些实际工作中,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才是这个世界的神。所以才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不是我嘲笑学问人,而是学问不通过实践就不是学问,梁先生就是例子。”

    张春笑着说:“说得再好,不如做得好。所以少年中国说,要靠我们这些庄稼汉来完成。而不是书生们来完成,好了,我诽谤人也诽谤完了。顾先生可千万不要向梁先生告状,我还是个孩子,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顾明指着耍无赖的张春大笑。

 第二十三章 码头与杂货铺

    让张迪他们毕业进入农学堂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张迪比张娟、张扬多学了一年的知识,基础就要比他们牢固多了,虽然比他们要小一岁。算起来都是后世小学生的水平,只是在农学上面见得多,基础扎实一点。可是就算是他们九个人全部加入,农学堂也才只有十六个人。

    这十六个人将对水稻和小麦的生长环境以及育种进行观察和实验,指导其他学生和村民改进农业技术,恐怕也只是打一个基础。新来的孩子中虽然也有年满十五岁的,但是他们只是只认识几个字的文盲,张春让他们至少学三年后才能毕业转入农学堂。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速度,一直要等到七年后,当初从四岁还是学习,现在八岁的孩子毕业时,张春才有可能得到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学生。

    在这之前的学生基本上算是拔苗助长了。

    张迪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观察和记录,是为了后来的人们做准备。

    张春准备在几年后,在农学堂的基础上,成立农研所。所以对农学堂进一步进行了改建,两座三层砖混木楼。一栋是宿舍楼,一栋是教学楼,里面有教室和标本室,因为还需要学习其他的知识,所以也有一间“学术厅”。另外专门建了一个图书室,将所有关于农学的书籍全部搬到了图书室,让张娟他们自行查阅和学习,同时要求张娟他们把自己观察进行完整的记录,然后交给张春进行审阅和修改后作为基础资料,用来以后编写教材。

    在卫生院基础上扩建的医学堂,实际上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医学堂前面是卫生院,有治疗室、手术室、药房,后院也是两栋小楼,格局与农研所差不多,主要用来学习和研究。不过卫生院人少得多。

    张秀她们做不了辩证施治,但是也在做中草药的采集,绘图,药性记录,生长环境观察,以及搜集整理宁伯每一次的处方和医案。宁伯每一次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把自己的医书全部搬到了卫生院。只是宁伯是潜江人,年纪也大了,他明年就要会老家去了。

    卫生院的张秀带了两个姐妹直接搬到了农学堂,她原本就在调查中草药,加上她学习了舆图,地图的绘制工作就是她完成的,她想完成农作物和植物分布图。所以跑到了农学堂。测绘用的自制小平板,这位大姐用得很溜,绘画基本功也非常好,配合农学堂的进行植物调查,意义重大。

    算起来医学堂的书籍要多很多。农学堂除了基本的进化论、生物读本、一些分类学基础书籍以外,书籍很少。但是医学院的本草纲目等医药书对于农业的借鉴作用非常明显。农学堂和医学堂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

    而农学堂张春的讲稿最多,只是张春的讲稿都是拉拉杂杂,并不系统。除了有些很具体的讲稿,比如农家肥的制作原理、农家肥发酵原理与细菌生长环境、物种的选育与优化、水稻种植和水肥管理、稻田生物种群和生物防治、水生生物种群与环境等等。其实这些内容,张春也只是随口道来,提出概念的多,实际内容不够,需要农学堂进行补充。因为这些知识都与农业有关,和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喜欢这门课程的人非常多。还在张家大院启蒙的孩子中,大部分可能都要走向这条路。不过农业不仅是种植业,农林牧渔的农业观念张春也讲。但是张春一直强调生态的平衡,不是太愿意在北广湖进行人工养殖,连养殖业也限定在一定的规模,除了食用以外,主要为了满足农家肥的制作。反而在湖口到北广河两岸进行了种草种树搞绿化,空气和水环境是张春一直在念叨的事情,后世的教训太深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