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美色 >

第872部分

江山美色-第872部分

小说: 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听到窦建德死的时候,发愣了好久,这时的他,已到了上谷郡。
  此行他接到关中之令的时候,感觉到压力极大。他战陇右、河东的时候,都没有如此大压力。因为李渊让他以疑兵之计,带精兵速出井陉,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上谷,伺机收复幽州之地。至于逼近河间的大军,却是由永安王李孝基和略阳公李道宗领军,尽能力收复河间。
  李世民到现在为止,没少接过父亲的命令,但觉得这一次最是有些不靠谱。
  李唐眼下分三路出兵,潼关由李建成领军、河东由李神通领军逼近东都。不过李唐还没有狂傲到认为可以一举击溃东都的打算,李渊的意思是让李世民伺机而动。
  这个伺机,其实最难把握。
  李世民头一次由阵地战、防守反击转变成主动出击,一时间不太适应。而且他对收复幽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要知道燕军绝非那么容易对付,再加上罗艺、薛氏四虎实力不容小窥。窦建德和罗艺交战多年,还没有取下幽州,可见罗艺的兵犀利。
  李世民当年,只觉得事无不可为,甚至在雁门地时候还敢孤身前往,出谋划策。但现在作战多了,才发现当年地可笑。现在他成熟了,所以想的就多了,也就觉得李渊的命令,很有问题。
  那时候的李世民,已知道罗艺和窦建德正决战易水。
  他本意是倚仗马快兵猛,伺机攻击窦建德的背部,给河北军以痛击。但是李渊没有这个命令,李渊只让他尽快地赶到五回岭,也就是易水、徐水的发源之地。然后绕道前往上谷,避开两军的交战。
  李世民想不明白这道命令的含义,更认为孤军深入很是危险,但是既然是李渊的吩咐,他只能照做。
  等到李世民赶到上谷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个军情,罗艺、窦建德都败了。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者探子的脑袋被驴踢了。两军交战,怎么可能都败了那胜者是谁?他暂时驻兵上谷城外,命探子再去打探消息,然后就得到窦建德死讯。
  不但窦建德死了,罗艺也死了!
  李世民听到这两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他甚至觉自己的命实在太好了。当初和薛举对决的时候,虽败在薛举之手,但薛举转瞬毙命。这次征战河北,才一出兵,两大霸主就在一场大战中毙命,这么说,河北可以随心所欲了?
  李世民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只恨探子不能详细的了解军情。
  面对上谷大城,他敏锐的感觉城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固,因为城中军心涣散,这从城头的旗帜可见端倪!
  李世民本来准备下寨,可到了城外转了一圈后立刻下令攻城。
  这次出军,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柴绍等人均在李世民的身旁。众人也大多认为,城池可攻,机不可失!
  这就是现在地李世民,不再急攻猛进,而开始有了自己地战略主张,善于抓住时机。他身边的猛将亦是不少,和他出生入死,颇有默契。
  攻城只用了数个时地功夫,诺大个上谷城竟然就被他们攻了下来。当李世民人在城下,见到丘行恭第一个攻上城头时候,虽面沉似水,心中却是大喜若狂。
  可欣喜入城之际,李世民总是心中惴惴,他总觉得这场仗,莫名其妙。
  真正的将领都是胜利可期的时候取得胜利,而从不打糊涂之仗。李世民这一仗却胜的略显糊。他总觉得父亲隐瞒了自己一些事情,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不悦。他现在已非伊始的击剑任侠、舞枪弄棒之辈,而是从个侠客变成了个将军,他需要自主,他不希望被人当作木偶一样的牵来扯去。
  城外满是流散的燕军,众人惶惶,早就乱了分寸。罗艺已死的消息四处传播,本来如铁的燕赵军见到上谷被克,更是一窝蜂的挤向了涿郡。
  若是薛家四虎尚在,这些人说不定还有约束,但是罗艺、薛家四虎均是不见了踪影,那让他们如何不人心惶惶?
  李世民并不贪功,让兵士把守城池,安抚百姓,然后他就见到探子见鬼一样的走上来。
  探子脸色发青,欲言又止。李世民和众将临时找了郡守府当行营,正在商议下一步的举动,见到探子迟疑上前,皱眉道:“何事惊慌?”
  探子张张嘴,“秦王,已探得罗艺、窦建德被谁所杀。’
  他说完后,就闭了嘴,满脸的不信。李世民一拍桌案,“拖出去斩了!”他正心情不悦,探子犹犹豫豫,大违心意,心中恼火。
  探子慌忙跪下道:“启禀秦王,非我无能,而是我怕你不信。”
  “你不说出来,怎知我不信?”李世民呵斥道。众将也是诧异,这个探子叫做田有德,可说是经验老道,如此犹豫当有隐情。
  探子吞吞吐吐道:“启禀秦王,根据我最新的消息,杀死罗艺、窦建德的人叫做……李玄霸!”
  李世民微愕,“李玄霸?”陡然想到了什么,怒喝道:“一派胡言!”他初听感觉有些耳熟,仔细一想心酸中带着怒意。
  探子打了个哆嗦,颤声道:“小人打探了多次,的确流传的是这个消息。我真的……没有说谎。”
  众将面面相觑,丘行恭忍不住问,“你探得的李玄霸是哪个李玄霸?”众将当然都知道李玄霸,亦是知道他早死,听到又冒出个李玄霸,感觉自然极为怪异。
  探子哆嗦道:“听说就是东都高一高手,也就是秦王的兄弟。”
  李世民突然背脊冲起一阵寒意,众人亦是毛骨悚然。
  柴绍呵斥道:“荒谬荒谬!你难道不知道……再去探来!”
  田有德慌忙离开,临走的时候,还在阶前摔了个跟头,可见心中的慌乱。李世民心乱如麻,提醒自己探子的脑袋有问题,让自己不能相信。可目光从众将身上扫过去,见到他们亦是慌乱地表情,想要大声呵斥,却又觉无从说起。
  房玄龄最先镇静下来,轻声问,“如今我军已占上谷,大获全胜,微臣倒觉得,趁罗艺新死、燕赵军慌乱之际,趁胜追击。”
  他的声音带着平和气,让李世民终于镇定下来,沉声道:“愿闻先生高见。”
  房玄龄走到作战地图前道:“本来圣上一直以来做出的态度,都像是要和窦建德联手对抗萧布衣,但眼下看来,不过是圣上的一计而已。到如今,我等虽不知圣上施何妙手除去罗艺和窦建德,但显而易见,圣上的手段极为高超,明修栈道,暗中却除去了还妄想和我们结盟的窦建德,甚至就算消息的散布,也让对手云里雾里。想就算卫王在天之灵,都会庇佑我等,何愁圣上不能天下一统?”
  众人恍然大悟,都道:“原来如此!”
  卫王就是李玄霸的谥号,李渊称帝后,将皇室宗亲都加以封赏,李玄霸虽早死,却也封了卫王。
  众人方才惶惶的一颗心,听到房玄龄的解释,这才都明白过来。原来李渊早有定论,是以才让众人兼程从井陉出军。至于什么李玄霸杀了对手,不过圣上疑兵乱军之计。
  想通这点,众人都是大笑起来,一改诡异之气。丘行恭笑道:“我等莽夫,原体会不到圣上的如此心意。’
  李世民却总觉得不对,但见气氛融洽,遂把疑惑压了下去,赞叹道:“非先生解惑,我真的以为二哥复活了呢!”
  众人又是大笑,李世民也跟着笑,只是嘴角虽笑,眼角却是忍不住的跳动几下。
  房玄龄看在眼中,并不说出,刘弘基笑道:“好在先生大智,定了军心。”
  众人均道:“极是极是。秦王总说先生智谋过人,今一看,果真不假。”
  房玄龄微笑道:“我这是看众将军疑惑在心,擅自揣摩了圣意,说不定圣上不喜,各位若是抬爱,还请不要说出去,在下就是感激不尽。”
  众人犹豫片刻,李世民笑道:“好在殷尚书身子不适,暂时休息了。”众人得到李世民示意,笑道:“不错,殷尚书不说,我等断不会说的。”
  此次行军,老臣只有殷开山坐镇,只因为李渊对李世民渐渐放心。殷开山自从首义开始,除了议事外,每次行军打仗,必跟李世民,甚至在浅水原惨败的时候,替李世民背了罪责。他虽背黑锅,但李渊心知肚明,更赞赏这个老臣的识大体。其实不但李渊对殷开山器重,李世民也是心下感激,对殷开山极为尊重。殷开山因为功劳,如今早升为兵部尚书。
  殷开山毕竟游走在李渊、李世民之间,只要他不说,众人没有必要嚼这个舌头。众将心道圣意难测,房玄龄如此小心,也是道理。可又怕隐不报,还是罪名,见秦王开口揽下,都是放下心事。
  李世民见众人齐心,心中暗喜,又问,“既然如此,先生如何定下以后大计呢?”
  房玄龄道:“本来依我来看,秦王奇兵过五回岭,上谷当有一番鏖战。上谷周边群山缓拱,水路四通八达,徐水、易水纵横交错,若碰有效地抵抗,第二关就应该是涞水。过涞水后,涿县、良乡都是不足为虑,到涿郡大城后才能碰到第三关阻挠。之后若能下涿郡,可徐徐图渔阳、昌平、安乐等地。可眼下看来,微臣地揣测已有问题,燕赵兵溃,兵败如山。上谷重城拿下都是轻而易举,可见幽州兵士的无主。所以依微臣所见,秦王当乘胜追击,痛击穷寇,暂时休整后,将上谷留下兵力暂守,然后过涞水,径取涿郡,说不定可一举拿下。”
  世民听的眉飞色舞,一拍桌案道:“先生所言正合我意。乘胜追击,痛击穷寇,不亦快哉!刘总管速安排人手守城,命大军休整两个时辰后出兵涞水!”
  李世民吩咐完毕,各将分司其责,纷纷退下,李世民却一把将房玄龄抓到后厅,屏蔽左右后这才肃然道:“先生方才所言,绝非本意。”
  房玄龄故作糊涂道:“不知道秦王是说微臣所言地哪句话?”
  李世民正色道:“卫王杀了罗艺、窦建德消息,绝非空穴来风。圣上素来持重,怎么会用这种诡异地传言?’
  房玄龄缓缓坐下来,“那依秦王的意思呢?”
  “卫王……是不是有死?”李世民双拳紧握,手心满是汗水。
  房玄龄半晌才道:“当初卫王身死,好像是秦王亲眼目睹?”
  李世民却不落座,在厅中走来走去,显然心绪难宁、
  终于下定了决心的样子,坐到了房玄龄的对面,“我的确亲眼目睹卫王身死。不止是我,萧布衣也看到,蓬莱当时地群臣都已见过。我还试过卫王的鼻息,若是没死,我怎能如此惊骇?”
  “秦王亲手将卫王下葬的吗?”房玄龄问。
  世民错愕道:“不是,那又如何?”
  房玄龄良久才道:“若依微臣揣摩,应该是圣上一手操办此事吧?自从蓬莱后,秦王可见过卫王的遗体?”
  世民想了良久才道,“玄霸身死,我爹悲痛欲绝,对着他的尸体哭了一夜……我也一旁看到。”见房玄龄想说什么,李世民忙问,“有什么不妥?”
  “你说圣上曾对卫王哭过一夜?”
  李世民感觉身上有点冷,点点头,见房玄龄不再言语,缓缓道:“后来圣上太过伤心,怕见卫王的尸体,这才封棺,之后……就没人再见过卫王的遗容。然后棺椁就一直抬到了太原,在雁山附近下葬。我其实……”
  李世民欲言又止,房玄龄问道:“其实什么?”
  “其实卫王好像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