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美色 >

第836部分

江山美色-第836部分

小说: 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儿!
  芳儿当然就是千金公主宇文芳的小名。文宇周想到这里的时候。不知是何滋味。他经历过那种刻骨铭心痛。见长孙顺德只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一刻只是在想。他这种折磨。只比一刀杀了他要多。
  文宇周不知道自己何时变的这般心软。或许是因为他终日跟着个欲笑还颦的女子。所以也跟着多愁善感了吧?
  不闻文宇周的动静。李采玉凄然一笑。“原来是我……”她话音未落。突然马蹄急骤。有游弈使飞骑赶到。急声道:“启禀公主。景山发现大军行进的迹象。”
  李采玉一惊。顾不的多说。身形一展。已上马去找叔父李孝基。
  无论她如何不满。可她还是要以军情为重。见到李孝基的时候。李孝基身边正坐着两个歌姬。手上正端着美酒。
  见到李采玉冲来的时候。李孝基多少有些尴尬。奋然而起道:“公主。有何要事?”歌姬早就知趣的退下。酒杯也藏在了身后。李采玉不想多说。急声道:“探子有报。景山附近有大军出没的迹象。”
  李孝基皱了下眉头。“哪里的大军?”
  李采玉只能摇头。“消息未明。但我觉的。多半是尉迟恭的大军。”
  “尉迟恭到景山做什么?”李孝基问。
  李采玉道:“多半他的到宋金刚消息。赶去柏壁援助。”
  李孝基却皱起眉头。“景山在夏县东南。他这样走。不是绕路行走吗?”
  李采玉急道:“他虽绕路。却可避开我们。可说反倒走了捷径。”
  李孝基虽为李采玉的叔父。贵为永安王。对于李采玉的建议也颇为重视。听到此处。沉吟道:“公主原来都是猜测……那依公主之意呢?”
  “追踪尉迟恭的行进方向。进行截击。绝不能让他的大军去柏壁援助宋金刚。”李采玉果断道。
  李孝基为难道:“可尉迟恭领兵不差。圣上又叫我镇守这里。不能擅离。”
  李采玉有些焦急。这是李世民生命中关键一战。不容有失。
  “领军在外。当随机应变。若事事听从吩咐。岂不贻误了战机?”
  “但圣上……”
  “圣上若有责怪。我一肩承担。”李采玉毫不犹豫道。
  李孝基叹口气。心中却多少有些不满。李采玉是个公主。他却是永安王。可眼下看起来。李采玉分明不把他放在眼中。
  压制住不满。李孝基道:“那谁来领军?如何对付尉迟恭的大军?”他话未说完。探子飞骑来报。“启禀王爷。不明大军已行到景山北三十里的长乐坳。”
  李采玉心中暗惊。尉迟恭行军速度好快!
  伸手在地上画出地图道:“叔父。你看尉迟恭先到景山。后到长乐坳。是沿着景山余脉行军。呈弧形方向绕过闻喜县。他们的战略意图看起来就是绕路而行。援助宋金刚。若我领军。可考虑迎头痛击或者尾随追击。这一切。都以尉迟恭的行进方向来做出相对的决定。”
  李孝基终于下定决心。哈哈大笑道:“尉迟恭不自量力。既然公主有信心拖住他们的兵力。不如请公主亲自领娘子军三千。然后我再派独孤尚书和于总管助你如何?至于其余的兵力。请公主挑选。”
  独孤怀恩是工部尚书。是李渊的表亲。于总管叫做于筠。是陕县的总管。李孝基虽不满李采玉喧宾夺主。亦知道现在非斗气之时。索性让李采玉出马。李采玉胜了。功劳当有他李孝基的一份。李采玉若是败了……虽非他所愿。但他也没有什么损失。
  李采玉也经历过许多战事。不让男儿。李孝基倒不虞她有什么危险。
  听李孝基支持。李采玉点头。很快点齐了女兵三千。这些兵士。都是她当初回转西京之时。路上招募。作战能力非凡。
  李唐因为李采玉的缘故。称呼这支军队叫做娘子军。
  文宇周听到又有战事。只能跟随。
  他这些年来。一直都在中原出没。见到兵甲铿锵。行军浩荡。不由暗自苦笑。心道在草原的时候。自称黑暗使者。最大规模也不过数百人马。这里动辄气势浩瀚。和这些人一比。自己有何能力复国呢?
  独孤怀恩、于筠各点起了五千兵马。配合李采玉出兵。这时探子又报。不明大军已过长乐坳。向五指峰方向行去。初步估计。能有八千的兵马。
  李采玉对这里地形了若指掌。见对方行军极快。已要绕过闻喜县。正在向正平县进发。下一步就要逼近柏壁。不由暗自心惊。无论李世民对她如何。这毕竟是她的弟弟。此战不容有失。她虽急不乱。点齐兵马。已当先向五指峰奔去。
  独孤怀恩和于筠得李孝基的吩咐。不敢大意。紧紧跟随。
  逼近长乐坳之时。只见到马蹄印迹纷沓。杂草凌乱。正是大军行进的迹象。李采玉命前军加快速度过长坳。直取五指峰的方向。
  可突然感觉有些不对。那就是探子这时应该回转禀告消息。为何探长乐坳的骑兵。到现在还没有回转。
  李采玉毕竟不是鲁莽之人。才要吩咐手下暂缓。只听到独孤怀恩失声道:“不好。有埋伏!”
  李采玉举目望过去。心头狂跳。
  只见到长乐坳处。旌旗突现。大风猎猎。刹那之间。已涌出不知多少兵马。铁盾光寒。长枪林立。齐齐戳向半空。气势浩荡。
  “布阵。”李采玉急道。
  李唐大军毕竟非同凡响。行军过程中。虽稍有错杂。却迅即的整队。
  独孤怀恩早就号令连连。唐军才要布方阵前行。陡然间于筠拍马前来。大叫道:“公主。大事不好!”
  李采玉微惊。呵斥道:“何事惊慌?”
  她话音未落。就已花容失色。只因为听到身后处蹄声有种压抑的响。扭头望过去。只见到远方尘土高扬。遮云蔽日。铁骑睥睨。气壮山河!
  喝令道:“于筠。快命后军列队迎敌。”
  转瞬间。唐军已两面为敌。文宇周暗自心惊。知道大事不妙。原来尉迟恭大军前往柏壁。不过是诱敌之计。李采玉一时失察。已陷埋伏之中。
  于筠慌忙后退。号令唐兵布阵抵挡。可那马儿来的好快。于筠仔细望去。见马蹄处。好像包扎了什么。这才让蹄声不显。暗自心惊。才明白为何要到近前才能发现。原来尉迟恭早就让兵士包裹马蹄。悄然行军。偷偷掩近。等到时机到来时。这全力出击。
  所有的事情。他倒是判断的七七八八。只是有一件事。他判断错误。来敌并非尉迟恭的骑兵。却是萧布衣手下。威震天下的铁甲骑兵!
  铁骑如云腾空。似浪翻腾。冲到唐军后军中。硬生生的挤了进来。
  唐军不等布阵完毕。已被铁骑冲的凌乱不堪。黑甲铁骑冲了后军。开始全力冲击中军。这时候长乐坳处一鼓响。兵士由小步到大步。由大步到急奔。已向李采玉的方向漫了过来。
  尉迟恭布局。诱对手前来。前后一冲。唐军大败!
  长乐坳处。唐军溃败的时候。李世民在柏壁迎来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场胜利。
  他击溃了宋金刚部!
  这对李世民来说。是一场久违的胜利。是一场及时的胜利。也是他正式扫平刘武周的开始。
  为了这一天。他等了将近一年。
  自从他踏坚冰过黄河兵出龙门那之后。他就一直在等。浅水原的惨败。让他终生难忘。刘文静的背叛。让他惴惴不安。他知道自己要忍。他不能再承受失败。父亲也不能允许他再失败。
  若是等候。能获取胜利的话。他已有耐性去等。
  这个转变。是用战争的惨痛来获的。他李世民到今日。已经知道隐忍在很多时候。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玄甲天兵第一次正式出动。造成的震撼非同凡响。美中不足的是。宋金刚根本就没有支撑太久!
  在得知辎重被烧毁的那一刻。宋金刚部已经乱了!
  军中不可一日无粮。没有粮草。那真的是一天都支撑不下去。宋金刚部再猛。也不可能饿着肚子打仗。
  世民命步兵玄甲天兵配合掩杀,径直击溃了宋金刚部。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只有在这一刻,李世民才真领会到李渊的良苦用心。只要贯彻李渊的意图。他们甚至不战。已败敌人之兵。
  可最先冲入敌军阵营的不是李世民。亦不是玄甲天兵。而是柴绍部!
  世民从未见到柴绍那么勇猛的时候!
  柴绍简直不要命。他简直就像是去送死!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柴绍以前一直都是翩翩佳公子。可到如今。很多时候倒像个窝囊废。在李世民眼中。为女人而颓唐的人。统统可以划到窝囊废的那种。所以他虽然有长孙无垢。可常年却少见面。他也从不想念。他不想让女人消磨他的斗志。他是做大事的人!
  可让李世民意外的是。就是柴绍这个窝囊废。竟然第一个冲到对手阵营。身披数箭。全不知觉。还斩了宋金刚的手下两员偏将!
  唐军清神大振。气势如虹。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冲过去。杀过去。
  宋金刚知事不可为。当机立断。逃!宋金刚能活到今日。和他当机立断不可分割。只是他一逃。刘家军无主。崩溃的更快。
  李世民见状。双目红赤。只下了一道命令。追!
  他一定要斩了宋金刚。一定要打回太原。一定要重新收复河东。一定要洗刷这一年来的屈辱血泪。
  这一战。他要打出气势。打出恢宏。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李世民的犀利和战意!他要让天下人知道。铁甲骑兵并非天下无敌。他李世民就要和萧布衣一决胜负。
  带着这种执着。李世民身先士卒。已一马当先的追下去。他身后。玄甲天兵紧紧跟随。。
  满山遍野的哀鸿。唱不尽胜者的豪气。败者的悲歌!
  柴绍并没有跟随李世民追下去。因为他觉得,李世民根本不需要他。既然如此。他何必自作多情?他披三箭。算不上伤重。毕竟他铠甲护身。羽箭射中。不过是轻伤。鲜血溢出。丝丝作痛。却抵不住他心口的痛。
  他知道。自己其实不过是枚棋子。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任由旁人摆布。可他并没有抱怨李渊。因为他是门阀中人。知道自己要是李渊。做的多半和他一样。
  他终于击败了宋金刚。望着满山遍野的追兵逃兵。轰轰隆隆。他却觉得,自己是这喧嚣中凄凉的草。
  屈突通知道李世民追击下去。不敢怠慢。慌忙调动大军追随。好在李世民身边还有个丘行恭。勇猛无敌。一时间不虞有差。刘弘基、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随后支援。李世民毕竟身为秦王。以身犯险若有差错。受牵连的就是屈突通这些重臣。
  浅水原一役如犹在目。屈突通断不能重蹈覆辙。
  满山遍野。都是唐军在欢呼,在怒吼。柴绍只是在想。自己要去见采玉。告诉她。自己第一个杀入了敌营。自己并非懦夫!
  可现在去吗?柴绍有些不敢。徘徊中。突然的到了个惊骇欲绝的消息。尉迟恭设伏。李采玉中计。唐军大败。李采玉下落不明!
  柴绍那一刻。差点晕了过去。他毫不犹豫的催马疾驰向东。向长乐坳的方向赶过去。无论如何。他要找到采玉!
  没有任何人跟随。疾风如刀。柴绍心急如焚。赶到长乐坳附近的时候。到处见到断骨残肢。凄清惨恻。
  黄昏落日。映出残霞红艳。宛若英雄吐尽的最后一口鲜血。
  茫茫四野。满是死亡的气息。柴绍已浑身颤抖。他不怕死。只怕李采玉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