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美色 >

第595部分

江山美色-第595部分

小说: 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矩不答,却是转过身去,“茗翠,你这么聪明的人,可以猜得到。”
  裴茗翠若有所思道:“若是我来猜测,天书中就根本没有萧布衣,所有的预测只是人为!”
  裴矩衣袂飘动。却并不转身,裴茗翠却是死死地盯着父亲。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经过她反复的查证,凭借苦思冥想进行推断。裴矩若是否认,她亦是无可奈何,但是裴矩很多时候却只是保持沉默。
  “所谓的天书、预言、古怪的文字,其实都是太平道本身在故弄玄虚,混淆视线。太平道需要的就是乱,从乱中攫取最大的利益。可太平道创道数百年来,肯定良莠不齐,意见不一,或许捧萧布衣兴起根本就不是你的主意,你的计划本来是颠覆大隋江山,让圣上南下,制造危机,然后再夺取江都之兵回转东都!你胸中有雄才伟略,计划效仿古人挟天子以令天下。”裴茗翠轻叹声,“所以说萧布衣的出现完全的打乱了你的计划,你必须要除去他。可你最恨的应该是我,因为要非我把萧布衣带到东都。他也不会这么快的掌控东都的大权。父亲不停的打击女儿,女儿却是破坏了父亲的大计。想想都觉得好笑。”
  她虽说好笑,可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有的只是凄惨。
  裴矩转过身来,正色望着裴茗翠,“茗翠,为父没有半分怪你地意思,要怪只能怪天意弄人而已。可现在无论如何,江都之兵已到我手,剩下的事情究竟如何,我也全然没有把握。”
  “现在只怕还没有到你手吧?”裴茗翠沉声道。
  裴矩哂然一笑,“虽不到,不远矣。”
  “这么说皇后和萧大鹏都是被你软禁了,用来要挟萧布衣吗?”裴茗翠突然问道。
  裴矩淡然道:“这个问题你不该问。”
  “为什么?”裴茗翠有些不解。
  裴矩望向窗外,“你虽然和萧布衣一起的时间不长,但你最应该了解萧布衣。他现在绝非四年前的那个萧布衣,四年前可以要挟,但是现在……晚了。”
  裴茗翠默然,裴矩却是关上了窗子,淡然道:“好了,故事说完了,为父要去做事了。来护儿老迈、陈棱匹夫之勇,杨暕无能之辈,要让他们让位,并非难事。”
  “他们若是不退呢?”裴茗翠咬牙问。
  裴矩笑容满是讥诮,“那他们除了死,还有别的路走吗?”他说完后,已经飘然而出,裴茗翠却是缓缓的坐了下去,感觉全身血液都要流了出去,空虚无力。
  她今日来此,本来怀有一腔愤懑之气,她要将所有的事情说个清楚,可她从来没有想到会是如今地结局!
  她苦苦追寻的答案终于有了定论,可那一刻,她没有半分释然,有的只是空虚落寞。这种答案,她追寻的有何意义?
  东都,雪已停,日头升起来之时,撒下金色的光辉,泛在白雪之上,微微有些刺眼。
  萧布衣对这种天气颇为欣赏,雪停了,意味着他也终于要开始发动总攻了。
  这种总攻不但是指对瓦岗,而是对眼下东都里里外外发动所有的攻击!
  黄河、洛水、石子河之水都已冻凝,天寒对出兵并非好事,因为保障供给需要做地更多,可是萧布衣并不介意,现在东都气势正酣,当求一鼓作气击溃瓦岗,如果等到冰雪消融,江都那面还会有更多的变数。
  他要抢在江都变数左右之前掌控大局,眼下当然是个最好的时机。
  大雪封路,天寒地冻,这对他出兵不利,但是对旁人何尝不是如此,这次大雪。让更多暗中地势力意外的受挫吧,想到这里的萧布衣,嘴角带着笑,大雪带来了不便,但是大雪也能化解一些危机。这种事情很难说的明白。
  “如今东都初定,瓦岗未平,不知道各位大人有何良策?”萧布衣端坐高位,面带微笑。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张镇周、卢楚、元文都等人悉数在场。无论如何,瓦岗还是外患,需要迫切解决。
  张镇周攻克洛口后,派舒展威带领精兵把守,瓦岗一直都是沉默,天寒地冻更是少有出兵地迹象。萧布衣已派兵增援偃师。然后暂时让洛口和偃师以烽火为号,遥相呼应。这些日子倒是相安无事。
  听到萧布衣征询意见,段达微微犹豫下才道:“启禀西梁王,依我所见,如今数次征战,百姓疲惫,若征瓦岗。还是等开春之际最好。”
  韦津亦是赞同道:“段大人所说的大有道理,如今天寒地冻,实在不适宜出兵。”
  萧布衣点头,“两位大人说的很有道理。”
  张镇周却是上前道:“启禀西梁王,老臣倒觉得段、韦两位大人此言差矣。”
  “那张大人有何高见?”萧布衣饶有兴趣问道。
  “如今虽是数次征战,但兵士士气正酣,正应一鼓作气拿下瓦岗。若是等春暖花开之际。实在胜负难料。再加上我听说如今西京那面,李渊正和薛仁果激战扶风,那面亦是寒冷,两军难道会因为天寒地冻,因此就歇兵不成?”
  段达犹豫道:“这个……那个……”
  “那依张大人的意思呢?”韦津忍不住的问。
  张镇周正色道:“瓦岗大将无暇远征,如今连失郡县。军心已散。我等士气正酣。时机成熟,当求全力攻克洛口仓。洛口仓若被攻克,瓦岗军再无余粮,数十万大军转瞬就会土崩瓦解。到时候我等整顿兵力,可顺势平定河南!若是等到春暖花开之际,瓦岗不克,却被别人参与进来,只怕我们到时候首鼠两端,难以成事。”
  “这别人又是说的哪个?”元文都终于开口询问。他本来少参政事,这次开口倒是少见的事情。
  张镇周正色道:“想李渊居心险恶,举扶植隋室之名,却攻西京。此人若是击败薛仁果,下一目标当是出潼关,东取东都。窦建德称霸河北,亦是对河南虎视眈眈,若是加入这两股势力,我只怕东都不见得稳如泰山。”
  元文都失色道:“那可如何是好?”
  张镇周沉声道:“眼下当求击溃瓦岗盗匪,还河南之地安宁,还匪于农,到时候东都周边政通民和,李渊、窦建德不见得再敢轻易来攻。”
  萧布衣一拍额头,叹息道:“张大人若不点醒本王,本王还如蒙在鼓中。可瓦岗洛口仓方圆数十里,兵精将足,我等如何来攻呢?”
  二人一唱一和,商量着攻打洛口仓的大计,群臣插不进嘴,只能听着。元文都暗自冷笑,却不多言。
  张镇周建议道:“瓦岗内乱才平,翟让被逐,如今瓦岗众将人人自卫。洛口仓虽然坚固,但偏于一隅,虽有数十万大军,却是无从施展。西梁王曾数次击败瓦岗众,在瓦岗众中影响极大。若是能够率兵亲征,当可让瓦岗望风而逃。”
  萧布衣笑起来,“我若是真有那么大的威力,还带兵干什么,不如直接上洛口仓转上两圈就好。”
  群臣听到萧布衣开玩笑,情愿不情愿都是贡献几声笑,张镇周也是露出丝笑容,“西梁王说笑了,我这不过是比喻而已。如今洛水、石子河的河水早已结冰,过河不是问题。若是由西梁王亲自出兵来击洛口仓南,由舒展威带兵击洛口仓西,老臣亲率兵马驻扎百花谷,攻打洛口仓的东面,瓦岗必定慌乱。我等先用疲兵之计,或引瓦岗军出战,若能胜上几场,瓦岗军必定缩回洛口仓。到时候我们再令三处大军轮流攻打洛口仓,却留出北方之道,瓦岗军见我等攻的急切,加上军心涣散。大部分不等开春之际,必定退却,到时候兵败如山,取洛口仓又有何难?”
  萧布衣点头,“张大人妙计。可这种方法却有危险。”
  张镇周微愕,“不知道西梁王何出此言?”
  萧布衣问道:“如果李密率兵突袭东都,我等又将如何处置?”
  张镇周微笑道:“西梁王,想卢大人一直都是镇守东都,再加上众位大人在此,守城何难?”
  萧布衣释然道:“既然如此,我等择日出征。就请卢大人镇守内城,由元大人、韦大人、段大人为副手协助。而董中将、独孤中将协助负责镇守内城。至于外城嘛,就由魏御史和一帮郎将全权负责,边郎将、孙郎将等人协助。不知道众位大人意下如何?”
  孙少方早就升为了郎将,边郎将却是蝙蝠的化名。只是蝙蝠毕竟不好听,萧布衣暂时让他姓边,蝙蝠倒也没有反对。萧布衣对手下的提拔倒是不遗余力,马周亦是表现优异,已是升到给事郎,虽然还是官职轻微。可比起以前已经是天壤之别。
  萧布衣现在是任人唯贤,又因为军权在手,除了一些老臣尚有微辞外,其余人看到希望,倒是人人卖力。
  群臣听萧布衣吩咐,都是施礼道:“谨遵西梁王吩咐。”元文都和韦津互望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喜意。
  萧布衣目光闪过。带着淡淡地笑意。
  可众人不等退朝,殿外钟磬又响,群臣凛然,只见到通事舍人疾步从远处奔来,身旁跟着一人,高举奏折在手。“启禀西梁王。江都秘书郎虞世南有紧急文书禀告!”
  群臣愕然,不知道虞世南一直都在圣上身边。怎么会蓦然来此?虞世南浑身缟素,悲痛满面,却不知为谁服丧?这种服饰来朝廷本是大不敬,有人还想呵斥,萧布衣却是霍然站起道:“世南,何事?”
  众人想呵斥的慌忙收声,心道萧布衣当年和虞世南同在秘书省供职,这二人地关系倒是非比寻常。
  虞世南跪倒,悲声道:“启禀西梁王,宇文化及阴谋造反,圣上遇刺驾崩,如今江都已落入贼人之手!”
  越王杨侗听到虞世南所言,霍然站起,脸色煞白,径直晕了过去。
  早有宫女扶起杨侗,只是片刻的功夫,杨侗就已经放声痛哭道:“圣上……”他哭起来惊天动地,泣不成声。群臣亦是轰动的没有了章法,有悲痛欲绝,有释然若失,有早有预料,有暗自喜悦……
  原来杨广虽已死多日,但一来大雪封路,二来盗匪导致信息断绝,是以消息这时才被虞世南带到。当然早有知情之人,比如说萧布衣,比如说元文都,只是知道的人都知道未到宣布的时机而已。
  对于杨广,很多臣子其实已经麻木,杨广抛弃了东都,他们亦是放弃了杨广。
  萧布衣跌回到座椅上,喃喃道:“世南,你说地可是真地?这……这怎么可能?”
  虞世南痛哭道:“西梁王,微臣所言千真万确,还请西梁王有朝一日,讨伐叛逆,给圣上做主。”
  萧布衣手一用力,喀嚓声响,座椅竟然被他拗下一块,掷下手中之木,萧布衣霍然站起,怒声道:“宇文化及大逆不道,行叛逆之事,跟随之人,皆为乱党!本王誓要铲除乱党,还天下个安宁,若违此誓,天人共弃!”
  他声如洪钟,传遍大殿内外,群臣本是骚动,听到萧布衣震怒发誓,无不凛然,越王清醒过来,却已跪倒道:“还请西梁王铲除叛逆,还天下太平!”
  群臣跪倒道:“还请西梁王铲除叛逆,还天下太平!”
  声音轰动,震撼大殿,积雪簌簌,纷纷洒落,仿佛为死去的杨广撒下最后一丝的悼念!
  杨广驾崩的消息在东都迅即的传开,却没有想象中那么轰动,除了些老臣子,越王母子外,很多人其实已经淡忘了杨广这个人。
  他离开的实在有些久,他做的事情,太多和百姓没有什么关系,百姓听到杨广死后,很多人不觉惶恐,反倒如释重负,这个好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