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美色 >

第957部分

江山美色-第957部分

小说: 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面不改色,“你错了,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草原。”
  “真的?”青衫双眉一扬
  李靖道:“你觉得我有骗你的必要?”
  青衫叹道:“真的假的,已无关紧要。当年舍弟对红拂无礼,已被你所杀,我知道打不过你,是以费劲心力找李八百为他复仇,结果引出虬髯客。我害你仕途受阻,害虬髯客远遁,也害自己在草原逃避多年,害人害己。每次想起来当年的往事,唏嘘蹉,都是心有悔意。”见李靖沉默无语,青衫道:“往事如烟……可往事又是刻骨铭心。我没想到的是,往日欠下债,逃是逃不脱,终究还是要偿还,这或许就是命!”
  李靖道:“男人的路是自己来选,怨不得别人。我当日出手,得罪你们,就想到日后不会舒心。你当年请人出手,也应该想到结果。”
  青衫道:“你说的很对,路是我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今日这条路也是我自己选择,午时未到,我求你让我和可敦说上几句,不知可否?”
  李靖毫不犹豫道:“好!”
  青衫施礼谢过,从容不迫。转身走向可敦,无视周围的万马千军,脸上有种淡然之色,“可敦,我想了很久,想了很多计策,但发现都不管用,我无能救你。”
  可敦望着青衫,叹道:“你不该来。”
  青衫道:“当初乱军之中,见你失陷,我本来可冲过去救你,但一时的怯懦,让我终于选择自己先离开。当年在西京,我就选择了逃避,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了,我仍旧重蹈覆辙,或者……我本来就是懦夫!”
  可敦望着青衫,眼中已含泪,摇头道:“我真的不怪你。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个人呢?知道你乱军走脱,我当时只有高兴。青衫,你不欠我任何事情,你在我身边,不求任何功利,数次救我,要说恩怨,是我欠你!”
  青衫垂下头来,紧抿着双唇,不知多久,霍然抬头道:“在我看来,人生耻辱之事有几,兄弟之仇刻骨铭心,无能去报;面对死亡只能逃亡,忍辱偷生;见到生平挚爱的女人落难,仍旧无能相救。我虽尽力,但能力有限,我是你的护卫,救不了你,就算剩下的日子活得性命,又能如何?我逃避了一生,今日,逃的累了,不想再逃。”他话音一落,手腕一翻,已亮出把寒光闪闪的匕首,伸手向可敦挥去。
  众人一惊,可敦却已闭上双眸,嘴角含笑。
  徐世绩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手上长枪一紧,却见匕首到可敦咽喉的时候,已然顿住。
  青衫手臂颤抖,长叹一口气,手臂下滑,已割断了绑住可敦的绳索,回腕刺去,“嗤”的声响,鲜血四溢,匕首正中胸口。大喝一声,奋出力气,又将匕首拔出来,一股血泉喷涌而出,青衫仰天倒下去,喃喃道:“我终于……勇敢了一回。”
  “砰”的一声大响,尸体砸在地上,激起飘零的雪。
  雪起、雪落、雪红如血!
  可敦听到异响,睁开了双眼,望着青衫自尽,眼中满是雪一样的落寞。缓缓蹲下来,拾起落的那染血的匕首,喃喃道:“我知道,你不忍见我被砍头,想给我个全尸,我很感谢你。可你……为何下不去手呢?”手腕轻轻一松,匕首已送入自己的心口,缓缓地坐在了地上,头一垂,再无声息。她是个刚硬的女子,宁死不跪。在她心目中,李唐也好、西梁也罢,不过都是篡逆之辈,只有她才是隋朝最后的正统。她筋疲力尽,却难以回天,最后义士一样的去死,为大隋最后的抵抗,涂了浓重又微不足道的一笔。
  可敦死了,可汗失踪了,草原人都是惶恐的望着这里,带着敬畏、带着失落和悲哀。愤怒的少,因为愤怒的力量,早在可敦临去之前,已消磨殆尽。
  徐世绩下马,缓步走到李靖面前道:“李将军,可敦已死。”他说的是废话,可他实在无话可说,不知为何,他从可敦身上,竟然联想起裴茗翠,一样倔强的女人,是不是会有一样的结果?
  李靖望着那渐渐被落雪覆盖的尸体,说道:“将这二人葬了。”
  “合葬?”徐世绩问道。他虽在局外,不清楚内情,可觉得一个男人,救不了那个女人,肯为那个女人去死,那种感情已是极为真挚。
  李靖道:“分葬吧。”他没有解释理由,起身离去,徐世绩略有不解,却不违背李靖的意愿。等处理完草原的事务,又寻到李靖,见到他坐在营中,不知道想着什么,随口问道:“李将军,青衫好像认识你。”
  李靖点头道:“不错,他和我……算是旧仇。我的事情……你也知道不少。”见徐世绩点头,李靖感怀道:“这人姓李,当年也算是西京的有才之人。当年我师承斛律明月……”徐世绩轻“啊”了声,暗想怪不得李靖枪法如神,原来师从北齐第一名将,可心中又有疑惑,李靖看出他的疑惑,说道:“我才出生一年后,斛律明月已死,你想必很困惑我为何说是师承斛律明月。”
  徐世绩连连点头,“想李将军的舅父韩擒虎将军身为北周名将,你却向北齐斛律明月习武,真的让人大惑不解。”
  李靖叹道:“我舅父身为北周名将,一生可说战功赫赫,眼高于顶。但在斛律明月手上却吃了不少败仗,输的心服口服,亦对斛律明月极为敬佩。可惜他们各为其主,不然说不定已成挚友。当初斛律明月杀败北周兵马,也曾差点将我舅父斩于马下,可因惜才,饶过我舅父的性命,是以我舅父一直感激在心,在斛律明月尚在北齐的时候,他知事不可为,一直劝周武帝莫要伐北齐,只说北齐斛律明月一日尚在,北周终究不能胜过北齐。后来斛律明月被太平道奸计所害,又遭到数百高手诱杀而死,他的长子斛律武都陪父战死,次子斛律须达却侥幸逃生,被我舅父所救。可斛律须达受伤太重,终于不治而死,他感激我舅父的救命之恩,所以将定军枪法传给了他,这事情我舅父一直秘而不宣,见我沉稳,这才又将枪法传授给我。”
  徐世绩恍然,担忧道:“你这枪法从斛律家所得,若是隋主知道,恐怕会惹杀身之祸。”
  李靖道:“世绩,你说的一点不错,是以这件事情我一直秘而不宣,以免连累旁人。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平道神通广大,却终究找到斛律须达的下落,又顺藤摸瓜的猜到和我有些干系。当初斛律明月杀了太平道高手无数,他们对斛律明月心有余悸,对他的传人自然不肯放过。李家有子调戏红拂,被我一枪刺死,青衫是那人的大哥,其实也一直和李家道有瓜葛。他暗中找到李八百,却不想一刀杀了我,本来想要设计陷害,揭穿我向斛律明月习武的事实,让文帝将我家老小满门抄斩,才能一解心中的怨毒,没想到却惹我的结拜大哥张仲坚出手。当时虬髯客已是太平道龙虎宗的宗主,身受昆仑所托,整治太平道,他和我结义的时候,已知道我的身份,他期冀这一拜,可化解当年的恩怨,知道他们要整死我全族,于是约战李八百,替我平息了此事。那一战……端是惊天动地,李八百败逃,李家道元气大伤,我这才侥幸没做流寇,但因阀门势力阻挠,是以以后的日子到处受人排挤,一直郁郁不得志,其实李渊和李八百暗中也有交往……”
  徐世绩恍然道:“所以你和李渊素来不算和睦。”
  李靖点头道:“不错,我和李渊同在朝廷为臣,看起来有争端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可祸因早就种下。这件事的牵扯极为庞杂,不过红拂不太知道真正的内情,十数年过去,我心本来已淡,暗想多半就这样过一辈子,没想到……”叹口气道:“没想到我李靖终究还是有出头的一天。”
  徐世绩听前朝往事,心绪起伏,见李靖感慨,说道:“李将军,你是锥立囊中,锋锐迟早要显露。比起你来,我这一辈子,活的可幸福的多了。”
  李靖望向徐世绩,拍拍他的肩头,“世绩,你有胆有谋,国之栋梁,珍惜这份机遇,总有大成。”
  徐世绩得李靖鼓励,重重点头,李靖又道:“其实我要斩可敦,除了想斩草除根,也想看看反对的声音还有多大,没想到引出青衫,又勾起了往事。”淡然一笑,“如此也好,求仁得仁,求忠得忠,我们斩可敦,没有激发冲突,这说明草原可以让我们暂时放手了。”
  徐世绩精神一振,“那下一步,当然是按计划而行?”
  李靖才要点头,帐外有兵士冲进,急声道:“启禀两位将军,河北急文。”李靖、徐世绩都是一凛,暗想凭借秦叔宝、程咬金两个良将,再加上舒展威、管出尘等中坚力量,带西梁军只守不攻,难道还会出现什么问题?
  展开军文一观,李靖脸色微变。
  徐世绩见多了李靖的波澜不惊,望见他的诧异,不由心中惴惴,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事能让李靖也变了脸色!
  第五百九十八节 丈夫行事
  李靖伸手将军文递给了徐世绩,低声道:“秦将军……恐怕支撑不住了。 ”
  “秦将军骁勇善战,经验极为丰富,不求急攻,这冬日坚守,还能有什么问题?”徐世绩不解的接过军文,扫了一眼,也是脸色微变。
  信中写道,“字谕李、徐两将军,近日唐军有反攻迹象,辽东已趁冬日冰封之际,过巨马河攻河间,舒展威带兵勉力支撑。李世民渡易水设疑兵多处骚扰上谷,暂不知意图。本无大碍,但末将身体不支,已难堪大任,眼下末将当求尽心阻敌前往井陉关,还请两位将军速做定夺,再择良将阻敌。”
  徐世绩看完书信后,吸口凉气道:“秦叔宝为尽张将军的夙愿,强拖病体征战河北,毅力可嘉。他是个硬汉,若非真的撑不住,绝不会写这封信!”
  李靖道:“李世民和渊盖苏文都是能征善战之将,如果秦将军遽然不支,只怕程将军独力难撑。”
  “如今正值冬季,不适开兵,李世民遽然猛攻河北,所图何来?”徐世绩问话之际,沉吟思索。
  李靖道:“冬季虽不适宜出兵,但绝非不能出兵。李世民、渊盖苏文趁这时出兵,正是攻我等不备。不过辽东人少地贫,难抗消耗,终究还是难有太大的发展。辽东兵虽比起窦建德而言,底子好了不少,但出战无非还是看看形势,捞一票再说。”
  徐世绩赞同道:“辽东狼子野心,只可惜蚂蚁吞不了大象,他们就要想抢占河北,都是无能防守。听说辽东和唐军私下约定,若能胜我们,李唐取中原之地,就把幽州让给辽东,是以辽东人才会出兵。”
  李靖冷哼道:“他要让,总要问问我们的意见。渊盖苏文年轻气盛,不懂中原地大,他要打,拉他出千里之外来打,足可以拖垮辽东。”
  “只怕中原百姓又要受苦了。”徐世绩叹道。
  李靖道:“其实眼下最要防备的不是渊盖苏文。而是李世民。幽州僵持日久。涿郡一直都是粮秣充足。虽对唐军而言,粮草不用忧虑,但兵将恐已思归。突厥连败,一蹶不振。眼下唐军太原吃紧,我军很快就要进攻河东。要知道幽州的唐军,很多人家眷均在河东。若闻河东大乱,岂不崩溃?”
  徐世绩道:“是呀,我们一直都是这种对策,是以对幽州只是困而不攻。李世民蓦的出击,倒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李靖沉吟道:“据我推测,唐军中显然也有知机之人,知道等不及开春,是以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