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美色 >

第673部分

江山美色-第673部分

小说: 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矩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越俎代庖了。我已经命精兵一路前往司马德戡的营帐,诱杀主谋之人,不知道宇文将军可有异议。”
  “没有,没有。”宇文化及只是摇头,“裴侍郎辛苦了。”
  裴矩点点头,就要走出营帐,突然又止住脚步,“还有一事请示宇文将军。”
  宇文化及心惊胆寒,“不知道裴侍郎何事指教?”
  “指教不敢当。”裴矩微笑道:“只是我们在原武已经数月,军中粮草恐怕用不了多少时日,不知道宇文将军有何应对之法。”
  “一切裴侍郎做主就好。”宇文化及慌忙道。
  裴矩这次并没有任何主张,皱眉道:“宇文将军,我又不是神仙,这粮草,还是变不出来的。”
  宇文化及慌了神,亦是想不出什么主意,宇文士及见到裴矩隐约有了怒意,慌忙道:“裴侍郎,依我来看,河南诸地虽是落在萧布衣之手,但他势力广博,多少有些薄弱。荥阳、黎阳两地虽有东都大军镇守,但是汲郡、济阴的兵力却是少了很多。”
  裴矩点头道:“驸马所言不错,那又如何呢?”
  宇文士及听到驸马两字,脸有微红,“在下浅见,东都虽暂时不能攻克,但是我们可以先去强攻汲郡、济阴两郡,就算不能守住,可这两郡的粮草,也暂时可供我们吃上一段时间。”
  “是呀,士及说的不错。”宇文化及连连点头。
  裴矩沉吟良久,“此也是无可奈何之法。既然主意是驸马出的,还请驸马辛苦一趟,带精兵去两郡抢……嗯……是去催粮,不知道驸马意下如何?”
  宇文士及没想到厨子也要去买菜,只能道:“裴侍郎信任,在下当求竭尽全力。”
  裴矩满意一笑,转身出了营帐,宇文两兄弟舒了口长气,一屁股坐了下来。宇文士及苦笑道:“大哥,你方才可真没用……”
  宇文化及却是喃喃道:“不对,不对,这里面有问题。”
  “大哥,你怎么了?”宇文士及现在被大哥也搞的精神恍惚,心惊肉跳。
  “裴……矩本事这么大,他实在没有必要和我们一伙。”宇文化及终于将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可他看起来。还很帮我们的忙,这是为什么呢?刚才他要借司马德戡的手杀了我。那倒好解释了,但是他不杀我。那真的让人费解。”
  宇文士及又气又乐,“这天下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又听话,又能做事,就算裴矩想要做什么大事。也是离不开我们!”
  “真的吗?”宇文化及满是疑惑,喃喃自语道:“不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不对,这里肯定有问题。”
  宇文化及疑惑的时候。萧布衣亦是锁紧了眉头,说着相同地一句话。他们或许考虑的不同,但是研究的却都是一个人。
  “西梁王。不知道何事不对?”张镇周一旁问道。
  萧布衣沉吟道:“我总觉得这次裴阀、宇文化及有问题。”李靖南下,萧布衣整顿内政,大婚数月后,很快就踏上了东征之途。
  这次的目标简单明了,安抚河南境内众官百姓,抗击江都军,顺便观察河北群盗的动向。不过萧布衣素来能积极发挥将领的主动性,以往需要激励兵士锐气。总会身先士卒。到如今,贵为西梁王。虽然是王驾亲征,却已将军事大权交与张镇周处理。
  现在的萧布衣,只要坐镇军中,就已经大为激励士气,很多事情,已不需要他亲力亲为。
  张镇周虽是老迈,但是稳妥经验丝毫不下杨义臣,得萧布衣吩咐后,迅疾带精兵赶赴黎阳。李靖攻克黎阳后,对黎阳仓重点护卫,修筑工事从未停过。本来黎阳就是对抗河北山东地前沿要道,李靖想的极远,知道扼住黎阳,就是扼守住窦建德的前往东都之路。不过窦建德还没有攻过来,这些准备就先用到了江都军的身上。
  江都军不能前往荥阳,亦是因为有黎阳牵制后方的缘故。可就算没有黎阳的牵扯,单说虎牢、偃师一路重关把守,江都军亦是不能深入腹地。
  张镇周安营扎寨,和黎阳、黎阳仓成三足鼎立之势,江都军虽是瞄准了黎阳仓,却也是屡攻不克,无奈打消了攻占黎阳仓的念头。
  张镇周得萧布衣的吩咐,并不急于出兵对决,他老谋深算,当然也看出江都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是以只是坚守不战,坐等江都军崩溃。
  萧布衣面前摊着一幅黎阳附近的地图,凝望着原武,沉声道:“江都军困守原武,不要说取东都,就算过运河,过虎牢对他们而言,都是个天大的难题,本王实在看不出江都军有什么胜出的机会,宇文化及也就算了,可裴阀毕竟甚为聪明,怎么会做此不智的举动?”
  张镇周赞同道:“西梁王所言不错,裴阀、宇文化及自江都出发那一刻,可以说是败局已定,若依老臣来看,他们投靠东都是上佳的出路,但是西梁王几次招安,他们置之不理,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投靠东都是他们的一条出路,但是不会是最后一条。”萧布衣沉思道:“他们最少可以去投靠河北的窦建德、山东的徐圆朗,或者是靠海的孟海公。”
  张镇周不解道:“西梁王,据我所知,裴阀和你以往关系还算不差。”
  “那又如何?”萧布衣问道。
  “我听说西梁王当初是被裴阀一手提拔的,一直以来,和裴阀没有什么芥蒂。如今天下大势已定,裴阀弃西梁王选旁人,于理不合。再加上窦建德、徐圆朗、孟海公等人均是匪类,裴阀身受皇恩,真的很难让人认为,会投靠这三人。”
  萧布衣轻叹道:“张大人想不明白,本王亦是想不明白,正因为如此,本王才是心中惴惴,亲自前来。好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江都军来意难测,我们却可循正途破之,十余万骁果军思归北返,势不能挡,军心一事,并非几人能控,我等坐观其果即可。”
  张镇周点头,二人商议军机半晌。有军士突然前来道:“启禀西梁王、张大人,原武有探子来报。说骁果军哗变。司马德戡、赵行枢等人想要杀杨杲抢玉玺向孟海公叛逃,结果被宇文化及发现,诱骗到军营伏杀。江都军缺粮,宇文化及命令弟弟宇文士及去汲郡、济阴抢粮,美名其曰征调,此两郡有几县城被江都军攻破,频频告急。”
  军士退下。萧布衣皱眉半晌,张镇周笑道:“西梁王,江都军果然如我们所料。开始内讧分化,西梁王为何反倒愁眉不展。”
  萧布衣露出丝笑容,“本王一直想不出他们到底玩着什么把戏,所以头痛。不过他们眼下缺粮,倒是我们的机会。”
  “我们要出兵剿灭抢粮的江都军吗?”张镇周问道。他毕竟沉稳,知道眼下还非攻打的机会,不过剿杀两郡的盗匪,灭其锐气也是个主意。
  萧布衣摇头,“不出兵,本王倒觉得,大伙本是同根生。何苦相煎太急?他们缺粮,我们不如送粮前去!”
  张镇周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送粮?”
  “不错。不过需要个有勇有谋的前往,而且暂时先送几天的口粮就好。”萧布衣微笑道。
  张镇周毕竟经验老道,转念之间,已然笑道:“西梁王果然好计谋。江都军缺粮,人心惶惶,我们送粮,一方面示仁义之举,让江都军叛逃加速。二来送粮过去,可是暂时解救两郡的危机,三来呢,他们就算就什么诡计,亦是难抗军心所向,最后我们送粮过去,江都军没有了顾忌,放肆吃粮,到时候我们只要不再运送,江都军吃光余粮,只怕崩溃就在旦夕之间。”
  萧布衣笑而不语,张镇周皱眉道:“宇文化及胆小懦弱,贪图小利,可能接受我们赠送,可裴阀不是蠢的,他们很可能拒绝我们的赠粮。”
  “裴阀拒绝更好。”萧布衣含笑道。
  张镇周醒悟过来,“西梁王妙策,这粮他们收着不妥,不收更不妥。裴阀若是拒收,只怕军中再无立锥之地。好,我这就去选人前去送粮!”
  萧布衣听张镇周说出自己地心思,并没有丝毫得意之色,心中只是在想,“不对,这里肯定还有个关键的地方自己想不明白,可到底是什么问题呢?裴茗翠不知道现在何处,她会不会和裴阀一块联手对付自己?”
  正沉吟的功夫,有军士急冲冲进入营帐,双手奉上军文道:“启禀西梁王,东都有紧急军情禀告。”
  张镇周接过军文,恭敬的递给萧布衣,萧布衣展开一看,脸色微变。张镇周心中忐忑,询问道:“西梁王,东都有事吗?”
  “没有。”萧布衣笑容苦涩,放下军文,长叹道:“薛举死了。”
  “薛举死了?”张镇周失声道:“他正要攻取关中,怎么会死?”
  萧布衣看着军文,摇头道:“军文也是语焉不详,实在是因为他们也不清楚。只是薛举这一死,以薛仁果之能,不要说抢占关中,本王只怕……就算他们的根据地,陇西也败亡不远了。”
  萧布衣坐在那里,一时间心绪如潮,暗想人算不如天算,谁知道薛举正当壮年,竟然会突然毙命,军文中说,薛举是染病身亡,染病谁都可能,但是死地如此之快,死的如此突然,毕竟还是有些蹊跷!
  蓦然觉得,时间愈发的紧迫,李渊本来被他打压的喘不过气来,他正要施展连番攻击打的关中不得安宁,为自己平江南、河北争取宝贵的时间,可薛举突然的死了,已然缩小了二人之间的差距。薛仁果为人虽是勇猛,但是残忍无道,远逊薛举,他还能顶住多长时间?要是陇西被破的话,巴蜀、马邑、朔方都在关中的攻击范围内……
  张镇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唯有苦笑,暗想老天爷真的帮助李渊,萧布衣千辛万苦的击败大敌李密,可不过是一场疾病,就去掉了李渊的大敌,实在让人扼腕。
  萧布衣却陷入沉思之中,喃喃道:“染病身亡……染病身亡?薛举,你死的真不是时候,可你死的,真的又很是时候!难道又是他们做的手脚?”
  张镇周不解,“西梁王。你在说什么?”
  萧布衣摆摆手,“没什么。本王只觉得,这天下……越来越有趣了!”
  东都军、江都军两军对抗之时,中原各地,亦是烽烟弥漫。李世民重新领军和薛举在高墌抗衡,看起来已经一扭颓势,薛举病故的传来,关中士气大振。
  李世民人在营中。胡子拉茬,他不再是玉树临风,不再是风流倜傥。他现在看起来和猛张飞没有什么两样!
  从长安再次出发,回转到高墌,继续和陇西军团对抗。李世民接过长孙顺德的军权,重新指挥唐军。
  长孙顺德没有任何不满,甚至在李世民接手的那一刻,施施然地就回转到了西京。他从来不抢功,不争锋,李渊让他领兵,他就出征击退薛举,将战线重新拉回浅水原、高墌一带,可李世民要他退后。他就撒手不管,诸事不理。
  这样人,很多人看不起。可这样的人,却和李孝恭一样,都得到了李渊的绝对信任!
  别人争夺天下,如火如荼,勾心斗角,他们看起来不过是个看客而已。
  李世民对长孙顺德的态度见怪不怪,接过军权的时候,内心沸腾,外表冷静。他下的第一条命令就是,不得敦煌公号令,妄自出战者,斩无赦!
  全军肃然,严阵以待,知道敦煌公知耻而后勇,这次当决心和薛举决一死战。战争鲜血最能让人飞快成长,以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