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322部分

跃马西凉-第322部分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文武齐声称颂,随即商议其他军务。
  五日后,驻扎在灵壁的两万五千大军赶到盱眙集结。
  七月中,又有一万五千大军赶到盱眙。
  曹操放弃徐州,已失士民之心,徐州士族本来就习惯了见风使舵,见曹操已经放弃徐州跑路了,还有谁肯继续与乾军死磕,当即倒戈相向,乾军很快攻占徐州全境。
  不过徐州新下,人心未定,罗征还是留下了一万大军驻守各地。
  至此,罗征在盱眙、安风津一线集结的兵力已经超过十万。
  罗征采纳贾诩建议,以陈登为徐州刺史,又肆起用率先投效的徐州士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局势,随即于一众心腹文武商议进兵淮南之策。
  消息传到淮南,曹操与孙策也在积极备战,准备合兵一处共拒乾军南下。
  一时淮南大地战云密布,局势前所未有的紧张。(未完待续。。)


第421章 班师回朝

  夜已深,一灯如豆。
  罗征浓眉紧蹙,烦躁地在帐下踱来踱去。
  贾诩、法正、成英坐在一边,眼珠子随着罗征来回移动。
  淮南的梅雨季节在五六月份,但到了七月,淮南大地依旧大雨不断,从七月中到八月末的一个月半里,天公似乎有意和乾军作对,三天来一场大雨,两天下一场小雨,道路彻底被阻断,这样的天气别说出兵淮南,连大军粮草都快不过来了。
  更要命的是,三万骑兵和许多士兵都是北方人,无法适应这种梅雨天气。
  一个多月下来,许多士兵都染上了男方流行的瘟病。
  这种病不会致命,只要习惯了男方的气候,就会不药而愈。
  但问题时,军队的战斗力却受到了致命的影响。
  罗征这几天脾气很大,一众心腹也知道主公所患何疾,都没人敢往跟前凑。
  也就许褚这恶汉从不知看人脸色,始终不离罗征左右。
  “主公,是时候撤军了!”
  贾诩忍了半天,还是忍不住了,苦口婆心地劝道:“用兵需得天时、地利、人口,方能旗开得胜。今天时不作美,以致大军裹足前,非人力所能为。”
  法正、成英也忙点头,天时不再,继续在这里耗下去确实没有必要。
  除了徒耗钱粮,什么也做不了。
  罗征蹙眉不语,依旧烦躁地在帐下踱步。
  贾诩、法正等再劝,就差没剖心明志了。
  半晌。罗征始叹了口气,喟然道:“罢了。就依尔等之见,明日班师回长安!”
  “主公英明!”
  贾诩三人这才松了口气。相视而笑。
  八末月,因淮南地区大雨不断,罗征进兵淮南失利,不得不班师回长安休整。一场大战就此落下了帷幕,曹操失去了徐州,退往淮南苟延残喘。
  而罗征出兵中原的计划,也只实现了一半。
  只打下了徐州,却没能干掉心腹大患曹操,甚至没能打到江水。
  至此。曹操与孙策终于松了口气,都在抓紧时间休整,积蓄钱粮兵马。
  而早在七月,袁尚就从清河退兵,班师回了邺城。
  九月,罗征以高顺为镇东江军,镇守中原;以张辽为镇南将军,镇守安风津;以赵云为征南将军,镇守南阳。又下令整编麾下军队,其余文武心腹也皆有封赏。
  除南阳、中原的两座屯田大营外,罗征又下令于淮水以后再建一座屯田大营,建制二十万人。夏闲耕作,秋冬练兵练演军阵,以备征召。
  十万川军被抽了出来全部编入新的屯田大营。这是罗征为日后南征作的准备。
  川军亦属南人,远比北方人更加适应南方的气候。
  除了十万川军。淮南大营剩下的十万屯田兵也全是生活在淮水一带的男人。
  除却驻守各地的少量兵马,罗征又将长安大营扩编。养步兵十万人,骑兵三万人,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征战四方,消息传开后,一时之间诸侯皆人人自危。
  十二月,刘备上书,刘琦与孙、曹联营,准备共抗强邻罗征。
  曹操又从中串联,谴使北接袁尚、高干、袁熙等,欲拉拢所有诸侯对付罗征。
  罗征及麾下一干心腹谋臣也不是吃素的,当即派已经归降的辛评、辛毗、郭图等人奔走河北各地,分化拉拢袁尚、袁熙、高干等人,加剧河北内斗。
  为了减轻袁氏兄弟的敌视,罗征更是纳贾诩之谏,继续以袁谭为青州刺史,又命张绣领军八千镇守高唐,以防河北局势有变,袁尚、袁熙遂不再敌视罗征。
  204年,罗征命大将阎行率八千精骑出塞北,并三万漠北骑兵远征辽东。
  三月,阎行进击平冈,击破东部鲜卑弥加部;次月进兵饶乐河,击破东部鲜卑素利部三千骑兵,五月中进兵柳城,击破乌桓部,斩乌桓首领蹋顿,尽征乌桓之兵。
  七月,阎行进兵鲜卑山,大破东部鲜卑三万联军,诛杀鲜卑王孙贵族三千余人,俘虏牛牲口数以百万计,女人孩子数以十万计,又以人头筑功勋台,威慑夫人科、三韩等部。
  十月,阎行率军至长安。
  205年,罗征亲提大军远征大漠,北击丁零,一直打到了北海,虏劫奴隶、财货及牛羊牲口无算,随即挥师西进,击破坚昆、金微、呼揭等部,十月初经河西走廊返回长安。
  从202年至205年,经过三年多的互相征战,河北大地萧条了许多。
  袁尚、袁熙兄弟打了三年多,不但百姓苦不堪言,就连河北士族也多有怨言。
  府库空了,山匪流匪却多了,百姓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高干也未能幸免,在贾诩、法正等人的谋算下,在辛评、郭图等人的串联挑唆下,也被卷进了袁尚和袁熙兄弟的内斗之中,不得不与袁熙联手攻打袁尚。
  纵然曹操、孙策等人有意调停,也是鞭长莫及。
  206年,正月刚过,年意尚浓。
  乾王府中一派热闹,罗征召集一众心腹文武饮宴,畅谈国事人生。
  诸葛亮、周瑜等许多被绑到长安,却一直闲赋在家的名士也被邀出席,冷眼旁边罗观主臣挥斥方酋,畅论国事,或各怀心思,或冷笑连连。
  酒到酣处,罗征举樽道:“自初平元年鏖战虎牢关,孤率军征伐关东,寒暑易季,不想匆匆已十六年,眼下孤已年届不惑,然天下纷争却尚未平息,仍有匪寇割地称王,自不量力沐猴而冠,可叹光阴易逝,孤这心里着焦呀,诸公何能为孤分忧?”
  贾诩一使眼色,法正当即长身而起,朗声道:“主公勿念,今主公治下岁岁康泰,钱粮丰登,兵坚甲利,将帅一心,正当扫平河北,尔后驱百万之师南下荆扬,定鼎山河!”
  荀彧、成英、阎行及赶回长安的高顺、徐晃、张辽、赵云、钟繇、石韬等一众文武心腹无不连连点头,眸子里全都燃起了熊熊之火。
  天下一统,山河定鼎,开国功勋,又有何人能不振奋。
  就连始终淡定自若的诸葛亮,脸上也不禁有升起一股红潮。
  “好!”
  罗征一拍大腿,大声道:“那就议一议如何攻取河北。”(未完待续。。)


第422章 孔明出山

  偏厅,罗征站在屏风前,盯着军事地形图皱眉思索。
  贾诩指着壶关,道:“先取并州,可打开冀州门户,这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并州高干在我军的分化挑拨之下,这几年一直与袁熙联手攻打袁尚,我军若取并州,袁尚多半会坐山观虎斗,而袁熙远在幽州亦不能助,高干只剩下万余兵马,并州旦夕可下。”
  法正也道:“高干一介庸才,虽据并州却无能为,主公只需陈兵离石,再谴能言善辨之士前往晋阳,示之以威而晓之以利,必然举城来降,并州或可不战而下。”
  “喔!”
  罗征轻轻点头道:“这个到是可以试一下。”
  贾诩道:“听说河北去岁大罕,袁尚军中缺粮,军卒多有逃逸者,主公何不赠其军粮万石示之以恩,结之以盟,则袁尚断无再插手并州之争的道理。”
  罗征蹙眉道:“袁尚也不傻,未必就会上当吧!”
  贾诩奸笑道:“粮从上党过,高干军中也缺粮,岂有不劫之理!”
  罗征刹时眼前一亮,奋然击节道:“善,就依文和之计,速去安排!”
  荀彧点头应下,又商议了一些细节,攻取并州的大致计划已经敲定。
  贾诩话风一转,道:“主公,诸葛亮此人有经世之才,若不得用未免浪费人才。”
  荀彧也点头道:“文和之言极是,此人之才不在彧之下,若用之内可治世安民。若用之外可用谋安邦,如此大才任其闲赋在家。也未免太可惜了。”
  法正、成英也连连点头,很明显对诸葛亮都十分了解。
  罗征揉了揉眉心。道:“此人之才,孤早就知道,奈何不肯为孤所用,如之奈何?”
  贾诩道:“据在下观察,孔明或早有为主公效力之心,只是此人颇为自赏,需得三请方能出仕,主公何不放下身段三顾其舍,谅可为主公所用。”
  罗征不悦道:“岂有此理。孤诚意相请,已经给足了其面子,要孤三顾其舍,诸葛亮哪来的这么大面子,孤又并非无人可用,当年文若、文和也没让孤三顾相请。”
  这的确是实在话,罗征如今算是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手下不说人文武鼎盛吧,至少也算是人才济济。可不是当年刘备那落魄样,手下无人可用,只能到处抓瞎。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就算折下腰三顾茅庐。也没什么。
  以罗征如今的身份地位,还真没有谁有那个面子让他放下身段三顾相请。
  若真这样做了,又置贾诩、荀彧等一干重臣于何地。
  贾诩和荀彧作为罗征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当初也没让罗征三顾相请。
  诸葛亮虽是名士,却无寸功。说白了还是个白丁,罗征若真的三顾其舍相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等若是对贾诩、荀彧这些重臣的不重视。
  贾诩明白其中的关键,道:“为才求贤,主公纵然三顾其舍又有何妨?”
  荀彧也点头,“孔明大才,主公只管请之,我等皆无异议!”
  罗征看了看贾诩,又看了看荀彧,见二人脸色坦然,并无丝毫不悦,确是有意令诸葛亮致仕,这才放心,沉吟了半晌,始道:“罢了,就依文和之见。”
  贾诩与荀彧对视一眼,抚须笑道:“诩与文若可随主公一道前往,三顾孔明!”
  罗征顿时眉头大皱,道:“孤为求贤,放下身段,勉强去请三次也就罢了,文和与文若为孤主内处军事要务,何必委屈自己,诸葛亮就算再有才,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荀彧笑道:“何来委屈一说,为主公求贤本就乃我等分内事耳,若能请孔明致仕,纵然我等折一回腰又有何妨,主公不必有所顾虑。”
  贾诩也抚须点头,显然早和荀彧商量过了。
  罗征若有所思,就不再劝。
  次日,果真带着一干心腹文武,前往诸葛亮家中相请。
  到了府上,才进大门,得到消息的孔明已经快步迎了出来,将一行二十余人请到内堂奉茶叙话,罗征不怎么耐烦,直接道明来意,诸葛亮就说要再考虑考虑。
  罗征早知结果,也不废话,当时就回了王府。
  约数日,又带着一众文武来了一次,诸葛亮还在考虑之中。
  第三次,罗征早已耐心尽失,更打定主意,若孔明还是推拖,就直接下令把那厮抓去浸粪窑,就不信少了一个诸葛村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