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233部分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233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丽国的区划分为五道两界,北方山岭地带是东界、西界,属于边境。而南方除开城直属王畿外,则是西海道、交州道、杨广道、庆尚道和全罗道。如今李乾已经确认了东界再无高丽军队,而西界则是南征大军行军之路,既然主力已经攻占了西京,那高丽的北方领土已是尽数落入大宋之手。

    但李乾并不知道为何这里还有一群残兵,不过他并不打算节外生枝。现在离着南征主力的位置只剩二三十里,前面肯定有巡卒游骑,只要去通报一下就够了,行营总管府自会派军来剿杀清洗。

    几名勇壮的骑手打头护着李乾,一群骑兵紧跟在身后,绕过拦路的大树。便大摇大摆的沿着官道向下奔去。而正如李乾所料,埋伏在道边山坳中的高丽兵都没一个敢出来阻拦,双方就这么擦肩而过。

    “走!去长安!”李乾大手一挥,领着众军蹄声滚滚向西而去。

    长安,就是如今高丽西京的名字。此城原名平壤,但高丽王钦慕中华文化,将国中的五个地方城市改为东南西北四京,以开城为中京,以平壤为西京。不过这五京并不是按照方位来设立,最北的平壤是西京,而最南的是东京。后世被称为汉城,今名广州的城市位于诸京中央,却是南京。

    只是高丽王提平壤为西京后,还将城名改为洛阳,以模仿大宋的称呼。另外东京改称开封、南京改称广州,直接抛弃了自家的名字。而到了赵瑜重新改订五京,现今在位的高丽王王楷又有样学样,南京易名建邺,而西京也从洛阳变成了长安。高丽王坐在中京开城,有四京环绕,意淫着统治中华的快感。

    李乾带着百多骑兵继续奔行,只见着前方的道路渐渐平缓下来,远远的看着两侧的山头上有蓝色的旌旗招展。心中自知。西京就要到了。出兵渡江一个月,六万大军终于蹭到了高丽西京。虽然以他们的军力,这段时间足以杀到半岛东南角的东京,但朝中的命令是绝对的。大宋对高丽的这一战,并不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而是需要人口。夺占人口目的,是所有人都知晓——但却没有人会站出来明说的那一个。

    朝中君臣都希望高丽能多撑一阵。若是高丽王王楷投降太早,使得半岛早早的成为大宋的属地,再想奴役其中的子民,就要冒着一定的道德指责风险。不过若是一直处在战争中,处置敌国子民。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所以最后派出来统领全军的,并不是岳飞和丁涛这等新生代的名将,也不是郭立、陆贾这两名老资格的枢密使,却是以稳重著称的王贵。在王贵的指挥下,从辽宁路和吉林行省集结而来的六万大军,并没有采用直接在开城登陆、一击斩首的计划,而是一步步的从北向南挪过去。

    其实这也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若是在过去,就算像杀得向东瀛那般渺无人烟,其实也没什么,更不会有人为死去的异族人民张目。但现在,赵瑜为天下之主,也要讲究一下脸面,一些会给他抹黑的做法,虽然要继续做,但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和不受指责的手段。

    高丽国王王楷至今没有投降,一是因为他不想被分封到南方——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一件事——当年金国被灭,麻逸南岛就封了一个女真国,原金虏皇储完颜斜也为王,迁了近万名及时投降的女真族人,但前两年就因为疾病疫症在岛上死绝了,完颜部因此灭族。同在麻逸的辽国也是一样,大约死了八成还多,只有耶律大石等少部分人活了下来。现在天下许多人都知道分封不一定是好事。在南洋的封国,也只有面对南海的那些岛屿才是能够供屯垦生活的乐土,若是再向南方,那就是真正的瘴疠之地,数年也见不到外人的野人岛。

    还有一个就是因为王楷早前派却的几支求和队伍都被乱刀剁碎了,用坛子装了送回去。宋军心狠如此,王楷也只能坚定了坚守的念头。而南征大军进展的缓慢,更是助长了开城中高丽君臣的自信,都想着拖到冬天,逼得宋人退军。

    不过在高丽君臣等待冬天的这段时间里,高丽北方是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被荡平,城镇也是一个接一个被毁灭,里面的人们则被押解送到北方的保州,提供给东洋商业协会的奴贩们。一切都在顺利进展中。进军速度看似缓慢,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推进。不过李乾却在担心着,下个月地理学会三年一次的全会就要召开了,但以现在的进兵速度,到了冬天来临时,怕是才能攻到开城。

    用自家的腰牌作信物,李乾进了西京城门,他的任务结束,便要向主帅王贵通报一下。而王贵所带来的一队异族护卫,则被安置到城外的一处营地中,他们任务已经顺利完成,只要李乾没有用得上他们的的地方,很快就能被发遣回去。

    进城之后,李乾惊讶地发现城中四处挂起了白幡,一些亲卫头盔上的红缨都被去掉了。他的心一下提了起来,能让全军戴孝,就算领军的王贵病死都不够这资格。‘是京中哪里出了事?’

    李乾到了行营总管的临时衙门中,在等待王贵召唤的时候,顺手找到一个熟识的参谋,拉过来便询问。

    “是皇后薨了。”参谋听问,便开口回答。

    “蔡皇后?!”

    “除了蔡皇后,这天下还有哪个皇后?!”

    若是别的嫔妃过世,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丧仪,的确只有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才有这个资格。

    “昨天消息传来,今天就把白幡竖起来了。天下一年禁礼乐,军中戴孝七天。”参谋絮絮说着。

    李乾听着觉得有些不对:“这是太后之仪罢?皇后应该最多三个月才是!”

    “因为是蔡皇后啊!”参谋翻了翻白眼,“你以为韩、卢两位相公敢官家劝照旧例来吗?”

    李乾向那个场景中一想,连忙摇头。

    天下无人不知,蔡皇后与如今的官家是青梅竹马,糟糠夫妻。自幼相随,同起于微末,感情非比寻常。除了同样是自少相伴的陈贤妃外,其他赵瑜新纳的嫔妃从无专宠。如今宫中尚存的十四个皇子公主中,皇后有四个,贤妃有三个,加起来就占了一半。其中皇子有四人,加上夭折的三皇子和五皇子,排行第一到第六的皇子们,就都被蔡后、陈妃两人占了。四十年的相濡以沫,一朝失却,李乾想想也替赵瑜伤心,也难怪官家会下旨要出战的全军带上七天的孝。

    蔡皇后是个贤后,从不干政,同时也为一些臣子直言犯谏后,向赵瑜劝解。而且天下各地的慈幼局,都有蔡皇后舍得私房钱来支撑。天下受其恩惠着数不胜数。这样贤德的皇后竟然早早的过世,却是让人感叹。

    李乾有些伤感沉默了一阵,突然想起了什么:“会不会撤军?!”

    “不可能!”参谋很肯定的摇着头,“都打到这份上了,怎么可能撤军!”

    “但墨缞用兵到底不祥,下面的士气怕是要有些……”

    “士气再打折扣也不会让高丽人占去便宜,若不是为了捕捉奴工,我们早就坐在开城内了!”

    “可蔡皇后的病逝,若是官家出了……”看到参谋突然投过来的眼神,李乾悚然一惊,立刻住口不敢再说下去。

    不过李乾冒出了这么一句,让两人都想起来了,如今的洪武天子也是年过四旬,比起病逝的蔡皇后还大上几岁。虽然身体一直康健,但已经到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冒出大大小小的病症来的年纪——夏天的时候,蔡皇后不也还是亲自去刚刚建起的天妃宫上香还愿?那时也没听说有病痛缠身。

    自古天子少有长寿之人,能活到六旬已是屈指可数。如上古三皇五帝那般,活到九十、一百的,几千年来都再没出过一个。就是像南梁武帝萧衍,能活到八十五才饿死台城,却也只是独一份。

    本朝的历代天子,都没有一个能活过六旬。太祖皇帝五十岁时驾崩;戾王光义也只活到五十九;昌王恒(真宗)五十五;宁王祯(仁宗)做了四十一年皇帝,却也只活到五十四。接下来的三个,都没一个活过四十,其中颐王煦(哲宗)驾崩时甚至只有二十五岁。而就在最近,两名废帝——赵佶和赵桓都在麻逸的封地相继病死,一个还是五十多岁,一个才三十出头。若是从他们身上推算的话,如今坐在北京城中的官家,怕也是最多只有十几年皇帝好做了。

    相信这一点,皇帝本人应该比谁都清楚。驾崩前,肯定要将留在朝中的老将都分封出去,而让新帝将压在下面的新生代提拔起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是惯例。但新帝登基必有新政,到时候,以开疆辟土为核心的对外策略,就不知道会不会被改动甚至废除。

    只要洪武朝年号不改,大宋向外扩张的步伐就不会停止。但如今太子据说却是喜静不喜动,对如今战火不绝私下里颇有微词。曾经几次劝谏赵瑜,要休兵止战,以养民力。只不过被赵瑜训了回去,甚至将几个东宫官都换了一遍。

    ‘若是官家太过伤感,有什么不测,那大宋可就要麻烦了……’

    “在想什么?”

    一个低沉的声音将李乾惊醒,抬起眼了,却见王贵就站在自己的面前。李乾暗恨自己的脑袋转的不是地方,竟然在主帅面前又胡思乱想起来了。

    岳飞曾有大败西夏王军的战绩,两年前甚至越过大漠,扫平西域,光复陇右。而丁涛这十几年也是横扫北方草原,将不服王化的游牧部落一个个拔出歼灭,且更是霍去病之后,第一个封狼居胥的汉家大将。在他们两人光辉灿烂的战绩之下,镇守辽东十几年的王贵,显得黯淡失色了许多。镇守北方,有苦劳而无功劳。功绩不足,让王贵始终跨不过上将军的门槛,十年来都是破虏将军这样的杂号中将,想再多添一枚金星都困难无比。他所受到的评价,也是远远比不上岳飞和丁涛。

    但王贵站在李乾面前,气定神闲、凝重如山的模样,确有十二分的大将气度。他仿佛一眼看透了李乾的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也不是好事!做好眼前的事。”

    “是!”

 第十三章 西路(五)

    大宋洪武十九年三月廿一。 /壬申。【西元1144年4月18日】

    河西路肃州【酒泉】。

    从地图上看。窄长的河西走廊就像一根横挑着西域和中土的竹制扁担,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就如这条扁担上的竹节。不过在地理教科书中,却被称为连接关中和陇右行省的桥梁。在桥梁两侧,不是水流,而是山岭和沙漠。每年的春天,从北方沙漠刮起的沙尘暴,就会像山洪一般爆发南下,但到了河西走廊,却撞上了高耸的祁连山。前路被阻,沙尘暴便冲向山脚下的绿色通道。

    今天春季的风沙依然如往年一般狂暴,烈风卷起的沙砾,铺天盖地,就像子弹一般密集。从护脸的头巾缝隙中望出去,视野中都是一片被沙尘染出的浑黄。一支驼队在漫天的沙尘中步履维艰的跋涉。他们的坐骑都是惯在沙漠中行走的牲畜,但驼峰上的骑手却多是初出茅庐的少年,是第一次见识到西北荒漠的天地之威。

    “史先生,还有多久能到肃州?”头巾后的声音很年轻,甚至还带着几分稚气。声音的主人唤着领头的骑手,委婉的表示自己的疲累。

    就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