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112部分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12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自从衢山军改以东海为号时起,他和赵武、陈五便不约而同的将身上地职位转给了手下的人——东海保留这些官职,是为了名正言顺的在衢山、湄屿安排兵力,但究竟是谁做这个官。却无关紧要——几年下来,连赵文现在不记得在吏部左选挂名的究竟是谁了。

    只是他们这么做,并不是如陈正汇说的那样,不想担个逆字,而是想向赵瑜表明自己的忠心——这世上可没有一个忠臣两边领俸禄地道理——如果童贯依当初约定把琼州都巡检的职位交给东海,他报过去的名字。也只会是从下面随便找来的一个不领兵的闲人。

    不过陈正汇既然这么说了,他也不打算反驳,虽然理由不同,但不想东海向大宋低头的心,他和陈正汇是同样的:“二郎,陈先生说得没错,师出有名,日后起兵才能名正言顺……”

    赵瑜大笑着打断:“商汤伐桀,周武伐纣。那又是什么?名不正言不顺吗?东京城中的那一位,做的也不比履癸、帝辛差到哪里去罢?大建宫室、征发花石纲,哪样不是昏君地作为。奸臣秉政、忠臣远窜,明明白白的就是亡国前的景象。吊民伐罪,解民倒悬,就是最好地理由,比报仇雪恨更要名正言顺!”他看了看赵文、陈正汇,“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但现在虽还不是起兵的时机,不过也没几年了。学着勾践,忍上一阵,又有何辛苦?”

    “大当家(二郎)……”陈正汇、赵文同时出声。赵瑜却一抬手。把两人的话又堵了回去。

    “陈先生、文兄弟,参谋室最近关于辽金之争的报告,你们应该已经看过了罢?”赵瑜问着,见两人一齐点头,便又说道:“自从三年前,完颜阿骨打起兵,辽国连番惨败,尤其政和五年,辽主的七十万大军尽丧于达鲁古。契丹精兵尽失,但辽主仍不见振作。而女真人的势力,却日渐膨胀。辽国五道,以南京道最为富庶,以西京道最为险要,上京道幅员最广,中京道部族繁多,但辽国的根基却是在东京道,契丹、奚人。辽国的王族、后族。大部都在东京道上。但到了今年,东京道已有大半落入金国之手。根基一断。金国胜局已定,辽国现在也只在苟延残喘,辽灭金兴,也就是五六年的事了。”陈正汇叹道:“北朝泱泱大国,立国两百余年,却转眼间就要灰飞烟灭,就算放在十年前,任谁也不会信地。”

    赵瑜道:“大国衰亡,在许多时候虽然尽有征兆,却都很少有人能提前预言,都会认为这么大的帝国,总不会被癣癞之疾打倒。就像西晋,在武帝时,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会有五胡乱华之灾?再如大唐,明皇在位几十年,正是最兴旺的时候,又有谁能未卜先知,在安史之乱后,偌大的王朝会一蹶不振?现在的大宋,虽然许多地方已是民不聊生,但从整体上看,却还能支撑得下去,只要换个皇帝,中兴也是转眼间的事。但谁又能想到,金国代辽之后,在新起的虎狼面前,大宋也只是如肥羊一般啊!”

    “……所以二郎你才会想着要助童贯一臂之力。帮他探听北地情报。好让大宋起兵去收复幽燕?”赵文问道。

    “没错!”赵瑜点头起身。从架阁中取出一份地图。铺在桌上展开了来。赵文、陈正汇凑上去一看。那竟是一幅绘有天下诸国地全图。

    赵瑜指着地图上地东北角。说道:“只要宋廷把注意力集中到北方。去联金灭辽。两厢夹击。辽国必然难保。而一旦大宋与女真毗邻。那群以劫掠为生地强盗。又怎会放过这么好地猎物?”

    赵瑜说着。手指从地图上一划而过。从河北至江南。再指向汴京:“一旦女真南侵。河北登时就会沦陷。长江以北。多属平原。根本无法抵挡女真人地铁骑。就算是汴京。也很难保得住。到那时……”他握紧拳头。用力一捶:“就是我们东海地机会了。”

    赵瑜盯着陈、赵二人。看着他俩脸上表情变幻。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地计划和盘托出。毕竟这点算计泄露出去。他地名声就毁了。若不是信任眼前地两人。他怎么也不会冒险地。

    “……大当家。奈何天下苍生……”陈正汇沉默良久。摇头惨然。赵瑜地计划。他信了八成。因为那并非是凭空幻想。以大宋地军力、民心。还有女真人地实力。赵大当家地算盘。几乎可以肯定会实现。但北地地百姓何辜。却要受金人掳掠之苦。赵瑜地计划。实在太狠毒了。

    “陈先生,不论我怎么做,金人南侵是免不了的。”赵瑜忙辩解道,“就算没有我推波助澜,以道君皇帝好大喜功的脾气,又怎会放过消灭契丹,收复幽燕的机会?就算他不去联金灭辽,但契丹人又能在金国的进攻下支撑多久?当金人灭掉契丹,照样还是会南侵!大势已然如此,非人力所能改变,我这也只是借机布局,顺应天时罢了。”

    陈正汇摇头叹息,显是心结难解,不过这也属正常,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看到天下百姓受苦,当然会感同身受。

    但赵文可不是士大夫,更不会在意什么百姓,赵瑜的计划,反而打消了他的反对之心,但他还是有些犹豫:“若时局真能发展到那一步,就算要给赵官家磕几年头,也是可以忍了。不过二郎,万一金人不南侵,又或是契丹反过来消灭了女真,那又该如何?”

    “不可能!”赵瑜立刻摇头否定。又笑道:“若真是如此,我也只能认命了。天命既然还在赵炅一脉,那我也无可奈何。只能收起一切非分之想,老老实实的做个大宋藩王好了。”

    赵文不喜欢这个答案,不过看赵瑜表情,也知道他是在开玩笑。看着陈正汇在一旁脸色沉重,他便侧过头笑问道:“陈先生,你说一说,若是二郎上表内附,官家会给个什么王的封号?”

    陈正汇从悲天悯人的心情回过神来,抬头一瞥赵文:“怎么可能会封王?!”

    赵文一惊:“童贯不是……”

    “你糊涂了!?”陈正汇皱眉道:“童贯是说大当家若能如他所愿,他才会给大当家请个藩王的封号。现在还没开始收复幽燕呢,哪有猎物还没捉到,就把鹰给喂饱的道理?最多给个能看得过去的官职……不过至少会有个节度使的虚衔。”

    “节度使吗?”赵瑜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与其让人随便封个乱七八糟的名号,还不如自己想一个……东海节度使,你们看如何?”

    赵文想翻白眼,这一点创意都没有,实在太过直白了。

    陈正汇倒是点头赞同:“这名号也不错,也省得我们改动公文上的落款了。不过,”他看着赵瑜:“一旦受封,就是大宋臣子。若是有圣旨来,要让大当家你入京,又或是要调兵离岛,大当家你会如何应付?”

    赵瑜咧开了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这问题他早有预备:“我当然是听宣不听调!道君皇帝来圣旨,我就照规矩磕几个头,若是给我升官的、赐物的,我高兴了,那就多磕几个,不过若是想凭一张破纸就把我和我东海的数万儿郎调走……啊呸,谁他娘的认识赵官家!”

 第四十二章 改制(上)

    政和七年四月十二,庚辰。西元1117年5月15日

    前日三人商议已定,赵瑜又拖了几天,等得童福耐不住性子,几次三番上门催促,方写就了书信,连同大批财礼,命一名亲信带队,护送童福回京。在给童贯的信中,赵瑜原则上同意了上表朝中,举东海之地内附大宋。不过,前提是大宋依照羁縻制度,不在东海设立流官,不插手东海内事,也不征收税赋,只需按时上交贡物,就一切让东海自便,也就是说为一自行其是的藩镇。

    这一前提,赵瑜不愁童贯不答应。既然童贯日后愿助东海成为大宋藩国,现在理所当然的,就不能干涉东海内部事务。若是这点诚意都没有,那就干脆一拍两散好了。就算没有童太尉斡旋,大宋立意防备东海、禁绝海贸,赵瑜也不是撑不下去,有强军在手,光靠劫掠海外诸国,照样能坚持到金人南下的那一天。

    清晨,天刚蒙蒙亮,赵瑜已经起床到了书房。他的书房处在基隆堡中心的最高处,凭栏而望,正能俯视下方的港口。他站在窗前,手里拿着新造好的一具望远镜,举在眼前,向外张望着——随着制造数量的增多,几个水晶匠师磨制镜片的手艺也愈加圆熟,这具昨天才呈上来的望远镜比起第一具来,不论是清晰度,还是放大的倍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圆形的视野中,港口内一艘千五百料的中型海船清晰可辨。^^^^普普通通的式样,半新不旧的船身,任谁也看不出那是童贯特使将要乘坐的船只。不过,铁力木打造地坚实龙骨和船肋,只要不是正面撞上台风,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其中乘客地安全。

    码头上。一群人聚集在栈桥附近。虽然看不清面目和服饰,但从各人所站的位置上,赵瑜还是能辨认出。哪个是童福,哪个是赵文。童福一行上船出海,赵文前去相送,给足了童老都管面子——赵瑜是东海之主。没有给一个奴仆送行的道理——不过更给面子地是私下里送给童福的万贯财货。那老货,见了满箱子的奇珍异宝,立刻笑得见牙不见眼,拍着胸脯保证要帮东海在童贯面前多多美言。

    东面的海上泛起了红光,赵文也说完了道别地话,童福带着从人转身上船。*****等候已久的船员立刻收碇起帆,离开泊位,向海中行去。看着帆蓬远去,赵瑜放下望远镜。他估摸着。两月之后童贯应该还会再派人来。他与童贯的这等秘密交易,没有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敲定细节,也不可能达成双方都认同的协议。也就是说,等朝中册封文书下来,大约还要一年的时间。不过赵瑜也等得起,就看童太尉有没有这个耐心了。

    在门外让人通传了一声,陈正汇这时走了进来。他手里捧着一大摞簿册,放在赵瑜的桌案上。这两日,他都在忙着整理岛上的户籍、田簿。上表内附,台湾的土地、户籍,也就所谓的田口。都要整理出来。连同地图一起上交朝中。不过这其中,也有许多门道。既不能把东海地真正实力暴露出来。让朝中心生警惕,也不能表现得太过虚弱,让大宋以为东海是一颗任人把玩的软柿子——当然,后一种地可能性并不大,当李乾德在校兵场上被砍下头颅的那一刻起,外人只会高看东海一眼,绝不会小觑半分——不管怎么说,要把握好这个平衡度,也只有陈正汇能做好。

    见陈正汇今天一早把一堆簿册抱来,赵瑜微微吃了一惊。这伪造田籍户口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一点,几万户口田籍要删改,大部分军籍簿都要重新誊录,还有地图也要伪造——至少要改得离大宋远一点,离交趾近一点,以便大宋君臣能够安心——这些事,千头万绪,陈正汇手下不过十几个属官,怎么这么快就能完工。

    看了看陈正汇充满血丝的双眼,赵瑜温言道:“这两日辛苦先生了。”

    陈正汇知道赵瑜误会了,便摇摇头:“呈进朝中的那些簿册,至少还要一月才能做完。我带来的这些,是岛上的户籍名录。”

    赵瑜奇怪起来:“先生带着些东西来作甚?”

    陈正汇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大当家可知现在台湾岛上有多少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