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224部分

纨绔到底-第224部分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思经平日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被李陶收拾的灰头土脸,这让崔宣道等人在暗暗稀奇的同时,又觉得很是解气。
“好了,大都督,这事就此揭过,免得伤了和气!”李陶赶忙打圆场道:“大都督,难道不给我引见引见你的得力手下吗?”
薛讷笑道:“我正有此意!”
说罢,薛讷指着李楷洛道:“这位是左骁卫将军楷洛!”
“见过蓝田王!”李楷洛主动行礼道。
李陶拍着李楷洛的肩头道:“李将军,去年冷陉一战虽然败了,但与你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都是孙佺那厮指挥不利,还不听劝阻,自己搭上了性命不说,还害得数万大唐将士为国捐躯!我只想告诉你,你李楷洛是好样的!”
去年冷陉一战,李楷洛虽然死里逃生,可他面对的不是鄙夷的目光,就是背后的指指点点,让他觉得心如死灰。今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为他说了一句公道话,让他压抑了整整一年的积郁一扫而空!
李楷洛眼睛有些湿润,他哽咽着艰难道:“谢谢蓝田王!”
薛讷长长叹了口气,又指着崔宣道:“这是定州刺史崔宣道。”
李陶向崔宣道抱拳道:“崔刺史是载初二年的探花,文采无人能及。今日崔刺史又披挂上阵,边塞建功,真可谓是文武双全,李陶佩服你!”
被李陶夸奖文武双全,这让崔宣道心潮澎湃不已,他抱拳回礼道:“蓝田王言重了,崔某不敢当!”
“这位是卢奴折冲府都尉王海滨!”
“听说王都尉的折冲府大多都是官健?”李陶问道。
王海滨点头道:“卢奴折冲府全部都是官健,已经没有府兵了!”
李陶向王海滨竖起了大拇指:“不是我恭维你,我敢保证,卢奴折冲府的官健的战斗力是老薛此次所有兵力中最强的,你正功不可没。”
王海滨谦逊道:“这主要是崔刺史的支持,我只是奉命行事。”
薛讷指着李思经道:“这位是右卫将军李思经,你们已经见过,也算不打不相识嘛!”
李陶调侃道:“我在长安时,就听说右卫的李将军不好相处,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李思经之前已经丢了面子,此时又被李陶轻看,早就窝了一肚子火,他反唇相讥道:“李某哪里有蓝田王风光,在长安一下子就搞倒了三个宰相!”
李思经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你李陶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你是被陛下贬到军中效力的,不要在这里摆什么郡王的架子。
李陶听了却并不生气,他笑了笑道:“李将军说的没错,这长安宰相多,搞倒几个宰相也不算什么。现在我到了军营,这里将军多,我觉得搞倒几个将军,恐怕会更好玩些,你说呢?”
李思经刚要张嘴,李陶却不再理会他了,而是转向了薛讷道:“老薛呀,我们别在这里叙旧了,先回去再说吧!”
薛讷问道:“蓝田王,你的团练现在何外?”
“在距这里五里的地方!”
“若蓝田王不介意,我想去看看行吗?”薛讷小心翼翼地问道。
“你老薛说了,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李陶很是豪爽。
说罢,李陶大喊一声:“赵朗真,头前带路,我们归队!”
“是!团练使!”赵朗真答应一声,二百骑兵在前面带着他们向后队行去。(未完待续…)
20141012 10:16:17|9280980
四百三十章 骑兵装备
薛讷等人与李陶跟在骑兵身后,因为路途并不远,他们没有策马狂蹦,而缓慢向前行走。
“蓝田王,末将有一事不明,可否赐教?”王海滨在一旁向李陶询问道。
“王督尉,有何事不明,直接说来!”李陶冲着王海滨笑了笑。
“为何郡王的骑兵都是一人双骑?”
李陶奇怪道:“一人双骑在奔袭和冲锋时可以进行轮换,防止马匹负重时间太长而失去战斗力。这样既可以让骑兵达到战略机动的能力,又可以增强持续作战能力,难道这样不好吗?”
“蓝田王,骑兵一人双马当然好,这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知道朝廷为什么会给你们团练配发这么多战马?”
“朝廷?”李陶摇摇头道:“潞州团练又不是正规军,朝廷怎么会给我们配发战马呢?这些马都是我自己的!”
“啊?”王海滨愣住了。
不仅是王海滨,就连薛讷等人也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李陶居然会为潞州团练花这么大的本钱。
“我的骑兵全部是一人双马,而且是青一色的突厥马!”
“什么?突厥马?”王海滨再一次大吃一惊。
大唐虽然实施马政多年,可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这其中尤其是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突厥马要比以上的四种马更加优秀,所以说突厥骑兵在马匹上要比大唐占优势。因为突厥人的严格控制。在大唐境内的突厥马并不多,故而比较珍惜。而李陶却能给自己的骑兵全部配备了一人双骑的突厥马,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这得花多少钱?”王海滨瞪大了眼睛。
李陶不以为然道:“这算什么?你再看看我们的骑兵的装备,人人披挂的都是明光铠,人手一支韧木马槊!还有横刀、弓箭那都是上好的。”
唐军的铠甲主要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在唐军中只有高级将领才会配备。而潞州团练的骑兵,全部配备了明光铠,岂不让人咋舌。
相比明光铠,更让王海滨惊诧的则是韧木马槊。
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 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听李陶如此一说,不仅是王海滨,就连向来眼高于顶的李思经,也觉得有些自惭形愧。这哪里是什么围绕,自己这些正规军在他们面前,简直就是一群叫花子。
见薛讷等人神色各异,李陶神秘兮兮道:“其实,这些还不算最值钱的,最值钱还有前面呢!”
说话间,潞州团练的大队已经进入了众人的视线。
“蓝田王,他们这是?”薛讷见潞州团练早已将车阵摆好,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不由奇怪地问道。
李陶笑着解释道:“哦,刚才不知道是老薛你来了,斥候传来消息说有骑兵接近,所以就摆好了车阵,以防万一。”
“这么说,你们刚地是在行军当中?”薛讷又问道。
李陶点点头:“当然是在行军当中!”
“这才多大一会,行军的数千人就能摆好车阵?”薛讷有些不可置信。
李陶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这训练的还不够到位,若是碰到敌军突然袭击,哪会给你这么些时间摆车阵?”
薛讷左右看了看,李思经、李楷洛与王海滨等人都低下了头。在他们看来,从行军当中突然停下来,然后摆好车阵拒敌,最少也要半个时辰以上,就这还得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他们仅仅只在路上耽误了一刻钟时间,潞州团练就摆好了一个标准的圆形车阵,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
“大都督,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军队!”李陶下马招呼道。
“哦,好!”薛讷等人下马应道。
李陶对身后的传令兵道:“命令斥候队四周警戒,马队与特种队列队接受检阅,辅助兵在原地待命!”
“是!”骑在马上传令兵接令,从背后抽出红白双色旗,开始挥舞起来。
薛讷好奇地问道:“他是在用令旗传令吗?我怎么看不明白?”
李陶笑道:“潞州团练不是大唐的正规军,他们是用我自创的旗语在传令,老薛你自然是看不懂了。”(未完待续…)
2014/10/13 13:49:06|9284813
四百三十一章 辅助兵
“蓝田王,这辅助兵是干什么的?”王海滨在一旁怯怯地问道。
李陶道:“辅助兵顾名思义就是辅助骑兵作战的!骑兵只管打仗,别的像辎重、扎营、搭建帐篷、做饭等打仗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有辅助兵来完成。”
薛讷也是第一次听说辅助兵,他饶有兴趣地问道:“每名骑兵有几个辅助兵?”
“这个很难说,不过我这里有八百军士,辅助兵三千多人,算下来大概一人四个辅助兵吧!”
李思经在一旁嘀咕道:“这兵当得也太舒服了吧?”
李陶瞥了一眼李思经道:“你这话就不对了,有了辅助兵,军士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训练与作战上,战斗力就会大提高。这些军士都是要与敌人以命相搏的,让他们待遇好一些,没有后顾之忧,难道不应该吗?再说了,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这种待遇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必须是百里挑一的勇士,这也是一种荣誉。如此以来,他们在战场上就会为了荣誉而奋勇杀敌,这有什么不好吗?”
“蓝田王此言大善!” 薛讷苦笑道:“只是这法子,整个大唐恐怕也只有你蓝田王能使,换作别人,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薛讷说的一点都没错,装备出像李陶这样的骑兵,那要花多少钱?只有李陶才能拿出这么多钱。再说了,各个折冲府朝廷都有各种明文规定,也只有李陶这样的非正规军才能这样去做。
就在他们说话间。潞州团练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骑兵就列队完毕。
李陶对薛讷邀请道:“走,看看我的骑兵去!”
走到骑兵面前。众人发现,这些骑兵果然如同像李陶所说,每人都是双骑,马槊、横刀、甲胄都是大唐最好的装备。
王海滨眼睛尖,他向李陶询问道:“蓝田王,这些骑兵怎么都是一些孩子?”
李思经仔细一瞧,这些骑兵虽然看上去个个威风凛凛。但面上的稚气未脱,果真都是些孩子,大的有十六七岁。小的只有十三四岁。他有些不屑道:“我说呢,原来都是些样子货。”
李陶淡淡回敬道:“年龄不是问题,我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可我能做的事情。你们未必能做得了。不管是谁若是小瞧了他们。都是要吃大亏的。”
薛讷怕李陶与李思经又争执起来,伤了和气,赶忙道:“蓝田王,你这骑兵只有八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