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骨 >

第276部分

铁骨-第276部分

小说: 铁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一现象来看,蒋总司令赖之为根本地第一军已被赤化和严重渗透,处于行将失控的状态,所以此时地蒋总司令恐怕不会给予羽毛渐丰的安毅太多信任,也来不及考虑扩编一事。”
    “明白了!这是个好机会啊……走,我们一起赶往市内去见见蒋总司令吧,去晚了恐怕他等急了,在这种众叛亲离地时候,他不得不有求于你我,如此天赐良机,我们岂能失之交臂?他在电报中对我说,季宽(黄绍字)和任公(李济深)已经秘密到达上海,整个广东和
    大本营广西也陷入了赤潮之中,季宽在电报中对我县地放牛郎韦拔群在桂西以及桂西北数县闹革命,弄得县长被逐,粮税全无,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平息不行了!
    此时,蒋中正所面临的难题比我们更大,而且还要时时防备武汉唐生智、张向华(张奎)等人地强大军事压力,估计很快就会撕破脸皮兵戎相见,没有我们的支持,他寸步难行啊!我们不缺政治声望和军事资本,也不缺人缘和智慧,缺的只是钱罢了,只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运筹得当,未尝不可成就超过洪、杨(太平天国领)的一番伟业啊!”李宗仁踌躇满志地笑道。
    白崇禧目光炯炯霍然站起,哈哈一笑与李宗仁并肩而去。
    一小时后,两人乘车来到蒋介石地秘密府邸,立即被恭敬地接引入内,进入二楼的会议室一看,李济深、黄绍已经坐在一起,与蒋总司令高声谈笑。
    三人看到李宗仁和白崇禧进来,连忙起身迎接,彼此亲热得犹如兄弟一般。
    一阵寒暄过后,缓缓坐下的李宗仁笑着询问蒋介石:“刚才在楼梯上就听到诸位的爽朗笑声,不知有何喜事,让诸位如此开怀?”
    蒋介石微微一笑,将茶几上的电报捡起递给李宗仁:
    “邻兄请看,这是我们的北伐骁将安毅的请示电文,从一军军部转过来地,由于报纸铺天盖地的连续宣传,安毅所部的昆山大营已经被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六千余热血青年包围了,其中竟有多达五百余名女青年,都要求加入安毅的模范营。安毅苦劝之下毫无成效,不得不急电请求二师和一军军部解围,一军军部认为可借机成立一支北伐军学生军团,但考虑到安毅所部肩负着时刻监视江北之敌的重任,无法兼顾其他杂务,只能电呈上来请求批示。
    刚才任公说,邻兄的夫人就组织了一支北伐女子工作队,开风气之先效果显著,所以可以考虑让安毅放手而为,也成立一支女子救护队什么的,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但是季宽兄说,如果安毅的独立团真成立了女子救护队,恐怕治疗室里就人满为患了,哈哈!”
    李宗仁心中一动,莞尔笑道:“总司令,我觉得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北伐青年军团,单是其政治影响力就难以估量,要是安毅团重任在肩无法兼顾此事,尽可组队后直接开到南京整编受训,只不过这样一来,安毅团还是无法专心备战,无数热血青年将会继续蜂拥而至,一心追随,特别是其昆山驻地正好处在繁华地苏沪之间,两地距离昆山仅为数十公里,一日之内即可来回,恐怕我们那位智勇双全、奇谋迭出的小将,也会为此疲于招架的,哈哈!”
    “是啊!这个问题相当棘手,屡立战功的安毅和战无不胜的模范营如今已成为了北伐军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青年向往和学习的楷模,如何将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保持下去将非常重要。我本打算在一周后给安毅团补充完毕,即命其开赴常州与北岸孙军保持对峙,向北岸敌军施加强大的心理压力,如今看来不得不提前进行了。”蒋介石显然早有打算。
    老谋深算的李济深想了想建议道:“以安毅所部地强悍战斗力和赫赫威名,放在常州似乎有些可惜,如果可能,本人更愿意看到安毅部开往形势更为复杂、压力也更大的镇江,对面即是孙传芳的前敌指挥部所在地扬州。要是敌军看到令其谈之色变的安毅部进驻镇江,心理压力恐怕更大。
    之所以这么建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根据本人对安毅部在数次战役中地表现分析,这小家伙打仗几乎是迅如奔雷,无迹可寻,战前很难判断他的意图和攻击方向,所部能攻能守,意志坚定,战力强横打法独特,非常令人头疼。因此,用好了这枚棋子,所挥地作用不下于一两个师啊!”
    白崇禧随即同意李济深的看法:“任公匠心独到,属下亦建议将安毅所部调往最为艰巨地镇江一线驻防,以安毅部目前高达六千余将士的实力来看,其战斗力不下于一个主力师,说句本不该说地话,属下认为,若是按照现有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来推演,军中没有任何一个师能在安毅部手下讨到半点便宜,更不用提及已被安毅部吓得惶恐不安的孙传芳军各部了。
    其次,如今驻扎在苏沪周边的第一军各师情况相当复杂,在纷乱迷茫之中根本没有了信仰和凝聚力,唯有刘经扶的二师各团尚能保持起码的军纪和战斗力,若是让已经成为军中楷模北伐旗帜的安毅部留在昆山一线,终日处于身份繁杂躁动不安的各种团体的包围之下,时间一长就令人担忧了。
    与其如此,不如将这把利剑高悬于敌军阵前,不但能最大限度地挥其作用,还能避免可能受到的政治影响,从而保持其一直以来拥有的纯洁性,也能使安毅所部将士始终处于战火的锤炼之中。”
    蒋介石深感有理,频频点头,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李济深和白崇禧的建议,立即命令一旁的机要秘书陈立夫起草电令,直接将安毅所部调往镇江驻防,同时将驻守镇江的第三师调往昆山,并给予安毅临机处置之权。
    蒋介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如此调动之后,安毅部与李宗仁所部的距离突然拉近了数倍,几乎形成犄角比邻而居,初步达到了白崇禧和李宗仁的第一步目的。
    蒋介石下达这一命令之后,立即与两广四巨头闭门密商,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命运和历史走向的决定,就在这阴暗与诡秘的背景中陆续出台,一场席卷华夏的血雨腥风即将在上海揭开序幕。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爬书网——最好的手打文字阅读站,提供chm、txt、jar、umd等多种格式电子书下载,欢迎注册会员。





    正文 第二三二章 送别与接风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9…10…21 10:18:12 本章字数:6581

    pashu8 爬书网首发
    于懵懂之中的安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一个调动,动到五巨头的神经,也不知道自己即将开赴的前方,竟然会是整条战线唯一还在相互炮击的镇江。但他接到蒋总司令亲自发来的电令时,正好与数十名来自各地的青年代表热烈交谈,这群满腔热血、心怀激动的知识青年看到安毅脸色大变,立刻停止了交谈,全都呆呆地望着安毅,似乎要从安毅英俊而成熟的脸庞上寻求答案。
    安毅签署完急电,缓缓收起钢笔,遗憾地扫视满堂的年轻朋友,摊开双手摇摇头抱歉地说道:
    “各位,对不起了!本部接到紧急命令,将会在二十四小时内开赴北伐最前线,因此,数日来朋友们畅谈的美好愿望,只能交给接防的兄弟部队代为实现,请各位回去之后转告更多的朋友们,如果愿意从军的,可以继续留下来等候接防部队的安排,如不愿意则尽可返回各自学校继续深造,国家的建设和富强不只是需要军人,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我部因为很快就要投入战斗,无法和大家在一起了,见谅!”
    青年代表们一片哗然,许多人眼中满是不舍,其中几名来自上海的女学生,眼里突然溢出泪花,竟然当着众人掩面而泣……
    五日上午,满载着独立团模范营和团部官兵的最后一趟专列即将开动,昆山车站的月台上挤满了来送别的市民和青年学生。
    这支享誉南北的部队在半个月的驻防期间,给昆山人民留下了七座小桥和十六公里新建道路,维修了五十余间危房、资助上百余名孤寡老人生活,焚烧鸦片惩治恶霸,赢得了昆山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列车中部的指挥车厢外,锣鼓声声,彩旗招展,昆山总工会、商会、学联等七个机构地数十名代表在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中,郑重地将一面面锦旗和牌匾送到了团长安毅和教导员尹继南手里。
    安毅和尹继南等将校恭恭敬敬地接过来,逐一向一个个代表敬礼致谢。
    临别之际,代表们示意鼓乐停下,一致要求安毅和尹继南讲几句话。
    深受感动的安毅和尹继南双眼微红,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安毅深深吸了口气,满怀感激地逐一扫视眼前的代表和月台上的数千欢送人群,最后对身边的通信连教导员关山低语几句。关山快步走到列车车厢连接处,飞快地爬上车顶,对前后敞篷车箱里的官兵们大声下令:
    “弟兄们。全体起立!听我地口令。齐唱《精忠报国》!准备……狼烟起……预备——唱!”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腔……”
    歌声响起。很快便连成了一片。越唱越整齐。越唱越高昂嘹亮。挤在十二节车厢里地两千余名将士满怀自豪。放声高歌。雄壮而又豪迈地歌声冲天而起。顿时震撼了车站里数千送行军民地心灵。
    安毅和尹继南在嘹亮地歌声中。再次庄严敬礼致意。相继登上徐徐开动地列车。没有再回头望。
    动人心魄地歌声在铁路两旁飘扬回荡。数千民众和千余名依依不舍地各地学生默默目送列车远去。直至歌声飘渺渐不可闻。仍然无法从豪情万丈坚毅悲壮地歌声意境中回过神来。
    拥挤地人潮中。激动得微微颤抖地上海学生代表丁墨兰仍然呆呆地望着列车消失地方向。白皙地玲珑鼻翼不停收缩扩展。明澈地大眼睛里蓄满了晶莹地热泪。嫣红地小嘴微微蠕动不停地呢喃:
    “我要去,我一定要去,哪怕走进炮火硝烟中我也要去……”
    “我也一样!”
    来自南京高等理工专科学校的学生代表秋明轩走近丁墨兰,和气而坚定地看着她的美丽眼睛:
    “不知墨兰此时此刻有何感受?反正我再也不会犹豫了!从安将军和尹上校地眼睛里,从将士们雄壮的歌声中,我突然看到了人生方向,看到了国家民族地希望,和他们在一起,我不再迷茫不再孤单,我坚信!”
    “我也一样!还有几位和我一起来的姐妹也一样,她们被感动得不行,还抱在一起哭鼻子呢。”
    上海德文护士学校地代表张茹怡上来紧紧挽着丁墨兰的手臂,豪气地甩了甩瀑布式地秀发,随即坚强地昂起了头。
    年仅十九岁的丁墨兰擦去眼角溢出的泪水,顺势梳理了一下遮住光洁额头的刘海,望了一眼站台上缓缓退去的人流,转向两位结识不久的好朋友露出了微笑:
    “好!估计和我们一样想法的同学们很多,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既然现在仍然选择留下来,想必都有较为坚定的决心,我们回城里问问大家,只要愿意就和我们一起赶赴镇江,路费没问题,我来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