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朝那些事儿 >

第8部分

清朝那些事儿-第8部分

小说: 清朝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乾隆多次给他们加官晋爵。沈德潜是乾隆四年(1739)进士,中进士时年已67岁,乾隆称他为老名士。乾隆南巡时,他退休家居。传说他曾陪乾隆游览西湖,时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诗曰:“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沈德潜请求接续此诗,吟出“飞入梅花都不见”的句子。乾隆击节赞赏,脱下所穿的貂裘赏赐给他。

康熙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出巡塞外。此次出巡,他带上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胤。没想到,由于一路风餐露宿,胤八月中旬竟得了重病。康熙帝焦虑万分,将小儿抱在怀中,不分昼夜,亲自照料,并急令御医赶来为胤疗治。胤的病一度曾有所好转,康熙帝欣喜若狂,说自己因此而获得新生。不料,九月初二早晨,胤病情急剧恶化,初四就夭亡了。

胤病死后,康熙帝痛不欲生。然而身为兄长的皇太子胤,在弟弟病了的时候不闻不问,等胤病死后仍是漠不关心,其极端自私的本性完全暴露,康熙帝因此受到很大刺激。

由于皇储关系十分紧张,在忐忑不安心情的驱使下,皇太子本人偷偷在夜间到皇父帐前窥视动静,平日也派亲信侦察康熙帝起居,探听有关消息。康熙得到别的王子的密报,说父王您知道晚上有人从帐外偷偷往里窥探吗?康熙听了雷霆震怒,通知所有近臣将官集合在一起,把太子用铁链捆起来,又把其他那些王子、阿哥们全捆起来,气愤至极的康熙也顾不得许多,当着朝臣的面痛数太子的罪恶,说:“你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的一些吃穿用度都远远在我之上,竟然还不知足去私拿国库的钱!让你去南巡,你就强迫当地的官员督抚给你进奉金银珠宝;你还不辨忠奸任用小人,盘剥百姓,私吞外邦进贡的物品!不仅如此,在幼弟十八阿哥病危、父王焦虑万分的情况下,你竟然无动于衷,毫无忠孝义悌,更有甚者,竟然夜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看我死了没有;派人监视我的一举一动,使我整天提心吊胆,觉得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人给毒死、刺死了!”说到这里,英武一世的康熙大帝突然失态,痛苦地扑倒在地上大哭。他愤恨地说:“像你这样的人又有何德何能继承祖宗的家业!”于是宣布把太子胤废掉。

康熙爱廉吏

说到清代的清官,第一要提的自然要数有“大清第一廉吏”之称的于成龙。他在康熙皇帝用人唯贤的庇佑和上级官员的表彰与举荐下,在仕途中青云直上。康熙帝曾多次表彰他,后又把于成龙安排掌管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在富庶的江浙地区任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任上,由于妨碍了朝廷上下各路贪官污吏在江浙的财路,于成龙遭到当时很多官僚的忌恨和陷害,甚至在他死后,仍然有很多人陷害他。而康熙皇帝明白这层道理,很高明地予以应对。比如,有一位官员说于成龙晚年“非常清廉,但因为年老糊涂,常常被属下蒙蔽”。康熙却回答说:“以前有很多人说于成龙到江南后,改变了清廉的品行。可等他死后,大家才发现他始终都是清廉的。这都是因为他性情耿直,得罪的人多,大家陷害他才这么说的。”

清朝另一位大清官汤斌,深得百姓爱戴。高升之后,即将离开原先的任地,百姓们苦苦挽留,汤斌就写了个布告告慰百姓,中间有一句“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被政敌诬告到皇上那里,说他这句话是诽谤、侮辱皇上的。康熙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但他知道汤斌是个能干的清官,就把这口气咽了下去,照样对汤斌委以重任。汤斌死后,康熙才发了一句牢骚:“我对汤斌那么好,他为什么还是讪谤不休?”

康熙的长寿秘诀

康熙对待所谓“长生不老”的态度很端正。他认为,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顺应自然,多加保养,以求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寿命。

康熙认为,要使身体健康,关键在于饮食得宜,不能有所偏嗜,更不能暴饮暴食。应该对自身的情况加以注意,合理进食。康熙身为帝王,臣子自然竭尽全力地向他献媚邀宠。他爱吃水果,于是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地采摘鲜果进贡,但他从不多吃,总是品尝一点儿就够了。他说:“这些鲜果还不够熟,等放熟了,气味甘美时再吃吧!否则,对身体无益。”

康熙每次出巡,总是拒绝那些尽是山珍海味的宴席,而专吃当地所产的时令菜。他说:“老年人应该吃一些口味比较淡的食品并且多吃蔬菜,这样就会少生病。”对于那些不恤下情、竭力搜刮民脂民膏、整治丰盛宴席讨好自己、力求升官者,康熙毫不客气,立即予以撤职查办。

康熙对饮水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要把水加热煮沸,取蒸馏水饮用。每当夏日大雨倾盆或洪水暴发之际,他绝不饮用河水,他认为这时的河水喝了易生病,因为洪水容易把地表有害的矿物质、粪便甚至腐败的动物尸体冲刷下来,杂于河水之中,这当然是很不卫生的。

正因如此,康熙皇帝7岁登基,做了六十一年皇帝,在我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他在位期间,先后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的叛乱,收复了台湾、力抗沙俄……一生可谓紧张忙碌,日理万机。但在如此情况下,直到晚年他仍然思路敏捷、身体强健。

康熙起菜名

康熙九年(1670),康熙皇帝南下暗察民情来到云南“宫门岭”。这是一个十分险要的山岭,岭下有个天然大山洞,洞宽丈余,形如宫门,宏伟非凡。这日中午,康熙觉得有些饥饿,就来到池边一家小酒店要了一条鱼、一壶酒。很快,店家便将酒菜送上桌,康熙吃完以后感觉味道很鲜美,不由问道:“店家,这是什么菜,如此鲜美?”店家回答说:“这是我们店的招牌菜,叫‘腹花鱼’,这种鱼生长于池塘,专门以鲜花和嫩草为食,鱼腹上长有金黄色花纹,因此取名为‘腹花鱼’。选用整条鲜鱼洗净后,斩成头、身、尾三段,将头、尾两侧剞兰草花刀,身段剥皮,剔去骨刺切成片,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经分别烹制后,头尾放盘的两侧,白色鱼片码头尾中间,两色两味,形如宫门中跃出条鱼。”康熙听得津津有味,一时兴起,便挥笔给店家写了“宫门献鱼”四个字,落款为“玄烨”。不久,江浙总督路过这里,见店门上挂着“宫门献鱼”署名“玄烨”的牌匾,大吃一惊,经了解原委,果真是当今天子所赐。自此,消息传开以后,“宫门献鱼”自然成为了一道名菜。

马雄镇满门英烈

1677年秋天,三藩之乱已近尾声。叛乱的三藩内部同盟发生了分裂。先是耿精忠投降,重新归顺清朝,孙延龄看到耿'。 ·电子书下载乐园—。CoM电子书]精忠得到了宽恕,他也动摇了。吴三桂得到消息之后,派他的孙子吴世琮谎称取道广西去进攻广东的安亲王岳乐。等孙延龄到桂林城外迎接吴世琮的时候,吴命人把他当场拿下斩首,于是广西就被吴世琮以吴三桂的名义接管了。

吴世琮接管桂林以后,发现广西巡抚马雄镇与他的幕僚、家奴以及两个儿子等十二个人一直被孙延龄关押在大牢中,这是孙为了将来万一需要投降时用来讨价还价的资本。吴世琮没有这种打算,但是他一想到马雄镇是辽阳世家的后裔,如果他肯投降,以辽阳世家在汉人中巨大的影响力,势必会影响一大批人,这会对他们非常有利。

十一月六日,吴世琮精心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有他的一些亲信重臣作陪,请马雄镇父子三人赴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世琮说明了本意,恭恭敬敬地劝说马巡抚加入他们的事业,并许以高官厚禄。谁知,马雄镇当即拍案而起,厉声叫骂起来:“吴三桂算个什么东西!先叛明室二君,现在又叛大清;贪图富贵,高攀皇亲,而对君王的忠诚却不如对一个妓女陈圆圆!不知他死了之后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吴世琮当众受到如此的侮辱,不由得恼羞成怒。他撕下和善的假面具,把马雄镇及其儿子一并关在一间铁匠铺内,威逼他投降,可马雄镇依然破口大骂吴三桂。气急败坏的吴世琮一把拽过两个年幼的孩子,拎起钢刀说:“你如果再不降,我就先杀了你这两个儿子!”马雄镇泪流满面地转过身去,却是直直地站着依然不停地大骂吴三桂为反贼、土匪——他怎么会玷污自己和家族的荣誉让世人唾骂呢?可他又怎么忍心亲眼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惨遭杀戮?吴世琮的钢刀挥下,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抛到了马雄镇的脚下。马雄镇全身战栗,俯身抱起两个孩子的头颅,突然向吴世琮冲去。吴的随从们举刀便刺。马雄镇向后退去,向着皇帝的方向行礼、祈祷,一遍又一遍,直到被乱刀砍死,终年44岁。吴世琮又提他的随从奴仆,也是各个大骂不止,宁死不降,遂被全部杀害,无一幸免。

铁匠铺中十二人赴死的消息传到在桂林别的监狱关押的马氏其他成员那里之后,这些人蓦地想起马氏族谱中记载的1621年悲壮的一天。那已经是将近六十年的事了。当时,马家的妇女四十二名,包括家眷和女仆人,在听到一家之主马与进被后金俘获的消息之后,在辽阳集体自杀。而今,马雄镇的妻子李氏又目睹了同样的场面。首先是儿媳董夫人悬梁自尽,没想到绳子断了,跌下来摔破了脸,但她又重新站起来,系好绳索自缢而死。随后,儿子马世济的妾苗氏、马雄镇两个未成年的幼女二姐儿和五姐儿、马雄镇的两个妾顾氏和刘氏,一个接一个地自杀而死。每当一个人死后,李夫人便把尸首取下来,为其穿好葬衣,用被子盖上。然后她又目睹了十八个女仆自杀。自杀从当天夜里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一直在进行。其他人死后,李氏面朝北方,行九叩礼,最后也悬梁自尽。

范承谟忠君赴死

1674年,福建总督范承谟和他的家人、部属被耿精忠关进大牢。在牢房里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都要恭恭敬敬地戴上皇帝赐给他的帽子,穿上他最后一次见母亲时所穿的长袍,向北跪拜,以示其对君主、父母的思念与忠诚。在牢里他还写道:“既然出来为帝王分忧,父母之身也就是吾皇之身。皇帝忧虑,对臣子来说就是一种耻辱,如果皇帝受辱,那么臣子就应该以死相报。”

到1676年9月,杰书攻克衢州,耿精忠意识到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10月22日,耿下令处死范承谟以及他的随从人员。范承谟为之准备了七百多个日夜的最后时刻终于来到了,一如平时他在狱中朝拜皇帝一样。他穿戴好自己那身神圣的衣冠,平静庄严地走向刑场。

刑场上,一个刽子手故意轻辱他,把他头上那御赐的帽子掀下来扔到了地上。范承谟勃然大怒,他举起戴着枷锁的双手,疯狂地卡住这个狂妄之徒的喉咙,若不是旁边的士兵相救,那个刽子手可能就被他掐死了。被惊呆了的刽子手吓得站到一边去了,范承谟从地上捡起帽子,认认真真地戴好,整理整理衣服,面北而跪,行完三拜九叩之礼后,挺身受死。同一天被杀害的还有他的全部部属、随从,共计五十三人。

应予提及的是,耿精忠手下一个出身蒙古、名字叫做嘛尼的打手,受范承谟的勇气与精神的感动,竟要求与范承谟同死。耿精忠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