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80部分

跃马西凉-第80部分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将你眼望我眼,都有些吃不准董卓地心思,遂不置一言。
  李儒看了看董卓,拱手道:“有功不赏,不足以激励三军。儒以为,罗征将军即立下如此大功,主公需当重赏,方能激励三军将士拼死杀敌。”
  众将见李儒开声,只好纷纷附议。
  唯有牛辅、李傕等少数几个统兵大将没有开声。
  董卓欣然道:“文优所言甚合吾意。”
  又商议了具体封赏的细节,才结束了军议。
  待诸将退下,李儒却被留了下来。
  董卓面有异色,意味深长地道:“罗征此子能征善战,实乃大将之才呐!”
  李儒立刻敏锐的捕捉到了董卓心思,心知西凉局势的突然变化,使董卓对罗征隐隐有了猜忌之心,罗征小儿初到凉州,尚未战稳脚跟,就以雷霆手段镇服羌胡各部,尽征羌胡各部之兵,又以弱势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掉了盘踞西凉数年之久的韩遂。
  谁也不敢保证,这厮能不能再一口气灭掉马腾。
  如此危险的人物,换了谁都不可能放心。
  李儒心中一动,道:“罗征将军能征善战,的确是大将之才。眼下韩遂即灭,凉州局势不足为虑,唯并州毫强并起,不服王化,主公何不以罗征将军出镇并州,教服王化。”
  董卓目露欣然,道:“文优此计甚好,然凉州尚有马腾,何人可镇羌胡?”
  李儒道:“段煨将军智勇兼备,可镇羌胡。”
  董卓略一思忖,便断然道:“善,就依文优之言。”
  次日早朝,百官肃立,天子临朝。
  董卓当廷上奏天子,俱言凉州之事,为罗征请功。
  天子龙颜大悦,大赞护羌中郎将罗征有勇有谋,为朝廷立下大功。
  董卓又奏请天子,下旨加封罗征为平狄将军,增邑千户。
  天子无有不允,还不等董卓说完,就不停地连点其头准其所奏。
  百官皆侧目以视,面露异色。
  董卓再次奏请罗征为并州刺史,出镇并州;段煨为护羌中郎将,出镇西羌。
  天子一并准奏,当即拟好圣旨,加盖金印,快马送往西凉。
  司徒府。
  早朝结束后,王允刚刚回到府中,就将黄琬请了过来。
  两人相对坐定,待仆佣奉上茶典后,王允就将所有人都挥退了出去。
  黄琬品了口茶,才开声问道:“不知子师相召,有何要事相商?”
  王允沉吟道:“不知子琰对早朝之事有何看法?”
  黄琬道:“子师是说,董卓奏请罗征出镇并州一事吧?”
  王允点了点头,“正是此事。”
  黄琬思索了一阵,道:“罗征初到凉州,尚不及半年,就先后镇服羌胡各部,一举将韩遂击破,实与虎狼无异。若放之在外,无异猛虎归林,无人可制。”
  王允眼神一凝,深以为然道:“子琰所言极是,吾也没有料到,罗征此人领兵打仗竟是如厮了得。若其肯为朝廷效力,扫平奸妄,振兴皇纲又有何难。”
  黄琬道:“子师的意思是……”
  王允道:“吾观此人非是甘于人下之辈,今即已镇服羌胡,讨灭韩遂,刚刚在凉州站稳脚跟,必不甘再受董卓摆布,轻易交出兵权。若能结此人为外援,则吾等铲除董卓老贼的把握便大上许多,吾意谴心腹前往凉州,子琰以为如何?”
  黄琬凛然道:“此计虽妙,却恐走漏风声。”
  王允点点头,道:“正因如此,吾才请子琰过府相商。”


第104章 高顺

  初平二年二月。
  罗征奇兵突袭,击破允吾,韩遂被生擒活捉,麾下三万大军皆降。
  消息传出,八方震动。
  韩遂盘踞西凉数年之久,实力不容小觑。
  如今被一战而灭,周边大大小小的实力焉能不惊。
  马腾第一时间加强了防备,几座重城关隘对进城百姓严格排查,甚至将罗征及其麾下诸将的画相挂在城门口,以防被罗征大军偷袭得手。
  实在是韩遂败亡的太过蹊跷,不能不防。
  六千大军悄无声息地潜入允吾,来了个中心开花。
  别说韩遂防不住,换了是谁也不可能防得住。
  马腾可不想步了韩遂的后尘,睡梦中忽然被数千大军杀进府中。
  允吾,中军大帐。
  罗征拧着眉头,负手在帐中烦躁地踱来踱去。
  荀彧肃立一旁,也是面露愁容,道:“将军,眼下我军收编韩遂两万余大军,总兵力已经超过四万,日需粮草甚巨,需得及早想办法,不然大军怕是有哗变之危!”
  罗征顿住脚步,沉声问道:“我军余粮还能支持多久?”
  荀彧道:“我军粮草及牛羊原本足够八千大军吃到秋后,然则收编韩遂降军后我军兵力已达四万众,就算白草滩会盟后从羌胡各部得到了一笔粮草,袭破允吾后也有所斩获,但也远远不够四万余大军吃到秋后,最多只能吃两个月。”
  罗征揉了揉眉心,十分头疼。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拿什么养军队。
  事实上,粮草也是影响诸侯实力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罗征自从到了凉州,最大的麻烦也一直是粮草的问题。
  为了筹集军粮,让麾下的士兵能填饱肚子,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想尽了办法。
  原本麾下只有八千军队时,强取豪夺来地粮食和牛羊还能吃到秋粮落地。可眼下收编了韩遂的两万多大军,麾下军队已达到四万五千,那点粮草和牛羊就远远不够了。
  虽然白草滩会盟后,又从羌胡各部那里得到了一批粮食和牛羊,但也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足以让四万五千大军吃到秋粮落地。
  罗征蹙眉道:“袭破允吾后得了多少粮草?”
  荀彧道:“将军有所不知,金城只有不到五百万姓,韩遂的军粮大半都是靠周边的羌胡部落供给,允吾府库中只有三万大军十日之粮。”
  罗征以后抚额,道:“那该如何,百姓都吃不饱肚子,本将军上哪征粮去?”
  荀彧叹了口气,以他的能力,对凉州这种糜烂的局势也感到无力。
  若金城有个数十万百姓,那自然一切都好说。
  可凉州本来人口就少,金城一郡百姓还不到五万,却要养四万余大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别说凉州一直战乱不断,百姓已经不堪负重。就算是百太盛世,不到五万百姓也养不住四万余大军,就算翻个十倍,五十万也不行。
  荀彧极善内政,若能等到秋粮落地,还有办法可想。
  可眼下所余粮草和牛羊根本就吃不到秋后,能想的办法实在不多。
  荀彧沉吟了下,道:“据在下所知,此前韩遂曾许以重利,诱烧当、巩唐二羌出兵袭击令居,将军可以此为借口,击破烧当、巩唐二将,或可有所斩获!”
  罗征精神一振,道:“文若所言甚是,本将军也正有此意。”
  荀彧道:“还有个问题,将军麾下大军多为羌人,汉人占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如此臣强主弱之势,实乃巨大的隐患,将军需及早设法改变这种局面。”
  罗征眉头蹙紧,道:“吾岂不知,奈何凉州汉人百姓太少,本将军就算想征兵,对麾下军队换血,也没有多少汉人青壮可募。今四万五千大军大半都是羌胡人,且韩遂降军又占了大半,没有多少忠诚,一旦这个时候有外敌来犯,不阵前哗变就算好了。”
  荀彧也脸色转为凝重,道:“不止如此,四万五千大军羌胡人占了大半,将军在处置羌胡人的问题上,也要慎之又慎,不然极易引起羌兵哗变。”
  罗征点头道:“文若说的没错,若非如此,本将军早就率军踏平那些不服本将军号令的羌胡部落了,又岂会有粮草之危。不过,羌胡人虽然不能再抢了,但烧当部和巩唐部公然反抗朝廷政令,到是给了本将军出兵的借口。”
  荀彧道:“将军可将烧当、巩唐二部人口、财货多赠于麾下有功之羌胡将士,谅不致引起麾下羌兵不满。浇当、巩唐是大部,或可筹到一些粮草。”
  罗征断然道:“就这么办!”
  荀彧又道:“金城根基薄弱,根本不足以供养数万大军。为长久计,彧以为将军可将麾下军队置营屯田,一者开垦荒地,农时耕种,筹获军粮,以减轻百姓负担;二者农闲时操练战阵,以守卫治地,只留数千精骑作为机动兵力便可。”
  罗征断然道:“就依文若之言,三千旧部作为机动兵力,五千北军精锐镇守允吾,其余军队全部安排屯田养兵,建一座屯田大营,让伍习去屯田养兵。”
  荀彧问道:“五千北军精锐由何人统领?”
  罗征道:“北军将校何人可担重任?”
  荀彧想了想,道:“彧听说前军司马高顺智勇兼备,此前韩遂夜袭令居时,伍习将军召集众将饮宴,就是高顺率数百精兵挡住了韩遂地八千骑兵。”
  “高顺?”
  罗征怔了下,这厮不是吕布的部将吗,怎么成了北军将校了?
  荀彧点点头,道:“彧以为此人可担重任。”
  罗征心念电转,当即道:“速召高顺前来。”
  荀彧答应一声,立刻谴人去叫高顺。
  小半个时辰后,高顺匆匆赶到。
  “参见将军!”
  高顺大步入帐,向罗征铿然拱手作礼。
  “免礼!”
  罗征摆了摆手,仔细打量。
  只见这高顺生的是虎背熊腰,虽不似许褚那般威猛,但也极富勇力,且面相刚正,不苟言笑,颇有威仪,一举一动都是铁血军人的风范。


第105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

  罗征凝目相视,问道:“你就是高顺?”
  高顺答道:“正是末将!”
  罗征问道:“可有表字?”
  高顺道:“草字伯平。”
  罗征点点头,不敢确定这个高顺是不是那个对吕布忠心耿耿,下邳城破后却不置一言慨然赴死的高顺,想了想,灵机一动问道:“为将者,当如何治军?”
  高顺不假思索地答道:“为将者,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勇不可犯,智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无二心,战则身先士卒,寝则与众同营,饥则与众同食,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公正明理,则将士无不效死命,战则无不聚其心,方可百战不怠。”
  罗征听的连连点头,“好,很好!”
  荀彧也手抚柳须,频频点头,面露激赏。
  高顺默然肃立,并不置言。
  罗征朗声道:“高顺听令。”
  “末将在!”
  高顺立刻挺直了身板,拱手待命。
  罗征道:“本将军欲向朝廷表奏你为校尉,命你建屯田大营一座,率两万韩遂降军屯田养兵,一者垦荒为田,自耕自足;二者闲时练兵,防卫治地,可敢担此重任?”
  “末将遵命!”
  高顺铿然领命,竟没半分犹豫。
  罗征面露欣赏,道:“好,你先去交割军务,本将军这就向朝廷上书。”
  高顺又施一礼,转身大步出帐去了。
  荀彧立刻拱手道:“将军英明!”
  罗征这才喟然道:“伍习毕竟是北军旧将,若不妥善处置,恐不利稳定军心。眼下金城虽下,但人心不稳,数万降军难以发挥作用,五千北军精锐是我军的中坚力量,万万不能有半点差错,唯有让高顺去负责屯田了!”
  荀彧深以为然道:“将军所言极是,伍习将军掌北军已久,的确不能轻动。况且让高顺去屯兵,若彼真有独挡一面的能力,未必不能练出一支精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