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234部分

农业中华-第234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吧。这中国的老百姓,对文化人有奴性。一看到文化人来了,到了家里,怎么也得杀鸡宰羊招待。宁可自己饿肚子。那群人就吃着老百姓用来活命的东西,还假惺惺地感谢老百姓。文人,要是不改变这种不知道天下疾苦的习惯,应该全部给毙了。我才不让他们来祸害老百姓呢。我去老百姓家,要是老百姓杀鸡宰羊,我就揍他。”

    “你怎么和张之江一个德行了。”张春笑。

    “这不是逼出来的吗。我现在后悔在北京待几年了。那时候糊涂,以为只要把政府管好了,就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现在看真是幼稚,哪有那么容易。现在一有人问我当年在北京的感想,我就说我没去过北京,没见过那些玩意儿。我看你也别去,把所有的地方拿下来。也不要那个地方,就是一个腐朽的窝子。溥仪不是又回去了吗,让他在那里呆着,和北京一起烂掉。”

    跟着冯玉祥的几个学生吃吃笑。

    冯玉祥就瞪他们:“你们别笑,你们要是有一天变成那样,我第一个毙了你们。外人我还只是揍一顿。你们我可不会客气。”

    “知道了,冯大爷。”学生们一点都不怕他。

    冯玉祥也就是嘴巴硬,其实对学生们很好,一路上照顾最多的是学生,要求最严的是军人。

    “冯大爷。”坐在冯玉祥怀里的妞妞已经非常调皮了。

    冯玉祥脸色马上转回来,变得极为谄媚:“哎哎,妞妞。再叫一声大爷。”

    “不叫。”妞妞捂住脸,因为她知道如果叫了,冯玉祥肯定会用胡子扎她。

    因为有大规模屯垦的历史,所以这里是先有农田后进行的造林,在森林没有长起来之前,这里的农民保守风害之苦。这也说明了如何治理北方,即便是新民大学的学生们也犯了不少的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好在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过来。

    其实在张春看来,这一排排方格子的防风林,能够存活,并有了一定的规模,已经很了不起了。

    只是农田确实是在退化,而不是进化。为了种地,你就得深耕,翻动的土壤细微颗粒很快就被风吹走,什么肥料,农家肥都不管用,什么作物的成活率和满苗率都很低。

    “我看这样,不行,只在背风的地方保留一些农田,其他的暂时还草吧。”张春对身后接替冯玉祥工作的王若飞说。

    “我们打算再招收一批林业管理人员,由政府给发工资。只是绥远已经连续好几年完全吃财政补贴了。”王若飞苦笑道:“如果不是阴山地区撑着,我们去武汉开会实在不好意思见人。”

    “你们条件是差一点,南贝加尔虽然条件差,好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一来,还有降雪和降水,你们这里就没有。你们这里要稍微好一点,还是要看阿拉善的治理。”

    阿拉善,传说中的阿拉善草原,实际上只能称之为阿拉善荒原。

    后世更加是完全退化成阿拉善沙漠。

    现在治理其实正是一个关键时期。两条纵向的交通大动脉一条贯穿草原的中心,一条沿着阿尔泰山脉,实际上是阿尔泰林区的主要交通线。南北走向的除了道路,就是防风林。

    规模大,时间短,投入的人力物力已经是绥远省的极限了。畜牧量大幅度减少,种植业实际上是失败的。林业现在最高的也不不过一人来高。而且这种局面还将持续数年,也难怪冯玉祥不肯走,王若飞直皱眉头。

    “你们还算好,全省能够达到七成的自给率。我刚从毛乌素沙地过来,他们比你们要早好几年,也才达到了五成的自给率。不过他们是靠农业撑着,你们是靠畜牧业。你们这里虽然风大,干燥,可是你们地下水丰富,鄂尔泰,贺兰山和祁连山的来水现在有所恢复,据说青土湖,白亭湖,居延海这些湖面都在扩大,有水,这些树木就能够存活,就能够长大,虽然慢一点,总还是有希望。”

    张春宽慰着两个人。

    学生们倒是笑了:“没有那么难,这几年我们测量树木胸径,树木的生长呈现加速趋势。只要现在不破坏,生长速度会越来越快,到时候我们再进行物种丰富的工作,草场和农田就会加快恢复。也不过就是三五年时间。”

    冯玉祥就训他们:“说得轻巧,你们这帮小兔崽子过三五年屁事没有,大爷我过三五年,就去见佛祖去了。”

    学生们笑嘻嘻地说:“您身体好着呢,能骑马,能骂人,吃饭香着,不比我们少。三五年见不了佛祖。我们会让您见到塞上江南的。”

    冯玉祥就用鞭子虚抽他们。

    “塞上江南,还学那些酸文人,大爷我抽死你们。”

    学生们拨马跑开了。

    冯玉祥笑嘻嘻地回来说:“这帮兔崽子现在越来越没大没小的了。”

    王若飞笑道:“这都是您宠出来的,不过他们说得对,树木生长速度确实在加快。最多五年,农牧业就应该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其实现在也不差,东部产量增长很快,总产量是增长的,只是我们人口翻了好几番,才变得有些困难。”

    冯玉祥说:“没人怎么行,没人这树也种不起来,长不活,有个屁用。”

    张春笑着看着他们之间的互动。张春喜欢西北人这种生活和交流方式。别看原来西北军的这些将领一个个都是大老粗,但是不管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都比较受欢迎,因为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不像林伯渠说话遮遮掩掩。

 第七十四章 圣地居延海

    东西居延海现在连成了一片,《尚书》称为弱水流沙,主要的补水来源是祁连山冰雪融化后的黑河与额济纳河。汉代成为居延泽。唐以后都成为居延海。元代分成三个,清代又分为东西两个。

    不过随着黑河来水量增加。东西居延海已经连在了一起。类似的还有青土湖和白亭湖,水面扩大后,也有连在一起的趋势。虽然湖面恢复,但是植被却没有,老湖区有大量的芦苇,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也等常来此栖息。

    但是新湖面只有很少的地方有草丛,大多数都是黄沙。湖水也很浅,绝大多数地方只有几十公分,不足一米。

    若水流沙,非常形象。

    中午的时候,阳光直射,水温很高,蒸腾量很大。以前一些干枯的湖床全是盐碱,现在补水后,开始变淡。

    由于规划有问题,一条道路从湖边经过,现在全部淹没在浅浅的水下。环境所直接要求改线,而禁止填高路基来修复这条道路。

    “我们是这样想的,这两个地方湖区面积大小,直接决定了绥远的气候。”居延海管理局环境所女所长这样解释。

    “这个地方有水,沿着鄂尔泰山过去的风就是湿润的,否者就是干燥风。敦煌一带,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的恢复,天山和博格达山脉环境好转,对我们这里促进作用非常大,这几年的降水已经明显增加了,这也是为什么居延海比我们预想的恢复速度要快的原因。”

    “同时是蒸腾,有树木和水与没有树木和水,对气候的有什么差别吗?”王若飞问。那些刚实习的学生眼睛登时亮了起来,他们对这个问题更加感兴趣。

    “树木对风不仅有减速的作用,还有调节蒸腾水汽通量的作用,当风势过大,植物会封闭气孔以减少蒸腾。同时如果有多层树冠。对于地面温度有很大的降低作用,特别是中午阳光剧烈的时候。植物蒸腾的水分会在森林内部进行第一次循环,然后才在低空交换,最后才会升到高空。没有树木,蒸发的水汽会直接升到高空。我们知道,高空形成的云会在异地最终形成降水。但是低空云却在本地形成降水。湖泊主要是增加了水汽通量。而有植物的湖泊,和没有植物的湖泊也有很大的区别。最关键的就是对风减速作用。和森林体系的水汽内循环。它不仅留住了水分,还对地面问题进行调节。昼夜温差会缩小。夜晚的散发的温度会被植物截留。白天会降低土壤温度。形成各种生物适宜的温度环境。”

    “这就不就是像人的肺一样?”一个学生显然是医学院的。

    “对,森林就是大地的肺,而水分就是大地的血液。以前阿拉善草原的退化,就是得了很严重的肺病。”女所长三十多岁,皮肤晒得很黑。看起来就像一个农民,但是却是这里的灵魂人物。

    “居延海还会扩大?”丽质看着在浅水里玩耍的水玲和丽质。

    “还会,不过也是有条件的,就是敦煌和祁连山,昆仑山的环境一直处于进化中。我们这里的植树种草和农业结构调整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主要还是上游。我们的环境改善对于下游的作用要大一些。就像先生说的,这是一整套环境系统,环环相套,我们只是完成的一个很小的子系统。”女所长回答得很肯定。

    “哈哈,不要往我身上套,系统论我只是开了一个很小的头,后来都是你们自己总结归纳出来的。和我关系不大。”张春笑道。

    “那是先生太谦虚了。您听过我的好几次报告,每一次总能让我们在很多岔路上找到一条最现实的道路。”

    张春叹了口气:“我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你也说了,最现实的道路并不是最短,最科学的道路。那是你们自己找到的。”

    有了水分,沿着湖泊长出来的各种草木十分繁茂,是管理所最新撒播的。原有道路的树木很多已经死了。但是活下来的树木长势很好。居延海渔业管理所的职工正在把一船船的芦苇扔到浅水中。毕竟这里还是有着一些很好的条件。

    防风林带并没有因为水要淹没他们而停下来。只是树种有了一些调整。

    居延海一带从汉唐就开始垦殖,后来环境恶化,又退还成为草场。这种反复已经很多次了。

    现在农田几乎被森林包围起来,除了水面以外,大体上森林占二,草场占一,农田占一。而以前全部是牧场。对于人口的容纳力很低。现在也不高,但是却比以前增加了。

    对于巴丹吉林的治理,采取的是从四周向中心稳步推进的策略,而不是像毛乌苏沙地从开始就打歼灭战。腾格里的治理也是跟着湖泊和水走的。

    这一代新建了黑水,居延,沙城三个县。整个地区因为居延海而改称居延市,这告诉人们居延海是这一地区的生命之海。

    居延市过去是额济纳旗所在地,不过现在更加靠近阿尔泰山而已。位于阿尔泰交通线和张掖沿着黑水河的交通线的交叉口。市中心的广场上,张春居然看到了老子骑着青牛的雕像。

    老子西走流沙的传说,源于《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

    而这个《列仙传》应该是汉魏间人伪托刘向写的一本书。

    张春把老子的天道论和系统论等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这种理论随着文字的传播而传播,它把一些宗教哲学思想穿起来,俨然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迹象。特别是阿尔泰山一带,本来趋于灭亡的萨满教兴起。他们开始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