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美色 >

第121部分

江山美色-第121部分

小说: 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世南却是摇头:“萧兄此言差矣,以我的判断,萧兄的这个想法如果能够应用实践,必定成为流芳千载的事情。这个方法一改手抄之弊端,定能造福世人,读书也不再是少数士族子弟才有的权利。”
  他兴奋莫名,萧布衣倒是有些奇怪他的反应。众人见到秘书郎对这个方法极为推崇,都是不好说什么。虞世南官虽不大,可兄长虞世基那可是权倾朝野,没有哪个敢得罪。
  萧布衣被他大帽子扣过来,倒有些后悔,只想又把那个云游四方的教书郎中抬出来,可不等他有所托词,一个声音从身后传过来道:“萧校书,你在这里最好。”
  众人扭头望过去,见到的竟然是秘书监柳顾言,不由都是肃然施礼,柳顾言三缕长髯,面容清癯,本是沉稳大员,见到萧布衣却是有些兴奋,他身边跟着的正是通事舍人黄仆江。
  萧布衣见到黄舍人向自己眨眨眼睛,隐约兴奋,不明所以。黄舍人却是当先说道:“萧布衣,虞世南接旨。”
  这次他并没有展开圣旨,只是口谕,见到萧布衣和虞世南上前,宣道:“萧布衣,虞世南四方馆候驾,钦此。”
  萧布衣和虞世南对望一眼,见到彼此的诧异,却都是应道:“臣遵旨。”
  东都四方馆,位于紫微城南的太微城内。如从城南主城门建国门进入,经东都天街,过天津桥后,从太微城端门进入不远处就是四方馆。四方馆气势依旧恢宏,装饰更是华丽。
  萧布衣慢慢发现,自己的确是井底之蛙,当初在山寨的时候,只为几十吊为难,到了马邑后,见了裴阀的奢华,四十两金子已经让他难以取舍。可是到了东都后他才发现,那一切实在算不了什么。东都外郭大员的宅邸他虽没有进入过,可是只是修文殿观文殿两殿就让他见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奢侈。只是殿前为了取暖燃烧的火焰山烧的檀香,每天都可以换成相当数量的金子。
  修文殿观文殿不过是办公之所,就已经富丽堂皇非常,而四方馆顾名思义,接待四方来客,更是要着重装点。四方馆主要是为接待大隋周边少数民族以及远方的外邦使节。以杨广好面子如斯,天街两侧建筑都要涂抹丹粉以示华贵,让蛮夷外邦一来就要心生畏惧敬仰和艳羡,四方馆的修建装饰那是绝对不会差到哪里。
  萧布衣虽早有准备,可是不到四方馆,就已经闻到檀木香漂,心旷神怡。到了四方馆后,满目的金粉白玉,珠光宝气。所有的一切打造以黄金,玉石为表,沉木,檀木为基,珍珠翡翠为饰,所有的装饰玩赏的东西务求瑰奇精美,晃的人眼花缭乱。
  很多东西萧布衣都是叫不出名堂,只觉得走入一座宝库之中,抠块地砖下来估计都可以是常人十数年的积蓄。不过他虽被华贵惊诧,却还是安分守己,并不多望。让他保持清醒的一个更重要原因却是,他一直在想圣上让自己和虞世南在四方馆候驾做什么?
  这本来是接待外邦之地,他一个校书郎,虞世南一个秘书郎,来到这里又能做些什么?
  萧布衣疑惑未去的时候,已经见到一个好大的厅堂。厅堂之大,就算杨广进城之时的几千骑兵冲进来,都是不会让人觉得拥挤。高高在上坐着一人,头戴通天冠,明晃晃的珠子发出柔和的光芒,身上服饰正是肩挑日月,至于背负星辰与否萧布衣并不能看到,可是萧布衣此时已经是目光敏锐非常,再加上厅堂内光线极佳,显然经过巧工大匠设计。一眼就已经认出,高高在上之人正是观文殿那人。
  他竟然已和杨广说了几句话,还称呼杨广为阁下兄台?萧布衣头皮有些发麻,又有些纳闷。根据他多方面的总结判断,这个杨广暴戾十分,烹杀斛斯政,车裂董纯,三征高丽,搞的民不聊生,远的不说,只是这个四方馆的奢侈就能猜出多少人为此倾家荡产,可自己叫他阁下兄台,大为不敬,砍脑袋都是大有可能,他却不恼,到现在还是若无其事?
  萧布衣虽然被高坐的杨广所震惊,目光却是不由自主地落在一个四方水台上。
  厅堂地正中搭着一个四方水台,白玉为边,高有三尺有余,长却有数丈,内注清水,四角燃着四座香气缭绕的火焰山,如今虽是严冬,水道结冰停运,这里却是温暖如春。
  水台四角立着兵士,手持长戟,威风凛凛。萧布衣搞不懂这个四方馆里建这个不伦不类的水台做什么,难道是请四方来客来此共浴,然后让旁人欣赏,这个想法的确有创意,而这个杨广可真所谓作风大胆,够淫荡。
  突然感觉到有人注视着自己,萧布衣斜眼望过去,见到一双带有怨毒的眼眸,有些讶然,心道宇文化及这小子从马邑跟自己还是怨恨不已,倒也是个麻烦。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不能得罪一个小人,不然苍蝇般唧唧歪歪的鼓噪使坏实在让人不胜其烦。只是宇文化及的老子是宇文述,宇文述的妹夫却是当朝李柱国的堂叔,自己杀了李柱国的儿子已经是侥幸为之,不知道现在事态如何,想要收拾宇文化及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情。
  萧布衣虽然腹诽,却还是跟着虞世南身边走到杨广台下,依虞世南的礼节参拜。很多方面他不会并没有关系,依照别人的样子仿学就是。杨广只是淡淡说了一声,“平身。”
  虞世南躬身倒退,退到一侧而立,萧布衣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边,虞世南想笑却又不敢,好在杨广没有说什么。
  萧布衣他这才有空看了眼四下的环境,发现还有几个熟悉的脸孔两旁肃立,大多数却是分两班坐下,自己这边能坐着的个个帽子上都是七八颗珠子以上,看起来地位远远要高过王仁恭。宇文化及远远地坐在最末,李渊居然也在,却在宇文化及的上手。李靖不在,当然是因为官阶太低,这种场合不能出面的缘故,却不知道李柱国和宇文述是否在列,萧布衣暗自凛然,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怕惹上杀身之祸。
  熟悉的面孔除了宇文化及和李渊外,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萧布衣认识他们,只是因为他在修文殿也见过这几位皓首穷经的人物。
  其中一个老者眉发皆白,老态龙钟,是为儒林郎最长。叫做曹翰,在秘书省主要是掌明经顾问,另外一人也是年纪不小,胡子半黑不白,是文林郎之首,名叫冯潜,在秘书省掌管撰写文史的工作。
  两列席位的一列是朝中大臣,另外一列却是古里古怪。有的金发碧眼,有地浓眉大眼,还有的没眉歪眼,可猛一看,都非中原人物,萧布衣有些诧异,不明所以。
  他不知道自己诧异,旁人望着他的眼神更是古怪,要知道他既非博学之士,更是个小小的校书郎。九品芝麻官,又没有实权,竟然和朝中重臣同殿,那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萧布衣正观察中,古里古怪之中站起一人,身材高大,金发碧眼高鼻梁,大咧咧的走到堂中,施了个古怪的礼节道:“大隋的天子你好。”
  他说的口音古怪,不伦不类,而且态度很不恭敬,萧布衣以为杨广会勃然大怒,直接把这人拖出去斩了,没有想到杨广高台微笑道:“雷克萨,你好,我们赌约今天可以一分高下了。”
  雷克萨脸上满是倨傲道:“我给大隋的天子三天思考的时间,我想你们自诩大国,聪明绝顶,如今三天的时间绝对够你们商量结果的了。”
  杨广脸色微滞。一丝恼怒一闪而过,坐席第一人霍然站起喝道:“大胆雷克萨,圣上见你远道而来,向我国请教,百忙之中还为你排忧解难,你如此不恭实为不该,你是波斯的使臣,莫非贵国没有教你礼数吗?”
  萧布衣不知道此人是谁,可知道此人拍马的境界实在炉火纯青,不着痕迹。
  那人身材极高,霍然站起,竟然比大块头的雷克萨还要高出一些,可年纪看起来却比曹翰还老,但是老当益壮,双眸一瞪,威风凛凛,让人敬畏。雷克萨却是撇撇嘴道:“那为什么当初没有马上回答我?”
  “宇文爱卿坐下说话。”杨广怒容闪过,微笑浮了上来,目光望向儒林郎曹翰。
  曹翰咳嗽一声,颤巍巍的站出来:“我朝向来对外邦以礼相待,随便哪个来访,都不会怠慢。只是天子日理万机,无暇逐个回复,正赶上外邦使臣纷纷造访,这才等了三天,只想为你们集中排忧解难。雷克萨,天子睿智大度,不会和你计较这些琐事,可我身为人臣,却还是要说上几句。”
  他这番话说的殊为得体,群臣听了都是点头,宇文化及远远听了,大声喝彩道:“儒林郎说的好,我堂堂大国,天子大量,不会和你们这些无知外邦计较。”
  杨广微笑不语,手捋长髯,显然颇为满意这番言辞。
  萧布衣听到宇文爱卿四个字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个高大的老人就是宇文述,不由多看一眼,见到他双眸似矩,也是打量自己,并不马上转头,萧布衣对他微笑下,这才垂首琢磨。暗道宇文化及这番拍马,却比老子差了很多,不过这里也的确需要他这样一个人物捧哏。只是没有想到宇文述竟然如此威猛,看来都说他战功赫赫,倒也远非宇文化及那么肤浅。
  “你们大隋人偏偏有这么多托辞。”曹翰解释的颇有道理,雷克萨虽然不满,却也不想坠了自己国的威风,“那大隋的天子,一根一样粗细的木头,表面并无任何特征,如何分辨哪头向根,哪头是梢,现在你可以给我答案了吗?”
  杨广还没有给答案,萧布衣差点喷出饭来,垂头不敢发声,却已经恍然大悟。
  原来杨广好面子,总说自己是大国,喜好各地的君王使者前来参拜,当初打通丝绸之路后,西域二十七国使臣来参拜就是一例。如今各地虽然烽烟四起,杨广的这个癣好却是丝毫不减,那面席位古里古怪的人想必就是外邦的使者,而杨广在这里接见他们,就是炫耀国威来了。大国既然是大国,那肯定什么都懂,这个雷克萨问出个问题,杨广无法解得,这才推迟了三天。可想必众大臣也是没辙,杨广这才亲历而为,去观文殿查找答案。只是观文殿固然书籍极多,诸子百家,天文地理都有,但这种生僻的问题想必也是没有人提及。杨广发愁不为了国家大事,却是愁在波斯使者面前丢了面子。他无意尝试,向萧布衣询问,得到了答案,这才欣喜若狂,开始为外邦使者解决问题。
  只是他既然已经没有了难题,为什么还要找自己过来?看了一眼对面的外邦使者人头攒涌,萧布衣暗自叹息。他奶奶个熊,原来什么儒林郎,文林郎来此都是为了给别人答疑来了。只有这个雷克萨的问题,别人的问题还没有问,杨广自然没有太大的把握,这才招秘书郎和他校书郎萧布衣过来。本来集思广益,人多力量大,可杨广自诩大国明辨,当然不肯多找人过来,萧布衣本来小小的一个校书郎。不登大雅之堂,能到这里露面实在是因为他轻易能解答波斯使者问题的缘故。
  自己苦守了两个月,总是不能见杨广一面,没有想到不经意的解答了雷萨克的问题,就能得见杨广,暴戾不暴戾的说不准。可是杨广的任性为之可见一斑。
  前因后果萧布衣转瞬想的明白,却知道安分守己的重要,杨广爱出风头,就让他出风头好了,有薛道衡,王冑的前车之鉴,这个时候要是抢了杨广的风头,或者说出这个问题是自己想出的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